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如歌◇我的丁庄完小

我的丁庄完小

01

1974年春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丁庄大队学校就读小学三年级。没错,不是我激动得记错了季节,我们那时确实是春季入新年级的。学校当时是集小学五年、初中两年为一体的完全小学,我的初中自然而然也应在这里就读。

三年小学生活,在我的记忆长河里留下的,除了清脆的钟声,还有在那梧桐树下捡拾梧桐籽的快乐。还记得学校大院中间那棵高大的梧桐树上挂的那口大铁钟,钟声“铛铛,铛铛”就是“上堂、上堂”,钟声“铛铛铛”就是“下堂啦”。

秋天到来时,树下掉落的,那蝴蝶样小船中间嵌着的那颗皱皱巴巴梧桐籽儿,就是我们的美味干果。那时候谁见过糖果花生等零食啊!生产队里就没种过花生,说是我们那贫瘠的黑土地长不出花生来,直到后来政策好了,我们那黑土地也肥沃起来,种的花生也硕果累累,颗粒饱满。

 

02

转眼到了1977年,我升入初中。那一年春天,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山川村庄,许多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我们的命运也在改变中。全校师生精神振奋,从校长、老师,再到学生,上下同心,拧成一股绳,卯足劲教与学。老师呕心沥血,学生如饥似渴,比学赶帮蔚然成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几年我们丁庄学校可是县里出了名的好学校,学风正,教学质量高,升学率杠杠滴!考上县一高的可是不少呢。

话说那时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百废待兴,基础物资极度贫乏,学习条件差是可想而知的。不要说学生没课桌,就连老师的讲台也是泥巴台儿,时间久了就会摇摇晃晃东倒西歪。

有一天,教物理的孙老师可能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吧,指着讲台儿说:谁能用成语形容一下这个?我脱口而出“摇摇欲坠”,老师还对我大加其赞,可见老师是多么爱“才”!

03

所有学生,离家一二里也好,三四里也罢,都是步行回家吃饭。加上早晚自习,一天往返八趟,炎寒酷暑风雨无阻。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简简单单却也能狼吞虎咽吃个肚儿圆。那时候没见过大米,主食就是面条、馍、包谷糁儿。

当然更离不开红薯,那是个离了红薯不能活的年代。还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吃腻了红薯面红薯馍,煞费苦心鼓捣出红薯面条来,风行了几日无疾而终,毕竟费时费工,还是改变不了红薯的味道。

副食最多的就是萝卜白菜,柴火锅里油盐炒之,不加半点腥荤,因为那时候只有过年才有肉吃。俗话说宁省一年不省一节嘛!就这样,十四五岁的我们奔走在求学的路上。

04

初二下学期,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安排我们住校。晚自习后不回家了,在教室打地铺,第二天早自习后回家吃饭。漫漫长夜也没见谁吃过“宵夜”,补个脑子啥的,个个精神饱满,生龙活虎。

夏季天气晴好时,我们班女同学就睡在院子中间,望着满天繁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个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就站在不远处,轻声道:“孩子们,快睡觉吧。我是你们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就像妈一样会保护好你们的”。

搞笑的是,班主任王老师他竟是个男“妈”,四十岁左右。“班主任老师像妈一样”这句话,他说的可不止一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成年以后,每当想起此情此景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慨万千。良师可遇而不可求啊!

05

那时候没有电,也没有蜡烛,学生的照明工具多是简易煤油灯,还有少数马灯。多年来一直亮在我心头的是那挂在教室里的气灯,那灯光亮极了,雪白雪白的。

记得气灯外观和马灯差不多,底座有打气孔能打气,中间是白色网状气囊。当时不知道是啥原理,还奇怪那网子怎么不漏气还越烧越白?现在我才知道那是石棉纱网,用硝酸钍溶液浸泡过的,遇到高温灼烧发出耀眼白光。

不能忘记的还有,班主任王老师一边用力打气一边说:“你又闹罢工哩,还挺事稠的,给你加油打气喽!”然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修辞手法。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在履行他们的职责,身体力行,教书育人。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06

那时候没有课外读物,也没有复习资料。老师们亲自刻蜡板印页子,印试卷。成年以后我工作中偶尔接触过这种工作,才知道我们的老师是多么的辛苦。

在蜡纸下面垫上专用刻字板,用铁笔在上面写字很是不容易,要用韧劲,力量大小要恰到好处,否则不是漏墨就是印不出字来,又脏又累,还免不了印不清楚。

有次化学考试,前边基础知识题我全做对了,最后一道计算题答案不对,徐老师却给了我满分。原来那题用到“溴”的分子量,原本应该是80的,卷子给出的像30。徐老师拿着我的卷子亲自在课堂上演示,按我的解题思路把30换成80,答案完全正确。老师的认真负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激励我奋力前行。 

07

回不去的时光,忘不掉的记忆。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钱老师课前教我们唱京剧: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他那高亢浑厚的男中音至今仿佛还响在耳旁。

没有课外读物,班主任王老师到大队部借来报纸发给我们,一再叮嘱我们不要弄脏弄烂,看后好还回去。当时的我们是小心翼翼又激动不已。

为了开阔我们眼界,拓宽我们的视野,在城乡没有通车的情况下,学校创造条件把我们从小乡村送到县城,集体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那是我第一次坐汽车,第一次进县城,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多年以后我工作、生活在县城,每当经过电影院,耳边就响起那熟悉的旋律:小小竹排江中游……   

远去的尘封往事值得品味,逝去的青春值得回忆,走过的路子,留下时代的印痕,蕴含着成长的足迹。光阴似箭,时光荏苒,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每当回老家经过母校,我都会回头看一眼,再看一眼……


作者简介:侯继芬,女,社旗县大冯营镇侯庄人,赊店酒厂退休工人,C位姥姥一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的乌拉特前旗六完小小学班主任老师牛翠娥
学困生不想读书,怎么办?
媛媛妈教育经:给家长的25个建议!班主任的肺腑之言
王路:灯火高城(1)
王府完小秦慧合老师的教学收获1
稷山桐上村 张占魁//小学生活回忆(二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