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琵琶庵里故事多

一年前,朋友就约,去禹村镇琵琶庵村看看,一听村名,就知道这个村一定有故事。但俗务缠身,一直未能前往。就想先从史籍中查一下这个村的历史,但禹村隶属比较复杂,旧时,禹村属泰安县,一九五二年属泰宁县,同年九月属徂阳县,一九五六年徂阳县撤销,划归新泰县,因而从新泰旧县志上查不到禹村的资料。从一九九二年版《新泰市地名志》上找到琵琶庵村的介绍:“琵琶庵,位于新泰城西南三十七点七公里,禹村镇东南六点四公里,琵琶庵村委会驻地。碑文载,明成化年间(1465—1487)宋氏由山西迁此建村,村北山上有琵琶洞与尼姑庵得名。”看了介绍,更想去一探究竟。直到戊戌初夏,得暇。遂与众友前往探访一直在心中惦念着的琵琶庵。

初识琵琶庵

到达琵琶庵时,村里的几位干部已在村门口等候我们,村委大院坐北朝南,上了一个很长的陡坡后,再上数级台阶,像山村的布达拉宫。村委大院后面便是一座小山,山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村支部书记陈贵厂介绍说,就在村委会办公的地方,原来有座大庙,门外有十三级台阶,庙里供奉着三清神君,神像有四米多高,大殿的四周有“三英战吕布”之类的壁画。庙里有四五棵树围五米以上的柏树,把整个庙宇都能遮盖起来。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被杀掉,庙内钟楼里的大铁钟也被砸碎,扔进了炼钢炉。村委门口的泉子叫庙泉,泉水一直供村人饮用,至今汩汩不断。

陈书记指着后山说,朝阳洞就在上面。原来只知道汶南有个朝阳洞,没想到这儿也有一处朝阳洞。到了山上才知道,所谓的朝阳洞并非山上的洞穴,而是用石头垒砌的石屋,据说是明代两位道士云游至此,见此处景色宜人,便建洞修道。当时建的是上下两层石屋,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乞丐住在上面,晚上掉下来摔死,当时的徂阳县负责人怕再有事故发生,便派人把二层拆掉,只保存下一层建筑。洞门上刻有“朝阳洞”三个大字的石额也已脱落,被半埋在地下。由此可证明《新泰市地名志》记载有误,把“朝阳洞”误写为“琵琶洞”了。洞中有一通明代建洞时的石碑,刻有《创修朝阳洞记》,记载了建洞经过,由于时间关系,不好一一辨认碑文,便想过几日来做一幅拓片,再抄录碑文。

琵琶庵村妇女主任贾祥菊说,朝阳洞东旧时有尼姑庵,不知毁于何时,原来还有一座五六米高的石塔,现在也已倒塌。我告诉她,那是座尼姑塔,塔下是尼姑坟墓。

从山上下来,陈书记和文书孙美军带我们去看村里的一座古桥,这座三孔石拱桥据说建于明代,石桥两侧各有一条长五米左右,高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的巨型石栏杆。不由得让人感叹,这么长的巨石,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年代里,别说开采困难,就是运输也很麻烦的。

在琵琶庵村一提起这座古桥,都知道有一个“一百单三孔大桥,玉石栏杆,铜佛大殿”的传说。据说,当时为了修这座桥,村里派人外出化缘,化缘人一直走到河南省,就说要修建一座一百单三孔的大桥,上面有玉石栏杆,桥头还要建一座铜佛大殿。后来,有位好事的河南人骑马来看这座桥,发现所谓的一百单三孔大桥,只是一座三孔石拱桥,玉石栏杆便是桥两侧的两条巨石,铜佛大殿则是在桥北头一块高一米五,宽一米的大石头上,刻出了一个高一米,宽八十厘米的洞窟,里面供奉着一座铜佛。现在三孔石桥和巨石栏杆仍然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了,桥头的“铜佛大殿”现在已不知去向。

陈书记说村里还有一座老房子值得一看,来到这座老宅,先是一个门朝北的圈门,上方原来刻有“敬笃行”三个大字,现在圈门已破坏,有“敬笃行”三字的石刻被移到院子里。圈门里两侧用于插门杠的石孔直径大约三十厘米左右。进入圈门,再进一个朝西的大门,便来到院子里。陈书记指着正中的三间房子说,这三间房子下面的基石是三块完整的长石,一间屋下面是一块整个的石头。整座房子用一百零四块石头垒成。每块石头都有几百斤重。房子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妻,热情地招呼我们。

我问他们:“你家祖上是做生意的吗?”

老人回答:“是教书先生。”

我说:“教书先生怎么能盖得起这种房子?这些石头单单是运输也很难呀。”

老人道:“就是教书的。”

我再问:“你家祖上有多少地?”

老人说:“六十大亩。”

其他地方一大亩地是五市亩,而这个地方一大亩是三点七市亩,六十大亩也就是二百多亩地了。我不相信凭着一个教书先生能置下二百多亩地,盖这么好的房子。由于天色已晚,只好等以后再来仔细了解情况了。

再访琵琶庵

回来后,心里一直惦念着琵琶庵,过了几日,便与朋友再次探访琵琶庵,朋友还约来了莱芜知名书法家、东岳印社社长吕建中先生,到达琵琶庵后,吕先生去朝阳洞做拓片。我让陈书记从村里约来了五位耄耋老者,座谈琵琶庵往事。年龄最大的是八十七岁的陈富昌老人,是村妇女主任贾祥菊的公公,或许是长期生活在山清水秀、最宜修养之地的缘故,老人精神头十足,拉起“一百单三孔大桥,玉石栏杆,铜佛大殿”的故事,不时发出朗朗笑声。说来也巧,当我问到村中那座用巨石垒砌的老宅时,他说,那宅子是他爷爷盖的。

阿滢(右)与琵琶庵村老人座谈

我问他:“你爷爷是做什么买卖?”

陈富昌老人说:“不做买卖,在家种地。”

我问:“家里有多少地?”

他说:“六十大亩。”

我说:“不做生意,怎么能置下这么多地?”

他说:“俺老爷都是借钱买地,收了粮食再还人家钱。慢慢地就攒下了这么多地。”

我说:“前几天听住在那位老宅的老人说,盖房子的是教书先生。”

他说:“教私塾的是俺大爷。”

与他交流得知,他爷爷叫陈荣佑,有三个儿子,长子陈华方是私塾先生。我问那些大石头是怎么运来的,他说和古桥上的石栏杆一样,用一种带轱辘的平板车用牛拉来的,老百姓叫这种运输工具“地牛”,至于这些数百斤的石头如何砌到墙上,就没人知道了。

陈富昌(左)、孙传刚(右)

陈富昌老人说,因为盖了这个房子,还惹了一场大祸。一年冬天,临近年关,邻县泗水一股土匪看到这家房子这么好,知道肯定有钱,就把陈荣佑掳到泗水的一座山里,捎信让带二百块现大洋去赎人。陈家的钱都买了地,拿不出这么多现钱,就开始卖地筹钱,但一时也很难筹到这么多钱。土匪只是想要钱,所以陈荣佑在土匪窝里没受苦,很快在山上待了一个月的时间,时间长了,看管的土匪就放松了警惕。正月十五这天,土匪都去喝酒了,陈荣佑从兜里掏出一个破旧的剃头刀,割断了绳子,悄悄地从山上溜了出来。土匪发现后,追了出来,陈荣佑爬在一个沟里,躲了一天,等到天黑,才敢出来,这时的他也辨不清东西南北,拼命地跑,在一个村头遇到一位妇女,说自己是从土匪窝里逃出来的。那位妇女把他领回家,吃了一顿饱饭后,让人把他送回新泰。

再说家里终于凑齐了二百块现大洋,陈荣佑女婿周庆同和侄子陈华新两人把现大洋缝在棉裤裆里,前往泗水赎人。当他们赶到土匪的山下时,假装与一个土匪闲聊,打听陈荣佑的情况,土匪说,让这小子给跑了。二人得知陈荣佑已不在土匪窝,就赶紧往回走,省下了二百大洋。陈荣佑回家后,怕土匪再来报复,不敢再住在这里,到村西的韩山村买了一位宅子,住在了韩山村。

琵琶庵里琵琶声

第一次到琵琶庵时听说村里有位会弹琵琶的老人,就嘱咐陈书记,下次再来时,去这位老人家里看看,欣赏一下老人的琵琶弹奏技艺。本想与几位老人聊完后,去看望这位民间演奏艺人,陈书记说,过来座谈的老人中就有这个传奇人物。

老人叫孙传刚,今年八十四岁。我问他跟谁学的弹琵琶,他说,一九五五年冬天,曲阜的冯玉春来这里唱戏,他就迷上了这门艺术,拜冯玉春为师,学习琵琶弹奏。两个月时间,学会了两出大戏《张廷秀赶考》和《梁山伯下山》。师父走后,他没钱买琵琶,就央求一位叫陈贵仁的能工巧匠为他做了一把琵琶。从此只有一有功夫,就练习弹琵琶,简直到了着魔的地步。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地方城乡居民出现了浮肿病,饿死了许多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叙述到“三年困难时期”群众生活状况和人口变动情况时说:“据正式统计,一九六〇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一千万……”这时,琵琶庵里很多人外出讨饭,孙传刚也带着他的琵琶加入了讨饭的队伍。他每到一家门口,就边弹边唱,听到他的唱声,人家就送给他地瓜干、窝窝头、煎饼等,一天下来,他讨到的食物比其他人都多。

民间演唱艺人孙传刚

改革开放之处,还没有电视,他的琵琶声就成了当时村里唯一的娱乐节目,每到晚上,村干部就让他到村委,打开广播喇叭,对着扩音器弹琵琶唱戏。他一个人就可以唱一台戏,在村里拥有众多的粉丝,许多人听得如醉如痴。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尽管有些戏听过多遍,然而当时枯燥的文艺环境下,他们百听不厌。

听了他们的讲述,我越发想亲耳感受一下他的琵琶弹奏的魅力。当我提出这个要求时,孙传刚老人说,他的琵琶被邻村的人借走好几年了。妇女主任贾祥菊说:“俺也很多年没听到他弹琵琶了。”

我说:“没有琵琶,你清唱一段吧。”

孙传刚老人清了清嗓子,开口唱了起来:

孙二梅来你听言,

俺家住南昌府来进贤县,

南昌府里有门厅,

俺在那里较荒寒

逃荒来到苏州城。

逃荒来到苏州府,

寒山寺里把身容。

……

听着老人的唱腔,明显感到老人气力不足,但还是有板有眼,老人一口气唱了一大段。听他的唱腔应该是道情。道情是中国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的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到了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孙传刚传唱的道情没有具体的脚本,都是演唱艺人口口相传,应该说是珍贵的民间瑰宝,唱词中夹杂着大量的地方土语,这些唱腔、唱本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整理出来,加以保护,以免失传。

琵琶庵未解之谜

晚上,把吕建中先生精心制作的《创修朝阳洞记》拓片挂起来,抄录碑文,这才了解修建朝阳洞的过程。碑文中写道:后世修丹之士,盖不必隐遁于终南……亦不必栖身于蓬岛……”碑文说修道没必要去终南山、也没有必要去蓬莱岛,在此处即可。对琵琶庵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读罢碑文,作为家乡人也感到自豪。不敢独享其美,特抄录碑文,与大家共飨:

泰岱神州东南角隅,寒山之下,影山之前,原有丹阳观宇,上有石坡古洞,规模狭隘,形胜荒凉,诚有不堪之所居者,适有方士黄子,别号养拙,师徒二人自幼云游于湖海,寄迹于烟霞,历览名山洞府,游观城市乡村,靡不阅历而遍睹也,遨游至此山下,后觑山行秀丽,前视水势清雅,遂乃留心兴工修理。钱粮浩大,独办难成。乞化十方贵官长者居士善人,喜舍资财食米,命匠动用钳锤穿凿。此洞深广约有一间,旁修道房二所,以为配合之室。修理此洞,一旦改观,较之于前,制度更新,传之于后,诚为善地,堪为修养之所者,后世修丹之士,盖不必隐遁于终南,而此处即修真之地,亦不必栖身于蓬岛,而随在乐道之区,奚必远有所慕,而后可修道哉。黄子又虑,夫后世之人不知此洞谁人所修者,于是,转烦儒生贾子少田,编集数字颂文,命匠镌之于碑,以为后世万古不磨之志云耳。

皇明万历叁拾捌年贰月吉旦,修洞道人黄易衡,徒弟刘阳全,买庵西赡洞南之地壹段,计地贰亩贰烦,长捌拾叁步,南阔拾伍步,北阔拾柒步,东至张世仲,南至林,西至张世厚,北至沟。四至分明,以洞永远为业。

后面是枇杷庵领袖善人舍碑善人以及石匠、木匠、立碑道人的名字。由此发现,琵琶庵旧时称枇杷庵,至于枇杷庵何时改为琵琶庵,是村民误传,还是有什么缘故,由于年代久远,无人知晓。

碑文载:影山之前,原有丹阳观宇”说明村中百姓所说的大庙叫丹阳观。道教全真派创派祖师王重阳的大弟子马钰号丹阳子,此处的丹阳观与丹阳子有什么渊源,亦不得而知。

贾祥菊主任说,村里曾有一座大墓,相传为皇姑坟,传说总有一定的根据,这儿所说的皇姑究竟是哪位皇姑呢?

琵琶庵的这些未解之谜,都有待于进一步考证。这些问题都会吸引着我一直关注着琵琶庵。

二〇一八年六月六日于琅嬛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泰市禹村镇琵琶庵村朝阳洞古迹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无极山朝阳洞庙院古碑承载的文化信息
赤山剿匪情悲壮,碧血丹心映辽南 ——张显久先生的长篇纪实小说《赤山剿匪》
大平台护村义士纪念碑碑文
涉县索堡镇桃城村朝阳洞石窟
土匪藏宝图:藏宝洞内藏有金银财宝十八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