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理国际诗歌论坛在大理大学举行

云南网讯(记者 李熙临 许卓皓)4月24日,大理国际诗歌论坛在景色宜人的大理大学古城校区举行。这是“美好生活·诗意大理2023首届大理诗歌节”的学术内容板块,多位诗人代表围绕“美好生活·诗意大理”展开讨论。

论坛现场。许卓皓 摄

2013年4月20日,诗人李元胜在云南写下了那首红遍中国的诗《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在大理国际诗歌论坛现场,李元胜就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展开论述。“我们的中国诗歌经历了很多重大变化。”在他看来,20世纪80年代,诗歌是浪漫的,其迸发出的激情是对未来超出实际和期望的幻想。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诗歌仿佛“被遗忘”了,同时,中国的城市诗歌也逐渐兴起,诗人一边创作一边参与城市现代化的构建。“当手机阅读成为主流,诗歌从少数人的游戏转变为了有才人都能参与的游戏。”李元胜认为,这是一个艺术民主的过程。“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与城市的共存,是这种共存之下的诗意。”

论坛现场。许卓皓 摄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诗人吉狄马加在现场就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诗人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结构在于语言形式和修辞结构的复杂性。”吉狄马加认为,诗人的创作与个人生活经验和思想情感有密切联系,这是无法被替代的。当然,尽管当下的诗歌创作面临挑战,创作依然不能止步。“我们的写作还是应该真正关注人的命运,关注时代。”吉狄马加说,当回望历史时,诗歌或者文学创作将会留下精神创造的成果。

现场,诗人金铃子带来了题为“唯有真诗是一种呼吸”的阐述,诗人施施然讲述了她与“诗意大理”的联结,诗人雷平阳则在发言中说自己在大理建立起了诗歌美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狄马加长诗《裂开的星球》读后:面向星球发问
吉狄马加:诗歌不能越来越学院化、小圈子化
《大别山诗刊》微刊第281期||高校之窗||东华大学校作品展
诗意的家园
陈耀辉丨来自宇宙的叮咛——吉狄马加诗歌中的家国情怀
第37届青春诗会诗丛首发式暨诗歌故事纪录片《青春之诗》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