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泰成氏族谱》序

水有源树有根,追根溯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尽磨难,仍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姓氏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条代代相传的无形纽带。族谱可补国史、地方志之不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是通过姓氏家族得以延续和传承。

成姓在中国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成氏起源于今山东宁阳。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与《辞源》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周文王第七子叔武于郕(今山东宁阳),叔武在郕建立了郕国。《中国地名大辞典》释:“郕,周国名,姬姓,伯爵,武王封弟叔武于此。在今山东宁阳县北。”公元前686年,齐国与鲁国讨伐郕国,郕国国君看到鲁国同姓相残,竟联合外人讨伐自家人,一气之下,遂使郕国降齐。被齐襄公姜诸儿厚礼受降,其后代遂以国名为姓氏,后有的去邑为成氏,史称成氏正宗。

长期以来,泰山周围的成氏家族,皆以宁阳为成氏家族发源地,山东省新泰市成氏家族汶南镇中南辰村为中心,散居于汶南镇的东南辰、李仙、岩庄、南岙阳、青云山,新甫街道的下西峪等村。由于谱碑损毁,无法知道明确的迁徙时间。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编修的《成氏谱书》正文前有手录皇帝敕封成功母亲为孺人的诏书,时间为大明正统四年(1439)。据明天启《新泰县志》载,成功曾任广西道监察御史、四川按察司佥事、湖广副使等职,颇有政声。致仕后,卒于家。著有《登庸录》。成功为新泰成氏第五世,由此可推断新泰成氏家族约于明洪武初年迁徙至此。《成氏谱书》分两部分,中间有段文字“自正统四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共四百一十一年”,说明前部分为清道光三十年编修。

《成氏谱书》自民国二十三年编修之后,时隔八十余年,未曾续修,致使行辈出现混乱,有些祭祖折子竟然父子颠倒,多年而浑然不知。近年来,国家迅猛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成氏子孙繁衍日盛,家族分支庞杂,遍居各地,一本之亲相遇不相识者,相识而不知是同族者,同族内不知根源系者颇多。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中南辰成斯庆、成斯安、成斯来、成允星、成信光五人倡议续修族谱。让成氏家族的子孙后辈,知道成氏血缘亲族的起源演变、迁徙繁衍历史,知道宗族的风俗礼仪和家族文化。续谱成员跑遍有成氏居住的村庄,及新泰周边的兰陵县、蒙阴县等地,以民国二十三年修订本为依据,逐一联络成氏后人,登记入谱。

编修族谱,可使家族行辈清晰,传承不紊,长幼序而支派清。后裔纵然乔迁异地,只要展谱观看,都可以知道本支亲联骨肉。从而使后世子孙,亲其亲,长其长,但因族谱在手,始终情系一族。

族谱续修是一个家族史上的大事,是弘扬祖先功德,发扬中华民族光荣传统之盛举。成氏族人积极响应,历时一年有余,谱成,问序于余,故不避浅陋,谨赘数言,附于篇首。

是为序。

二〇一八年元月四日于秋缘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
中国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谱牒文化
[转载]为什么要修编家谱
青山资阳彭氏族谱探源
傅氏文化研究有关问题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