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构建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

今天的中国,需要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

2018年9月4日,一场金融界和实体企业界的会面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召开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会议的一方是来自实体企业界的代表,而另一方则来自央行和中国最大型的国有银行。会谈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寻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服务创新型企业的方式。

“ 研究发现,现在金融服务业的供给越来越跟不上实体经济的快速变化 ”,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如是说。 

如果承认实体与金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那么要想完成经济向高质量转型任务,就必须要有一个现代的金融体系。然而金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特别是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步累积之际,推进金融改革就像是在给正在飞行的飞机换引擎,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的金融改革将何去何从?《 2018﹒径山报告 》谋划出了方略。

在这份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浙商银行独家支持的报告末尾,课题组提出了七点政策建议,其中包括:

1)真正实现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2)进一步推进银行的商业化改造;

3)围绕信义义务发展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

4)建立支持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金融政策;

5)金融监管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6)货币政策要从数量型向价格型框架转变;

7)完善现代金融的法律体系。

“ 最主要的信息就是强化市场机制 ”,作为《2018﹒径山报告》的项目负责人,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说,“ 如果有一个核心词,那就是市场机制 ”。

几乎同时,2018年9月16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也表示,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关系,少一些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干预、直接配置。

  ◆  

中国金融的演化逻辑

要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供需不匹配,我们需要花一点时间,看一下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逻辑,以及当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金融的改革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历程。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只有一家银行,那就是中国人民银行,随后又有了工、农、中、建四家专业银行,中国金融的发展与当时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形势密不可分。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以银行为主的金融行业,最大的作用就是动员储蓄进行投资,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将老百姓的储蓄直接转化为国家的建设资金,在投资回报率尚可的发展初期,这种方式有利于资本的快速、大规模的形成。

用黄益平的话来说,可以用两种理论解释过去中国金融的发展,一个叫做麦金农效应,麦金农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诺奖得主,他的理论是金融抑制对实体经济发展有抑制的作用,所以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金融市场化改革来逐步消除金融抑制。另一个叫做斯蒂格利茨效应,斯蒂格利茨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是诺奖得主,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一定的金融抑制,有利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初,特别是2008年以前的那段时间,金融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时至今日,它的弊端越来越显现,麦金农效应逐步明显。尤其是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素投入拉动经济边际效用下降之时,这样的金融体系就很难有效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了。

目前的金融体系天然倾向于给政府和国有企业融资。金融与财政就是政府的 “ 左口袋 ” 和 “ 右口袋 ” ,政府搞建设没钱了,就找银行要,国企要脱困,也找银行要,但对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来说,由于缺少抵质押品,想从银行借款难度非常之大。

由此,资金利率的双轨制因此形成。一方面,国有企业能够获得大量低成本资金,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在最近几年中,影子银行、P2P、互联网金融等非正规金融体系,客观上作为一个桥梁,在资金在这两个层次得以流通,然而,中间环节的加价,又使得终端融资成本依然高企。

所以,让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体系,去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不匹配,这与大银行的意愿无关,而与他们的能力以及金融中介的特性有关。

总之,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一个涉及千头万绪的系统工程,但是如果抓住问题的牛鼻子,其实也不难,就是“市场化”这三个字首先,要把价格搞对头,汇率、利率价格对了,价格的信号才能从金融传递至实体,引导实体的转型,将资源优化配资,这其中又包括货币政策传导等子问题,也是《2018﹒径山报告》的内容之一。其次,就是要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准入和退出机制,让真正有能力、有意愿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创新型企业的实体,能够通过持牌的方式进入到金融行业中来,也能让那些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市场化的退出。

把握好这两个原则,一个现代的金融体系就有可能渐次生成。

  ◆  

培育创新资本的形成能力

在这个现代金融体系中,构建创新资本的形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林晓军是浙商银行杭州玉泉支行的行长,她也是杭州分行  人才服务团队的主管,初衷是围绕浙江 “ 人才强省 ” 战略,将金融要素与人才要素对接起来,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 投资就是投人 ”,林晓军一句话道出了这个项目的关键。两年多的探索,为浙商银行服务人才银行客户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

为了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林晓军所在的浙商银行,推出池化融资、应收款链和易企银三大平台,为企业盘活应收款,加快资金周转,帮助企业实现降杠杆、降成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然而,用银行的信贷资金去支持科创企业,对于林晓军和浙商银行来说都是一道新题目。

冯文娟是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纳晶科技是一家以量子点半导体新材料(又称 “ 纳米晶 ” )为技术核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新型量子点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表面修饰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彭笑刚博士,是浙江大学教授,也是纳米材料国际知名学者,在纳米材料合成方面,彭笑刚教授为国际领军人物。他发明的量子点及纳米晶合成方法,是目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标准技术,其相关专利奠定了量子点应用的基础。

正是看重彭笑刚所掌握的技术能力,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向纳晶科技一次性授信达5000万元人民币,这对纳晶科技这样缺少抵押物的科创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重要的发展资金。

然而,在林晓军的心中,她更希望,全社会能用包括股权在内更多的融资方式,给创新型小微企业更多样型的资金支持。

传统的银行贷款并不是非常适合给科创型小微企业融资。原因很简单,这样的企业在产品研发成本通常比较高,在技术没有成熟、产品没有受到市场检验之时,风险会非常大,与之对应的是,银行的贷款收益只是利息,它是很有限的,但是风险却是不确定的,让收益有限的资金,去匹配风险很大的资产,这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更合适的是用股权基金去匹配。

但是银行牌照的本质决定了业务的天花板,要想支持更多像纳晶科技这样的企业,就必须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及包括直接融资在内的融资手段,而这正是当下中国所欠缺的。

纳晶科技是幸运的。受困于现有的融资环境,大量原创性思维无法转化为技术路线,大量有技术路线支撑的创新型企业因缺少风险资本而死在盈利拐点到来之前。

“ 大国崛起,资本市场是突破口、是第一块基石 ” ,《2018﹒径山报告》分报告《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资本市场改革》课题负责人、CF40理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内涵就是适应结构化和创新发展要求,发展出有利于创新资本形成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曙松等:什么样的金融结构更适合产业转型?
提升金融与实体经济适配度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防范化解企业信用风险浙江样本:突围担保圈
为实体企业雪中送炭,一家有良心的银行自身也实现了有质量的增长
浙商银行:深耕智能制造 再塑先进生产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