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商业银行研究力量的重要性

文\朱民武,作者为银行从业人士,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一、证券公司热烈的研究氛围

提及金融企业的研究,大家自然会想到证券公司的研究部门,其庞大的研究团队与强大的研究力量,在金融业独领风骚,现时的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的研究力量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小证券公司一般都设有专门的研究部门或研究所,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到宏观经济、行业发展、投资策略以及公司研究等方面,涵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领域,证券公司的研究成果为各类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咨询服务。

证券公司研究员俗称卖方研究员,卖方研究员的销售职能,则主要体现于向基金公司推销自己的研究报告与投资观点。卖方研究员,主要源于国内目前的交易机制设计,基金公司在证券交易所没有拥有自己的交易席位,因此,基金公司需借用证券公司的交易通道,同时得向证券公司支付佣金,证券公司则向基金公司提供研究咨询服务作为回报,证券公司研究员的收入也主要来自基金公司的分仓收入。

因为证券公司内部的防火墙设置,证券公司的研究成果主要服务于外部客户;同时因为证券公司数目众多,各证券公司研究力量的强弱成为基金公司选择合作的主要参考指标。为了获取基金公司更多的分仓收入,证券公司研究员需积极到基金公司路演,争取基金公司的价值认同。卖方研究员的研究报告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报告质量也参差不齐。

相对于证券公司的卖方研究员,基金公司的研究员称为买方研究员。限于基金公司精简的人力资源规模,买方研究员人数配备有限,其主要通过借鉴卖方研究员提供的研究报告,再辅之以实地调研,最后形成自己明确的投资观点,为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卖方研究员和买方研究员的研究工作存在一定重合,但更多则是互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受利益驱使,众多证券公司进入证券研究市场,分析师的身价水涨船高,伴随着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容,卖方研究员的市场估值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在《新财富》分析师排名活动的推动下,卖方研究员的价值更得以被市场认可,尽管评选活动中时有各种奇闻发生,但是整个评选活动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很大推进作用,也大幅提升了上榜分析师的估值。不过目前,证券分析师存在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与产能过剩。

二、商业银行沉寂的研究现状

相较于喧嚣热闹的证券研究市场,商业银行的研究氛围显得比较沉寂,背后透视出商业银行研究力量的不足。

其一,商业银行缺乏重视研究的传统。信贷业务为商业银行传统的核心业务,在很长时间内,商业银行站在行业间食物链的顶端,掌管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权,有着天然的甲方优势,在实体企业存在强烈的资金渴求环境下,商业银行根本不用担心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自身的盈利能力。优越的经营环境也养成了商业银行懒于思考的习惯,诸如业务转型以及业务创新等问题的研究未见紧迫。

其二,商业银行研究力量薄弱。国内有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部分大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这些银行内部会设有专门的研究部门,配备专门的研究力量,其他中小银行则较少设有独立的研究部门。尽管商业银行有着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但是,鲜有研究岗位的人才配备,特别是业务部门的研究力量极其薄弱。业务人员天天疲于业务的商谈与客户应酬,较少能有时间和精力静心思考业务的发展深层次问题。

其三,商业银行缺乏研究的氛围。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如信贷业务、零售业务还有柜台业务,都具有极强的实操性。实操性业务的特点就是熟能生巧,注重从业人员的过往经验,对于业务的创新与变革要求不高,自然而然,对于业务研究的需求并不强烈,业务人员也较难对于专业研究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研究人员的价值难以体现,导致商业银行整体缺乏重视研究的氛围。

其四,研究本身的价值难以量化。对于研究能否创造价值的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在研究氛围浓厚的证券公司也不例外,证券公司研究所因为价值创造的问题,其在证券公司的地位一度被边缘化。商业银行研究部门,不同于其他业务部门能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其创造价值的方式既不像其他业务那么显性,其创造的价值也较难精确量化,导致研究人员的智力价值难以被合理定价,结果是,研究人员在商业银行的处境较为尴尬,在公司内部的身份认同感不强,感觉自身价值难以充分体现,进而导致研究队伍难以稳定,研究人才流失严重。

三、商业银行研究的重要性

时移世易,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诸多不利的因素困扰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躺着都能赚钱的日子悄然远去,银行人的日子开始过得不那么舒服。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取低廉资金,银行资产端脱媒严重;经济增速放缓使得优质资产变得稀缺,再加上近几年流动性极度充裕,过多资金追逐有限的优质项目,银行人的优越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失去,过惯了舒服日子的银行人不得不去深入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众多困惑的问题等待银行人去深入研究,商业银行研究的重要性得以彰显。

其一,宏观经济的下行,实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此为商业银行不良率高企和资产荒出现的根源,那么,作为顺周期的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有效穿越经济周期,平滑宏观经济波动对于企业盈利的影响?中国的银行家缺乏对于经济周期的深入理解,该问题非常值得中国商业银行深入思考。

其二,尽管中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市场洗礼,中国银行业同质化异常严重的局面并未出现大的改观,国内商业银行鲜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各机构间的业务替代性非常之高,那么,未来中国各商业银行应如何树立自己的业务特色,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其三,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快速缩窄,商业银行在传统贷款利息收入大幅缩减的不利环境下,应如何寻求业务的转型突破?各商业银行蜂拥而上发展零售业务能扭转目前的颓势吗?中小银行发展零售业务又有什么优势呢?

其四,两年前还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已经黯然跌落神坛,金融科技又开始兴起,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逐步开始进入商业银行视野,商业银行对于金融科技应抱什么态度?

其五,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理财规模也快速膨胀,但是,如何有效的管理如此庞大的理财规模,是摆在各商业银行面前非常迫切的问题。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研究力量不足以支持如此之大资产的有效配置,或者根本就没有专门的研究团队,专业研究力量的不足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例如,2016年因为对于债市的趋势预判的不足,导致很多商业银行在2016年下半年的债灾中出现了大额亏损,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收益的稳定。尽管各商业银行通过委外的方式借助外部研究力量,但是商业银行若要将自身的资管业务做大做强,必须要组建自己的研究队伍。

以上只是列举了少数几个事关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议题,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但是都值得商业银行深入研究。

三、商业银行研究的未来展望

金融界日益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在行业蔓延,为追求短期利润而漠视风险的投资案例时有发生,潜心研究显得难能可贵,有价值和有思想的前瞻性研究成果更是鲜见,不过行业内仍有一批专心的研究工作者在坚守,他们秉承品性,在喧嚣的业界独立思考,对于行业的发展发出冷静的声音。对于研究的选择,背后是一种信仰和价值观的坚持;每一份研究报告,传递着研究者们的理性、克制、独立和勤奋。

商业银行目前很多业务实践是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是因为缺乏明确的战略方向,导致在业务转型与创新过程中贻误战机或是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显而易见,行动的迷失归因于认识的模糊与思路的不清晰,针对于各类新的挑战和新的业务模式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有点茫然失措,要么反应迟钝,要么反应过度,所以针对于这些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商业银行应该不遗余力投入智力资源提出专业的分析建议,尽量降低改革转型过程中的试错成本。

本人认为,研究最重要的价值是对于当前重大的现实问题提出创见及观点背后的逻辑,其洞见能引发业界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甚至是激烈讨论,进而拨开云雾,为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商业银行的研究员,一方面,是关注商业银行战略层面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为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指明方向;另一方面,是对于业务层面的支持,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以及资管和投行等重要业务提供研究支持。商业银行研究员更多是对内提供研究服务,所以其性质更类似于基金公司的买方研究员。同时,商业银行的优秀研究成果可以对外公开发布,这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商誉价值与软实力,具有较强的品牌推广效应。

目前,商业银行的研究人员在银行内部不受待见的重要原因在于,其研究成果脱离了商业银行经营实际情况,浮于表面,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价值有限。基于此,商业银行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应该更加接地气,更加契合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的痛点。

商业银行研究人员研究成果价值局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商业银行研究力量薄弱,有限的智力资源难以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二是很多商业银行研究员欠缺业务实操经验,对于业务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深度不够,提出的政策建议难以落地。

未来,商业银行应基于长远的战略发展视角,充分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加大对于研究的投入,尤其是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银行。商业银行应给予研究人员合理定价,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同时可以从行内吸收熟谙业务的优秀人才加入研究部门,充实研究力量,稳定研究队伍。作为研究人员自身,应扎实打好理论基础,利用各种条件深入了解业务,以卓越的研究成果服务企业,同时也以此证明研究的价值。


**央观荐书**

插播一个小广告,央观读者都是对央行和货币政策感兴趣的朋友,相信大家都想具备分析货币市场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框架我们就学会了分析,所谓“千金在手不如薄技在身”,小编这里推荐一本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经济系教授,纽约巴德大学利维经济研究所高级学者L.兰德尔.雷(L.Randall Wray)的《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这个L.兰德尔.雷可是为高人,他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就读期间师从海曼.明斯基,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金融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

L.兰德尔.雷(L.Randall Wray)

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经济系教授

《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作为现代货币理论的入门读物,以新颖的视角解读宏观经济学,挑战传统思维,解释货币如何在现代经济体中“运作”。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最令人惊讶的是,政府绝非像家庭或企业那样看待金钱!尽管人们一直听说稳健的政府会平衡预算——就像家庭和企业一样,但事实上,这样的类比是错误的。政府是货币的发行者而非使用者,如果政府像一般家庭一样试图去调整它们的预算,那么整个经济都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那货币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呢?赶紧买书来看吧!

相信对于关心金融货币市场的您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一本案头读物了,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全网最低价!(比京东和当当便宜5分钱!比亚马逊便宜1.25元!购买此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刚:券商研究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zz)
兴业将退出新三板研究! 缺乏商业模式的研究难以为继
声音嘈杂的二级市场,这家证券研究所何以逾10年坚持做产业研究
【缴文超】独家A股第一篇:商业保理深度研究报告
【220609好】【招商证券谢亚轩】来自马利克曲线的启示——资管大时代背景下的证券公司研究服务模式转型探索
金融学专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