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业银行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了!

监管机构人士,看懂经济专家作家


一方面,贷款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另一方面,降低存款利率短期内难有大动作,商业银行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了。

去年8月,人民银行开始推动商业银行正式采用LPR进行贷款定价,LPR影响力不断加大。今年以来,在货币政策以及监管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伴随LPR持续下行,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不断走低,目前银行一般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上最低水平附近。贷款利率下行,对于缓解实体经济运行压力,度过疫情难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贷款利率下行意味着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减少,特别是国务院要求银行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后,金融机构贷款定价压力持续加大。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虽有所下降,但总体幅度较小,特别是作为银行负债主要构成部分的存款,其利率保持较大刚性,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加大,净利差收缩。上半年,我国银行业机构利润同比减少9.5%,是多年以来少有的景象。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机构降低负债成本的诉求不断增强。

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2020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完善利率传导机制》中提及:“…通过 LPR改革促进降低存款利率的市场机制已经发挥作用,货币政策向存款利率的传导效也得到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这一表述表明,央行关注到了金融机构对降低负债成本的政策诉求,后期通过LPR影响机构存款利率可能被纳入央行政策考量范畴之内。

我们认为,贷款利率虽下行至历史低点附近,但仍会进一步降低,三季度银行业机构净息差仍将减少,净利润持续负增长;银行业机构降低负债成本的诉求和动力不断增强,但降低负债成本需要外力(如央行)“推一把”;央行降低存款利率要考虑更多因素,如向实体经济让利要求、物价水平等,还需观察或等待好的时间窗口;通过降低LPR水平,加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可能是降低机构负债成本的可行方式;银行业处于资金要素配置的主体地位提高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下一步金融监管部门大概率会继续压降贷款利率,减少金融系统盈利,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促进经济回稳的调控目标,商业银行要做切实好与实体经济共度难关,过“苦日子”的准备。

贷款利率至历史低位附近,净息差持续收窄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近年来金融业运行的主旋律。200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6%,同比回落60个基点,较去年4季度回落38个基点,该利率处于数据发布以来历史第二低点;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一般贷款(主要是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6%,创2008年该数据发布以来新低,同比回落68个基点,较2019年4季度回落48个基点;之所以企业贷款创新低而全部贷款未创新低,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保持强势,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利率5.42%,同比仅回落11个基点。

 图:2008年4季度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变动(WIND)

贷款作为商业银行资产的主要构成形式,其定价水平决定了银行收入的上限,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商业银行运营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净息差持续收窄。截至2020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09%,较去年末回落11个基点,虽未创历史新低,亦属于历史低位,净息差下降之下,金融机构盈利水平明显降低,2020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降低9.5%,近十年首次出现净利润降低的局面,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0.83%,同比下降17个基点,创近十年来新低。

图: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与净息差

负债成本刚性不减,降低存款利率动力增强


商业银行在资产端(主要体现为贷款)收益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如要保持盈利能力稳定,必然需要负债成本同步降低。商业银行计息负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般存款(对公、个人存款)、同业存款、中央银行借款、金融债券,其中,一般存款是主要组成部分。我们以人民银行公布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作为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简单模拟,截至2020年6月末,商业银行负债中,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核心是存款)存款占63.2%,占比较2016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

表: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不含人民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从金融机构净息差变动看,2016年末至2019年末期间,机构净息差逐步上升,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亦逐步抬高,在2018年6月份达到阶段高点后有所回落,这一变化表明,在2016年末至2019年末期间,金融机构净息差提升主要在于负债成本的下行快于贷款利率的同向变动。

图:2016年至2019年末商业银行资产及负债成本情况(wind)

具体到不同负债品种看,2016年末至201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存款付息率总体下行,但同业存放及应付债券成本上升,2018年下半至2019年末,机构存款付息率上升,但同业存在及应付债券成本明显回落,三种主要有息负债涨落周期性互补,最终形成了金融机构负债成本稳定并有所回落的局面。

图:2016年以来商业银行主要负债付息率(方正证券)

进入2020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较快下行,机构净息差持续回落,并引致净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2020年上半年,贷款利率降低,存款额利率保持了较大刚性,融360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保持在1.99%-2.01%之间,但庆幸的是,债券以及同业存放利率较快回落为商业银行赢得了一定的喘息空间,二季度当季净息差回落速度减缓。

图:2020年以来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净息差及部分负债成本(wind)

2020年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报价保持稳定,波动极小,但同业负债以及债券发行重心上移,2020年7月1日至8月15日,商业银行AAA普通债发行利率算数平均为3.86%,较上半年提高32个BP,6个月同业存单算数平均发行利率2.74%,较上半年提高21个BP。

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下一步要继续“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在此背景下,简单测算,三季度在存款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金融债及同业存款发行利率持续上行,加之贷款利率走低,则金融机构净息差下降压力进一步加大,预计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还将较大幅度负增长。

降低存款利率,央行需权衡“多难”局面


金融机构净利润减少,经营承压,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硬性约束下,对优化负债成本的诉求和动力不断增强。2020年7月份,M2增速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一定程度预示下半年货币条件从全面宽松转向结构性支持,金融市场流动性预计有所收紧,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以及债券发行定价总体向上概率极大,这种情况下,以适当方式降低存款利率成为金融机构普遍诉求。

由于商业银行增长仍属资产驱动型,资产增加需要负债端予以配合,主动或被动吸收负债是商业银行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趋势,商业银行在存款定价上的“囚徒困境”仅凭机构之间的博弈难以破解,需要外部力量“推一把”。

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2020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完善利率传导机制》中提及:“…通过 LPR改革促进降低存款利率的市场机制已经发挥作用,货币政策向存款利率的传导效也得到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这一表述表明,央行关注到了金融机构对降低负债成本的政策诉求,后期通过LPR影响机构存款利率可能被纳入央行政策考量范畴之内。

央行会迅速行动吗?

也许有意愿,但很难。

降低存款利率牵一发动全身。央行处于“多难”局面。

从降低存款利率的必要性来看:降低存款利率,可减少商业银行利息支出,提高净息差,增加利润;在未来不良资产必然大量出现的情况下,银行业机构增加利润有利于多计提拨备,吸收风险;同时降低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可刺激居民消费,支持经济回稳向好。

从降低存量利率的不利后果看:降低存款利率,减少了居民和企业的财产性收入,无法体现向实体经济让利的要求;前7个月,CPI同比增长3.7%,月度同比连续两个月上扬,当前物价水平并不支持降低存款利率;降低存款利率可能提升投资品估值,一定概率会刺激房地产市场,不利于宏观调控。

我们认为,央行即使在考虑通过适当形式,如加大LPR引导力度,加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等促进存款利率下行,但短期内有大动作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更加剧烈的直接调降存款基准利率的方式,不符合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总体趋势,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央行必不会如此行动。

银行的金融资源配置主体地位提高了调控难度

在支持企业、居民应对疫情冲击,促进经济回升的过程中,金融系统是重要力量,特别是商业银行,通过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更是发挥“主力军”作用。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银行处于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必然更多承受压力。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银行业机构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90.8%,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负债的比重为91.5%;2020年前7个月,银行业机构新增融资(本外币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占社会融资规模新增的61.8%;即使是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银行业机构也是重要的购买者,截至2020年7月末,42.07万亿元存量政府债券中,存款类机构(主体是商业银行)持有的高达33.8万亿元。

银行业机构处于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宏观调控的腾挪空间。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向实体经济让利,主要是降低贷款利率;市场主体的资产配置中,存款以及理财产品占比不低,其收益也是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形式;银行业机构资产端连接实体经济融资,负债端连接经济实体资产配置,金融监管部门针对银行业机构调控往往面临“多难”局面。

破解这一“多难”局面,根本之策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加实体经济资产配置选择,降低对银行业机构的依赖度,但这需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更多的时间;中短期看,在银行业机构金融资源配置主体地位不发生大的变动的情况下,金融监管部门大概率会继续压降贷款利率,不动或少动存款利率,通过减少金融系统盈利,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促进经济回稳的调控目标,商业银行要做切实好与实体经济共度难关,过“苦日子”的准备了。

陈涛在看懂经济上发表的文章


1、2020下半年:如何实现“高质量”复苏?

2、为什么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对促进企业获得信贷作用有限?
3、央行报告显示:高学历和创业经营是积累财富的最大源泉!

4、保护上限大幅下调尘埃落定,对商业银行信贷有何影响?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看懂小程序APP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xialele0802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号:fuxuejun1234

看懂经济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阿里云刘伟光:真正的数据中台是什么?

2、三年3亿用户,云闪付是如何做到的?

3、美元要歇菜了吗?

“在看”我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长告诉您金融知识300问
浅谈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在村镇银行存款安全吗?
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下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
解读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