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印象

童年印象

文|北水

        前两天,在朋友圈里看到大凉山彝族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里居然没有袜子和像样的鞋子穿,部分孩子还只是穿着一双破破烂烂的拖鞋去上学,他们的身体在不停地瑟瑟发抖,手脚冻得红肿红肿的……看到这些令人心酸的画面,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逝去的童年。

        我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傲人的背景。我,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只是个实实在在的农民儿子,至于是“农几代”,我倒不得而知了。听长辈们说道,我们家族世代为农,一直在边远山区里靠耕种为生,并不知晓大山外面的世界。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童年生活也是这样的。十五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我们的小村子里,没有走出大山半步。我与我的父母、哥哥、姐姐,邻居叔伯、阿姨、婶婶……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留在了这里。倘若有一两个出去外面的人,几年不见回来,便会成了村里家喻户晓的“名人”。他们一旦回来,到村口迎接他们的,是整个村子的老老少少。七老八十的老人拄着拐杖,妇女后背上背着一个孩子,怀里又抱着一个孩子,早早地在村口等候,生怕错过了什么。我小时候不懂事,看到别家的孩子跟着大人去,我也不愿“掉队”,便紧随其后,翘首企盼。我总以为大人们去接回来的人必然是有利可图,直觉告诉我,那些从外面回来的人一定是发了大财,会带很多很多钱回来。后来我才知道,大人们只不过是想看看出门在外的人变得怎么样了,他们关心的不是有没有钱,而是人过得好不好。只要人回来了,就一切都足够了。如今身处他乡之后,我才恍然大悟,这叫作乡愁,那是一份浓浓的血脉亲情。

        冬天的夜晚,小山村格外寒冷。吃过晚饭,爷爷奶奶早早睡去了。在客厅里,有一盏发着微弱亮光的煤油灯和一盆正在冒着烟的火堆,火不是很旺,看似很柔和。父亲、伯伯他们围坐在火堆旁,边烤火取暖边聊天,而母亲坐在煤油灯旁边,借着灯光织毛衣或者缝补破烂的衣物。我则端端正正地坐在母亲对面,胯下放一个盛满炭火的火笼,在左右晃动的灯火照亮下,安安静静地写作业。若是有邻居过来串门,家里就更加热闹了,你一句,我一句,母亲也会偶尔插上几句话,时而发出一阵莫名的笑声。我对于他们的世界,并不感兴趣,只管埋头写我的作业。我们互不干涉,各得其乐,大家都很享受这样难得的时光。

        上小学的那些年里,我最害怕的也是寒冷的冬天。我的母校在离家两公里的半山腰上,它是一座破烂的泥砖瓦房,周围都是山,居高临下。冬日一阵寒风袭来,周围的树木左右摇动,沙沙作响。教室四面透风,凛冽的寒风从教室的门缝、窗户、房顶瓦缝吹进来,穿着单薄的我们冻得瑟瑟发抖。很多同学没有布鞋,穿着一双拖鞋,坐在座位上,快要冻僵的双脚不自觉地相互摩擦起来,个别胆小的同学趁着老师不注意,双脚用力跺跺地板,以此想减少寒冷的感觉。

        若是遇上刮风又下雨的日子,天气冷得不得了,大家都没有办法安心学习了。我们就到学校柴房找来事先从山里捡回的干柴,在教室后面生火取暖。老师和十几个同学围坐在火堆旁,旺盛的火光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脸蛋。暖一下双手双脚过后,我们又继续上课、学习。我想正是那段艰难岁月里的无悔坚持,才让我决心走出大山的梦想最终得以美梦成真。

        现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好多年了。可童年里的那些人与事就像一根看不见摸不着也剪不断的绳索,一头牢牢扎根在大山深处,另一头紧紧绑在我身上。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迷失回家的路。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民间故事:男子借宿破庙,却被三个壮汉抓走,此时一道黑影闪现
乔晖‖散文:梅花香自苦寒来
同桌的你,知道我在想你吗?
那年的雪
校长工资40元,网易网友甘肃陇南大山学校献爱心
王锟 || 路 村 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