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泥鳅的疾病防治技术措施
对于泥鳅疾病,应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在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疾病防治。
一、泥鳅病害的预防措施
放养前要对养殖池或稻田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放养过程中,菌种选择要严格,规格要尽量一致;苗种放养前要消毒,放养密度要合适。在养殖期,施肥要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及时换水,控制水质;把握好饵料质量和投饲量。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捞出残饵,搞好养殖池的清洁卫生,密切注意水源水质,防止农药或工业污水进入养殖池。
二、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旦泥鳅发生疾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养殖水体一般较浅,用药量一定要计算准确;二是用药后的池边不能离人,发现泥鳅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加注新水等救急措施;三是禁用违禁药品。现介绍几种泥鳅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1、气泡病
(1)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2)防治方法:①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②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③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6kg/亩;④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白尾病
(1)主要症状: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
(2)防治方法:①将大黄散加入25倍重量的O.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ppm;②将lkg干乌桕叶(合4kg鲜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lo分钟后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4ppm;③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lppm。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ppm,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3、赤皮病
(1)主要症状: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于全身.整个鳍或鳍基部充血,鳍端腐烂,常有缺失,鳍条问软组织多有肿胀,甚至脱落呈梳齿状,常继发感染水霉病。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死亡率高达80%。
(2)防治方法:鲜蟾酥lOg于凉水中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浓度为0.5ppm,每3天1次。
4、水霉病
(1)主要症状:此病大多因鳅体受伤,霉菌孢子在伤口繁殖,并侵入机体组织,肉眼可以看到发病处簇生白色或灰色棉絮状物。病鳅行为迟缓,食欲减退,瘦弱致死。
(2)防治方法: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①苗种下塘前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消毒;②用O.04%的小苏打和食盐(1:1)配成的混合液全池泼洒。
5、烂鳍病
(1)主要症状:背鳍附近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停止摄食导致死亡。此病易在夏季流行。
(2)防治方法:用0.2ppm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3~4天。
6、打印病
(1)主要症状:病灶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过印章,主要流行于7~9月。
(2)防治方法:①用l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②用0.3ppm的滨氯海因全池泼洒。
7、车轮虫病
(1)主要症状:车轮虫一般寄生于泥鳅的鳃和体表。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死亡。流行的季节为5—8月。
(2)防治方法:①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浓度0.7ppm。③每亩用苦楝树叶30kg煮水全池泼洒。
8、三代虫病
(1)主要症状:寄生在泥鳅体表和鳃,主要流行于5月一6月,对幼苗危害较大。
(2)防治方法:采用浸泡法,小池子可全池浸泡,大池需将泥鳅集中于一角,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浓度为20ppm,浸洗时间15~25分钟。
9、侧殖吸虫病
俗称的“闭口病”即侧殖虫病,被感染泥鳅生长停滞,解剖后可见大量吸虫积于前肠位,肠内无食。
防治方法:清塘,彻底消毒;消灭螺类及其它野杂鱼类。
推荐文章:
泥鳅的疾病防治技术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泥鳅疾病控制技术,泥鳅养殖基地,烧泥鳅
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
鱼病的判断与治疗方式
22:泥鳅养殖技术(无土养殖)
黄鳝四种疾病的防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