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我的思念您都知道吗

昨夜,父亲恍然入梦来。

依然旧式衣衫,依然消瘦单薄,依然笑容满面,正给人号脉看病。

我刚想走过去,一机灵醒了,瞬间有泪盈眶,这不是第一次了。

唯有再也不能,才知珍贵。我,这是太思念天国的父亲了。





1

父亲打小苦命。

他三岁上永失母爱,与祖父和两个姑母相依为命。那年,大姑两岁,小姑一岁。

祖父又当爹又当娘,在缺吃少穿中把三个孩子养育成人。

从那个年代过来,父亲长得比同龄人相对瘦小。祖父看他干不了农活,百般无奈,不行就学个手艺吧,将来好养家糊口。

当时正赶上大队缺医生,父亲搭上了公派的车去社旗卫校上学,这正是祖父的先见之明。

父亲在卫校学习刻苦勤奋,后来成为了一名乡村赤脚医生。

记得一开始在大队院里的卫生所上班,早出晚归,整日在卫生所忙碌,有时还要值班,在家的时间并不多。

那时父亲一天能挣10个工分,相当于一个壮劳力,母亲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忙里忙外上不了地,一家人的口粮就指望他了。

2

父亲非常疼爱我。

他知道我爱看连环画,每次去街上进药都要给我买几本。日积月累,《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一套一套的,从第一册到最后一册有始有终。

我视若至宝,爱不释手。

看完之后,按顺序把这些连环画整整齐齐地装到一个木箱子里,隔三差五再从我的“百宝箱”里拿出来,温故知新。

所以从小我讲故事的本领一点不次于大人,同龄小孩圈里颇有人缘。

小时候农村没电视,村里的大人、小孩子看连环画就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不认识字看看画面图个热闹,借来借去的,都得经过我的允许,当时真是霸气十足。

四大名著对我的启蒙也是从那时开始的,长大以后喜欢看书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这是父亲留给我人生最大的精神财富。

这些连环画至今还幸存几本,尽管已经被翻得残缺不全了,我还视之为珍宝,几次搬家都不舍得丢掉。

睹物思人,每次翻看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父亲,泪水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我想,这也许比其他有形之物更有价值,这是对父亲最大的怀念。

我和父亲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看电影。

附近三乡五里的村子放电影,他总想方设法带着我去看。

虽然翻来覆去就是《高山下的花环》、《南征北战》、《地道战》,但是我们百看不厌。

有时候,母亲担心黑天看电影人多,父亲看不住我,万一走丢了可咋办?这在过去时常有的,于是堵住门不让父亲去看。

父亲和我商量好了跟母亲藏马虎。首先是安排我躲到墁儿上某个柴禾垛后面,屏住呼吸,任凭母亲怎样喊都不出声。

然后就给母亲说,大妮上哪儿去了,我得赶紧找去。

于是,父亲很快找到我,计谋得逞,成功甩掉母亲,我们愉快地看电影去了。

其实母亲啥都知道,心照不宣罢了,想想也是一段佳话。

每逢初夏的晚上,天空月朗星稀,四周蝉鸣蛙唱,风吹麦浪,送来阵阵馨香。

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一路颠簸一路欢笑,很快就到了放电影的村庄。

夜深了,电影看完了,人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父亲小心翼翼地把我背到身上。

回家的路上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护着我,遇见熟人常让人家把自行车骑回去,从来不忍心把我叫醒,不管多远的路也要把我“驮”回家。

那时感觉父亲的背真温暖,歪着头睡在上边好踏实。

最喜欢跟着父亲去卫生所玩。

卫生所设在大队部,是三间连通的大瓦房。

里面的陈设非常简陋,不记得有很复杂的医疗器材,看病全指望闻问切。

一张长方形柜台后面,父亲在那里看病抓药,忙忙碌碌。

数不清的药瓶子、药罐子摆满了药架,父亲不用看就能准确地找到某种药的位置,三五样红红白白的药片,用一张张四方形的小草纸包装。

父亲一面娴熟地包着药,一面嘱咐病人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个。

父亲看我乖巧不去捣乱,会拿两个山楂丸作为奖赏。一口咬下去,酸甜可口,百吃不厌。

有时,父亲还会给我两个硬币,等钱攒多了,我就一蹦一跳地去供销社买糖吃。

那时候的糖稀烂便宜,一分钱两个。不仅格外甜,几乎粘掉牙。

我这样一个有钱人,在小伙伴面前很有面子,她们都成群结队地跟在我后面,期望得到一枚小小的糖果。

在物资贫乏的70年代,那种幸福与流连,真是公主一般的感觉。

3

后来卫生所分家,每个自然村一个,我们村的就在我家里开。父亲更忙了,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家里人来人往,大人吆喝、小孩吵闹,一直持续到天黑。

晚上,昏暗的灯光下,父亲还要看书。有一些疑难病症,三两副药治不好或者疗效不明显,父亲都要再三地求教床底下那两箱药书,那是他无言的老师,是他的宝贝。

急需的、重要的还要摘抄到本子上,反复揣摩学习,寻求治疗的良方。

父亲平时不善言谈,但治病却是一把好手,有绝招。

附近的村民来找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人号脉、开药、拿药、打针、输液,既是医生、药师,还是称职的护士。

再忙也不着急,再累也没有怨言,对谁都是乐呵呵的,医者仁心嘛!

白天忙还不算,有时半夜三更有人看病,人们都是上门来喊。

只要一听到有人敲门,父亲都毫不迟疑起床开门。感冒发烧的给拿点小药,如果是急病,他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走。

我们看着心疼,劝他晚上尽量不要出诊。父亲却说,人命关天的事,不能马虎。那时候,父亲是全科大夫,我家也是急救中心,120!

有的村民手头紧,缺钱,父亲总是说先治病要紧,什么钱不钱的,生命比啥都主贵。

有一次,邻村张二叔大汗淋漓地跑到俺家,又着急,又紧张,哭着乌拉乌拉说不明白。

“咋了?”父亲赶紧问。

“你快看看吧,俺妈不行了,上午和媳妇吵了两句就喝农药了,嘴里冒白沫。”

“我这儿不中啊,得赶紧送乡卫生院冲胃,”父亲一面说着,一面准备好针剂,“先别慌,我先给他输上水。”

一路上架子车在飞奔,父亲坐在病人身边高高地举着输水瓶,一刻也没有耽误地往医院送。

到医院父亲帮着送去治疗,洗胃、输液折腾到深夜,看到病人转危为安了,父亲才放心回到家来。

凭着过硬的医术和宽厚的为人,父亲的名气逐渐大了起来,十里八村的都找他来看病。

他学会了中医,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不孕不育症。开上几副中药,加上秘制的大药丸,十有八九能怀上宝宝。

父亲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也为我们姐弟三个上学提供了物质保障,让我们心无旁骛地努力学习。

我们先后考上了学,走出了黄土地,也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4

总是以为岁月静好,来日方长,可世事总是难料。

父亲在我们眼里总是那样的乐观、积极、与人为善,可是在他60岁的时候却得了脑梗。

记得父亲第一次住院时,我们连夜往家赶,一路上悲伤得不能自已,怎么也没有想到父亲会生病,他自己可是医生呀!

赶到医院看见父亲病情已得到控制,在床上坐着和母亲说话,一颗悬着的心才略略得到安慰。

父亲说他饿了,我急忙上街去买他喜欢喝的浆面条。

快出院时父亲又说想看看赵河,我们陪着他到赵河公园散步、散心。我知道,他是想和我多呆一会儿,几十年了,聚少离多。

他说,我这病没事,你们不要担心,回去好好工作,我还想多为乡亲们服务几年呢。

但是,病魔始终没有走远,反复地折磨着这位善良正直的老人。

从那以后,每年都会住院,有时一年要住三四回,而且是一次比一次严重,最后卧床连话都不会讲了。

2016年,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对父亲的病,我至今留有遗憾。

回想生病的这几年,每当他住院时,我都没能第一时间回去照顾。对父亲护理不周,时时惭愧,常常自责。

直到2013年弟弟参加工作后,张罗着把父亲接到山东治疗和护理,我们才得与父亲朝夕相伴。

在洗衣换被、端茶喂药之间,尽了一丁点儿做儿女的义务,这也是我唯一感到心有慰藉的地方。

明明知道他的病不可逆转,总也割舍不下那份不甘。在他大脑近乎半痴时期,老公给他买火烧夹肉或者羊肉腥膻,常常惹得我大发雷霆。

父亲走后,老公说,父亲一辈子没吃啥好东西,既然无法挽留,不如让他能享点啥福就享点啥福吧。

父亲虽然离去,我一直觉得他并没走远。逢年过节总是谈论他,也总是在梦里遇见他。

回不去的岁月,回不去的光阴。任空间疏远了距离,任时间冲淡了悲伤,我对父亲的思念却与日俱增。

如果一切能够重来,我愿意做一只小鸟,盘旋在父亲的周围,肆意飞翔,叽叽喳喳。

我愿做一支听诊器,替父亲侦听病号的心跳,不挑肤色,不畏凉热。

我愿做一本万年历,陪父亲走过生生世世,不厌孤寂,不怨路长。

作者简介¦穆青冬,社旗县郝寨镇人,供职于山东某国有企业集团,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杨孝桂 || 枝子
散文||缅怀先父袁于宝
感冒咳嗽卫生所开的比较管用的药。
【西散原创】喻辉作品 | 父亲和母亲
八爷
【辽宁】张新春|父亲觉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