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借助行为规范内生力量促作风转变

   并非所有作风问题都是腐败问题,但多数腐败问题都是由作风问题演变而来。当前,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作风不正、不实或腐败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行为规范落实不力的结果。因此,在作风建设中,应巧借行为规范的内生力量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以干部作风的转变促进拒腐防变能力的提升。  
  借助行为规范的教化引导力。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为规范,不仅包括狭义上的党纪国法等行为规则,还包括广义上应广泛遵守的各类行为标准。根据机关职能和不同层次公务人员实际制定的行为规范,可以确立公务人员的行为标准和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本身具有预防教化功能,公务人员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也是一个对行为规范的再学习、再教育的过程。因此,作风建设中,应切实加强与履行职责相关的行为规范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对行为规范的认知和把握能力,充分发挥行为规范的教育和预防作用。  
  借助行为规范的制度约束力。党政机关干部的公务行为与机关的组织行为、管理制度、运行机制、领导行为等因素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干部行为的规范程度更多地取决于机关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领导工作方式的规范化程度。而作风是通过一个组织或群体中一定数量成员的活动反映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转变干部作风所依赖的行为规范有着其特有的约束力、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在作风建设过程中,通过规范党员干部自身管理,发挥行为规范的刚性约束力,使党员干部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可有效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借助行为规范的监督制衡力。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监督的作风建设也可能大打折扣。公务人员执行公务的过程体现党政机关的形象,反映的是其效能、威信和文明程度。行为规范可以公开展示行为标准,为各类管理、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提供依据。因此,作风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行为规范监督制约权力的功能,向社会公开与执行公务有关的行为规范,多方面拓宽监督渠道,切实增强外部监督制约在转变干部作风中的实际效果。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切实增强依法依纪履行职责的意识,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借助行为规范的示范带动力。行为规范是风向标,也是指南针,其特有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对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都有影响,对形成良好的政风、行风和民风有着带动作用。作为行为规范的具体承载者和实施者,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落实过程中所产生的放大和示范效应更加显著和重要。因此,作风建设中应以行为规范的导向为依托,一方面优化领导者的素质能力、思想品质和方法艺术,以领导干部的示范和放大效应优化所在单位或行业的风气、氛围和规范;另一方面应建立操作性强的行为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公私分明、是非分明、奖惩分明,激励党员干部提升精神追求,形成高尚价值取向,进而推动全社会的风气优化。
 借助行为规范的惩治威慑力。行为规范在程序上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而且通过严管、严治、严惩为转变干部作风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也正是这种强大的惩治威力,进一步增强了教化的引导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制衡力。行为规范的警示震慑功能源于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及时有效查处,不仅对行为人起到惩治处罚效果,还对其他人产生震慑和警示作用,给处于临界状态者以必要警醒。因此,作风建设中可通过对此类案件的综合分析,找出规律特点,开展警示教育,促使受教育者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肥发布公务接待“禁酒令” 启动“酒桌办公”专项整治行动
重申规定!这7种行为坚决严禁!
双节来临 宁波重申“12个严禁”
中共贵阳市纪委 贵阳市监察局关于全市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认真执行“四严格、十...
监督执纪实践中,如何区分亲友间的馈赠与贿赂行为?
严查公款送礼 营造新风正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