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缅怀曾师:做一名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userphoto

2022.11.11 北京

关注

文/蓝帆



1、冥冥之中,与曾老结缘


对于熟悉和敬重曾老的铁杆粉丝而言,自2018年11月11日之后,每年11月11日都是一个虔诚缅怀曾老的特殊日子。

时光匆匆,光阴似箭,时间的脚步走向2022年11月1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曾老的铁杆粉丝千千万,与千千万的铁杆粉丝相比,我应该是一个迟来的追随者。

人与人之间的遇见是缘,人与万物之间,冥冥之中,也有着某种无以名状的缘分。

我与曾老之间,也正是存在着某种无以名状的缘分,以至于在内心深处,无比虔诚地把曾老视作自己学习国学文化最重要的导师。

最近几年,我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很多糟糕的事情,倒霉事儿,总是这一件未完,另一件倒霉事儿先来了。

正好在最糟糕的人生低落期,我经历了与父亲的天人相隔的生死离别之悲恸。

2020年的夏天,我的工作和生活,还有精神心理几乎处于一种崩溃的边缘,这种精神崩溃的背后,是无尽头的迷茫、恐惧和绝望,所以,在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件的发生,都能让我感到恐惧和惊慌,甚至可以把红灯看成绿灯横冲过马路……

幸运的是,残存的理智告诉自己,我应该学会放空和释怀,走上一条精神自我疗愈的道路。

从那开始,我从精神上放空自己,忘记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压力,放慢脚步,每日喝点小茶,静心去读想读的书,看想看的电影,听喜欢听的音乐,……

所以,那个夏天,我着迷于阅读,读心理学书籍,读古诗词,读《毛泽东诗词》……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老天若要你遇见某种美好事物,她一定会为你制造某些契机。

读《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这本荣格先生的晚年著作时,这位心理学大家对东方神秘主义的认同和着迷,对东方玄学主义的着迷,令我印象深刻。

谈到神秘主义和玄学主义,我首先联想到中国的民间神话、八卦、风水、命理学这些被现代中国人视为迷信的传统文化。

但不知为什么,我竟然希望去了解这些被视为迷信的文化。

正是如此,我网购回来两本厚厚的书,《易经》和《山海经》。

《易经》这本书,一翻开读了几页,就令我无比震撼和意外,颠覆了我过去对国学的文化认知。

网络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茧房,真的非常有趣,正当我想要读巜易经》的时候,它给我推荐了曾老的易经智慧系列的视频。

不,应该说在我想要更加深入了解国学文化的时候,老天给我推荐了最优秀的国学导师,这个导师就是已经仙逝的曾仕强国学大师。

短短几天时间,看完一遍曾老的《易经智慧》和《道德经智慧》这两个系列视频。

曾老对国学文化的通俗易懂又幽默的讲解,让我从一开始就用正确的辩证思维去理解更多的国学典籍。

冥冥之中,我就这样与国学文化结缘,与曾老这个重要的导师结缘,成为千千万曾仕强铁杆粉丝中的一分子。

在曾老这位国学大家的引导下,我机缘巧合成为国学文化的追随者,无比虔诚地敬畏中华文化,无比虔诚敬畏华夏先先祖们为炎黄子孙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2、做一名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在古中国哲学观里,世间万物,皆在生死轮回因果关系中,对于人类的生、老、病、老,不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和宿命。

所以,对于生、老、病、死的大众认知,其实还算是一种坦然自若的态度。

形而上者,气也;形而下者,器也。气质形态,乃为虚无形式,是没有形状的;物质形态,及为肉眼可见的物质形式,是有色有相的。

肉体可灭,精神不可灭。

曾老的肉体生命,虽然已与我们天人相隔,但他那熟悉的声音,笑容,慈善的面目,一直留在每个热爱和尊敬他的追随者的记忆里。

什么是精神永存?对于一个已经仙逝的生命,当我们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时,依旧感到亲切和舒适,而并没有那些对生死本身的恐惧感,那么这一个人,他一定已经超脱凡人,以某种精神和智慧的形象,永存于每一个缅怀他的人的记忆里。

我们很多人,对于曾老的缅怀,正是通过一遍遍看他的视频,一遍遍读他的书,甚至是在生活中付诸行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一分力。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曾老生前,几十年如一日,国内外奔波劳碌,默默无闻地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之路付出太多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理解曾老国学智慧的人而言,他就是当代老子,是当代孔夫子;对于不能理解曾老国学智慧的人而言,他就是腐朽落后思想的老神棍,是搞投机主义的愚昧者。

一阴一阳之谓道,时间和历史最能印证真相,热爱和尊敬曾老的人,自始至终热爱和尊敬着他,并将无比虔诚地缅怀他;而那些曾经不能理解他的人,一定是慢慢开始理解和肯定,最后赞美和追随他的智慧。

正是如此,今天的网络上,随处可刷到曾老的讲学视频,掀起一阵前所未有的曾仕强国学热浪。

须知,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之下,一场中西文明冲突矛盾下的文化战争,已经被推上风口浪尖,中国人只有在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对外做好文化输出,打赢这一场文化战争。

君子不器,如果把君子比喻真理,真理在邪恶面前,一定要敢于亮剑。

在这场中西文明冲突矛盾关系下的文化战争里,严峻的人类文明危机之下,中华文化其实就像那个不器的君子,到了不得不亮剑的关键时刻。

文化战争,原本就是曾老多年前对国际形势的预见,如今正好被时代印证他的这个观点。

中华文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博大精深也。因为敬畏华夏先祖们的智慧,中国孔子虽著六经,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超越历史时空的伟大贡献,却也要谦虚说,述而不作。

曾老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贡献,其实也像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火炬手,非常闪亮的那一把火炬。

所以,曾老对国学文化,也是一名述而不作的文化传承者,他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种正确解读易经文化的思维,提供了一种正确解读国学的思维。

曾老这一把文化火炬,对于时代的意义,如同两千五百年前的诸子百家,承接了百家争鸣时代里极为重要的一把文化火炬,像孔夫子在百家文化争鸣时代的重要文化传承者。

作为曾老的铁杆粉丝,对曾老最好的缅怀方式,不是语言上的赞美,而是学习好传统文化,并且身体力行成为一名中华文化传承者。

3、天下大同为什么一定会实现

曾老给这个时代留下很多重要的“预言”,文化战争是正确又很重要的一个“预言”,天下大同社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预言”。

熟读并正确理解中国先秦时期人文历史的中国人,很清楚曾老的每一个“预言”,其实也是对中国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是一种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

在中国典籍记载里,大同社会思想最初出于周文王的六十四卦中的同人卦的卦辞里,到了春秋百家争鸣时代,大同社会思想记载于《礼记.礼运》篇。

在《庄子.天运》篇,老子说,六经皆史,孔子编著的六经,为先王的事迹,也就是三皇五帝的圣贤思想的文化传承。

到了秦汉之后,中国政治思想一直传承秦始皇时期的大一统思想。

中国历史往后走两千多年,来到了近代史,西方社会出现了两次的文艺复兴革命后,诞生了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工业革命,十八九世纪后,又诞生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

正是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时代大背景下,苦难中的中国,掀起一场以孙文先生为领袖的新民主主义思想革命。

孙先生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就是那句话: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孙文先生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其实是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的概述,是对三皇五帝圣贤思想的解读。

后来,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承者毛泽东,结合了当时国际先进的马列主义思想,升华和简化了新民主主义思想,奠定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无疑,这就是与大时代先进思想同步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思想的体现。

时代在往前走,工业革命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的科技文明,科技文明之后又迎来新一轮的智能化的高科技文明。

大时代之下,引发的一场场全球化的思想革命,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正在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在与世界同步的过程中,有迷失也有觉悟,有退步也有前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前进,终归还是走在一条解放全人类思想的阳光大道上,最后一定实现文化意识形态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天下大同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马列社会主义思想是如此伟大,她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一定需要解放人类思想。

解放人类思想,这一句话,对于熟读先秦三皇五帝圣贤思想的中国人而言,她其实就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同义词。

没错,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出现于十八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出现在中国的史前文明的三皇五帝时代。

中西文明之间,虽然存在着一种冲突性的矛盾关系,但彼此之间,却也发生着文化融合,悄然进行着一场双向奔赴的全球化的新文化思想革命。

孔子说,吾道以一贯之。在中国文化里,文化传承的火炬,就是道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天地万物的生长运动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宗”,正是万物生长共同遵循的自然规律,道就是万物生长共同遵守自然规律,道统文化正是中华文化里的那个“一”和“宗”,是中国历史人文里的主力火炬手。

曾老的文化战争这一个“预言”,其实就是一场中西文明争夺文化话语权的角斗大赛,这是人类社会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大趋势,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

中华文化的传承,核心是道统文化的薪火相传,而道统文化正是中国古圣贤思想的体现,是治国理政的指南针。

这一场全球化的文化战争的角斗赛,其实也是人类命运走上一条中西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生共存的发展模式。

所以,曾老的“预言”不应该被过分“神化”,更应该理解为与时俱进的科学预见,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更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上,实现天下大同社会,治国理政上,为人民服务就是核心思想。

大道至简,吾道以一贯之。把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大道至简。

道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学会以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辩证思维,才能实现古今中外的文化融通,实现天下大同时代,迎来一片阳光明媚的春天。

END


作者简介:

蓝帆,一枚好像有很多故事,又好像没有故事的老少女,以一颗世俗之心,行走于这片烟火人间,以无名之爱,穿梭于无名之人生。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

让我们为恩师献一束花

寄托心中无尽的思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这些修道的人都要到新疆去?#国学经典#中华道统#中华文化
重树中华道统,升华中华文明------愚关于本“中华道统”讲座的说明
【历史评论】|张分田:崇洋与复古之间徘徊的现代新儒家
学习心得|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
追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神脉络
一次读完30部国学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