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根灌节水栽培方法
 

植物根灌节水栽培方法
 

  “根灌”:既节水又可变废为宝

  走进冯晋臣教授的试验园地,这个挂着“国家级科技成果‘根灌(Root Irrigation)’南方试验示范基地”牌子的场地看上去异常简陋,它其实就是冯晋臣家门前的一块2亩大小的坡地,里面分不同区域,分别种有北方牧草、香蕉、石榴和蔬菜等作物。

  在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记者静静倾听他和妻子季静秋教授讲解什么是“植物根灌节水栽培方法”,这项他盼了8年的国家专利。

  据介绍,“根灌”要求在种植作物之前,先在地下垫上一层“根灌剂”,种上作物后,再铺上一层填充物(杂草、药渣、破布等有机垃圾均可),并在作物旁边插上口径在10厘米左右的塑料导水管(也可用塑料饮料瓶改制代替),直达“根灌剂”的所在位置,导水管的数量视作物的多少而定。

  填充物充分利用各种有机垃圾,变废为宝,假如根灌技术大面积、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话,可以消化大量的生活垃圾,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导水管除了用于浇水和施肥外,还起到通气和散热的作用,通气是为好氧细菌提供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根系吸收,同时避免厌氧细菌群落产生有害气体损伤植物根系;散热是因为有机垃圾腐烂时产生热量,超过40摄氏度后会损伤植株根系。

  “根灌”的技术核心在于“根灌剂”,这是冯晋臣的“独门暗器”,用他的专业行话来说,是“一种不通氮可工业化或家庭式生产的高吸水树脂新工艺”,具有吸水和保水的神奇功能。“根灌剂”在常态下为颗粒状,富含钾,是一种没有毒的肥料,吸水后可膨胀400倍至600倍,呈胶状,能反复使用,直到其中的钾成分被植物完全吸收为止。

  冯晋臣说:“根灌技术的利用方式可土可洋,生产规模可大可小,既可以用简陋的设备,如改装后的饮料瓶等,进行小范围的种植,也可以用机械化的设备,进行工业化的农业生产,如浇水过程可通过水管管网,直接将水送到导水管的管口。”

  更为难得的是,根灌技术操作简单,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很容易掌握。

  “根灌”:把水和肥送到植株嘴边

  采访中记者获悉,根灌剂的最大好处是:始终让水分和养料停留在土壤耕作层,既不往下渗漏,也不向上蒸发,造成浪费。

  “形象地说,‘根灌’对于植物的最大益处,相当于把水分和养料直接送到植株的嘴边——也就是‘根系’,根灌设备采用了可反复吸水保水,且肥力极强的根灌剂,就好像是在植株旁边安了一个节能‘水库’和丰足‘粮仓’一样。”同样谙熟“根灌”的季静秋教授以更加通俗的比喻道破了根灌技术的奥妙所在。

  在冯晋臣家,季静秋教授用水和玻璃杯为记者演示了根灌剂的吸水保水功能:只见杯里少量的药剂冲水后,不一会儿便凝固成果冻状的透明胶块。

  两位教授告诉记者:“这样的胶块可以食用,对人体不会有害。”冯晋臣怕记者不信,还笑着当场吃了一块。

  据了解,使用根灌剂种植花卉非常节水和省力。冯晋臣曾进行一项种花实验,从他出示的实验图片资料可以看出,使用根灌剂种植的花叶芋,65天不浇水仍不枯败,而不用根灌剂的不出一个月就枯死了。他说,种花者如用根灌剂保水,出门在外两三个月也不必担心花枯干。

  据介绍,在干旱的地区和干旱的季节,根灌技术的效果更加明显,更能省水,而且更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和每一份肥。

  发明者:“根灌”比以色列“滴灌”实用

  每每谈及根灌的研究发明过程和先进技术,冯晋臣和季静秋夫妇都显得兴致勃勃,特别是冯晋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淡定从容的语气中充满着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冯晋臣认为,他的“根灌”远远优于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是一种真正节水、节肥、省工和省钱的灌溉方法。

  通过临高辣椒基地和乐东香蕉果园的实际试验证明,冯晋臣发明的根灌在比滴灌节水75%的前提下,增产20%,净收入增加42%,原因在于设备简易、投资少、产品质量提高且上市早等。

  据了解,滴灌本质上是“缓慢的浇灌”,其科技含量反映在外部设施上,一旦脱离这些设施,滴灌便退化为一般的浇灌。滴灌设备的滴头比针眼还要细,灌溉用水如果有杂质或滴头上长有青苔,都会造成堵塞,所以滴灌要求必须使用纯净水,而且需要全溶解的肥料。因此,滴灌不可能土法上马,加上滴灌对经济、技术要求甚高,很难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相关数字显示,从“二战”结束至今,滴灌技术在全世界的推广面积仅为200万公顷,其是否实用和受欢迎可想而知。

  而根灌克服了滴灌的所有缺点,能土能洋,容易上马,经济效益也优于滴灌。现在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严重,实验已经证明根灌治理沙化特别有效,应用根灌技术种植桑树和牧草治沙成效最好,而滴灌在治理土地沙化方面很难起作用。

  专家:干旱地区效应尤为显著

  两位在校园里离群索居的教授“退而不休”,以惊人的成果引起了校方和外界的关注与支持。尤其是冯晋臣的“根灌”技术专利,已经在学术界奠定了他“根灌之父”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根灌”首先得到了国际著名节水灌溉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茆智的好评。1999年10月,茆智曾推荐冯晋臣参加在广西举行的节水灌溉国际会议。2004年10月25日,当得知冯晋臣的“根灌”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后,茆智立即来信向冯晋臣表示祝贺,此时,冯晋臣还没有收到国家专利证书呢!

  茆智在信中说,这一技术今后将会更快、更规模地被采用,特别是在西北开发中的巨大贡献是难以估量的。同时他还表示,自己为冯晋臣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所折服。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祖祥博士对根灌的评价是:“该技术从土壤学的角度来看,其主要作用有:增蓄根域附近的土壤水量及养料,增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改善根域的环境,便于根系的扩展,并促进根际土壤中的生物循环,这就大大提高植物对水分、养料的利用率,以达到增加产量、节约水肥资源的目的,对于干旱地区这些效应尤为重要而显著。”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闵乃本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庥,以及著名栽培学家、博士生导师、浙江农业大学沈德绪教授等学者,也都对根灌技术给予很高的评价。

  据了解,冯晋臣的儿子冯征已在耶鲁大学博士后毕业并在美国定居,娶妻生子。冯晋臣说,早在1999年的时候, 他的科研成果和简历已入选过英国IBC科研刊物的第一版,并因此获相关的证书。靠这个证书,他在美国就可以获得绿卡,也能够和老伴到美国同儿子一家团聚。

  “但是,我们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发明成果尽早更好地造福中国社会。”冯晋臣夫妇说,他们暂时还不想出国。

  “根灌”:何时走出实验室

  “酒香也怕巷子深”,由于隅居山城,信息闭塞,加上年事已高,个人经济能力有限,冯晋臣和季静秋都因无力加大推介这些技术成果,无法收回实验经济投入成本而倍感无奈,他们迫切地希望和盼望着能有“识货”的商家与他们一道,将他们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人类社会造福;同时打算将两人关于节水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分别结集出版,留给后人。

  可以说,拥有多项国家级发明专利的冯晋臣夫妇是“富有”的,也是“贫困”的。有时打印和复印的材料,他们都要好好保管,以免重新打印复印造成浪费;在琼州大学校园里,他俩的生活方式是简单而朴素的,没有什么迎来送往,也没有太多繁文缛节,但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富足而充实的,每一丝灵感,每一点发现,都让夫妇俩兴奋不已。

  在琼州大学冬天的暮色里,记者结束了对这对发明家夫妇的采访,和这两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教授道别时,顿时觉得: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妇好比是五指山上的两棵坚韧的罗汉松,不管时光飞渡,寒暑易节,依然执着等待着下一个灿烂美丽的春天。

  事实上,冯晋臣、季静秋他们等待的正是节水灌溉的春天,等待一场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革命的到来! (完)(陈耿 王昌江 尹秋艳)

  相关资料:四十年如一日的“节水痴”

  1962年,籍贯浙江宁波的冯晋臣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从1963年起他便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节水农业。当时学界和社会并未真正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人说放着物理专业不弄,热心搞节水的冯晋臣“脑子有问题”,不会出成果。

  但冯晋臣丝毫不理会旁人的看法,在志同道合的妻子季静秋的协助下,他从物理学角度结合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栽培学和水利学等多学科知识,经过不断实验,孜孜以求节水的农业灌溉技术。

  1989年,冯晋臣夫妇到海南琼州大学任教后,依然不改初衷。作为当时省内知名的专家和科研骨干,两人都在各自领域里学有专攻,且涉猎广泛,屡有建树。但是,搞节水并非不务正业,两人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他们家的客厅里,有两个书柜,分别摆放着夫妇俩几十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科研成果证书。

  近年来,仅在节水科研领域,冯晋臣夫妇就先后荣获了国家颁发的一项发明专利(即“根灌”)和五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分别是“带夹套的花盆”、“从空气中获取淡水的装置”、“节水花盆”、“专于农田集水节水的打地孔机”和“根灌栽培剂”)。

  1996年,“根灌”技术终于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同时被纳入国家“九五”规划重点推广指南项目。冯晋臣也因此被评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1997年4月,冯晋臣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植物根灌节水栽培方法”发明专利,接下来是漫长的8年等待。

  在等待专利审批的8年间,冯晋臣在老伴的帮助下不断改良根灌技术,他俩戏称这是他们的“八年抗战”。在这8年里,冯晋臣夫妇不但与疾病作斗争,还坚持不懈携手并肩从事节水科研。

  冯晋臣坚持研究节水农业40年,硕果累累,先后获得6项国家专利,其它专著和论文更是难以枚举。退休后,冯晋臣病痛缠身,现年66岁的他中风未愈,行动极其不便,要靠妻子的搀扶和拐杖的帮助才能缓慢行走,但他仍然执着于节水灌溉科研试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农业中浇地还是应该灌作物?
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制功臣冯晋臣(谢振声)
“痕灌”技术让农作物按需“饮”水
农民种菜对使用哪种灌溉方式很困惑,各有利弊看怎么选择了
痕量灌溉更节水
“痕灌技术”——润而不湿,滴灌技术或将淘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