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的最高境界,都藏在这2个字里
userphoto

2023.11.03 北京

关注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这一生其实就是在得失之间,得得失失,失失得得。而最后结果是失还是得,常常很难分清。

如果得失是人生必要的题中之义,那么,换成另外两个字,就会立刻升华成一种更高的境界。

这两个字就是“损益”。

01

先有所损然后能有所益

损益是减少和增加的意思,在商业上指的是赔钱或赚钱。损为损失、减少、赔钱;益即获益、增加、赚钱。

古代在街上的广场或市场,大家带着自己生产的商品前来交换,或者贸易商人带着各种商品到国外做买卖,回来后再论件计算损益。

现代社会,交易往往持续进行,本期的收益不一定在本期便能收回;

付出去的费用,也未必是为本期而支付,而且可能下一期还要付,因此分项计算损益,便无法执行。

为了正确计算期间利益或损失,只针对期间内所发生的支出费用与损益是不够的。

有时候本期利益虽然减少,但下一期利益可能增加,本期损失与下期利益可以相弥补。

这种改变,愈来愈接近《易经》的道理。

不论损下益上,还是损上益下,有所损必有所益,而且先有所损,然后才能有所益。

要看得远,看得广大,才明白损益原本是相对相应的循环规律。有益人者,才有受益者。

我们应该做哪一种人?值得深入思虑,好好体会。

02

人生贵在有益社会

有益人者,然后有受益者。人生的目标,在修养自己的品德,却应该兼善他人,造福社会。

有智慧的人,总是俭朴过日子,损去自己的奢华,来增益需要受帮助的人。

写文章的时候,若是过分讲求辞藻的美,往往丧失实体的本真。有时难免言过其实,反而误导他人,失去原先的美意。

从事商业交易,不先投下资金,怎么能够获益?对待朋友,舍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又怎么能够彼此了解,互相沟通,成为好朋友呢?

人有血肉,当然要顾及物质生活。然而只想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相当于做牛做马,充其量只能过牛马的生活,谈不上人的生活。

不妨仔细想想,以自己的学问、能力和环境,能不能在做人方面,做出一些牺牲奉献?

就算十分微薄,倘若大家都如此,岂不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有钱也没有力,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料理,少增添别人的麻烦,其实也是一种奉献。

人总有依赖的习惯,最好由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尽量把本分工作做好。

03

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先求绝对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因为它一定不能做。

通常我们对于不利人也不利己的事情,比较容易放弃。

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大概不会做。对于利人又利己的事,大多欢欢喜喜去做,可以冠冕堂皇地表示热心,也能够受到欢迎。

对于损人利己的事,大多偷偷地做,好像自己十分聪明,而别人却非常愚蠢。

殊不知骗得了一时,根本不可能骗多久,很快就会被人觉察,而遭受攻击或咒骂。

何况骗得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夜半醒来,总觉得良心不安。

现代人索性晚睡,半夜三更瞎忙着,避免聆听良心的声音。

有一天安静下来,或者卧病在床,也会痛苦不堪,更加疑神疑鬼,总认为有恶魔入侵,而惶惶不安。

就算每天累到极点,倒头便睡,醒来又投入工作,临终那一刻,回想过往种种,恐怕也难以暝目。

当然,最值得敬佩的,是肯做、愿意做、乐意做损己利人的事情。

我们不方便把目标订得这么高,以免变成高调,人人会唱,却个个做不到。

我们可以先求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然后各人自有心得,再各自向上提升。

04

损以远害并且益以兴利

现代人过分强调速度的重要性,以致在大众媒体上,公开呼吁“快、快、快”,自己觉得很高明。

也说得十分得意,却不知道,自己种下的祸根,迟早要自作自受。

立竿固然可以见影,但是有很多情况,立竿是看不见影的。自然孕育,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实在是更为妥当的事情。

现代医师鼓吹孕妇剖腹生产,竟然说可以选择良辰吉时,其实真正的用意,大家心知肚明,不方便直说罢了。

自然生产,对母子都有益。非不得已,请勿剖腹。

能够立竿见益的事情,大多是近利。不幸的是,近利大多和远害连接在一起。贪图近利,往往带来可怕的远害。

多少人吃这种亏,上这种当,只是不说出来,不愿意受到二度伤害,所以大家以为比例很少,实际上却甚多。

现代人强调求新求变,也招来很多防不胜防的远害。

等到损害明显出现,那些乱变的人已经远走高飞,求偿无门,却制造了很多惨不堪言的受害者与严重的不安。

益是用来兴利的,对人民有利的政策,百姓一定十分欢迎。平日多做善事,广结善缘,一旦有事,大家必然争相出力,热心帮忙。

人性的伟大,并不限于成就自己,更在于成人及成物。

成全别人完成兴利的大业,往往比自己独力完成的小事,要有益得多。成物的范围很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努力的目标。

中华文化,从来没有个人主义的问题,也不太重视个人的享乐,同时也不追求出世的快乐,应该和损、益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得之淡然 失之坦然 争其必然 顺其自然
不同价值观决定不同人生
人生得与失
得失无忧,来去随缘(人生好境界!)
人生经历的三种境界,说的真好
懂得取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