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对太极拳捋劲的体悟

 

 


 

我对太极拳捋劲的体悟

 

作者 魏坤梁

   

    太极拳的“捋”是怎样的?现代太极拳界也有多种说法,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概括起来就是:顺着对方用力的方向用力向自己的身体侧旁弧形引领。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素,①顺着对方用力的方向。②自己始终要用劲力。有称为“横力”的,有称为“在对方劲力之上再略加向旁侧的小力”的,有称为“用力引带”的。③动作的运动轨迹是向自己身体的侧旁。有称为“向自身又向两旁”之“斜线”的,有称为“螺旋式的划弧”的。至于这“弧形”的圆心在何方,从一些音像制品与网上的视频来看,几乎都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圆心的。然而,对照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近代太极拳家的论述、一些老前辈的指导与我的体会,这些说法至少是片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论析于下。

(一)沾粘连随之“捋”

    应该认识到太极拳的“捋”或“捋劲”是“掤”或“掤劲”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说“捋” 或“捋劲”既具有“掤劲”浮力与阻力的基本特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捋劲”也是可以分为沾粘连随的与发劲的两种。古歌诀《打手歌》所描述的“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其实就是指沾粘连随的“捋”。《打手歌》所描述的则是太极拳以“人刚我柔”致“人背我顺”典型化解的总特征,“捋”是太极拳沾粘连随的主要体现,无论在太极拳的套路、推手、实战中都是最普遍存在的。《打手歌》所谓“牵动四两”就是“牵动以四两”,也就是“以四两牵动”。“牵动”什么?不是“千斤”,因为“千斤”是属于被“拨”的,这“牵”与“拨”并不是同一个对象,就如郑曼青先生根据杨澄甫先生的传授在《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中所说的“此牵与拨是两回事”。应该认识到这“以四两牵动”的是自己的肢体;而这个“牵动”的力量只能用“四两”,不能超过“四两”,如郑曼青先生在上书中所说的“然牵之之劲只要四两足矣……牵之之劲不可过重,重则彼知之,可以变化脱逃也,或则借牵之劲,换其所向,得以袭击之也”,就是说这“牵动”的力量只要是被对方发觉了就是“过重”了,非但没有用了,而且是有弊了。具体地说,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就是要在自己的手臂与对方接触的前提下,任由对方攻击,自己只是凭借对方攻击的力量,以很小的力量作用于与对方所接触的手臂,在对方感到所接触的手臂毫无主动的情况下使所接触的手臂似乎是顺着对方的用力方向发生运动,然而其运动方向却因为对方自己的用力而发生了改变,实际上是受到了我的控制,按照我的意图发生运动了;这样的运动结果又往往造成了对方的被“引进落空”。 打个比方,这种沾粘连随之“捋”化解对方攻击的原理,就象是溜冰鞋对溜冰者脚的作用、滚木对于要搬运重物的作用,铁轨对于行进中火车的作用。溜冰鞋能够滑动而将溜冰者承载着“拨”到很远的地方,但是,溜冰鞋本身是没有动力的、是不会自动的,溜冰鞋滑动的动力是溜冰者所提供的;滚木可以滚动而将要搬运的重物“拨”动,但是滚木本身也是没有动力的、是不会自动的,滚木滚动的动力是人推动的重物提供的;铁轨可以控制火车行进的方向,但是,铁轨是不动的,而且既对火车轮的行进几乎没有阻力,又对火车轮的旁侧是具有阻力的,而且是不能被火车的行进力量所移动位置的,火车按照铁轨限制的方向行进的动力是火车自己提供的。太极拳的这种“捋”,可以将对方“拨”到落空的方向,明显是手臂发生了运动,其实手臂正是起到了似乎溜冰鞋、滚木和铁轨的作用,“捋”的沾粘连随动力是对方所提供的;手臂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的“捋”,是与自己身体体位等的变化分不开的,而自己身体体位等的变化既有自己“四两”之劲力发生作用,又主要是对方的攻击力量提供动力的,同时体位的变化又具有沉着不易被牵动的特性。总的说:沾粘连随之“捋”的原理是这样的:在对方攻击力量对自己的作用下,自己的手臂主要是由于对方力量的作用而发生运动,自己也有很小的力量由脚通过腰胯传递于躯体而作用于手臂,只是这种力量很小,被称为“牵动以四两”,自己的身体虽然发生转动和移动,但却是沉稳的;由于这样,结果由于自己手臂的运动而将对方的手臂“拨”到落空的方向去了。

    再稍具体地以平圆单推手为例来说,自己的右手臂与对方攻击的手臂相接触,对方向我推按,我的手臂就顺着对方攻击的劲力,既有阻力又不加顶抗地被动地借对方推按的力量向自己的胸部正中移动,同时含胸拔背,这时,右手的小臂、肘、大臂、右肩、背、左肩就形成了一个半月形或弯月形,对方的力量作用在这个弯月形正中底部,而这个弯月形的支点却不在正中底部,而是在左胯,也就是在这个弯月形的左侧,而且这左胯还可能略微有所左移,结果,如果是全身放松的,加上自己的脚往上传递的很小的力量作用于手臂,这个弯月形在对方力量的作用下就必然要向右、向后、向左转动了,右小臂也就发生向右偏转了,而这左胯又很沉稳,就象是火车铁轨;对方手臂又是紧紧地作用于自己的右小臂,这右小臂就成为溜冰鞋和滚木了,结果对方手臂的用力方向必然偏向右方而落空了。在使得对方用力方向改变直至落空的过程中,其实自己对于对方的手臂是根本就没有施加过什么劲力的,而正是没有施加过什么劲力,才能够一方面保证对方的力作用不到我的身躯,另一方面保证自己的肩、肘、腰胯、膝等保持十分的放松的运动,从而形成了“捋”,借对方的用力而成功地将对方“拨”到落空的方向。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肩臂稍微用了一点劲力,就立即会使得对方有了力量的落实,对方也就有机会改变攻击方法,就极难使得这样的“捋”成功了。所以,太极拳沾粘连随之“捋”是必须“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的。同时,这样的“捋”形成的运动轨迹必然是圆心在对方方向的一条弧线。向上的或是向下的立圆单推手“捋”的原理也是这样的。

金仁霖老师的“平圆四正推手”让我最先体验和印证了太极拳的“捋劲”是必须“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的。前些年,金老师嘱我应该学一学“平圆四正推手”,一次有机会到上海去,八十岁的金老师亲自与我搭手教我“平圆四正推手”,并介绍叶大密先生曾说“三先生(就是杨澄甫先生)就是这样与人推手的”。这“平圆四正推手”正是相当于上面所说的过程,我后来观摩杨澄甫先生《太极拳体用全书·推手》中的四张推手图照,才醒悟这几张推手图照原来就是金老师教我的“平圆四正推手”。此后,我遵金老师之嘱不断在推手实践中运用“平圆四正推手”的方法,太极拳“捋劲”的概念才越来越清晰了,对《打手歌》的理解也越来越有血有肉了,也才悟到原来太极拳几乎每一个拳式都是以《打手歌》的过程开始的,也就是说太极拳几乎每一个拳式都包含了《打手歌》的内容,包含了沾粘连随的“捋”。

(二)完整的“捋”

太极拳沾粘连随之“捋”的作用是置人于背势,直至“落空”,而紧接其后要将人发出还是需要发劲之“捋”的。当然,这两者没有绝对的区别,两者衔接部分可能会是骤然发生力量变化,也可能没有力量明显骤然变化的发生;另外,推手中如果不发人,就是只有沾粘连随之“捋”而没有发劲之“捋”的。但是,一个典型完整的“捋”是包括了沾粘连随之“捋”与发劲之“捋”的,不过必须认识到发劲之“捋”的力量不是手臂局部的力量,而是腰胯的力量。这就象是起重机的吊臂将重物从东搬到西,吊臂本身并没有动力,转动吊臂的动力在起重机塔身中的电动机中。

四正推手中太极拳典型完整之“捋”的姿态,如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所说的就是“一手(掌缘近腕处)沾人腕部,一手(肱部)粘人臂,捋其至己身后”,是“乘其前仆即引捋之”。具体地举例说,就是当对方的两手接触到了自己的右手臂推按过来,自己的左臂则与对方的右臂外侧相接触,两手臂都毫不用力地让对方推动我的右手臂,那就是杨班侯拳诀《八要》所说的“捋要轻”。就是让自己的右臂成为对方力量的承载,反映为李亦畲先生在《撒放密诀》中所说的“擎起彼劲借彼力”。因而自己的右手臂就成为溜冰鞋了,从而将敌人承载到落空的方向去。而这“承载”的实质就是“捋”,敌人被捋的力量几乎全是敌人自己的力量,我只是给对方提供了一个被捋的轨道和溜冰鞋或滚木而已,是对方自己用力将自己捋出去的,这就是沾粘连随之“捋”。沾粘连随之“捋”几乎都有一个将对方向我引进靠近的过程,因而,沾粘连随之“捋”的手臂运动轨迹几乎都是圆心在对方的一条弧线;而到了对方被“捋”至将接近或已成为落空态势时,我就骤然以自己的左胯为轴发劲,将对方向我的右后方抛发,抛发的轨迹是一条以我的左胯为圆心的弧线,对方被抛发既有其自己的运动惯性被我所利用,也有我自己腰胯之劲力;太极拳完整之“捋”就是这样的。这样完整之“捋”的轨迹就必然是一条先是圆心在前方的弧线接着是圆心在己方的弧线所组成的S形的弧线。这种完整的“捋”应该是太极拳典型的最经常的完整的“捋”。

太极拳有时也有几乎没有沾粘连随只有发劲的“捋”,不过这种“捋”也是有借对方之力这种成分的。往往是首先以“掤劲”攻击对方,但是目的不是用“掤劲”发人,而是引诱出对方的顶抗,这样一可以借对方顶抗之力的惯性,二可以破坏对方的站立平衡。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对于这种“捋”是这样描述的:“须故意先用劲,则对方必起抵抗,有此抵抗力,方可捋也”。这种“捋”的轨迹就是一条以我为圆心的弧线了。

发劲之“捋”有两个共性,那就是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所说的:①三十度左右的斜角线为佳……犹可借人劲也”;②“捋人之主动关键全在腰腿与意气而非手臂也”。这种发劲之“捋”有多种形式,如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所说的夫捋之初已身腰腿应略上升,至胸口前人背己顺时乃坐腿松胯转腰而捋发之”,这是一种有上弧轨迹的捋。太极拳 “捋”的轨迹还有平弧形的,下弧形的。如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使用法·推手法图解》所说的“甲随乙按时腰往回坐缩,以左手腕粘乙肘尖上处,亦同时双手往回捋,此谓之捋。”这种“捋”就是平捋。而杨澄甫先生《太极拳使用法·四正推手法》中所说的“甲屈膝后坐,屈两臂、肘尖下垂(作琵琶式),两手分揽乙右臂腕肘处,向怀内斜下方捋”,这种捋的轨迹就是下弧形的了。

总起来说,太极拳各种形式完整的的“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不用力、不主动的沾粘连随开始,起到让对方穿上溜冰鞋的作用,顺势“乘其前仆即引捋之”,随即发劲“捋”发对方,这在太极拳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另一类是象拍皮球那样先以掤发劲攻击对方,引动对方顶抗,随即再“捋”发对方。而无论那一类“捋”,都有三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①对方的被“捋”都有其自己用力的惯性利用;②对方的被“捋”的运动轨迹是弧形线;③“捋”发对方不是肩臂的力量而是腰腿的力量。只有具备了前两个特点或者三个特点才是太极拳之捋。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反映了太极拳的特性是每个实战单位的拳式都是以沾粘连随开始的。太极拳套路的绝大多数拳式也确实可以直观地体会到这一特点,尤其是揽雀尾、单鞭、搂膝拗步、倒撵猴、海底针、玉女穿梭等,特别典型的是右揽雀尾的向左平捋。从体现“引进落空”而言,右揽雀尾的向左平捋两手必定要出现对于胸部由远至近的移动,移动的轨迹是一个圆心在前方的弧线。这种圆心在前方的弧线“引进落空”的效果只要一经实际试验就可以证明的。当然套路拳式与实战拳式往往不是一模一样的,很可能有的先人动作紧凑,这段捋的路线很短,以至似乎成为一条直线了;但是如果弧线幅度大的话,这条弧线必须是表现为圆心在前方的弧线,不能表现为圆心在己方的弧线。如果表现为圆心在己方的弧线,那么这平捋是不可能出现“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这种效果的,也就是说是不可能出现使得对方“终不得力”却由于对方的用力而形成背势这样效果的,所反映的只能是外家拳仅凭己方力量之“以横破直”的强行拖拨了。但是揽雀尾这种以己方为圆心弧形向左平捋的练法在现代十分普遍,这反映了传统太极拳在现代失真之一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太极拳之“捋”在现代太极拳界也存在着失真。有的人推手中所谓的“捋”往往是在对方丝毫没有前仆之势、尚稳定站立时用一手紧紧抓住他人的手腕部,另一手紧紧抓住他人的手臂突然猛拉,完全是用自己肩臂的力量,而且往往用力方向是直线的,这样所谓的“捋”自然与《打手歌》所说的“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毫不相干的,完全是以力取胜,这样的技法根本不属于太极拳之“捋”,而是属于外家拳的强拉硬拖。

从以上这两种情况可见现代太极拳界很多人对于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与近代太极拳先人所描述的沾粘连随之“捋”已经渐趋陌生。而太极拳沾粘连随之“捋”是太极拳的根本“舍己从人”的主要内容。如果这样沾粘连随之“捋”被普遍抛弃了,那么,太极拳的根本也就被抛弃了。可见尤其用心地重视和研习太极拳之“捋”,对于太极拳的正确继承发展是何等重要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的“捋”
浅谈太极松透劲的体悟
【珍藏】太极拳修炼手册(一)
学| 太极推手的发劲七原则
海潮论太极
某些太极拳前辈的一个不传之秘(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