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美最终安慰了人类疲惫不堪的灵魂 ——海峡两岸文学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4年8月

是美最终安慰了人类疲惫不堪的灵魂

——海峡两岸文学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施施然

施施然 在海峡两岸文学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立秋之日,很高兴能在河北省作协和来自台湾清华大学、淡江大学等的学者们一起谈论诗歌、谈论文学。台湾诗人的作品我读得不算少,甚至可以说,台湾诗歌是我的诗歌源泉之一,比如余光中、郑愁予、席慕容、向明、夏宇等前辈诗人的作品,我都很熟悉。和向明老先生也有通讯往来。年轻一些的紫娟、颜艾琳、杨小滨、李长青等诗人,在两岸诗会上也都见过,很欣赏他们的作品。虽然我的诗写是另外一个向度。

说起来我和台湾是很有些缘分的。我写出的第一个组诗,后来常被评论家和诗人同行提到,标题就叫“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更巧的是,这些作品被台湾远景出版社的总编叶丽晴小姐看中,以同名书名在台湾出版了我的诗画集。前不久,在两岸四地笔会上邂逅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我送了他这本诗画集,令人感动的是,第二天再见到时,王老主动提起这本书,并告诉我,他昨晚认真读完了这些诗、画,他认为这些作品“很有意思”。今年五月,在香港凤凰卫视“铿铿三人行”关于民国话题的节目中,王蒙先生在开篇也提到这本书。

有意思的是,许多人以为我写民国,是想回到过去的时代。其实不然,我的民国,已非历史上那个制度民国,它是我对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精神构建,是将民国时代,或者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好的东西提炼出来,置于我的文学世界当中,我希望我生活的时代:清明、正直、温暖、艺术、教养……诗中的民国已成为一种意象,是我根植于现实,又杀出现实重围的一个精神国度。这个精神国度绝非有人想象的“逃避”,恰恰相反,它正是我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坚持”。

如果说两年前的一些诗作对内心的观照多一些,风格偏于古典,是在向传统致敬。那么将于今年8月底在北京图博会上首发的,我的第三本诗集《青衣记》中收录的一些新作,以及我手头正在计划完成的下一部诗集《我的乡愁在青山绿水间》(暂定名。这部作品已获得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则完全趋向于锋利和尖锐,趋向对现实的观照。现代性也更强一些。就像著名评论家谢冕先生在序言中所说,“她的关切和悲悯出乎我们意料。她的很多诗作以生活为题,都是一些有感而发,丰富的众生相,深刻的入世感,在那里,她几乎换了一个人,她的辛辣甚至激愤,使我们不能不另眼看她。”诗人西川也在推荐语中说“当美善遇到丑恶,如果不选择回避,就会变得锋利起来。这是我读施施然近期诗歌的第一感受。从《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到《青衣记》,她迈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她忽然成为了一个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诗人。她的诗歌忽然有了体积感,她的语言忽然有了重量,她在下手写作时忽然变得准确而决绝。这个来自蒸汽时代的唯美的信徒忽然具备了恶狠狠地处理当下生活的能力。换个角度说,她忽然展示出了一股英豪之气。而她本质上是一个细腻的,讲究品位的人。”引用这些话,并非要表明我多么当得起著名诗人或评论大家的溢美之词,相反,我认为诗人更应该保持内心的清醒,无论听到的是赞美抑或批评,第一时间要遵从内心的自省与发问。我想说的是,我的写作正如谢冕先生和西川先生观察到的,正在和已经发生着变化:题材,包括言说形式。这些变化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我心灵和思想行走到一定阶段的自然流露。当积聚心中多年的关于历史关于情怀的题材被我以诗的形式一一释放过后,自然而然,我的目光要回到我生存的现实当中来,我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在这个物欲追逐成为大众第一诉求的雾霾时代,通过我作为一个诗人、一个现代女性的眼睛和心灵,将我看到的和思考的,一一记录和加以呈现。这也是我当前的写作要义。但我反对就事论事性的写作,我希望我能抓住一些本质上的东西,哪怕只有一点点。德语诗人里尔克也曾说过:“诗歌是共时性的东西,不是历时性的。” 而之前为何在作品中更关注于传统的东西(其实现在,以至未来仍将关注并喜爱),是我认为传统中有太多好的东西,他们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诗人的文化视野和积淀需要它们来支撑。比如古典文学,古典诗词,传统戏曲,中国书画等等。好的艺术必是基于传统之上。我们从西方诗人那里学到的修辞以及形式,究其根底不过是“器”的东西,虽然对一首好诗而言,同样很重要,但诗歌精神才是灵魂,它来自诗人自身精神的开阔性与境界,来自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以及阅读的积累和平日思考的敏锐性与习惯性,是诗人思想的行走,更需要毕生去追求。

在写诗的同时,我也画画,工笔国画。中国文化自古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我希望通过努力,能将这一传统有所承继和探索。我认为重要的是我在做这个事情,而不是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当然,我的绘画不是单一的诗画配,或画配诗,它和我的诗歌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共同表达的,是美的意境和无限的诗意。要知道,在生活中发现丑陋和罪恶并不难,难的是用美的形式呈现出来。美是艺术的最高目的,是美最终安慰了人类疲惫不堪的灵魂。

谢谢大家。

2014.8.7 发言整理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已出版诗集《柿子树》《青衣记》《走在民国的街道上》等多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木兰诗会」曹谁:华语诗歌从古典诗向现代诗转型的断裂和熔合
【三江文学诗评刊】作者/寂香 点评/衣非:再见,乡愁
臧棣:“纯诗”与“不纯的诗”
【名师名家名人坛】桂清扬教授出席黄亚洲工作室2018工作总结座谈会
漳浦第七届诗人节之行
大家文学网|晋中市榆次区诗歌协会、诗歌朗诵协会成立大会暨榆次区作家协会2018年新春座谈会”隆重举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