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利加餐 | 昨日傅老师直播完整音频大放送!

昨天傅老师在「得到」的直播你错过了吗?

没关系,我们整理了全部文字稿和音频,今日加餐大放送。

傅老师昨日直播盛况


文字稿因篇幅有限略有删减,常按下图扫码,听完整音频回放。

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哲学?

很高兴来谈一谈关于哲学的问题。我今天要针对三点来说,第一,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哲学?假如没有学西方哲学的话,会怎么样?我简单思考一下就发现,如果没有学习西方哲学的话,

第一,你就算了解中国哲学,你也缺少一个对照的材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对照才会发现自己的国学有什么特色,优点缺点都可以了解。

第二,如果你不学西方哲学的话,你对于我们从小认识的许多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笛卡尔、马克思、尼采这些人,你知道他们说过许多话,但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得对不对呢?今天到了21世纪听到这些话还有意义吗?

第三,西方哲学,学了到底可以有什么具体收获呢?首先,你会养成思考的习惯。人有理性当然会思考,但这思考不是天生的就有一定的效率的,你没有经过训练的话,对于逻辑和所谓思维的规则没有掌握的话,往往只是想想就算了,或者是做白日梦一样胡思乱想,想不出什么头绪出来。那就很可惜了。所以我们今天谈到的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求是在不疑处有疑,别人都没有怀疑的地方你还是要怀疑一下。

另一方面,你不要把任何事情都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实上很多事情你都认为理所当然,但它背后都有一个道理,那个道理今天还有效吗?这才是问题,人活在世界上就有选择的可能,你在选择你的思想跟行为的时候,要参考什么样的标准,这就是我们第一个要说的,培养思考的习惯。

所谓的在不疑处有疑,像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到他了,换了我们可能就想着多吃一个苹果吧,其他人会想这个树怎么搞的,正好这个时候掉下来,跟我有缘吧。牛顿就会想,苹果为什么往下掉,不往上飞呢?从这个地方开始思考,到最后解决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地心引力的问题。这就是在不疑处有疑,别人认为本来就如此,他认为我要思考一下,看看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哲学的思维就是如此。

第二是掌握整体的观点。比如我们谈到西方第一位哲学家印象深刻,他只留下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万物的起源是水,第二句话,万物都充满神明。两句话合起来看就知道,那个时代水不是纯粹的物质,里面还包括有像神明一样的一种特殊力量,这样一来就把宇宙万物的来源从神话世界走进了理性思维。人类的理性在思考如何从一变成多,也就是我要用一来统合多,这就是哲学思维的第一步,后面的哲学家就可以顺着说,万物之源是气、是火、是数字、数学等等。

到底谁说的对呢?所以我们思考的时候要养成跟他们一样的习惯,你说的时候我先参考一下,我先不要说你说得对不对,也不要先立刻接受或者反对,而是要想一想你到底在说什么,你那个水跟我们今天喝的水是一样的东西吗?如果不一样的话,你为什么有这种想法?知道你为什么这样讲之后,我就可以把它用在我的生活上,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想背后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们学西方哲学之后,第一,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使我们理性的作用充分发挥。第二,就是要掌握整体观点。我们常说“三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实上我们最直接碰到的是中间的人生观,比如说你每天上学放学,上班下班,你这一生从小时候开始一路走上去,到最后总会老,生命总会结束,你什么时候要停下来思考一个比较完整比较深刻的问题呢?我们常常说哲学就是爱智慧,提到智慧,它有两个特色,第一是完整,第二是根本。

人一定是活在特定的时空里,他怎么会想到一个完整的生命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世界上曾经活过的人将近一千个亿,现在还活着的有70几个亿。在这么大的一个基数上,我只是其中一个人而已,那么我这个人生命说平常很平常,但是说特别也很特别,因为是我在生活,而我这个生活就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只有这一次的生命,所以它特别可贵。你想想看,如果没有限制的话,人生所有的选择都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了。就因为有限制,所以我的选择都是一次性的,这次选择就有它的决定性后果。

当然,许多事情后来可以补救和修改,但是时间不能重来,生命不能重来。所以,我们在掌握整体观点的时候就要特别去思考,我的人生观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生有没有意义呢?意义这个词我们把它说成是理解的可能性。就是你跟很多人一样,每天上班下班,辛苦工作,成家立业,照顾子女,一代代传宗接代下去。但你要问,样的生活模式可以被理解吗?所谓的理解就是说你认为这样说得通吗?能不能讲个道理出来?如果你说别人都这样,所以我也这样,那代表你没有发展出针对自己生命的独特性,那就有点推卸责任了,因为每个人到最后还是要面对自己生命的一个客观事实,我的生命这样存在,整个一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个人要对自己负责,同时要对跟我相关的很多人,甚至整个人类社会要负相当的责任。

再进一步看,你这个人生观一定要放在某一个宇宙的架构里面。所以,谈到宇宙观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压力很大了,因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古到今都一直在进展之中,如果在进展中的话,代表它还没有完成,并且看起来将来好像也不可能充分完成。这个时候,这个宇宙观只能够有一些玄想的部分,就是你认为怎样的宇宙是合理的。

我们普遍接受了物理学对宇宙的基本看法。很多专家告诉我们宇宙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也有专家提醒我们说,他们所了解的物质只占4%,有大量的黑暗物质到现在没有人搞得清楚。很多人喜欢说宇宙也有它的目的性,就是这个宇宙它在运作,有它的目的,就是要让人类好好地生存发展。这种想法是很可爱的,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太过于人类中心主义。

接着就要问价值观。价值就是说你选择的时候你认为什么是善和恶,你为什么要行善避恶呢?这是很辛苦很累的事情,很多时候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但是你行善避恶的时候,心里有一个念头,希望将来善恶有报应。但是善恶有报应在宗教里面可以说,但是在眼前如果你谈这个的话,别人恐怕以为你太天真了,因为善恶的判断找不到标准

我们今天谈到为什么要学西方哲学,因为我们前面说到的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在西方哲学家来说个个都有这样的训练,每个人在思考人生问题时,他都有这样的背景。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代表孔子认为自己不是书呆子,我把很多书都念了,很多观念可以统合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宇宙和人生如何协调,让你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让自己的一生成为很特别的一生。所以人在这个过程里不断成长,所以我们说哲学就是爱智慧,这是西方思考的出发点,你只能够逐步接近智慧,你不可能完全拥有智慧,因为智慧是完整而根本的道理,我们只能从个人生命经验,从某些角度切入,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还需要配合你的实践。

你如果没有实践,没有知行合一的话,你不可能体会到你掌握的智慧是什么样的深度和高度。所以,第一步先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哲学,我必须先提醒各位朋友,西方哲学很不容易,尤其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学起来相当困难,但是我认为正因为困难,所以值得学习。我这句话是借用西方近代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的话,还有一句话就是正因为困难,所以值得尝试。

傅老师昨晚在得到直播现场


第二节:学习西方哲学有哪些陷阱或误区?

在学习哲学时有哪些陷阱或误区。你从小肯定听过很多西方哲学家的名言,比如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很多人肯定会质疑,说应该是“我在故我思”吧。一句话可以成为格言,就要想想,他为什么只能这样说,而不能用别的方式表述呢?

还有很多话,像尼采说“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这句话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听起来非常壮观,非常令人震撼。但是他在说什么?什么叫做大地?为什么是大地的意义?为什么要靠超人来完成?超人是谁呢?这些问题你没有厘清的话,光会讲是不够的。

有些人听我的课学会了反诘法,但是苏格拉底的反诘法还有另外一种能力,我们不知道,就是他反问别人的时候,他其实自己已经知道正面反面各种可能的情况。所以,他反问你的时候,他心里面有一个完整的蓝图,使用反诘法的时候,已经有一个辩证的概念。接着我向上提升,才能让这个观念更为圆满,才能让别人真正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所以,我们学习西方哲学确实会有一些陷阱,比如反诘法,把这个用得太多的话,往往会以为这就是一个辩论的方法,是一个技巧。所以,跟别人谈话的时候,经常用这种方式,到最后别人可能会讨厌你。

如果你老用反诘法,谁愿意跟你讲话?所以,这是第一个陷阱,就是一听到哲学家某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你用的时候不见得用对在适当的地方。

怎么办呢?我们在学习时就要记得,一定要把每句话先弄清楚他在说什么,每个字都要先弄清楚。然后还要问,他为什么这样说,把后面的为什么找出来,一个人说话一定是有背景的。比如说有一个辩士学派爱混淆是非,在价值观方面有各种不同的想法,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呢?你就要设法从他们的立场出发。

辩士学派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很多人谈到辩论的时候,最多的会谈到伊利亚学派的芝诺,他使用一些归纳的方式,找许多个案和例子来证明如果你说的是对的话,结论是荒谬的,所以你说的是错的。就是我不用正面去说你说得不对,我先说你说的是对的,然后再从结论的荒谬入手说你是错的。像这种方法都是很容易在辩论时使用的。

第二个陷阱是,我们学西方哲学的时候,每一个哲学家说的都不一样,我到底该听谁的呢?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上对许多日常发生的事,我们周围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情况差不多,你怎么可能说每个人的看法都要一致呢?一致的话,每个人发本教科书说什么是标准答案,那就不是思想了,并且就算是有标准答案,那就像以前科举八股文考试一样了,考完试没有人在乎这些跟生活脱节的东西。

所以我们在学西方哲学时一定要开阔心胸,勇于接受他们的挑战,对每个人的说法先不要说他一定对或者一定错,一定要有这个勇气接受他说的可能是真的。

有一天我看到有个同学说,以前听我说过儒家的人性向善论,他接受了,认为讲得很好,很有道理。结果他又听到我讲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人非常顽固,在洞穴里面好像被绑在里面不能动,把感觉幻影当成真实的,根本不听别人劝告。还有隐形指环的故事,这个同学反映说听了柏拉图这段之后,差点疯掉。我看了之后非常难过,因为我觉得我自己责任很大,我应该在讲的时候说得更清楚一点。

我教书40年有一个习惯,我介绍任何人,不管是中国或者西方哲学家,我一定先把他的立场从他的角度,以他的材料来说清楚。否则我一面说一面加以评论,到时候不知道是谁说的。一定要先照着说,说清楚以后,才能接着说他刚刚讲的有他的道理,不过他只是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方面。很多人说柏拉图《理想国》里面谈到对于艺术家的态度,那是因为他先设定理想国的基本条件,他对城邦的看法跟今天的国家差别太大了,所以他对艺术家的要求不见得今天可以接受。我们也没有让你接受,我们只是让你知道说柏拉图怎么看,他为什么这样看。

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点胆量,我要接受各种不同思想的刺激跟挑战,尤其是我们学习有一个最大的盲点就是先入为主。我们从小先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觉得这一定是对的,后来听到不同的想法,先没有问别人为什么这样说,别人说得有没有道理,而立刻说我要起来替我辩护,好像认定说我以前听过的才是对的,所以我现在要跟你辩论一下。其实不需要。在辩论时你就会发现,你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永远是有它的限制。语言是个载体,真正要表达的是思想,思想不可能完全透过语言来表达。我教书几十年,这是很明确的心得。

所以我在讲课的过程里面,同学们有时候误解了,听错了,考试的时候答案一出来,我就觉得很尴尬,都是我的责任,就是我当时可能少说了几句,没有把它说清楚。但是同学们在理解的时候,有时候也可能会把它当做他以前早就认为的什么。

你如果坚持过去的看法,那你在学习时进步就很有限了,所以我觉得学习的时候要有一种胆量,就是我先把自己放空,先认为你说的可能是对的,然后再看看你讲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我就接受,有几分道理就接受几分你说的话,我不一定全接受,我可以选择我认为讲得好的部分,慢慢组合成为我自己的思想。

学西方哲学还有一个误区,就是翻译的问题。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就有教授明白地告诉我们,你们要学西方哲学吗?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学五种语言!我们中国人把中文研究得比较好,能读一点文言文就不错了,加之从小学英文,你能把一种外文在某一个学科里面的东西彻底学好,已经了不起了。哲学还要学什么呢?希腊文、拉丁文、德文、法文再到英文,我就老老实实学了其中四种。希腊文实在没有办法学,但至少哲学方面的希腊文起码能够会查字典。

好在现在所有好的哲学作品几乎都有英文的翻译,所以你把英文这种外语研究得比较透彻,基本上问题不大。你说我先念康德,我要再去念德文。你就算是德国人,也不见得能够念得懂康德的德文,为什么?那是纯粹哲学的东西,这不是夸张的话。很多德国人自己去念康德、黑格尔或者尼采,他们的误解跟我们也差不多。

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今天的课程,我们谈到柏拉图是唯心论吗?很多人听到之后都觉得本来就是嘛,我们以前也提过,他在这方面发展了唯心论的倾向。事实上柏拉图不是真正的唯心论,因为唯心论在近代以后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以前的人对于身跟心的分离一直没有那么清楚,你再怎么说身体是灵魂的监狱,他还是一个完整的人,但是近代西方所谓的唯心论比较偏重从知识论再到形而上学,所以你一讲唯心论,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康德,事实上康德的唯心论只在认识论方面它是唯心论。他说,人类所认识的世界是那个能够被人类认识的世界,这话不是绕口令吗?不是的,我们认识的时候一定是透过人的认识能力跟结构去认识世界,这个人的认识能力跟结构是有认识特色的,换句话说,我们所认识的世界跟一只狗、一只猫认识的世界肯定不一样的,这样一讲我们就了解了,原来人类所认识的世界是按照人类认知结构跟能力去掌握的,这叫做唯心论。代表了什么?代表不是我去符合外在世界的情况,而是外在世界要符合我的认识的结构,这叫做唯心论。所以,康德出来之后,才有所谓的德国唯心论三大家,主观唯心论、客观唯心论到黑格尔决定唯心论。

所以我们有时候学哲学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哲学家都宣称自己终结了各种问题,事实上确实有这种情况,古希腊时代我们将来会介绍到亚里士多德,他就认为他把前面的问题都搞定了。而到中世纪的时候,一千多年,到了第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也认为自己终结了所有的问题,这一来他把它整合在有宗教背景的系统里面,他认为很圆满了,事实上从近代一开始就认为说你那个都有预先设定的答案,不能算真正的爱好智慧。

近代哲学谁有这样的魄力呢?当然是黑格尔,黑格尔认为他是过去所有哲学的集大成,他什么立场呢?绝对唯心论,用一个绝对精神概括所有的一切,他说的头头是道,但是跟你所见的现实人生好像差别很大,最后你还是要回到自己的脚上,说我要站在自己的脚上去看这个世界,我不能轻易接受某一个哲学家庞大的系统,那个系统恐怕是你建构出来的,事实上你无法付诸实践。所以哲学一定要通过验证,这个验证不能脱离实际人生。

我们学习哲学一方面使我们的脑袋更清楚一点,但是最后一定是让我活得更踏实、更快乐,让我感觉到我的生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所以,我们常常把哲学比喻为你航海时需要一个罗盘,哲学就是罗盘,就是指南针,让你在茫茫大海中看不到岸在什么地方时,把握着方向,朝着这个方向走,绝对比你漫无目标飘荡要好。

所以,不要以为学了逻辑思维以后,你就可以用辩论的方法取得认知方面的成功,任何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你都要注意到各个方面,像人生观、宇宙观,事实上古代的哲学家在宇宙观方面都是在不断修正的,但是不管怎么修正,他在人生观上还是有一个立场,而这个人生观向前推到价值观的时候,那才是我们要去做验证的。不管怎么样,你学了哲学之后,能不能对实际的人生做一个更完整、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说这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第三节:如何训练逻辑思维?

这是我第一次到【得到】上现场节目,所以贡献一点心得:把西方哲学学会以后,至少你学会反诘法、归纳法、归谬法。你在阅读中国经典的时候,就会有新发现了。

我用很短的时间简单说一段很精彩的材料,有关《庄子》。所有人对《庄子》里面的很多寓言故事都很有兴趣,其中有一段,1700多年以来都无法得到正解。就是庄子和惠子的辩论,鱼快乐吗?庄子和惠子是朋友,有一天走到一座桥边,往桥下一看,庄子看到桥下几条鱼游来游去,他说,这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说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知不知道鱼是否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我也不知道你是否知不知道鱼是否快乐。

中国人编书有一个习惯,一边编一边写注解。郭象,魏晋时代的,他把《庄子》编成了之后,就有权利做第一个注解。他是第一个给庄子的鱼快不快乐做注解的学者,后来1700年到今天,所有中国念书的人都知道郭象的注解:他说庄子赢了,为什么赢?他“体物”,他说庄子能够体验万物,所以赢了,庄子体验自己是鱼,所以庄子赢了。

说实在的,你跟别人辩论时,你说我的体验是什么,那怎么能算论证呢?怎么能让惠子认输呢?所以我在学习庄子时,开始也以为要按照老师的教法,都以为庄子了不起,能够体验万物。我曾经还用上心理学的移情作用去解释,我把我的感情投射到鱼身上。后来发现都是我们自作多情嘛,根本没那么复杂。

你学过西方的逻辑思维之后,你就知道这个问题很简单。为什么?当惠子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的时候,他当然是先知道庄子知道鱼快乐,才问他怎么知道的。他没有把前面的话说出来,因为人跟人讲话不需要说前提。庄子说鱼快乐,惠子听了才知道,还问他你怎么知道鱼快乐。第二句话,他说我不是你庄子,所以我不知道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两句话里面,第一句话的前提是他知道庄子知道鱼快乐,第二句话他公开说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快乐。所以庄子最后怎么让他没话说呢?他说,当你知道我为什么知道鱼快乐,你就知道我知道鱼快乐。

1700年以来没有人这样去理解庄子,为什么我在学西方哲学之后再读我们自己中国的哲学,常常会有心得出现呢?就因为你当局者迷,从小接受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一辈子很难改变。

我们今天学了西方哲学之后,心中没有任何成见,也没有任何预先的包袱或者先入为主的想法,完全就他的理论来加以思考跟反省,看他能不能合乎客观事实。一个理论有道理,一定合乎客观事实而客观事实是所有人共同的经验,你不能违背共同的经验。

像柏拉图说,如果让好人坏人各有一只魔戒,最后发现两个人做的事都一样,都是坏事。这句话听起来很消极,可是回头想想,我做好事何必隐形呢?从魔戒的故事去了解人性不是很可怕吗?也不用太担心,因为人类本来就有潜意识,它会把你被压抑的东西塞在里面。所以为什么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这么有效,原因就在这里。

你问我有没有一种世界像乌托邦一样,人的内心没有任何压抑,生下来就是天真自然纯洁的人性表现出来,很抱歉,还没有发现,将来能不能出来,也不太可能,因为人的生命本身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奥秘,问题是由一个答案就可以解决的,不用再问的,而奥秘是永远层出不穷的问题。

很多同学提问题的时候,你不一定要把它当成问题,事实上每个人提问题的时候,都是展现自己内心非常深刻的奥妙的那一面。谁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呢?除非是对于好朋友,或者对于你相信的老师。

所以我在教书几十年的心得,就是我跟你们介绍西方哲学也好,中国哲学也好,一定是只有一个词,就是真诚。我一定讲我相信的,并且是这个哲学家这样说有他的理由,我把理由说出来。所以你听我讲的时候就发现,介绍的哲学家从泰勒斯一直到柏拉图,好像每个人都有道理,但是他们之间互相矛盾怎么办呢?我说过,你要有这样的胆量,要让自己的心胸敞开,你绝对有这个能力可以消化矛盾。

因为我们都是人,都有理性,只不过你要让理性回归到原始情况重新运作,脑袋要变松软一点,要能够接受所有的信息,不需要排斥。因为所有的真理最后都需要检验,什么是检验呢?你把他的话放在生活里面实践之后,能得到快乐吗?能跟别人好好相处吗?会觉得人生很值得吗?这就是你最好的检验。

同学们听我课的时候可以跟我一起讨论,我不敢说都能回答你的问题,但是我教你的是思考的方法,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你自己。

最后一点我要补充说明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怎么用西方哲学呢?我们要知道,90年代之后,在欧洲美国出现一种新的方法,叫做哲学治疗,就是为了弥补心理治疗的不足。哲学治疗怎么做呢?前面几步跟心理治疗差不多,你出现问题觉得很烦恼,要进行分析,分析之后发现问题在什么地方,后面就不一样了。

所以你今天学西方哲学有什么好处?我可以保证你的就是,你将来遇到自己或者朋友心理上的困扰,你有时候需要几句明确的话作为线索去开解,让你走出那个困扰。那个时候西方哲学家的话就很有用了。

我们有时候看西方哲学家,每个人都会留下几句话,让你听了之后有一点好像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好像对你有启发,但是又不太把握。所以,我们将来就要设法把西方哲学家的格言一点点了解,这些格言非常非常好,一般来说都很深刻

西方的哲学治疗就用这个方法,不是说帮你解决问题,而是帮助你沉思,你沉思的时候需要有沉思的材料,那就是你现在遇到的麻烦跟各种问题。你沉思的时候需要一些线索,等于走出迷宫需要一些线索一样,这个线索就是哲学家们留下的名言。这些名言你听久之后就发现有道理,像尼采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们要注意到后半段,你为什么要受苦受难呢?因为你知道你是为了什么而活。

中文里面为什么跟为了什么,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是过去发生什么事,我今天才有这样的情况,为什么是追问过去。为了什么,是说我今天这个情况是为了什么,那是将来,我受苦受难是要磨炼,我将来还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所以像孟子才会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都要受苦受难。像尼采说精神的三种变化,第三变变成婴儿,而我们的老子就说你修炼的时候,复归婴儿。孟子说一个大人,要不失其赤子之心。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跟前来,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为什么西方东方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都对婴儿的状态有这样一种肯定呢?

但是我们也知道,你不可能永远是婴儿,但是你有没有可能成长之后,还保留婴儿的某种状态,这种状态有可能是天真无邪,也可能是无知烂漫。但是另外一种“婴儿”是什么呢?你能够掌握到一种原始的状态,像尼采最后说,精神最后变成婴儿,而这个婴儿他只说一个“我是”,德文是Ich bin,英文是I am,永远是一个新的开始,永远是一个创新,生命的每一刹那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你如果懂得他用这个比喻来说明人的状态的话,你就会觉得这些哲学家每个人都是经过一辈子的思考,根据自己本身的经验跟时代的特色去思考人类整体的问题,答案当然各不一样,各有重点,而我们的责任在于,我们不要怕,敞开心胸勇敢地学,学了之后你自己就要慢慢在自己生活里用实践来验证,慢慢形成自己的哲学观,你的三观,你有自己的人生观。宇宙观我们不太多谈,因为科学家有更多发言权,价值观跟实践有关。

所以希望各位朋友在这一年时间慢慢透过这些了解西方哲学,每一个哲学家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这样想,想得对不对,我们今天能从这里学到什么东西,学了以后武装我们的思想,充实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这一生过得更踏实。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他都有成为哲学家的天性和愿望,只不过碍于我们在语言文字上会有差距隔阂。就算念自己中国的哲学也有类似的问题,时代差距、社会背景差异很大。这些就是我今天直播的一些基本看法。


傅老师回答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我们经常会因为思考一个问题不得答案而感到烦恼,认识越多,问题就越多。无知才是快乐吗?

问题二:科学家和哲学家有本质区别吗?

问题三:哲学是宗教的终极形式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
周濂张汝伦止庵等五人谈:什么才是我们时代的良好生活|时代|周濂
改变人生的30个哲学道理,悟透就是赢家
千古名篇《庄子》中,十个处世哲学,你一定要懂得人情世故
成语:从容不迫
从“朝三暮四”等七大成语看庄子的“天道无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