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改音,应该“与时俱进”还是“固守传统”?

北京时间记者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斜”读“xié”还是“xiá”,在很多上了年龄的人看来是读“xiá”,然而近日有网友注意到,新版教材和词典上的注音是“xié”。与此类似的还有“一骑红尘妃子笑”中“骑”的注音由“jì”改为“qí”等。对于这一改变,网友纷纷质疑读音改变会破坏韵律,且不尊重传统文化。2月19日,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此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正式公布,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此条新闻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汉字改音到底应该“与时俱进”?还是“守住传统”。《看懂经济》邀请语言、文字、出版领域专家对此进行深度解读。

费小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

错的人多了就改”这个原则让人啼笑皆非。我以为汉字在字形、字音方面是有文化渊源的,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有所敬畏。错的多了就改,应了以讹传讹的成语。在字音上要关照古诗词,之所以那些音保留下来是当初就有所顾忌的。其实,如果回溯到繁体字的字形,很多是自带注解的,这已经造成了一种缺憾。在汉字读音的改变上我们还要顾忌与海外华人的交流,感觉改了之后,我们张开嘴就是“白字”,实在令人汗颜。维护母语的纯净、优雅,在普及普通话的读音基础上,尊重方言,普及方言,中国文化才会发扬光大。我们对翻译作品一直有信达雅的要求,改过的读音至少让人觉得不雅,有些甚至让人感觉粗鄙不堪。

潘先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教授,国际汉语教学专家


近日有关新版教材古诗某些字改读音的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其中有相当的意见是比较抵触,比如我们熟悉的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不再读“jì”,而读“qí”,许多人难以接受。主管此项工作设在教育部的国家语委也做出了回应,称还未最后确定。

汉字读音是语音规范的重要内容,历来都有规则,各语言学大家对此都有自己的意见,也有共识,过一段时间国家语言管理部门都会对语言规范进行调整,包括某些字的规范读音就会变化,其实一点儿都不奇怪,比如“荫”原来读“yìn”,后来规范为“yīn”,我们都很自然接受了。这次之所以引起这么大反向,可能与当前大家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背景莫不相关,很多人认为不保留原来的读音就是隔断了血脉,影响了文化传承。

就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我本人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是个教师,教学对象是外国留学生,直接承担着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职责。我们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留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对某些读音就难以理解,为什么跟他们平时学的汉字发音怎么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老师要费很大功夫去解释,留学生掌握起来不容易。外国人跟我们操母语的国人不一样,我们从第二语言学习的角度去看,这样的调整未必就不好,可能更有利于汉语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当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也要分层,不可一概而论,但我只想说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要一窝蜂去质疑或否定,因为语音总在变化,地域方言之间差别很大,怎么就知道我们以前的读音就一定是“血脉正统”?

萧剑平

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易经之易,指变易。但,虽天地万物都在变,惟道不变。圆周率也没必要进化到3.24。

何况我们秉承的是传统文化。欲知古人神韵,必先了解传统的原貌。刻意的让传统迎合现代,无异削足适履。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汉子不是拼音文字,音形义俱全。诺大的中华没有分裂,汉字是强大的粘合剂。地域隔绝,方言众多,如楚国王子听不懂舟子的“越人歌”。互相听不懂,可以写出来嘛!始皇帝“书同文”,泽被后世。(注意,此处的被,念“披”。不知这字哪次又会被改成啥样,汗。)

古文自有其道。文白分离,近两千年。文言自有规矩,不仅行文有规矩,发音亦有。《荀子》说:“楚人安楚,越人安越,君子安雅。”君子游历四方,所以不能用方言,必须用雅言。古代的“雅言”和“平水韵”,是超越时代的法则,定下几千年的局中法度,并影响到周边的大中华文化圈。如果每个朝代都按自己当时的发音来做诗文,则李白读乐府,苏轼读唐诗,都会觉得别扭。古诗文若没规矩,文脉如何传承。难道过两百年,发音继续变化,还要再来一次这样的“运动”?

前几年,诗界就曾有过放弃古老的“平水韵”,好事者要按照适合当下发音的“新声韵”来写诗词。

说句题外话,古诗是需要古音的吟诵的,韵律自现而不是现在普通话的朗读。再者,对联是需要平仄的。找找看,我们丢了多少东西?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传统的归传统,现代的归现代。都别瞎掺和。文章已经白话了,汉字已经简化了,发音就别折腾了吧。给孩子们留下一些仅存的线索,寻找回家的路。超越时代的法则,就是道。较劲没用。

许秀江

社科文献出版社编辑

语言是一种习惯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对同一词汇的发音具有很大差异,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语言多样性。它是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方言的现实基础。方言的存在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不同的方言不存在优劣之分,也不存在某种方言比其他方言更正确的可能。人类使用的每一种语言都值得尊重。这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人为地指定某种发音是正确的。违背了人们使用语言交流的基本规律。是不可行的。纠正人们的自然语言习惯,劳民伤财,社会成本巨大,且不会有任何成效。现实中没有一个人是按照新华字典的标准读音说汉语的。

最后,如果您也想加入「看懂经济·评论作家联盟」,赶紧点击下图报名哦~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  end  >

如果您对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宝贵建议吧!

看懂经济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开放夜场票被一抢而光,网红故宫给中国文创产业什么启示?

2、一线城市豪宅成交断崖式下跌,买,还是不买?

3、民企融资难或因这份文件得到实质改变!

4、总算明白京东为啥27亿买下翠宫饭店了!

5、吃着车厘子、泡着温泉、看着流浪地球:2019年春节折射出消费的变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题 | 现代读音是否需要延续古音?
雅言
日语和吴语有何渊源?揭秘日语里的''吴音'':1500年前吴越→日本的语言文化输出
关于那些改了音的字
在汉字读音这件事上,也许贺知章回乡要发愁:乡音已改鬓毛衰了?
如从文化大一统的角度上看,日本话曾经是作为中华方言而存在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