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警惕教育中的“踢猫效应”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一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踢猫效应:有一个员工被老板骂了,回家和妻子吵了一架,妻子把回家晚了的孩子打了一顿;孩子心情郁闷,把家里的猫狠狠踢了一脚;那只猫夺门而出,冲到街上;一辆车为了躲这只突然出现的猫,把路边的一个孩子撞伤了。

     二

     踢猫效应告诉大家,当我们有了坏情绪的时候,容易将下属或者弱者当做发泄对象,而结果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作为家长和老师,了解踢猫效应,有意识地避免因为自己情绪失控导致的恶果,显得非常有必要。尤其是面对比我们弱小的孩子,如果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教育,那无异于火上浇油。

      老师把违纪的学生家长叫来,本来是帮助教育孩子的,但是家长一看到孩子就怒气冲冲,有的甚至当着老师的面就对孩子拳打脚踢;有的老师在教室里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就对犯错的孩子大发雷霆;这些情形之下,孩子很容易因此产生逆反。

  三

     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不至于因为情绪失控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这绝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有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弱者让情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

     什么是行为控制情绪?就是当一个人处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要主动通过有意识的行为来让自己或者他人的情绪得到缓解或者平复。有个农夫和邻居因为琐事发生冲突的时候,他总会突然跑到自己的房屋附近,围着家园跑上几圈,边跑边自言自语:我的房屋如此之小,家庭还如此贫困,努力还来不及,哪有闲工夫和人争吵。于是心情自然渐渐平复下来。

 四

      有人说:我宽容那些怒气冲冲的人,因为他尚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句话可以嫁接到大人对孩子的教育中,因为很多时候,当我们对孩子批评教育时,有的孩子就会情绪失控,失控的孩子又会让老师家长更加气愤,踢猫效应很容易发生。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暗暗对自己说:孩子尚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我以前教育孩子欠缺的地方,所以,我需要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五

     尤其是作为家长,更应该清楚一点,孩子的性格可能是遗传或者受了家庭的影响,那就更应该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在冷静理智的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更好更合适的方法。否则,家长情绪失控,孩子情绪失控,最终会让局面失控,有什么教育效果可言呢?

     六

      人不可避免的会有生气、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运动排解法(在运动中也可以解除压力,让自己更加清醒),日记倾诉法,再比如自我提醒法:美国总统杰斐逊曾经说过: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生气,那就数到一百。

     或者,像那个农夫一样,在运动中用自我反省法:想一想自己有必要生气吗?生气之后会出现什么结果?孩子出现问题我有责任吗?发火愤怒能解决问题吗?等等。开始可能做不到,但是,当你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你可以尝试,慢慢地就会形成自控能力。

   七

    我们也真的需要在自我控制情绪的同时,教给孩子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避免孩子因为情绪失控与同学老师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我觉得学会控制情绪应该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会控制情绪的家长
孩子不是父母的“情绪垃圾桶”,不懂得控制情绪,到底有多可怕?
失败的教育:不懂得控制情绪的父母,是孩子最大悲哀!
踢猫效应的人生感悟
踢猫效应
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该怎么应对?这位爸爸的做法堪称育儿典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