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注意了!静不下心的人身体不会好......(深度)
userphoto

2023.09.14 北京

关注


《黄帝内经》有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因为心是五脏六腑的老大,又主神明,心神受损就会牵连其他脏腑。

现代人忙忙碌碌,世俗杂务、名利得失,一颗心已经被折腾得千疮百孔、焦灼不堪。

所以,你的心能不能静得下来,不仅仅关乎身体健康,更会影响你的人生境遇!

01

静下来,先做自己

为什么人生总是一团乱麻、一地鸡毛、不堪重负的样子?

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做自己!

我们受到太多外界的影响和裹挟,我们要面对残酷无奈的现实。

最终,我们选择扭着性子,有违本心,身不由己地去做一个并不快乐和自由的自己!

别人的荣华富贵你要羡慕,别人的拥趸无数你要羡慕,别人的位高权重你也要羡慕,所有的美好好像都值得你心有戚戚焉。

所以,你想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你想拥有这样或那样的东西。

可是却从来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一直随波逐流,一直浑浑噩噩,一直痛苦烦恼。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怎能不好好做自己呢?

儒家讲“毋自欺”,佛家则说“照见自性”。人一旦不自欺,就可以超越形躯之束,复见圣人之心。

正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义不远,当下即是。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更好掌控人生。

人生是一个过程,如果只是追求一个结果,毫无意义,更无快乐可言。凡事尽力而为,水到渠成固然很好, 能够顺其自然也不错。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不强求某种结果,不后悔某些努力,顺乎本心,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是很好吗?

02

少些执念,适可而止

现代人最大的一个通病就是非常现实功利。

有人说,难道不好吗?不能说不好,只能说一切你都要自作自受。

现代人普遍追求享受生活,对烹调的美味、舞蹈的优雅、音乐的美妙,以及各种官能的刺激,感到既羡慕又热衷。

在这种新鲜事物应接不暇,忙忙碌碌的时代,我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增加多少,我们的人生并没有充实多少,反而普遍烦恼焦虑。

人心私欲太重,对物欲追求过多,活得一定会很累。因为人的烦恼忧愁几乎都跟欲望有关。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虚掉心中执念。

何为虚,心中无物为虚,虚极则为空。

佛家修心最讲究“空”,四大皆空、色即是空、性空、空空等......

相传佛陀在世期间,有人问:您的大弟子舍利弗为什么是智慧第一呢?


佛陀回答说:“舍利弗心内如鼓,空空如也。”

去掉欲念的烦恼,不仅能收获心中安宁,还可以获得更大智慧。庄子说“嗜欲浅者天机深”正是这个道理。

做到“虚”并不容易,做到“极”更是高度困难的。所以要适可而止,做到合理。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因此要慢慢来减少,不要要求自己太多,否则,虚到身体都受不了,那就糟糕了。

你一辈子去努力,慢慢把外物虚掉,慢慢把它们放掉,不再执着,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你真的能够虚掉一些东西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很轻松。

因为虚掉一些东西才能容,才能有虚怀若谷的心胸。才能真正体会“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含义。

人生之路漫长,不要让包袱变得越来越重,念头越来愈多、越来越杂。

要学会给自己减负,清除掉一些对身外物的执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菜根谭中有言:“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执念少了,心思就不会重,自然而然便能做到心静无碍。

03

修禅悟真,定后能静

每天在名利里打滚,见人得利,心生嫉妒,见己有失,忧心忡忡。每天不是你好,就是他坏,无时无刻不在算计,怎么算都觉得自己吃亏。

整天生气、着急、上火、打架,心完全静不下来,年纪轻轻一身病痛。

虽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固然不可忽视,但人心的变化才是问题的关键。

佛曰:“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万物静。”何为静,念头不起为静。一念之间,十万八千里;一念之差,天堂地狱中。

所以,人要学会内观自省,掌控住心猿意马,才能静得自在。

关于自省,神秀禅师有一段著名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段话说得很实用,对于普通人来说,经常自省,拂拭掉心灵上的灰尘,涤荡心中污垢,是非常有裨益的。心里干净,自然清静。

当初六祖慧能也有段更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佛性的角度,当然六祖慧能的偈语更高明。直接从世俗脱颖而出,达到了“虚极”而空的境界。

现实生活中,人安静一分钟可以,两分钟可以,第三分钟就不行了。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够使心归静,要花很大的功夫。

你看佛家讲禅定,也叫止观。禅是什么?禅就是静,静而能止。定后能照见自性,所以可观。

《大学》里面有一段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有没有定力,就看他能不能静下来。

所以,平时多修禅是很有益处的,只要有心,只要有悟,生活处处是禅机。

无论如何,学会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心静则见天地宽,心静则销万古愁。

本文作者:丰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贤堂 ‖一图一言 ‖ 13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静
情感语录 佛家情感语录
心静是一种境界
对立人生之平衡术之“有和无”【2】
诗词丨纵有三千烦恼,不如一笑置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