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糟糕的心理问题,就是假装没问题

新闻导读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联盟提出,旨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在我国,单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就有大约3000万,其中有80%未接受规范的治疗。

在国际上,抑郁症被称为“心灵感冒”,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疾病都可以通过治疗获得康复,但首先,我们必须学会正视它。

音频节选自音频课程《活在当下,自我修炼的7堂课》,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订阅。

心理健康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哪怕是轻微的焦虑症患者,如果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情况只会愈演愈烈。在我看来,最糟糕的心理问题,就是假装很健康。

中国人总是对于自己精神层面的状态讳莫如深,其实,心理方面的问题是可以缓解与预防的,与其等出了问题再让别人伸出援手,不如自己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每个人都会启动的心理防卫机制

什么叫心理防卫机制?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产生的自我防御的意识,是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因为是无意识的,所以心理防卫机制有利有弊。正确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可以防止各种心理打击;但错误应用就可能埋下心理疾病的种子。 这6种心理防卫机制,你用对了吗?

1 合理化:给自己找借口

在事与愿违的情况下,首先是推卸责任,使自己显得无辜。

譬如,考试考得不好时,会归结于老师没教好、昨晚没睡好、父母不关心,甚至天气也会“拖后腿”,推到最后大概会怪罪于遗传的IQ不好了。

用得好:找一个理由开导自己,让自己没有太大的压力。

用不好:推卸责任,使自己在别人眼里成为一个没有担当的人。

2 投射: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

西方有句谚语:“彼得口中所说的保罗,正是彼得的自我描述。”

通俗来讲,就是当自己有什么缺点时,就很自然会在别人身上也看到同样的缺点。我若不善于交友,就很容易批评别人在交友方面不真诚,觉得别人的好人缘都是靠“作戏”。

用得好:能从别人的缺点上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改进。

用不好:变成朋友同事眼里“龟毛”“挑剔”的人。

3 认同:把别人的优点看成是自己的

偶像崇拜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很多小孩子说话的口气与语调都在模仿自己喜欢的偶像,做事方式、穿着打扮也效法偶像,由此代表自己也有类似偶像的美好外在和情操。

用得好:把偶像的优点当成自己努力的目标,从而提升和发展自己。

用不好:把偶像崇拜变成对偶像的占有欲,偶像行为稍有不合意,就愤世嫉俗,成为一个负能量满满的人。

4 反动形式:采取与自己动机相反的表现

譬如,一个人在公司批评领导太过严厉不通情达理,但是在他内心却渴望担任这样的领导职位。

用不好:事与愿违,让自己成为自己都讨厌的人。

5 压抑:强迫自己去忘记

人常会刻意忘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个“刻意”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譬如,小时候因为同伴的恶作剧自己被单独关在小黑屋,因为过程很可怕,所以强迫自己去忘记,但这个怕黑的念头在潜意识中成为心结,年长之后,每次单独处于黑暗的房间中都会觉得恐惧。

用不好:需要医学上的治疗干预。心理诊所的许多案例,常常都是因为压抑所造成的。

6 升华:以能被接受的方式化解压力

就是以人们能接受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反社会行动。

譬如,我的侵略性或攻击性如果用在街上打架斗殴,就会带来各种麻烦;但如果转移到足球场或拳击场等激烈竞争的运动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抚慰。

用得好:化解性格中的侵略和攻击性,宣泄负面情绪。

用不好:很多游戏本意是化解人类性格中的侵略性的,但是设计上有缺陷,反而助长了小孩子的攻击和暴力倾向。

以上6种防卫机制的目的,本意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自尊或正面的自我意识,使它免于遭受社会与人群的过度威胁。但是有利也有弊,有些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若想得到升华,必须培养多样化的生活和娱乐,并且不能忽略文学、艺术与宗教的启发。

心理小问题可以不求医

4种人人可以掌握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有问题了,找心理医生一定行吗?最近几年,求助于心理医生的人数日益增加,这种方法固然可以获得专业的协助,但也常出现后遗症。

譬如,美国一项调查指出:心理医师的行业本身是不太幸福的群体,在离婚率与自杀率方面都居高不下。难怪美国政府要规定,凡是持有执照的心理医师每半年必须相互分析一次。怕的就是:医师成了病人自己却不知道。

所以如果我们自己能了解心理治疗的原则,对心理压力的缓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1 倾诉:坦白地说出内心隐藏的秘密

正如每个人都有影子,我们也无不被过去的负面记忆所困,想找到出路,倾诉或自白是第一步。

由于倾诉是长期的与定期的需求,我们必须慎选求助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如果不是心理医生,又是谁呢?可以是日常生活中被我们所尊重的长辈人物。

从教育领域来说,可以是学校的老师和校外的自己跟随学习的老师;至于社会领域,包括法师(泛指宗教界的灵修道师,如牧师、神父等)、律师等;除此之外,则是亲情、友情、爱情的对象了。

2 解说:针对倾诉的化解之道

当我们作为倾听者的身份出现时,要帮助倾诉的人找到化解的方法。

但是要注意,很多病患在向心理医生长期或者定期倾诉之后,会变得离不开医生了,这就是解说在倾诉过程中所造成的、错误的心理依赖状态。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倾诉的人可以通过倾诉解说,自己站起来面对人生,走向独立。倾听者与倾诉者都要有这种自觉。

3 教导:帮助患者重建习惯来适应社会

心理疾病往往是因为错误的习惯,如果这些习惯不被新的习惯替代,心理疾病就不会主动消失。所以我们要重建自己的生活习惯。

教导是促使人学习正确的知识与行动,人的学习必须终身进行,否则无法彻底消除心病。

4 转化:医生与病患的角色如果可以相互转化,治疗才算完全成功。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开始时是学生依赖老师,如果可以转化为老师也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启发,而学生懂得自己也可以教人,则是十分可喜的成效。

换言之,真正的心理治疗,是希望患者通过自我教育,自己成为医生,自己可以面对并且处理问题。

毕竟最了解你的人还是你自己,只要方法对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Q&A:你觉得偶像崇拜能缓解心理压力吗?欢迎给我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抑郁是心灵的感冒
最舒适的时代,也是最抑郁的时代?
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早期易犯的错误
第050课:消解
心理医生尹宁:抑郁症自测
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利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