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箱”首批公示,为什么是这6个项目被纳入试点?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1月14日,央行营管部向社会公示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即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箱”。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试点工作有利于我国建设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生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更多原文点击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箱”首批公示!10家机构的6个项目纳入试点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孔繁强

资深金融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北京一向是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的创新重镇,要建设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监管沙箱要求的相对较严,必须是持牌金融机构或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方可,这和国外的情况是不同的。 

目前的公示既是在征求社会意见,也是在指引方向。刚打击完P2P,又在推监管沙箱,要求金融科技公司在创新方面需要加强和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要抓对金融这个本质,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方可更好的共创和维护好合规的创新环境。 

从机构来看,主体有国有大行的工行农行、有优秀的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城商行的翘楚宁波银行、独立法人资格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国家队背景的银联,各个背景赫然;从具体应用来看,都有一定的创新型和风险性,都是值得尝试和推广的金融科技可应用成果,每个应用都值得关注。 

卜振兴

高级经济师,金融学博士,看懂App评论作家



监管沙箱的项目必须满足以下几个特点和要求:

一是,满足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方向,是金融发展模式和发展手段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二是,当前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政策无法实现有效监管,需要进行先期试验,只有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大规模的推广和复制。

三是,风险整体可控,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基础。 

王昭彧

监管科技数据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技术实质创新、持牌机构参与、传统手段无法有效监管、消费者损失有风控化解机制,作为入箱标准,反映了监管者的取舍。 

金融科技,是基于技术创新的服务(产品)创新,既需鼓励创新,又需防范风险,于是出现了这一标准。希望相关标准能细化为可操作的管理标准与风控评估技术,在优胜劣汰中发现适合数字经济与普惠金融的好产品,谁拔得首筹,既叫好又叫座,就会赢得市场活跃与监管合规的双丰收,值得期待!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本市场金融科技】资本市场金科创新试点推进 深、沪尝鲜
北京“监管试点”首批项目落地 更多监管细则待出台
金科监管2021(一)|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两周年:17个地区、近120个创新项目,多批项目已出箱
中国版“监管沙盒”运行一周年,86个项目中BATJ为何“非主流”?
中国版“监管沙盒”首批应用落地 金融科技是否未来可期?
上海26个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公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