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炼石铺地-记物理老师贾保成 六、文革风浪急 故乡保平安08-09

作者:王书义 

  六、文革风浪急  故乡保平安

8.架子车上的物理学

每年年底,何庙五队都要用架子车去平顶山或宝丰拉煤,一是队里下粉条、磨豆腐烧锅用,二是分给各户烧锅。拉煤一次四、五辆架子车,每人一辆车,返程拉10001100斤煤,因为一路上要自己做饭,车上除了自己的行李,还有锅灶(小锅和支锅的锅撑)、柴火、干粮。去时晚上可以住“干店”(架子车进屋,人睡车下,每晚每车0.15元),返程时重车不能下路,只能睡在马路边。所以拉煤是苦差事,队里群众是轮流去,保成是每次都得去。
保成胸疼,晚上又冷,难以入睡,晚上总是到路边小酒馆买2角钱酒,当时散白酒8分钱一两,2角钱买二两半,没有菜,一口喝下,趁着酒劲入睡。保成的架子车把上,常挂着一个酒瓶。一来二去,保成酒量见长,后来,在老师当中算是能喝的人。创下喝半斤白酒还能上课的“世界记录”。这功力都来自冬天拉煤的马路。
从社旗到平顶山这条拉煤的路,跑几趟之后,保成就成了专家,哪儿有厕所,哪儿有干店,哪拐弯,哪儿上坡,哪儿下坡,哪儿坡陡需要盘坡(除了拉车的本人外,大家都来帮助,叫盘坡,前面有人用绳拉叫“曳梢儿”,后面有人chou),都能够说得一清二楚。

起风了,当顺风时保成突然想到,风力不用太可惜了!他把大床单两侧缝成细筒,穿在竹竿上,两个竹竿竖直地插或者绑在车两侧,上端用横杆撑开,各有绳拴在车尾,就成一个大风帆。借上风力,不用再抻着脖子拉车,双手扶把,只管走就是了。只要风向合适保成拉车快捷省力。看见的人,都说这办法好(保成心想,这是力学)。这本事被大家学去,可惜没有一个人付专利费。
这用风的办法在顺风时风光无限,但也有不顺的时候。在宝安拉煤出矿时,保成车上高高竖直的竹杆挂断了人家的电线,连车带人险些被人家扣下,求人放行时的狼狈相,也是久久难以忘怀。
9.“老贾故居”今安在?
保成住在菜庵里,一住就是七年多。在这里,演绎出多少故事!沉重中透出轻松,悲情里爆出欢笑。我忽然对这个发生故事的地方,产生兴趣,想去看看。保成戏说道:“想去看‘老贾故居’吗?老贾故居何止一处?听我慢慢给你说。”
第一处,菜庵。我在菜庵后墙前用土坯盘个床,床不高,坐在床上头挨着房顶。床头与山墙间有一个半尺多的缝,我用土坯壘起来当腿,上面排放上高粱杆,再抹上和了麦稭的泥,成了半尺多宽的一个“书桌”。收到北京玻璃厂汇款后,实在无法忍受与世隔绝的闭塞之苦,就订了份人民日报,买了个煤油灯,晚上看报纸。郭二伯说,报纸有什么好看的,说我不会过日子。
菜庵门后角上是玉亭给我的一个行灶,我从街上买了一口锅和小风箱,玉亭又送我馏馍的“窟窿拍儿”和小锅帽,与行灶配合,就是我的厨房。后来知道玉亭父亲原来是我家的种菜把式。
何庙通电之后,郭二伯床对面,挨着行灶,在我床前安装一个粉碎机,粉碎机响声震耳,能打红薯面和玉米面,这是全队最热闹的地方。来电时我的行灶是不能烧火做饭的。一有电我就不能吃应时饭。晚上没电时菜庵才安静下来,可以做饭、看报和睡觉。
郭二伯的孙子叫大娃儿,他的绝活是“装牤”,就是跪在地上捏着耳朶学牛叫。他跟我玩得对劲儿,一到菜庵就緾住我“说瞎话儿”,即讲故事,我吃什么他都作陪,他给我带来不少欢乐,我给他编了一段顺口溜:“鸡爪子手,茅缸嘴,老母蚰肚子,猴屁股脸!”他常唸给别人听,很得意,因为是“保成叔编的!”
现在我的腿不好,可能与菜庵的潮湿有关。我到社旗县一中教书后,好长时间没有回何庙,后来设法借到一个相机,想把菜庵照下来作个纪念。回到何庙,看见菜地都盖了房子,菜庵连影子也没有了。邻居说:你住时年年修,经常苫草抹泥。你走了没人管,菜庵不久就塌了。菜庵门口的井也没了。这是我跳过的第一口井,它好大、好深,怎么说没就没了?
菜庵和井-这一处“老贾故居”,你看不到了。
保成不无遗憾地叹了口气。接着又缓缓谈起他的第二处“故居”。

    第二处,产房:平桂(保成爱人,见下文)怀孕接近分娩时,住在学校已经不太方便,保成和平桂就借住到一个本家侄儿小本(贾小本)的空房子子里。这是两间草房,板打墙,它有几个特点:第一特点是小,两间只有十四、五平米,外间有个柴火灶,还有一个土坯支起来的案板桌,一个盛水的小瓦缸,一个小板凳;大部分空间要存放柴禾,很少有进屋的客人,来个人没处下脚,只能弯腰站着。里间有一个土坯床。第二特点是两间房之间没有门,是在板打墙上挖了个洞,深弯腰可以钻来钻去。第三个特点是窗户不是木头的,是一排立着的砖,砖之间的縫可以透点光进来。房子外间居然有一个单扇木门,只是窄一点,进门要侧身,低头。一盏煤油灯是唯一的照明设备。

门前与大路沟(村里的大路地势较低,故曰“沟”)之间是一个坡,架子车上坡是必须在后面chou的。有一天分萝卜,我去西南乡修机器,不在家,邻居帮助把萝卜从地里拉回来,上坡时平桂上前chou架子车,“动了胎气”,疼痛难忍,我回来赶快去请我们村的助产士古秀洲来看看,按规矩请产婆必须给人家打荷包蛋,家里一无所有,我跑到曹二伯家借了两个鸡蛋,勉强应付过去,古秀洲很有经验,看看平桂的情况,说:“没事,胎气有点动!多小心点就行了。”
平桂工分很少,我当教师(见下文)能挣一份劳动力工分,每月还补助8块钱,平桂吃药都不够。生活是负债运行的。生儿子时家里没有细粮。阴历十月二十四,儿子准时来到人间,先天不足,瘦得皮包骨头。哭起来嗓门大,嘴张开占去半边脸。
平桂娘家反对我们的婚姻,当时还没有来往。
我乾娘提前准备了不少“屎布”——北京叫“尿布”,后来左邻右舍又送来一些。
河南农村习惯,产妇要喝“面疙瘩”。知道我啥也没有,产前几天,财哥家嫂子和我乾娘送来了鸡蛋和白面。
产后第12天,亲友邻居们都要“送米面”。按当时的水平,每家送个二三斤挂面就不错了。而和我关系较近的老师,我修机器的徒弟,我家的老佃户和邻亲们,不少人家都是用筐送来了白面、鸡蛋和挂面,使平桂月子里细粮不断,总算嘴没受亏,我们家的细粮一直到新麦下来都没吃完,那是相当阔气的。
收到“米面”要请客,请大家吃“整桌”(正式宴席)。但大家都知道我一无所有,大家送来“米面”就都回去了。
孔祥恕老师来了,问我:“孩子叫什么?”我说:“还没想。”他说:“你的人生道路太曲折,就叫“小路”吧!”于是,儿子有了乳名。又有内行人说小路命里缺金,我给小路伯伯去信,要求补上命里缺的金,于是小路的学名“贾铭”从新疆乘信飞来。
平桂怀孕期间营养不良,小路出生后虽然有白面,能喝“面疙瘩”和面条,能吃饱,但买菜、买油、买肉的钱是没有的,孩子妈的营养跟不上,小路就没奶吃,饿得整天哭。看着小路的可怜相,我痛在心里,心里明白平桂奶不好的真正原因是一个字:穷!
邻亲们常常端来蛋羹、面糊、面条,还有有奶的嫂子来让小路吃一口。小路是吃百家饭活下来的。小路活下来,长大成人,多亏何庙的邻亲们!
晚上村里放电影《三打白骨精》,从那天以后大家都说,小路瘦得像猴子,雅号“孙悟空”就成了小路在村里的“官称儿”。
这两间草房里的一段往事历历在目,我想让小路长大后看看他的出生地,但我借来照相机去拍照时,不仅房子不在了,连痕迹都没了。我伫立良久,感慨万千。儿子饿时的哭声,像联合国旗帜一样晾晒在拴得低低的绳上(河南农村规矩,晒亮尿布的绳不许高过腰)的屎布,恍惚都在眼前!
每当看到现在的孩子吃着母乳,喝着奶粉,戴着尿不湿,我都想起饥饿中的小路的哭声。唉!不是一个时代!
我何尝不想带你们去参观一下这两处“老贾故居”呢!

敬请期待后续:

七、 进学校小试牛刀,办工厂微露峥嵘

 1. 必须喊贾老师!
 2. 不学ABC,也能“干革命”
 3. 拦路求教小师傅,转手教会小徒弟
 4. 偷艺超师

作者简介:王书义老师,社旗一高退休教师。现居郑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城里的光景
父亲那代人推着架子车从南阳到平顶山拉煤
河南作家||【故乡,久远的风景】◆李科技
潇湘原创之家‖卢桂良 妈妈的牵挂
《风浪》
风浪中的“月下老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