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会经常感到烦恼痛苦?老子在道德经中给出了4大原因…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3236戳上方蓝字关注



|全文共22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都说人生无常。

天地依旧,生命却如此短暂。

生而为人,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幸福快乐地过好一生?

不难发现,飞速发展的经济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物质生活丰富了,为什么依然有人不但没有快乐起来,反而困在痛苦中煎熬,甚至人数还在不断激增?

抑郁、焦虑、强迫等不良的情绪让人无法心平气和,欲望和压力让人无法出离痛苦的牢笼......
 
2500年前,老子在函谷关为后世留下了济世宝藏《道德经》。

今天的我们,不能再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这部宝典了,要知道,这部宝典告诉我们痛苦的来源,并开示破解痛苦的出路!


1
物欲过剩,就会烦恼痛苦

当今社会,物质享受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了。
 
比如,衣柜一打开,陈列着一百套西装,你觉得这是幸福快乐呢,还是比较痛苦呢?

当然是比较痛苦了。挑来挑去,花了很多时间,还不知道到底要穿哪一套好

其实,人一次也只能穿一套而已。

所以,衣服多了自然生出烦恼与痛苦,只有一套的人,穿上就走多痛快。
 
《道德经》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意思是说,大家都在追求很多根本就是多余的东西,而我不追求。

其实,人生一定要有些遗憾,有所缺失,不要求全。因为求全就是“皆有余”的“众人”。

我好像不如人家,其实,我本来有的已经够用了,甚至连本来有的都要丢掉。因为道是日损的。

损之又损,损到几乎什么都不要,还过得快乐和安然,那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这就是老子通过《道德经》向身处物质社会的我们传达的修道之法。
 

2
声名在外,就会烦恼痛苦

作为公众人物,出名本来是受人羡慕的。

可是到处受监督,到处受批评,还容易遭受打击抹黑,这样的话谁还能快乐呢?
 
《道德经》说:“故至誉无誉。”

至誉无誉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称誉。

因为无论有多少称誉,都是有限的,而真正好的东西,是无法形容的。

这只是一种比较表面的解释。

深层的解释是说,没有得到好的称誉,还比较好过日子;一旦出名,就容易烦恼痛苦了。
 
老子说,人一旦出名,有了称誉,就会有人要诽谤,这是必然的。

有人说你好的时候,就一定有人说你坏。


称誉后面就是诽谤,事情不一定是真的,随便给你造谣生事,到底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其实谁都不知道。

这样,我们慢慢就知道,时代越是进步,就越要注意老子千年前提出的警示。
 
如果天天上网去看,有人批评我,有人怎么样,这就叫做有以为,有以为是很痛苦的。

没有称誉,就没有人打击你;没有人说你好,也就不会有人故意来抹黑你。

所以,有誉,其实不如无誉。

 
3
喜欢比较,就会烦恼痛苦

有些人的内心是乱动的,特别爱比较,这样怎能快乐呢?

比如,和邻居比,感觉自家什么都比邻居差;和别人比,自家小孩读书总是比不过人家的小孩。
 
之所以感觉烦恼不断,之所以感觉做人很痛苦,就是因为内心总是那么急躁,胡思乱想,跟人家比来比去的,这就说明心胸是狭隘的,见识是狭窄的。
 
《道德经》说:“俭故能广。”

“俭”就是内心很清静。

内心不乱动,不跟人家比较,也不跟人家争,更不想赢过什么人,谁都谈得来,我们的内心就会宽广。
 
比如读大学,如果自认为不是自己的的专业,就不去读其他的专业书籍,自认为是浪费时间,那么,视野就会越来越狭窄。

反之,不管自己读什么专业,对其他专业也有兴趣涉猎,兴趣广泛,交友广泛,视野就会越来越宽广。

要学会跟自己比,而不是外界和他人。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不同的难处,其实也无从比起。

多反省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那才了不起,而且还会让你感到充实和快乐。
 

4
心有不平,就会烦恼痛苦

生活中的事情,们总觉得是别人占尽便宜,自己吃定亏了;总觉得自己跟别人是“不同”的。

心有不平,才会生气、烦恼与痛苦。
 
其实,《道德经》讲得非常清楚,人有生必有死,谁都没有例外。

请问大家:人是怎么死的?只有一个答案,被气死的。

到底是被谁气死的?是被别人气死的吗?其实不是的。

人就是被自己气死的。
 
我们现在就是自认为聪明,才会有无尽的烦恼与痛苦。


中国人常常讲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但是,有多少人能懂?

如果有一天你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涵义,就会心平气和,就不会生气,不会争了,也就进入老子的境界了。

人之所以会心生不平,就是因为看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道德经》说:“同,谓之玄。”

明明不同为什么同,这就是玄妙之所在。

一个人不明道的时候,他认为不同就是不同;一旦明道,就知道一切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同。
 
经常有人会这样比较:怎么你拥有的总比我多?怎么你用的东西就比我贵?怎么你升迁的速度总是比我快?

殊不知,所有的痛苦都是从“有”而来的。人如果不把“有”破掉,怎么都是痛苦不堪的。

  
总而言之,
 
当“物欲”导致我们烦恼痛苦的时刻,想想老子的解道:“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当“称誉”引来打击抹黑的痛苦时刻,一定要明白老子“故至誉无誉”这个必然的道理。
 
当“比较”引发内心痛苦无法淡定之时,不妨遵照老子的“俭故能广”来修炼内心的清静。
 
当看到“不同”心生烦恼与痛苦之时,要明道,要记住老子的“同,谓之玄。” 。
 
老子告诉我们,只有破掉“有”,才能破掉烦恼痛苦的根源。

如果我们不再执著于“有”,而进入“无”的境界,就会心平气和地走出被痛苦煎熬的岁月......
 
《道德经》说:“我独泊兮,其未兆。”

修道之人,没有欲念,也没有恐惧,更没有烦恼与痛苦。大家所热衷的,对修道之人来讲,都很淡泊。
 
但是,假如人天生就没有什么欲望,也就没有什么好修的了。

老天特意给我们一个贪得无厌、很难满足的性,其实,就是让我们去修的。
 
修道,令人很容易满足,满足自然幸福快乐!

愿你的福报如期而至!
本文策划:若卿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好书推荐

洞悉天道,参透兵机

建功垂名,养生延年

点击下图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的断舍离:学会整理自己
用最浅显易懂的文字品读《道德经》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七十四章之心得分享
《道德经》“曲则全”是委曲求全的意思吗?“全”有何深意?
守中抱一
痛苦缘于比较,烦恼缘于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