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守民族性,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巨大贡献” | 第七届清远诗歌节

“清远应担负广东少数民族诗歌发展使命,推动生态诗歌发展。”11月29日下午,在第七届清远诗歌节“新时代民族诗歌的走向”主题研讨会上,全国著名诗人以清远民族诗歌、生态诗歌创作为研究,探讨“民族性和当代诗”相关话题。

提到“差异性”话题,不少诗人讲到清远民族诗歌、生态诗歌创作的地域性及其在广东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还提出“少数民族本身的差异性就足够吸引人”,“坚守民族性,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巨大贡献”等观点。

清远应担负广东少数民族诗歌发展使命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丘树宏分享了自己在担任中山市领导开展文化工作时,通过“守正”和“创新”两种举措传承和发扬疍家民歌“咸水歌”的经验。“守正,就是保留最传统的东西;创新,就是适当根据时代变化增加新的东西。传统、民族的东西,变是绝对的,这也是一种规律。”丘树宏认为,清远诗歌届有两方面的成就,一是培养了少数民族著名诗人,二是在2003年提出了生态诗的倡议。他建议,清远市、韶关市应该担负起广东少数民族诗歌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争取省里支持,设定目标、做规划,组队伍、出作品。另外,建议清远市可以联合温州市等发起成立全国生态诗歌联盟,推动山水生态诗歌的发展。

“清远搭建起诗歌的平台、促进着诗歌的发展,将生态风、民族风植入到这片土地里。”《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辑邢建建以清远少数民族诗人作为个案,他谈到,清远以不同的主题,相互延展,寻找心灵与自然合一的栖居之所,形成了完整的生态诗学观。用诗心阐释着清远独特的生态魅力。

“诗,除了要表达情感,还要有风俗文化,要有当地的民族风。”邢建建评价说,清远把诗融入到自然之中的生态诗学观,正是无我之境。重回自然原点、感受自然的整体性和神秘性、恢复内在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以及抵达“天地人”合一的生态审美境界。

如何保留诗歌的民族性?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方舟分析说,“诗歌的民族性关乎作家的民族身份、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个人经验。放在一个世界语境里来谈,我相信每一个诗人都有他固有的民族性。譬如我写的《在东莞民间行走》———有关于历史记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篇,也有我在异域行旅时写下的地理诗篇———一个东方人的心跳,都是有民族性的。”他建议,一方面,清远的诗歌写作要发挥少数民族诗人身份的影响力,注重少数民族的诗歌成果集成整理;另一方面,像彝族诗人阿索拉毅近年推出的《诡异的虎词》《星图》一样,希望清远能创作出体现一个民族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景深、同时又富有想象力的厚重之作———也可以说是长诗或史诗一样的雄心之作。

“清远少数民族诗歌发展承载着繁荣广东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重要使命。”中国作协会员、清远市作家协会主席唐小桃谈到,清远诗歌创作空前繁荣,以民族诗歌独具清远特色,以生态诗歌产生清远影响。清远发展少数民族文学可谓独具优势,是贯彻落实广东省第九届作代会精神,实现“清远文学异军突起”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清远民族文学发展得到省作协倾斜式的扶持,2017年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曽到清远开展“文学名家带新秀”活动;2019年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带领“民族之星”代表团到清远采访。两位少数民族著名作家给清远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本届诗歌节更是为发展清远民族诗歌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突出主题,中国作协《诗刊》社亲临指导,名家们的研讨已落实到对清远少数民族作家文本的点拨,这必将对我市民族诗歌创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在诗歌里保留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
新时代的民族诗歌应如何呈现?《中国女诗人诗选》主编施施然认为,少数民族诗人所栖居的原生态地域,民俗文化,所使用的独特语言、词语等差异化的事物,都是非常难得的珍贵写作材料。如何挖掘和运用好独属于少数民族诗人与生俱来的文化财富,打通内在的心灵,将个人成长、思考,与外在世界相观照,是民族诗人的优势和写作方向。

她联想到自己读美院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你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同样,将我们所存在的时代最真实的样子,以及它们投射到内心后产生的图景、所思所想一一呈现出来,是诗人的任务。”施施然谈到清远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文本选用的素材有陌生感,比如“打油茶”“十八水”,这些生活习俗与地名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就是一种民族性,是少数民族诗人独有的优势。

与施施然的“民族诗人的诗歌文本是独特的”相似,广东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谢小灵谈到,少数民族本身的差异性是特别吸引人的。诗歌创作就是要冲破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同时呈现其差异性。少数民族作家,他们作品中的语言有一种瞬间顿悟的力量,把本质朴素的东西直接呈现出来,这种思维弥足珍贵,良好的保护和维持了原生态的生命本质。差异性十分吸引人,在艺术中表现这种隔膜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人们对不甚熟悉的民族总会诞生出无比的好奇,有着一种陌生的愉快感觉。

“写诗于我,就是对生命、亲情、灵魂的深读。”《特区文学》副总编辑宝兰认为,少数民族诗歌写作和其他写作同样面对的是世界和人类,它需要每个族人的自我的觉醒和担当。同样从自身写作体验出发,辽宁省锦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见心说,从狭义上来说,每个诗人都是少数民族,因为诗歌就是少数人的事业,为沉默的大多数发声。从广义上来说,人类拥有共同的祖先,每个民族都有信奉盘古的传统。就是因为盘古开天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心为点来画圆,每个诗人都有其独特性。


马鞍山市诗歌协会会长成颖认为,当下,不少重要的汉语诗人,都不同程度的借助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元素来写作,他们的文化和地域性的差异隐语,给汉语诗歌带来了新的美学动力。而对于许多少数民族诗人来说,汉语诗歌的抒写就是外来者抒写,在他们的笔下,也会有因地制宜的汉语现代性的表达。少数民族诗歌与汉语诗歌写作的交织和互动,一直都在当代诗歌的生产中不断的进行着,进而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大诗歌的"共同体",一种血浓于水的诗意空间。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克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他在总结点评大家的发言时特别提到,少数民族诗人在写作的时候有一个优势,他们的母语里有的表达方式,是与汉民族有所不同的,可以直译过来写进诗歌里,使得诗歌的语言更鲜活,具有创造性。比如汉语“心花怒放”,壮语则有“'心像伞一样撑开来”,这种表达,很新鲜,拓展了汉语修辞的边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七彩云南盛开文学之花
八旬诗翁晓雪出版60万字《我的文学人生》
从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反思中国诗歌民族性的流失
路也: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现状考察
李少君:中国诗歌健步走向世界
[ 李锋评诗 ] 盗墓者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