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性中毒—概论
编者按

本平台将陆续推出中毒系列文章,敬请期待。对那种毒物感兴趣,欢迎留言

急性中毒—概述

1. 定义:

1)中毒:毒物在人体效应部位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损害。

2)毒物:物质进入人体,并在组织器官中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而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物质,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

PS:400年前Paracelsus指出: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只是剂量不同而已。

2. 来源:

1)工业:工业生产中的原料,辅助剂,杂质,废弃物等。

2)环境污染物:生活性污染(甲醛、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农药(有机磷、杀虫气、百草枯);化学元素(砷、硒、汞、氟、硫化物)。

3)药物:数万种,临床常见(酒精、二醋吗啡、吗啡、氯胺酮、苯丙胺)

4)植物毒素:天然植物

5)动物毒素:蛇毒、蜂毒、斑蝥毒。

6)生物毒素:细菌,真菌。

7)军用毒剂。

3. 分类

1) 急性或慢性:因毒物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故无明确界限。临床上常约定以24小时内起病发作为急性;1至60天内发作为亚急性;长期接触毒物蓄积发作的为慢性。

2) 毒性分级:见下表

PS:该表临床并不实用的,它不能全面的反应毒性,特别是刺激性和腐蚀性。

3)急性毒作用带:急性阈浓度或剂量到LC50或LD50之间毒作用的宽窄,用比值表示。比值越小,致死性约高。

4.吸收途径

1)呼吸道:蒸汽或气体溶胶状呼吸道侵入,死因可以是抑制化学感受器导致呼吸抑制,或直接作用呼吸中枢,或反射性心脏停跳,或喉痉挛窒息电击式死亡。

2)消化道:固态或液态消化道侵入,水溶性能在酸性胃液中吸收,脂溶性在碱性肠液中吸收。症状发作可有潜伏期,可有伴或不伴消化道症状。

3)皮肤: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最易被吸收,吸收过程可伴或不伴皮肤损害和不适感,高温、高湿度、皮损可增加化学吸收,颈部、腋窝、腹股沟、阴囊更容易吸收,新生儿、儿童渗透性高于成年人,女性高于男性,肥胖高于瘦弱。

4)注射途径:药物过量,用药失误。

5)其它:胎盘途径、阴道途径、蛇咬伤、虫蛰伤。

5.毒物生物转化

体内亲脂性化学物转化为亲水性代谢产物,为生物转化或代谢。通常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和水解)和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生物转化后可减弱毒性,少数可增强。

6.毒物排泄

1)呼吸道:挥发性高的可通过被动扩散由肺泡排出。

2)胃肠道:未吸收的以呕吐物或粪便排泄,已吸收的肝内转化由胆汁经肠道排出,部分形成肠肝循环。

3)肾脏:最重要、主要途径,肾小球和肾小管分泌完成。

4)其它:乳汁、唾液、泪腺、毛发。

7.影响中毒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

1)途径

2)速度

3)协同作用

4)杂质

5)分解产物

6)年龄

7)性别

8)机体耐受性

9)遗传因素:酶缺乏,特异体质

PS:同一环境下,接触毒物品种、方式、剂量相同时,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可完全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姐夫投毒百草枯的18岁女孩,需做肺移植,为何百草枯如此凶险?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重磅发布
【科普】小心!披着美丽外衣的蘑菇!
135人发病,3人死亡!多地疾控紧急提醒
治中毒名医屡效方
4种有毒物,千万不要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