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书友说阿滢】第18期出刊

2020年第1期《新泰文化》“全国书友说阿滢”栏目,刊发了四川师范大学龚明德教授写的《又一曲书爱家的赞歌——序阿滢<秋缘斋书事>》、浙江工业大学子张教授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广东汕头日报社林伟光写的《书香人生乐何如和陕西咸阳胡忠伟写的书爱家的心灵之歌——读<秋缘斋书事>4篇文章。

又一曲书爱家的赞歌

——序阿滢《秋缘斋书事》□ 成都/龚明德

正题中的“又”,是就阿滢在书香味十足的《寻找精神家园》之后又接着推出书香味仍然十足的《秋缘斋书事》来说的。书爱家的“精神家园”就是书,就是存蓄了不少书的书斋,当然也包含浸透书情乃至世情的书事。最早是偶然在网上用“百度”搜索到了阿滢最初的一两个月的《秋缘斋书事》。读了,觉得是好的书人书事的随记文字,真实生动。我发E消息和在电话中跟阿滢说了我的感受,“鼓励”他写下去。其实,这“鼓励”是多余的,因为在阿滢,他是一定要继续写下去的。果然,二○○五年卷《秋缘斋书事》在经过整理编校过后,一年之后如此完整地呈献给书爱家同好了,我为之高兴,称之谓“又一曲书爱家的赞歌”。有了丰富的阅读经验自然就成了书爱家,这种人大都有做分类内容索引以供日后随时检读之用的习惯。给《秋缘斋书事》做一个详尽的人名索引,会发现这一年的阿滢所经所历的“书事”是“国家级别”的交往——他录及的书人几乎全是当今在中国有品位的书界活跃着的书人、他录及的书事也几乎全是当今中国有品位的书界生动着的书事。我不讳言,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帮友人如阿滢书中提及的这些老中青书爱家,都是建造当今中国书香社会的生力军中的卓有成绩的“文化志愿者”。我熟悉这些书爱家的习性,在蒙受他们的恩惠的同时,也为他们力所能及地服过劳役。这部《秋缘斋书事》,绝大部分篇幅是白描性质的朴素记实。然而,我们一路读下去,却读兴盎然,甚至可以一气快读至卷尾。这跟技巧呀手法呀结构呀等等,都是没有关联的。每一个真心爱书爱到了“书爱家”这个程度的读书人,只要他愿意像阿滢这样动手记录自己所经所历的“书事”,他的文字照样是让人读来兴味盎然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说到“书爱家”的独有的“生存优势”了。爱书,爱到满心满腹或者满铺满炕都是书的人,就可以自称为“书爱家”了;这里,用不着谦虚或者扭捏。一旦成了真正的书爱家,个人的生活质量随之便具有了古今中外精神贵族们所共有的色彩——就与尘俗社会拉开了距离、就无端地自己觉得自己比只顾赚钱或者当官的人高尚了一些、就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与书无关的琐事去跟人计较、即使再穷也不会自我萎缩、一不小心当了官也会设法干点“好事”、一不小心发了财就会把钱用在正事上……总之,在一个正常、文明、上进的国家里,真正的书爱家是自然地不断生成而且受到这个国家的全体成员打心底里钦佩的群体。如果这个群体受到普遍的嘲笑,那么这个国家肯定不正常了、不文明了、不上进了。还有一个事实,就是:书爱家无法人为地培育成功。正因为如此,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族或家庭,有书爱家出现,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少人写了几十几百万字、出版了不少书,但是却无法说他是一个爱书的人,因为他对书没有感情。写作和读书,对于这种人,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什么才是真正的书爱家呢?品完阿滢的《秋缘斋书事》,就可以知道了。我没有见过阿滢,但是我相信如同没见自牧以前而对自牧感到亲切一样,我对阿滢充满了信任。对阿滢、对自牧,还有对不少同好、熟人和朋友,我的说话其实全发自肺腑:我期望我们这些书爱家争取到了“话语权”,一定不要只津津乐道于自己,我们要为书香中国的建造添砖加瓦。我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当编辑二十五年了,我还没有想到为我自己在这家我打“长工”的出版社印一本书!阿滢的《秋缘斋书事》正式印行,可以为爱书人提供一个榜率。借此祝贺。

众里寻他千百度

 杭州/ 

这自然是一句老掉牙的名句,但用于表达对阿滢新著的理解,似乎也还贴切。

阿滢这本新著,书名题为《寻找精神家园》,突出了“寻找”的心理主题,又借取了“精神家园”这一流行已久的用语,我个人感觉略显凝重了一点。不过读过全书,联想到我们所置身的当代生活之浮漂无根,再想象作者和自己差不多共同的成长背景以及现实处境,似乎也就由理解而释然了。

四十几篇散文随笔,阿滢把它们分成三辑,分别命名为“人生履痕”、“秋声夜话”和“书香人生”,虽说各有侧重,但表层的线索大抵仍然与书有关,深层的联络则不外乎纯洁心声的低诉,也就是书名所昭示的对“精神家园”的“寻求”。

对一些人而言,书籍真是奇妙的黏合剂和媒介。阿滢的不少散文就让我感觉到,除了与生俱来的亲人,读书人的朋友大多都是缘书而结交,就像另一些人以烟结友、以酒结友、以棋结友、以武结友一样。书的世界是一个自由、辽阔、洁净的天地,而惟有属于这个世界的人才能够窥其堂奥。阿滢的讲述令我想起不少与其相似的美好际遇,不能说人生一世,只有与书结缘才是最高尚的追求,但我想拥有这样的际遇毕竟是难得的快乐和幸福。《说赠书》《初识自牧》就写得意兴盎然。再譬如那篇《六月书事》吧,我读了它才觉得这样自然写出的文章竟是如此富丽潇洒,一切缘书而记之、发之,有事、有思、有情,而毫无做作之态。这或者算是一种日记体的读书笔记吧?

置身在充满活力而又急功近利的当代生活之中,既感兴奋,又有无奈,这可能是一桩无法消解的悖论。而且几乎任何时代都是如此,非独今日为然。知识分子的特殊意义就在于他不为表面的繁华所迷惑,也不能从一己的观测出发“杞人忧天”,他可以去发现,可以因发现而赞美;他可以去沉思,可以因沉思而谴责。他甚至也可以保留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时的“独善其身”,寄身于山水之间,沉溺于诗酒之乐。唯独不可以的是面对强权而葳蕤不前甚而“为虎作伥”或者“同流合污”。否则怎么能对得起“知识分子”这个称号?阿滢大概和我一样,虽然都并不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声音,虽然也不能像那些先知一样洞察眼前的时代且能做出对未来的预见,但似乎也还有着对崇高和纯洁的向往,对英雄和勇士的发自内心的尊敬,对庸俗和偏见的深恶痛绝的鄙夷与规避。所以,从我的本心出发,我更为欣赏阿滢在散文随笔中生发的许多议论。《朋友》《老师》《关于作家》以及《写信的年代》诸篇当在此列。《离岗》一篇,似乎与读书无关,却又关乎人生意义,其所记叙“官本位”背景中那些“在岗声势赫赫、离岗路人不齿”或者“有人一做官就变坏,有人一变坏就升官”的人物,我也见过不少。出现这种情况,尽管也有个人道德问题,但根本原因还在文化、社会、制度方面,所谓“时势造英雄”是也。再如《十笏园的大门紧闭着》,阿滢写他有机会去潍坊寻访名胜十笏园,却赶上人家因“开会”而紧闭大门,无奈,终于悻悻而归。好在有文献可查,作者遂以此将十笏园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清清楚楚。作者写到这里犹自不平,阐发议论:“为了‘开会’,而把游客拒之门外,实在费解。”又引用一个体老板的话道出其中奥妙:“他们都是吃官饭的,有没有游客与他们没关系……”自然,这里仍然暴露出制度的缺陷。制度建立若不以人性为基础,则会使人性偏离轨道,弃善而从恶。

但是我倒觉得,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理解“十笏园的大门紧闭着”这一现象。现在,我就把自己读了此篇后的一段随想抄在这里,结束这篇短文:

“热脸贴上冷屁股,此种尴尬,屡屡遭遇。然从另一角度考量,似乎亦可不计。设想:即使大门洞开,你如愿以偿得以游园,心得真的就较多较深厚吗?慕名而来,败兴而归,深层原因可能是得之于眼者多,而得之于心者少。大门紧闭,心门反而得以洞开。贤者足不出户而神游天外,对世道人心反看得更清楚一点,盖缘于此。”

明乎此,“精神家园”似乎已用不着去刻意“寻找”,因为它从来就在我们心中。如果曾经失落,那是我们自己的原因。

那人就在

灯火阑珊处……

书香人生乐何如

□ 汕头/林伟光

爱书的止庵先生概括说,当下社会有三种人;一类是不读书的人,一类是为功利而读书的;最后一类才是为兴趣而读书者。因为读书已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情趣,就能够充分地体验到了此中之快乐。这类人即是陶渊明所谓“读书不求甚解者”,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一生迷书痴书乐书,终日围绕着书转动,淘书读书,有所得也写关于书的书。人数当然不可谓很多,散布东西南北,如北京的陆昕、止庵,上海之陈子善,成都的龚明德,内蒙的张阿泉,山西的杨栋,南京的徐雁、薛冰,苏州的王稼句,湖北的黄成勇,湖南的萧金鉴、彭国梁,深圳的胡洪侠,还有山东的自牧、徐明祥、于晓明等,都是此中翘楚。泰山脚下之阿滢先生,自也一点不逊色。陈子善先生说他:“到处留情。”留的却非世俗所以为的两性相悦一类的情,“而是书之情,对书的爱情。”

是怎书生意气的人他说:“其实,书已贯穿了我整个生命。每周日都是固定淘书的日子,隔段日子总要去济南淘书,书斋里的书都是成堆、成垛的,一位朋友称之为疯狂购书。”一个人嗜书至于此,可谓幸福。看他记载每淘得好书的兴奋,手舞足蹈已跃然纸上,不但是共鸣而已,简直有些嫉妒了。当然这是“同病相怜”的感觉,在他人看来,不是痴就是病。哪也不去管他,大路朝天各走各的;不过,以我之经历,家人可就遭殃了,因为一个耽于书海者,总是缺乏善舞之袖,钻营之才,要想干出违背良心之事,即如鸡鸣狗盗之小,也断不屑为也。结果呢,情形可想而知了。何况那有限的几个钱,还要拿来“疯狂购书”,家人之怨恨程度就不待说了。

不过怨自由她怨,爱书者如飞蛾扑火,于书仍旧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看来这位阿滢先生,当也不例外。手头的这本作家出版社版的《寻找精神家园》,正是阿滢先生孜孜以致力的寻觅构筑其“精神家园”的自白。说是散文随笔集,其实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视作书话集,因为其中最好最有趣味的文字,还是有关书的文字。作者浸淫于书海大有年头,深得骊珠,文风朴实、自然,平平常常道来,在貌不惊人中自有悠悠韵致,而且书香郁郁,其间淘书读书藏书之乐,掩抑不住的眉飞色舞,借助其文字几乎是如绘如画,令同好者也不由自主地心头掠过了阵阵欣悦的涟漪。

写书自然及人,所谓同气连枝,脉脉相通,于同是嗜书者,如龚明德、自牧、刘运峰、徐明祥,因有共同的酸甜苦涩的体验,锲入心灵的写作,就格外的出彩。都是所谓的书人,自然离不开书,因书结缘,如茶般芬芳,香远弥清,其中之缘分情谊,娓娓道来,就情致翩翩了。但倘以为阿滢是躲在书斋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主,那就大错了。四十段洋洋洒洒上万字的《书林漫笔》,由书及人,由古而今,书里书外信手写来,思想的火花不时喷射出绚丽的光芒。固然是书生之见,却也不乏拳拳的爱国情怀。尤可注意的,这位书生气十足的先生,字里行间不时中竟也发出了金戈之声,对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禁不住流露出了嫉恶如仇的性格来。这也正证明了,他不是脱离了这个世俗的社会而生活着的人。

书爱家的心灵之歌

——读《秋缘斋书事六编》

 咸阳/胡忠伟

在我的《迷恋纸月亮》里,我曾说过,收到师友的赠书,就是我的节日。的确,天下爱书人的心思大抵是一样的,看到师友出了新书,一方面替他们高兴,一方面就是盼着尽早闻到书香。因为,在我看来,这些书,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他们淘书、访书、读书、藏书、写书、爱书的见证,也是他们生命形态的独特呈现。对于师友的赠书,我向来十分珍爱,专柜保存。除此而外,就是沉迷其中,手不释卷地去读它们。在寒斋,阿滢的《秋缘斋书事》已有六本了。当这一本《秋缘斋书事六编》翩然而至,我欣赏了阿滢又一曲动人的书香之歌、心灵之歌。

阿滢,山东新泰市人,一位超级书虫、书迷、书痴,饱读诗书,行旅书界,乐善好施,勤于笔耕,已出版个人著作十多部,主编书籍上百部,作品曾获“山东省第二届文明进步奖”、新泰市第二三届东岳文艺奖。尤其是2012年以来,他以一己之力主编的“琅嬛文库”已成功推出九辑90本著作,得到了全国各地读书人的好评。而在此过程中,他的“秋缘斋书事”依然不断、依然精彩。读书访友、游山玩水、活动会议、亲情团聚、孝亲敬老、淘书写稿……乐事好事,都在其中,酸甜苦辣,皆入其里。但更多的是书人书事、书情书色、书香书味,一卷在手,那些熟悉的书人身影如在目前,谈笑啸歌近在身边。质朴温情的书香文字,让人感受到了阿滢纯净、善良、坚韧、豁达的内心,感受到了他的朴实、细心与热情。尽管生活里有太多的不如人意,但阿滢始终能让自己“静”下来,其最大的法宝就是书,看书读书。在秋缘斋,他的藏书有几万册之多,书成了他的闺蜜,成了他的知己。埋首书香,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和不堪,曲折和坎坷,抑或名利与地位,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过眼云烟,所以,面对周围那些投机钻营、利欲熏心、损人利己的人和事,我们就会有了更多的不屑和不齿。阿滢也是这样,他的书事日记,弥漫着书香、传递着文明。

南昌书友易卫东这样评价阿滢和他的书事日记:“按说既非影视明星,又无八卦绯闻的私人日记,没得什么好看,可是秋缘斋书事日记,接二连三,我却读而不厌,也算一奇。仔细想来,实在也不奇怪。”易卫东给出的理由有三:第一,阿滢很勤奋,一年来编刊、淘书、作文,一日不曾停歇。一般人读书,是随意翻翻,看过就完了,心里有写作的冲动和那一点点意思,但懒于动笔,过后就算了。第二,阿滢很执着,办刊过程中有那么多难事,他不怕,而是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第三,阿滢面对名利十分淡定。某社团选他为副主席,他因为不愿与某些下三滥的人为伍,而拒绝出席有关会议。正是这些可贵的品质,成就了他的人生,也是他的秋缘斋书事的最本质的成色。如此好书,怎会不吸引人阅读呢?正因为如此,阿滢的书事日记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连续出版,至今已出到了第六编,成为书友们争相阅读的好书。

阿滢最大的乐趣是淘书,他是收藏张炜著作版本较多的人,张炜为此题词:“阿滢是作家的永恒鉴定者”。他与全国各地的名人专家、作家书友多有互动交流,《秋缘斋书事三编》出版后,他的第一批赠书名单就有120多位,这些人里既有全国知名的专家陈子善、姜德明、龚明德等人,也有活跃在民间读书界的中坚力量朱晓剑、葛晓强等人,济济一堂,皆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阿滢在读书淘书的过程里,快乐着,也接受着精神的洗礼,完满着自己的人生。

我与阿滢相识于2011年,他的书,我有幸得到过几本签名本,每次,他都会写上一句“读书箴言”似的话,让我感动。2014年,我的书话集《迷恋纸月亮》在团结出版社出版后,阿滢真诚地邀约我加盟他主编的“琅嬛文库”,并寄来了第一辑中的样书两本。从整体上看,该文库设计典雅,印制精美,装帧大气,值得信赖。再说,这时,该文库业已推出了2辑,并从第2辑开始,改由著名藏书票设计者崔文川设计封面。于是,我的《作文例话》顺理成章加盟其中,纳入“琅嬛文库”第三辑,并在2015年12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的第五本书,也是我为中小学师生写作的作文教学辅导类第二本书。该书出版后,受到各地师友和众多家长、学生的欢迎,各地师友在《藏书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撰文予以推介,使我深受感动,而这无不归于阿滢的功劳。

沉浸在阿滢的书事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书香,这书香,醇厚绵长,如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欢喜和快慰。

想出书,找琅嬛。琅嬛文库助你成就梦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民间流动图书馆
书缘
常有书签伴书香
枯燥生活中,不妨品一下书香
【书香文选】古人读书那些事儿
苑枫/ 书卷香里未老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