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药生产技术
1、繁殖材料准备
(1)山药栽子。山药收获时,选择颈短、粗壮、无分杈和无病虫害的山药,将上端山药嘴子截断作种;断面蘸石灰粉或多菌灵粉剂消毒;在阳光下晒7~10天,使断面愈合,放温暖处或窖内贮藏越冬。进入3月,将山药嘴子取出在日光下晾晒10~15天,当断面内缩干裂时即可栽植。也可采用阳畦双膜保温方式催芽,待幼芽长到1厘米时(约需18~25天)即可播种。
(2)山药段子。栽植前30天分段,每段含1个以上的休眠芽,每段重80~120克,切口用石灰粉或多菌灵粉剂消毒,分段时将每段上端或下端统一做标记,分段应选择晴天进行。在日光下晒种15~20天,每天翻动2~3次,当断面向内收缩干裂,表皮呈灰绿色即可催芽。栽植前15~20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消菌灵1000倍液浸泡5分钟,捞出晾干,放入小拱棚沙埋催芽,温度控制在25℃左右,当芽长1~2.5厘米时,将温度降低至15℃~18℃,炼苗5~7天后定植。
(3)山药豆培育山药栽子。
①选种。初霜来临前,选择无病虫、健壮植株上依据形状、颜色等特点,选择符合品种特征特性、个体较大的山药豆,在5℃~7℃条件下沙藏或窖藏。
②催芽。播前15天左右,将山药豆晾晒5~6天,阳畦内催芽,方法是:在20℃~25℃条件下,畦面上先铺3厘米厚的细沙,然后一层山药豆一层湿沙(每层厚度2~3厘米)层积催芽,总厚度30厘米。待芽露白至1~2毫米时,即可播种。
③整地施肥。选择4~5年内未种过山药的肥沃、平坦、灌排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结构一致的轻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50千克,腐熟豆饼50千克。每亩撒施灭线威颗粒剂5千克或根线克颗粒剂4千克,防止地下害虫。
④开沟做畦。育苗地的山药沟应在秋末冬初或早春土壤刚解冻时刨好。按75厘米为一种植带划线,沿线开宽50厘米、深20厘米~25厘米的沟,翻地时将表层20厘米~25厘米的土翻到一侧,下面的生土松动不翻出。然后把翻出的表层土回填,做成畦距1.1米的高平畦,畦高15厘米,畦面宽50厘米。
⑤播种。霜前播种,霜后出苗。根据当地气候,不催芽的在终霜前35天播种,浸种催芽的在终霜前20~25天播种。每亩留苗33000~38000株为宜。每畦播种3行,按行距15厘米,株距7~8厘米开沟,墒情不足的可顺沟浇小水,水渗下后播种。按照株距单粒播种,撒施辛硫磷颗粒剂防地下害虫,覆土5~7厘米。
⑥中耕除草搭架。覆膜栽培,播后覆膜前每亩均匀喷洒甲草胺乳油200毫升或异丙甲草胺乳油150毫升,出苗后及时放苗;露地种植,出苗前,每亩喷甲草胺乳油20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
甩蔓后搭架,以防茎蔓乱缠,架高1.2米左右。约80%出苗时浇“齐苗水”,然后中耕提温,促苗早发。大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⑦施肥。茎蔓爬满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硫酸钾复合肥(15-15-15)15~25千克。以后结合浇水,每15~20天追肥一次。块茎膨大盛期,少施氮肥。现蕾后,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追肥,每隔10~15天喷一次。
⑧收获。山药豆在当年可长成长13~20厘米,重100~200克的小栽子,每亩可产山药栽子30000~35000株。“霜降”前后收刨,收刨后浅窖贮藏。
2、生产技术
(1)开沟。纯作,按1米行距开沟,沟宽20~25厘米,深90~150厘米。间作套种,开沟行距按间套作物的畦宽而定。
①人工开沟。冬前或早春人工开挖山药沟,生熟土分别放置。填土先填生土再填熟土,剔除石块硬物,破碎硬土块,当填到90%时浇水洇沟沉实,顺沟做成高10厘米的小高垄,以备栽植。
②机械开沟。利用自走式多功能山药开沟机能一次完成开沟-松土-碎土-培垄等工序,沟内土壤疏松、细碎,适合山药生长。开沟前把地整平耙细,按行距1米放线,每亩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硫酸钾20千克,将三种肥料混合均匀,顺线撒施作基肥,随即用开沟机开沟起垄。垄高15厘米,顺垄用脚踩实,先踩两边,后踩顶部,达到上实下虚,然后做成10厘米高的垄待播。
(2)种植
①种植时间。一年种植一茬,春种秋收。一般在3月中下旬种植。
②种植前准备。将山药栽子用50%多菌灵400倍液浸种5分钟捞出晾干后栽植。
在垄顶中间开10厘米深的种植沟,沟底与地面一致。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金针虫、线虫等)多的地块,可施毒土防治,每亩用根线克4千克、克线丹3~4.5千克,拌细土30千克撒施,或用90%敌百虫晶体30倍拌炒香豆饼糁,撒于播种沟内。也可在播种沟内喷50%的消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杀灭沟内的土传病菌。
③密度。行距1米左右,株距依当地种植习惯确定,一般小型山药株距14~15厘米,每亩种植4500~4700株;大型山药株距25~30厘米,每亩种植2300~2700株。肥沃地块宜稀,瘠薄地块宜密。栽植时栽子按大小分级,大栽子宜稀植,小栽子宜密植。
④摆种。将山药栽子按确定的株距顺向摆放在沟中央,使栽子与地面高度一致,有芽的一端朝同一方向,以确保苗距均匀。栽后覆土10厘米成垄。同时覆地膜保墒提温。
(3)田间管理
①发芽期管理。覆盖地膜保墒提温,促进早出苗,不盖地膜的在畦面施土杂肥,及时松土培土。
及时施肥培土。播种后到发棵,培土2~3次。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腐熟饼肥5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15-15-15)50千克,将肥土掺匀翻入畦内。覆土后在山药垄的两边形成一大土垄。山药茎蔓长满架时,每亩施尿素10千克和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15千克左右。以后,根据长势长相,每亩再施尿素和硫酸钾各15千克左右。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进行根外追肥2~3次。
②搭架。苗高25厘米时,选长约1.8~2.3米的竹竿,交叉搭成人字形架。也可用水泥立柱作架材,每25米栽一根,用铁丝横向连接做成立柱“栅栏”架。
③灌溉与排水。根据山药的生长需要,及时进行灌溉。夏季暴雨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④中耕除草。浇水或雨后应及时中耕。结合中耕除草。也可采用化学药剂除草。
⑤摘除气生块茎。茎蔓叶腋间生长出气生块茎时,除留下作种用外,其余全部摘掉。
3、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2)主要病虫害。炭疽病、茎腐病、根结线虫病、地老虎、金针虫、蛴螬、叶蜂等。
(3)农业防治。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条件良好的壤质土;精选无病害的山药栽子;平衡施肥;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并集中烧毁,保证田间清洁;采用高支架管理,改善田间小气候;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等。
(4)生物防治。尽量使用生物源药剂防治病虫害,避免或减轻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5)物理防治。用新鲜泡桐叶或莴苣叶等诱杀地老虎幼虫;利用害虫假死性,人工震落捕杀害虫。按酒、水、糖、醋的1+2+3+4比例,加入适量敌敌畏,制成诱液,每5天补加半量诱液,10天更换一次,诱杀斜纹夜蛾、地老虎等害虫。
(6)化学防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剧毒、高度、高残留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的规定。农药交替使用,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用药。
①根结线虫病。山药栽植前,每亩沟施氰胺化钙40千克,撒施于种植沟内,用抓钩搂一下,深度10厘米左右,与土壤掺匀,灌水后,覆盖薄膜一周,然后揭开膜,晾晒一周后,进行开沟、下种。
②炭疽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喷雾后遇雨及时补喷。
③茎腐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茎基部防治,每隔10天防治一次,共防治5~6次。
④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可用毒饵诱杀。90%敌百虫晶体1千克,加水2.5~5千克,喷拌切碎的鲜草和豆饼糁40千克,于傍晚撒在行间苗根附近,隔一段距离撒一堆,亩用鲜草毒饵20千克左右。
⑤山药叶蜂。在产卵高峰期至3龄幼虫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蓝翅负泥虫。
4、采收
从山药栽培沟的一端,挖出60厘米左右深的沟,用山药铲将山药轻轻挖出,防止机械损伤,去掉泥土装筐。
备注:本技术规程摘编于DB 37/T1512-2010《无公害食品山药生产技术规程》
1 生产基地及环境条件要求
生产优质、安全的麻山药,首先选择自然环境良好,周围5km内无排污企业,不直接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  土壤应选择轻壤或沙壤土质,卫生,无疫病虫害的寄生存在环境。土层深厚、地力中上等,保水、保肥、供氧能力强,能浇能排的灌溉条件。
气候条件:无霜期180d以上的气候条件。
2 栽培管理
2.1 品种选择
选用从外地引进并经本地多年种植驯化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种茎。
2.2 栽培季节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
2.3 用种量
每667平方米用种300~350kg。
2.4 整地施肥
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粗肥4000kg,腐熟的饼肥50kg,草木灰25kg,磷酸二铵25kg,尿素20kg,硫酸钾10kg。
深翻1遍,翻后按60~80cm做平畦或高畦,浇水造墒。
2.5 栽植
造墒整地后,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植,按大行小行栽植,大行60cm,小行30cm,两行开沟,沟宽10~15cm,沟深10cm,株距20cm,每667平方米5500~6000株,栽后覆土镇压保墒。
2.6 栽后管理
2.6.1 苗期管理
一般栽种后15~20d即可出苗,待苗高20cm左右时,用直径1~1.5cm,长2~2.5m小竹竿按株插架,苗期一般不浇水。
2.6.2 中后期管理
麻山药主要根系分布于土壤表层,中耕宜浅,结合中耕追肥、浇水。一般当麻山药秧顶尖爬到架高2/3时,随水追施硫酸钾10kg,磷酸二铵10kg次,以后遇旱只浇水,不追肥。块茎膨大盛期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雨涝天注意及时排水。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麻山药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可采用轮作,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等措施;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3.2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为蛴螬,可用40%辛硫磷150mL,加水500g,拌麦麸或玉米糁子1kg,混匀,拌5kg炉渣,播种时撒在沟内。
4 收获
一般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离地面6cm高处把秧割断、拔出架柴,运出麻山药秧,扫净山药豆,在大行间挖一条深50~60cm的沟,使两侧的山药茎露出,再用手轻轻提出(注意不要弄断,否则降低商品价值),晾在一边摆整齐,泥土干后自行脱落,运回贮藏。收获的麻山药的品质应符合GB18406.1要求。
5 贮藏和销售
麻山药一般窖藏,要求窖深2.5m,长宽可因地大小灵活而定,入窖时应平放,并一层一层码好,高度不超过1m,窖内温度控制在12℃~15℃,最低不能低于9℃。出售时把山药蒂部切下20~25cm做种用,其余部分即可作为商品出售。
扁形山药生产技术
扁形山药是山药中的珍贵品种,外形扁平,形如掌状,一般块重0.3-0.8斤。扁形山药适应性广,最适宜于在砂壤土上栽培。扁形山药富含淀粉、蛋白蛋、氨基酸、皂甘、甘露聚糖等有机物,钙、铁、磷、钾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具有健脾胃、补肺益肾、治身体虚弱、保健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药用价值。
扁形山药食用方法有:煨汤、炒食、煮粥、制成点心或风味小吃等。加工产品主要有山药排粉、山药羹、山药面等,老少皆宜。
山药一般亩产在1000-1500公斤之间,亩产值4000-9000元,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山药生产周期长,约180-250天,一般于元月至3月播种,10月至次年2月收获。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播前准备
栽培扁形山药应选无污染源、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扁形山药忌重茬,即应选择近1-3年内未种过山药的田块种植为好。最好实行水旱轮作,也就是第一年种水稻,第二年种山药的轮作模式。山药一般在空白田种植或前茬为油菜的田里种植。
扁形山药产量高,同时需肥量大,所以必须重施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土杂肥或厩肥3000公斤,另加复合肥35-50公斤,在整地之前施入,结合翻耕与土壤一起混匀。
山药块茎入土较深,要求田间土壤耕作层深厚。所以栽种山药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一般耕深30厘米左右。翻耕耙细整平后,按1米宽的厢面开沟作畦,沟深30厘米,沟宽25-30厘米。然后按宽窄行栽植方式开好栽植浅沟,栽植浅沟深5厘米左右,每厢4行,宽行行距30-40厘米,窄行20厘米左右,以准备播种,也可以不开栽植沟,直接在栽植行上按25-35厘米株距挖好栽培穴。
二、选种及种子处理
健壮的种子是扁形山药丰产的一个关键。要选形状整齐、表皮光滑、蒂子较粗壮、色泽黄亮、无病虫危害、具有本品种形状特征的块茎作种子。一般每亩需种子100-150公斤。
播前先将种子切成35-50克左右的小块,平均每亩需5000-7000个小块。切块时要注意每小块都应带有表皮。因为表皮上有隐芽,隐芽可以萌发长成茎叶,如果没有表皮就没有隐芽,不带表皮的种块就无法发芽。切块后再用多菌灵或大生M-45等杀菌剂拌成药土拌种处理或配成药液浸种15-25分钟,一般100公斤种需用药200-300克,拌细沙土30-50公斤,或配成500-800倍溶液。如果没有药剂,也可用草木灰涂伤口处理。处理好后,放在室内通风处放置2-3天或置早春太阳下晒1-2天,每天晒4-6小时,然后即可随时拿出播种。
三、播种
山药适宜于春季播种。鄂东地区习惯播种时间一般在元月底-3月初,若事先进行了催芽处理的,播种期可稍迟一些,可在3-4月间播种。
播种时,将处理好的小种块,播于栽植沟或定植穴内,每穴一块。种块最好稍斜排放。然后覆土5-7厘米盖种。
根据地块肥力高低,一般亩栽5000-7000株。肥力高的田块密度适当低些,反之则密度高些。由于春季雨水较多,播种后不必浇水。
四、田间管理
山药生育期分幼苗期、发棵期、块茎膨大期等几个时期,各时期管理要点如下:
1、幼苗期:指从播种后到苗高30厘米左右所经过的时期,大致在元月-6月中旬。主要管理工作有:
清沟排渍:在播种后到出苗前搞好清沟排渍,防止田间积水烂种;
中耕除草:进行1-2次中耕除草,以为人工扯草为主,防止杂草与幼苗争夺肥料与光线。
追施苗肥:齐苗后追施一次稀人粪尿或速效氮肥,一般亩施稀人粪尿15-20担,或浇施碳铵15-25公斤;
插架:当苗高30厘米左右时要及时插立支架,扶藤绕枝上架。一般采用人字形或蓠式支架方式插支架。支架材料可用竹竿、树枝等。高以1.2米左右为宜。
2、发棵期:指从苗高30厘米到地上茎叶旺盛生长的时期。大致在6月中旬-9月初。主要管理工作:一是施肥。此期应追施一次肥料,一般亩施较浓的人粪尿10-15担,另加饼肥60-80公斤;二是注意抗旱。若遇上干旱天气,应适当浇水或灌水,灌水后注意随灌随排,切忌田间泡水过夜,以免引起死苗;三是除草。在地上茎叶封行前进行一次浅耕除草,除草时尽量不要伤害山药的根系。
3、块茎膨大期:从地上茎叶生长基本稳定到块茎生长到最大为块茎膨大期,大致在9月初-11月中下旬。主要管理工作是追施一次肥料和注意保持田间湿润,以田间半干半湿为宜。此次追肥,一般亩用复合肥40-50公斤,施肥宜早,在9月初进行,尽量挖浅穴点施浅施。
五、病虫害防治
扁形山药常年主要病虫害有:山药炭疽病、山药褐班病、山药枯萎病、山药斜纹夜蛾和山药红蜘蛛等。各种病虫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如选用无病虫山药作种,实行水旱轮作、窄厢深沟栽培、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清洁田园等。要合理采用物理、生物防治,如人工摘除斜纹夜蛾卵块、用糖醋液诱蛾、利用Bt粉剂等生物农药防治斜纹夜蛾等。适当配以化学防治措施。
在具体防治上,要突出抓好山药炭疽病、斜纹夜蛾、红蜘蛛的防治。山药炭疽病一般在6-9月发生,药剂防治方法为:在发病初期或暴风雨前用80%大生6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等喷雾预防。喷药时要注意喷施地上茎基部。在雨季病害易感染期应每15-20天喷药预防一次。
斜纹夜蛾一般发生在7-9月,防治办法有:结合田间农事活动摘除有卵块和初孵幼虫的叶片;利用幼虫假死性采取摇藤法,使昆虫假死落地,从而进行人工捕杀;还可采用辛硫磷或溴氰菊酯等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宜在傍晚进行。
六、采收、留种和贮藏
山药从10月到次年2月可根据市场行情陆续采收上市。11月中旬以前采收产量低,早采的品质相对也较差。采收以人工挖掘为主,采收时要深挖,防止伤及块茎。
采收方法为:在厢面上横向采挖,横向上一排四蔸,从左至右逐一采挖或从右至左逐一采挖。采挖用锄头或铁锹挖至30厘米时,用力撬掘,将山药块茎带土一起翻出,用手清除须根和粘附的土壤,将块茎按大小分开堆放。一般一人天可采挖0.2亩左右。
留种山药应选在大田期未发病、生长健壮、产量高,且具有本品种特征的田块选留。收获后选蒂大皮光滑的植株留种。
需贮藏保存的山药,可用层积法贮藏,方法是在室内采用一层湿沙一层山药的办法,逐层堆积贮藏。也可采用堆积法贮藏,即底层和顶层为沙,厚约8-10厘米,中间堆7-8层山药,如空气特干燥,最外层还应覆上薄膜以保湿。
山药贮藏可以避开上市高峰期,延长产品供应期,可以提高产品价格,增加药农收入。
A级绿色山药生产技术
1、整地    山药地前茬以瓜类、葱蒜、大白菜、玉米、小麦、豆类作物为宜。山药种植重茬一般为2-3年,最多不超过4年。冬前进行深翻、深度1.2m左右,不要打乱土层,深翻后进行冬灌。开春土壤解冻后,立即进行浅耕、细耙、整平。若在早春深翻、翻后播前不能灌水。翻后土壤回填时,土层不能打乱,也不能一次性全填完,要分层逐次回填,回填后踩实、整平地块。
2、基肥    执行NY/T394的规定。每666.7m2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7500kg(以优质羊肥最好)、油渣100kg(粉碎)和磷酸二铵20kg,其中5000kg农家肥随早春耕翻入土中,其余肥料在种植时施入垄中。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
3、整理播种材料    山药繁殖以龙头、种薯、薯块及零余子四种材料为主。播前按照材料形状、重量、大小、有无芽眼等性状,进行严格挑选、分级。剔除腐烂、病、虫退化材料。
*龙头:为山药生产的主要播种材料,要求龙头粗短、有芽眼、种植年限在4年以内,单重在80g以上为好。
*种薯:用零余子繁殖而来,种薯为山药生产的更新材料。以有芽眼,单重在50g以上为好。
*薯块:即用商品山药薯块分段播种。在分段前要晾晒2天左右。分段时用手折断、不能用铁器切割。分段后重量必须在100g以上,断口要用草木灰涂、放在阴凉或弱光处晾至断口干燥结痂,以防播后染病烂薯。
*零余子:为山药扩大繁殖和复状更新的主要播种材料。要求零余子无霉烂变质,单重在1g以上。
4、播种
①播种时期    播种的适宜期在春分至清明,最迟不能晚于4月10日。
②播种方法    采用垄作、垄向南北。种植时先放线开沟,沟距50-60cm,深5-8cm,播种薯或龙头、薯块平放在沟内,芽眼要放在中心线上;零余子单重1g以上者,每垄种2行、株距3cm,两行呈三角形点播,单重在1g以下者,每垄种3行。播后用细土覆盖材料,再顺播种沟撒施农肥,油渣和磷酸二铵,最后培土起垄,垄高15-20cm,零余子垄高15cm。
③播种密度    合格的龙头、种薯、薯块、播种芽距24-30cm,密度667m24500株左右,零余子667m28-12万株。
5、田间管理
①搭架绑蔓    山药出苗后生长迅速,要及时搭架。667m2需2m以上架杆1200根左右。1垄1行、行距1m,每两垄相对4根绑成4角架,架杆要纵横成行,以利通风透光。及时绑蔓,使每根架杆上有本行相邻4株山药主茎向上攀援,人工理顺并绑蔓,不能使茎蔓隔行乱绕。
②整枝    结合绑蔓,对单株抽生几条主茎者,要及早去弱选强留一主茎,并把其底部60cm以下分枝及叶片全部抹光,既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又便于管理。
③除草    一般每月一次,前期用锄中耕6月份以后需用手拔以防伤根。严禁人畜随意入地,以免折断主蔓或踏坏垄面。
④灌水    苗期一般不灌水,特别干旱时才灌水,到生长盛期达到耗水高峰,入伏后每伏灌一水,雨多时少灌水。立秋后遇旱就灌水,收获前灌小水,便于收获。
⑤追肥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667m2追施尿素14kg、磷酸二铵10kg,沿垄边浅沟施入后覆土,并随即灌水。也可随水灌稀粪液。
6、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病虫草害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生物等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保持农业生态平衡,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危害。
(2)防治对象    山药炭疽病,山药斑枯病,山药根腐线虫病,蛴螬、金针虫。
①农业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不从疫区、病区引种和繁殖材料,并在收获、入窖和播种时剔除带病种薯、龙头。
②实行轮作倒茬    一般要求3年轮作倒茬一次,5年隔行换沟轮作,减少病害发生。
(3)化学防治
①山药炭疽病,山药斑枯病    播种材料用0.3%等量式波尔多液浸种10—15分钟,晾干播种。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或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
②山药根结线虫病    用50%新光1号500倍液或辛硫磷800倍液喷洒土壤。
③蛴螬、金针虫    播种时每667m2用辛硫磷500ml与30―50kg细土制成毒土,施入栽植沟。
④蝼蛄    将80%敌百虫粉或辛硫磷500ml用水稀释成30倍,与煮熟晾凉的谷物拌匀,每667m2施毒饵1.5-2.5kg,多处施放进行诱杀。
二、收获
1、清理枝叶    10月下旬,当茎叶全部枯黄后准备采收。先从地上20cm以上剪掉主茎,再抖落茎蔓上的零余子,分别拾、扫地面的枝叶和零余子。
2、采挖整薯    要用专用山药铣采挖,从垄的一头开始,在垄两侧沟内去土,挖长约70cm、深以山药的深度而定的空间,再向两侧铲土,把山药茎块周围的土刨去,使山药整体外露,用手抓住山药垄头向上提(托)取出整薯,再依次挖取山药。
3、晾晒剥土    刚挖出的山药因含水量高,易折断,加之带有许多泥土,需将其依次摆放在田间晾晒后剥去泥土,运回室内堆放,采收完后统一整理入窖贮藏或上市。
三、贮藏
1、贮藏沟的修建    贮藏沟应选择在便于管理,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地下水位在2m以下的地方。
2、挖沟    在山药收获后,挖宽度100cm,深度140cm,长度根据山药数量而定的贮藏沟。沟以东西向为好,要求沟内四周平直,表面整齐。
3、晾沟    贮藏沟挖成后,要晾晒2-3天,以便降低沟底、沟壁的土壤湿度,防止山药因湿度过大而腐烂。
3、整理山药    入窖前对山药进行分类、整理,将龙头和薯块分开,必须用手去折,切忌用铁器切,以防断口变色腐烂。特别要剔除带病虫危害或腐烂薯块,防止感染烂窖。
5、晾晒山药    折断的山药,要对其断口进行晾晒,使其表面干燥变褐,待干痂形成后入窖。
6、入窖贮藏    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进行。入窖时窖底放一层细土,将薯块或垄头依次整齐地摆放在细土上,药间留一缝隙,每放一层,铺一层约10cm的细土,用手刨平,填满缝隙,一层一层依次向上埋放,高度一般在80cm为宜,最上层山药离当地冻土层10cm左右,上面用细湿土覆盖,厚度在20cm左右,防止热窖。
7、入窖后管理    入窖后随气温不断下降,要逐渐向上分层加土,直至大封冻时覆土至当地的冻土层以上。沟面整理呈拱圆形,防止雪水及雨水入窖。春季随气温回升,要逐次减少覆土,每次取土不能过多,以防气温骤降受冻。山药在沟内贮藏期一般不能超过4月底。
诸城市无公害山药生产技术规程
山药喜日照,耐高温,适宜在阳光充足相对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发芽温度要求15℃以上,生长期适宜温度17—30℃,一般应选择PH值5.5—7的土层深厚、透水透气的沙质壤土。粘土种植,会降低山药商品性且不易采收。
1、开沟整畦
在冬闲时按沟距50厘米,挖深150厘米,宽50厘米的栽植沟,挖出的生、熟土分别放置。冬前深挖可熟化土壤,冻死部分地下害虫。来年早春分次填土入沟,先填生土再填熟土,每次填土30—40厘米,并踩实。填熟土时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20公斤与土充分混匀后填入沟内,栽植时做成70厘米宽的高畦,畦间距30厘米。
2、选种、晒种
选择无病害虫、无腐烂,健康饱满且含顶芽的山药栽子,于播前15—20天晒种。用山药段子生产的,选无病虫、直径3厘米以上,长15厘米的段子,切段后随即在切口处蘸涂生石灰粉,并于种植前20—25天晒种,晒种要注意翻晒,保证段子均匀受热。
3、催芽播种
用山药段子进行生产的于3月上旬用1%硫脲或0.4% 氯乙醇浸种10分钟,将处理过的段子斜放在苗床内(前段向上),中间用湿沙填实,上覆一层薄沙,加盖地膜,苗床宽1—1.2米,深30厘米,长度因地块及生产需要而定,上盖小拱棚,经15—20天即可发芽,芽长1厘米即可定植。山药栽子经凉晒15—20天于3月中旬,(段子于3月底—4月中旬),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加50%多菌灵400倍液加井冈霉素200倍液配成混合液浸泡5分钟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栽种方法用宽锄开沟,沟深10厘米,沟宽30厘米,将种茎分两排平放沟内,芽朝一个方向,中间亩撒施30公斤二铵;再用窄锄在种茎边开沟,亩施硫酸钾20公斤。采用宽窄行栽培,窄行30厘米、宽行70厘米,株距离20—25厘米,覆土5—8厘米,整平后,覆盖地膜保温稳墒。
4、田间管理
(1)薄膜放苗
天气转暖后,当茎蔓现绿色约3—4厘米,及时开膜放苗,用刀片在茎蔓上方划一小“十字”将蔓放出。并随手用细土将薄膜口封盖严实。
(2)中耕除草
生长前期结合追肥进行勤中耕除草,中耕宜浅,免伤根系,植株近处可用手拔除杂草,5月下旬及时去掉地膜,并在沟内覆草降低地温。
(3)搭架、整枝、除蕾
山药出苗后几天即甩条,应及时进行支架,一般采用“人”字架,架高2米以上,并用横杆将各“人”字架相连,增加牢固程度。出苗后拔除多余的初生茎,每株只留一条强壮的主茎。若进入7月后地上茎枝生长太旺,会使山药块茎膨大速度变慢,应剪除基部几条侧枝或摘去主茎和侧枝顶部,同时可喷施矮壮素。6月中下旬山药开花现蕾,应将花蕾部分抹掉,使养分集中块茎膨大。
(4)肥水管理
山药需肥量大,在施肥上掌握“一底一追”重施底肥和6月份的块茎膨大肥。膨大肥一般追施尿素3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另外出苗视苗情早施提苗肥,施稀粪尿亩加5公斤尿素。发棵前亩施尿素15公斤。8月份依照植株长势,为防早衰应根叶追肥,叶面喷施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连续3—4次。水份管理注意不干旱不灌,块茎生长盛期保持土壤湿润,遇雨及时排水。
(5)病虫害防治
①病害防治 山药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线虫病、褐斑病。在防治上可采用轮作换茬,种茎及土壤消毒、消除病残体、施净肥、药剂防治等。线虫病预防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3kg,撒施于播种沟。或用98%蔬富家乳油3000—5000倍喷雾。对于炭疽病、褐斑病可用64%可杀得600倍和菌立克1000倍液的混合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00-150ml或用75%百菌清800倍液,64%可杀得800-1000倍、55%瑞毒霉锰锌800-1000倍液交替喷雾。
②虫害防治 山药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蝼蛄和菜叶蜂等。防治地下害虫可采用冬前深翻,多施腐熟有机肥,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3kg,撒施了播种沟内,或用50%乐斯本乳油和90%敌百虫800倍液灌根。或用90%敌百虫0.15公斤加水4.5公斤,拌入已经蒸至半熟且凉干的秕谷中,亩用秕谷1.5—2.5公斤,撒至土表诱杀。防治菜叶蜂用98% 巴丹2000—2500倍液喷雾。严禁使用膨大素。
5、及时采收
10月下旬山药块茎基本停止生长,叶片枯落时及时采挖避免坏烂,及时贮藏于消过毒、不受冻的窖内或室内。
无公害长山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长山药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合晋中市辖区内长山药无公害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NY5010—2001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DB14/86—2001无公害农产品
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山药栽子  地上茎与地下茎之间的茎
3.2山药零余子  叶腋间着生的气生块茎
3.3山药段子  把块茎切割成一定长度小段
4产地环境
4.1  产地环境
要符合DB14/87—200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中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
4.2  土壤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结构适宜的砂质壤土为宜。
5生产管理措施
5.1  露地土壤肥力等级的划分
根据露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等含量高低而划分的土壤肥力等级。具体等级指标见表1。
表1  菜田露地土壤肥力分级表
肥力等级
菜田露地土壤养分测试值
全氮
%
有机质
%
碱解氮
mg/kg
磷(P2O5)
mg/kg
钾(K2O)
mg/kg
低肥力
中肥力
高肥力
0.07-0.10
0.10-0.13
0.13-0.16
1.0-2.0
2.0-3.0
3.0-4.0
60-80
80-100
100-120
40-70
70-100
130-160
70-100
100-130
130-160
5.2  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5.2.1栽培季节  山药生长期长,多进行一年一茬栽培。一般土壤解冻后即可定植,霜降后地上部枯死,即可收获。
5.2.2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商品性好,适应市场的品种,如平遥长山药。也可选择已引种3年以上的优良品种。
5.3  整地施基肥
封冻前耕地按1米距离作畦,畦内开沟,宽25—40cm,深0.6—1m,随解冻填土,中等肥力土壤每667m2施有机肥4000—5000kg后耕耙做成平畦。
5.4  播种
5.4.1选种  选用经过休眠的健壮山药栽子或山药段子(4—7cm)。
5.4.2播种期选定  清明后5cm处地温稳定达到9—10℃时,开始播种。
5.4.3播种量  一般每667m2用山药栽子或段子3000—3400株或经催芽后的山药段子。
5.4.4播种方法  在畦内开沟,深10—13cm,将“栽子”以牙为准,按株距20cm芽朝一个方向平放沟中,覆土6—10cm后轻轻踩踏,使栽子与土壤紧密结合。需防腐烂病时,在栽子或段子放好后,喷农用链霉素和多菌灵溶液杀菌。
5.5  田间管理
5.5.1适时支架  山药蔓长30—50cm时,用竹竿或高梁杆每株插一根搭成人字架,架高150cm或每3—4根交叉从上部捆成一束,及时扶蔓上架,并及时剪掉侧枝。
5.5.2合理浇水  播前浇足底墒水,促种块发芽.生长前期不浇水,茎叶进入旺盛生长期(出苗后40—50天以后)浇发棵水,现蕾前浇水促茎叶、块茎生长。现蕾后30天浇第三水促进块茎增长。
5.5.3中耕  发芽期遇雨需立即松土,搭架后有杂草及时拔除。
5.5.4施肥
5.5.4.1施肥原则  根据长山药需肥规律,土壤养份状况和肥料效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相应的施肥量,按照基肥追肥相结合,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
5.5.4.2追肥  一般在苗出齐后施一次腐熟的稀粪尿(每667m2施1000kg),发棵期进行1—2次追肥,每667m2施15kg尿素;现蕾开花期重施肥一次每亩施中浓度氮磷钾复合肥40—50kg或磷酸二氢钾10—15kg结合浇水进行。最后一次追肥应在收获前30—40天进行。
5.6  主要病虫害防治
5.6.1主要病虫害  炭疽病、褐斑病、金针虫。
5.6.2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科学合理防治,保证生产安全的山药产品。
5.6.3农业防治  ①实行一年以上的轮作;②阴雨天注意排涝;③增加通透性,避免株间郁蔽高湿④采收后将留在地上的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减少越冬菌虫源。
5.6.4药剂防治  以生物药剂为主,使用药剂时严格按照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
5.6.4.1炭疽病  用代森锰锌、炭疽福美、农大120等药剂防治。
5.6.4.2褐斑病  用甲基硫菌灵+百菌清、扑海因、波尔多液等药剂防治。
5.6.4.3腐烂病  用农用链霉素、氢氧化铜、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5.6.4.4金针虫  用敌百虫等药剂防治。
5.6.5合理施药  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主要病虫害防治的选药用药技术见表3。
表3    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主要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炭疽病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
840倍喷雾
500倍喷雾
200倍喷雾
≥15
≥15
≥2
褐斑病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扑海因
1:1:200波尔多液
600倍液+600倍液喷雾
1000倍液喷雾
≥10
≥7
腐烂病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77%氢氧化铜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4000倍喷雾
400—600倍喷雾
500倍喷雾
≥3
≥7
≥1
金针虫
90%敌百虫
90%敌百虫
30倍液喷撒土表1.5—2.5kg/666.7m2
800倍液灌根,150—200g/株
≥7
≥7
5.7  不允许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见附录B。
5.8  收获
外观要求  块根表面不附有污染或其它外来物,无腐烂、病虫、机械伤,按一定长度分级包装,整齐度要达到90%以上。
无公害山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山药露地棚架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措施及收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山药生产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肉质块根是指种植山药的地下部分,是食用部分,地上部分陆续枯萎时采挖上市。供人们鲜食作菜用的山药。
4.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GB/T18407.1规定。
5.生产技术措施
5.1田块沟系要求
开挖田间一套沟。田间沟系标准:每一组合开一条小横沟,沟宽30cm,沟深30cm,开通出水沟,沟河相通,保证雨停田干。
5.种段选择
品种为地方特色品种。种苗培育,一般用块根培育,选用无病斑块根,重100g左右,园正,山药尾子作种段。种植2—3年后,选个大零余子作种子,播种,以更新复壮。
5.3土壤准备
种植山药选择地势高,土质肥沃,保水保肥力强,通气性好,耕作层深,灌溉方便的粘壤土地种植。精细深翻培土,肥土拌匀,拌土深50cm左右。尽量避免重茬。
5.4播种
5.4.1播期:山药的播种期在春分至谷雨为适宜播期。
5.4.2种段处理:种段年前选好,播种前山药切口用石灰粉或草木灰涂抹,以利伤口愈合,然后播种。
5.4.3播种方式:采用大小行种植。
5.4.4种植密度:大行距130cm,小行距60cm,株距20cm,每667㎡种植4500—5000株。
5.4.5开行播种:行深18cm,行宽15cm,播后盖土10cm。
5.5搭架
山药出苗后要及时搭棚,棚架要牢固,用细竹子搭棚,间距根据秧苗位置来定,确保每穴有一根支架,每2m—3m用一根立柱。棚架高度1.8m。采用人字架形,支架根部斜插于秧苗外侧5cm—10cm处,下插深度为10cm。两行支架于1.5m高处用横杆固定成人字架。
5.6施肥
5.6.1基肥:冬前每亩施腐熟的畜禽肥1500kg或饼肥75kg。播种时,开行后行内施粪肥每公顷5000kg。
5.6.2追肥:出苗后及时追施提苗肥,每公顷施腐熟的稀粪肥水6000㎏;待苗高50cm左右时,第二次追肥,每公顷施腐熟稀粪肥水7500㎏;在山药蔓爬满棚时,第三次追肥,每公顷施腐熟稀粪肥水15000㎏。一般8月份之后,不宜再施肥。
5.6.3叶面肥
结合用药,根外喷施“春泉”叶面肥2次—3次,每次每公顷1500ml。
5.7水分管理
山药不耐旱又怕涝,生长前期土壤要保持湿润,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是浇施薄粪肥抗旱促壮。
5.8土壤管理,中耕松土。出苗后、搭架前各中耕松土一次。
5.9病虫草害防治
5.9.1病虫害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混配农药。生产过程中,培育壮苗,科学施肥。加强栽培管理,改善和优化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山药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山药的目的。
5.9.2虫害防治
5.9.2.1地老虎
整地后种植前,每公顷用90%晶体敌百虫3.75㎏,均匀撒施于土表。
5.9.2.2 叶蜂
用90%晶体敌百虫60g左右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ml兑水,进行全株喷雾。
5.9.3病害防治
一般情况下,山药病害发生少。黑斑病: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对准叶片均匀喷雾,隔7天—8天再喷一次。
5.9.4草害防治
杂草,结合中耕松土,人工去除。
6.采收
根据山药的生长情况,地上部分陆续枯萎,以及市场的需求,陆续采挖上市。一般于10月下旬后采收,块根较老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药栽培技术
山药种植新法——塑料套管栽培技术2
山药塑料套管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使用零余子制备种薯需要注意什么?
新型种植方式打破山药无人敢种的“尴尬”局面
【种植有方】山药的栽培与采收加工技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