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河南商丘邓氏宗谱 睢阳邓氏宗谱卷三

【转载】河南商丘邓氏宗谱 睢阳邓氏宗谱卷三  

2012-11-09 18:20:08|  分类: 邓氏家族 |举报 |字号 订阅

以下是睢阳邓氏部分资料 。
宁河王事迹
       元
至元三年丁丑    公元1337年
宁河武顺王,原名友德,字伯颜,世居虹县龙宿里。是年二月十五日子时,绕室泛红光,里人疑有火变,群至楼下。而王生象貌魁秀,面列七痣若北斗,然读书有慧心,稍长即怀澄清天下之志。王之父名顺兴,为人尚信义,重气节。
元季兵戈四起,日受 害,合境谋,集乡练保障邑里,共以王之父公正,推为练总。数年间,众赖以安。一日,贼兵犯警。王之父奋战被围,身中药箭,没于阵。舆尸未至,妇孺皆哭前迎。安葬后,王兄友隆代领其众。未几,又疾卒。时王年十六,众推接统父兄旧兵,每战必以身先往,敌人多望而避之。时有普温者,善天文,尤倾心事王。而泗盱、灵壁各处,亦皆闻风归附。资其庇荫,虽四面多 勍敌,卒无敢犯者。
至元十五年乙未    公元1355年
三月初三日 ,王读商书至汤浩篇,起而叹曰:“伤哉,上之习于残虐,下之困于苍痍,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大丈夫生当衰乱,与其坐而待尽泥臣节,以苦群生,何如权而得中,应天心以苏民命。况云风虎振, 古如斯,汤武不事也。欲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必须联兄弟以抗夷狄。”朱元璋悦其说,命胡大海说之,王因实力不足,疆域不广,没有回旋余地,以振兴神州为重,与朱元璋联合。
六月,命王等招巢湖水军来降,太祖雇谓王曰:“吾事济矣。”遂谋渡江,命王同开平王常遇春引舟东下,首克牛渚矶,进攻太平,拔之。方山寨义兵 元帅陈野先与其将康茂才,水陆分道寇太平城下。上亲督兵御之,命王与中山王徐达由东门以奇兵出其后,转战北破,其步兵设伏于襄城桥。野先率众来攻,有黄云罩于城皋,先惊回,为伏兵所擒。上释而用之,后复叛,为葛仙乡民兵百户卢德茂所杀。
八月,命王等取溧阳、溧水、句容、芜湖,皆下。野先既死,其子兆先复集兵屯营。方山寨蛮子海牙与康茂才拥舟师屯采石,结寨黄墩。旌旗相望,南北不通,为犄角之势以窥太平。上以将士虽渡江,而父母妻孥尚留淮西,阻不能致。因命王同常遇春复攻采石。遇春与之战,王出奇兵捣之。俘其精锐,又用艀舴二艘,以薪柴灌油,置炮其中。火烈风猛,海牙、茂才舟师大败,水寨遂拔。自是元人扼江之势衰矣。
至元十六年乙未   公元1356年
三月朔,上率王等取金陵,诸军水陆并进,攻陈兆先营,破之。擒兆先,悉降其众。越十日,攻破金陵,元南台御史大夫福寿督兵力战,死之。上嘉福寿之忠,命以礼葬。康茂才率所部来降,入城安民。开仓见其有积,曰:“尔等当体吾心,戒其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毋杀戮,有犯令以军法纵之者,罚无赦。”王等受命。师至镇江,元平章定定遁去,兵不血刃,即克其城。号令森严,城中晏然,不知有兵。遂下傍近丹阳、金坛诸县,陛王元师。六月,命王率邵成、华高、华云龙等进攻广德路,克之。十二月,长枪谢元师率众寇广德,王督兵出城,奋击败之,俘其总管武世荣及军士千余人。
至元十七年丁酉   公元1357年
   三月,升王枢密院院判,移宣州。七月,命王为征南将军,以越国公胡大海副之,取徽州。元守将元帅八尔思不花及万户吴纳等,拒战我师。击败之,遂拔其城。纳与守臣阿鲁恢、李膺等退守遂安县。我师追及,於白鹤岭复击败之,纳等自杀。婺源元师汪同率所部来降。
九月,元苗帅左丞杨完者,自杭州率众数万来攻徽州。是徽州新附城郭未完,守御之器未,大海领兵攻婺源未回,城中守兵甚少。苗军掩至城下,王激励将士,明立赏罚,大开四门以待之。苗军疑不敢入。胡大海闻之,自婺源还师,兼程而进,大呼杀入。王督兵分门并出,备勇力战。十一月,朔大苗军於称下,斩其镇抚吕 昇等一百五十八人,完者遁去。
至元十八年戊戌   公元1358年
    正月,王取婺源,遣部将王 孙虎等,击破帖木儿不花寨於梅花岭,斩首五百余级。追至婺源城,擒杀不花,遂克其城。遣万户朱国宝攻高沙垒,克之。即定於、昌化等处。
   三月,进攻严州,下之。又遣胡大海进攻建德,道出遂安,长枪元帅金子珍以兵来拒,击败之。追至淳安,有遂将洪功率兵来援,复败之。兵抵艰难,德元帅不花等弃城遁。父老何良辅率众迎降,马百余匹,降其头目军士三千余人。授王枢密院事。五月,苗杨完者复聚众徽之乌龙岭,王与岐阳王李文忠合兵,书行枢密院事。
至正十九年已亥    公元1359年
正月,王领兵攻浙江安,大破张士诚兵於闲林寨。
至正二十年庚子    公元1360年
   七月,徐寿辉将阳院判于光,左丞余椿击走伪汉部将辛同知,取饶州,遂以其城来附。上命王往镇之,饶城滨蠡湖,而伪汉陈友谅尚据江州,数以舟师来攻。王敛兵於东门外,与于光、余椿等连营以拒之,屡歼其众,贼兵遂退。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    公元1361年
正月,升王江南行省参政,仍兼见佥书行枢密院事,总制个翼军马。时饶州境内弄兵者,尚怀疑贰。王推诚接纳,抚以恩义,於是左丞吴宏等皆请降。八月,王领兵袭浮梁,伪参政侯邦佐弃城遁。九月,王取乐平,击败萧总管五千余众,擒王户、彭寿等六十八人。饶境悉平,进取江西。十月,驻兵临川,时邓克明据抚州,遣使通疑,而实无献城之意。王知其详,卷甲夜趋,平旦入境。克明单骑遁,王号令森严,秋毫无犯。江右之民,室家胥庆,争持牛酒迎劳,悉却不受。克明自度不能免,遣员外罗天锡,以省印及所掠抚州、建昌、临江、南丰、临川等二十三州印诣王,请降。
至正二十二壬寅    公元1362年
   正月,上幸江西至南昌,遣胡美迎。王以步兵来会,升江西省参知政事,留镇洪都。四月,徐达帅降将祝宗、康泰攻破新城门。时王居故庶,访司闻变,仓卒以数十骑出避,且走且战,从者多遇害。王被围,奋勇斫杀,围开复合。王连跨三马,马辄踣,几不能免。窘迫中,得养子所乘之马,勇气百倍,贼不敢近,始得脱。徐达闻变,旋师与王共讨之。宗、泰败走,南昌复定。上闻之,喜曰:“南昌襟江带湖,控荆引越,乃楚之重镇,吴之屏藩。得其地,是去陈氏一臂矣。其人好讼难制,山寨未附者多,非骨肉重臣莫能治。”五月,命大都督朱文正同王等镇之。奉旨:江西参政邓愈,与参政余光,一同开省,整理民间钱粮一应等事。所据城池、军机事务,悉听都督朱文正节制,依奉施行者。
至正二十三癸卯    公元1363年
四月,陈友谅愤其疆域曰蹙,乃作大战舰,悉国之兵号六十万,空巢而来,自为必腾之计。乘江涨直抵南昌城下,其气甚锐。用云梯百道,进攻昼夜不息。友谅亲督促之。城坏三十余丈。王等以火镜击退,其兵遂坚木栅,且战且筑,通夕复完。友谅尽攻击之术,而城中备御随方应之。相持三月,援兵不至,内外阻绝。王等诈遣军士号“舍命王”者,诣友谅营,约日出降。友谅缓其攻。及期,城上旗帜一新,友谅缚“舍命王”於城下杀之。先是遣千户张子明赴建康告急。子明取小鱼舟从水关潜出,夜行昼止,半月始达建康。上问:“友谅兵势如何?”对曰:“友谅兵虽强,而战死者亦不少。江水日涸,巨舰将不利用。且师久乏粮,若援兵至,可必破矣。”上曰:“汝归语王等,但坚守一月,吾当自取之,不足虑也。”子明还,至湖口,为友谅兵所执。友谅谓曰:“若能诱城降我,非但不死,且得富贵。”子明佯许之。至城下,呼曰:“我己见主上,令诸公坚守,大军且至!”友谅怒攒sue 之。王等守益坚。
七月,上亲率援兵三十万,舟次湖口。友谅解围出鄱阳以迎。我师大战於康郎山,纵火焚其战舰,烟焰涨天,十里之间,湖水尽赤。友谅败死。上至南昌,奖谕王等曰:“友谅以大兵困城,三月不能下,皆尔等协谋防守之力也。”赐金千两,采缎百端。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    公元1364年
正月,上即吴王位。三月,新淦土豪邓仲廉叛,聚众二万据永丰。王调兵破之,擒贼首胡理。问刘右丞等五十余人。时伪汉将熊天瑞尚据赣州未下。上谕王曰:“熊天瑞龙凤八年已纳款投降,受赏赐,今违背初言,轻扰地方,理宜讨罪安人民。今委江西省参知政事邓愈,充总兵官,统领各部军马,赶速起程,自吉安以南地方,但有山寨,尽力扫荡,庶无后患。若不先行扫荡,恐军马回日未便。如得扫荡尽绝,然后相宜设法,直抵赣州。务在克复城池,殄灭渠党,依奉施行者。”既而复命常遇春为总兵共讨之。
八月,王与常遇春合兵,平临江之沙坑、麻岭十洞,牛陂各山寨,遂进攻赣州,围之。十月,上命中书左司郎中汪广洋参谋军事,往赣州谕王等曰:“天瑞困处孤城,犹笼禽阱兽,岂能逃逸?但恐城破之日,杀伤过多,要当以保全生民为心。一则可为国家用,一则可为来附者劝。且如东汉邓禹,不妄诛杀,得享高爵,子孙昌盛,此可为法向者。鄱阳之战,陈友谅既败降,其民至今为我用,纵有逃归者,亦我之民也。我前克湖广,禁军士勿入城,故能保全一郡人民,苟得郡无民何益?”汪广洋至赣州传上命,天瑞守益坚,王等浚立栅以围之。
至正二十五年甲辰    公元1365年
正月,天瑞被围,日久不能支,乃出降,赣州既平。其所统南安、南雄、韶州诸郡皆下。王号令严肃,秋毫无犯。上褒谕诸将曰:“予闻仁者之无敌,非仁者之师将不能也。今将军破敌不杀,是天赐将军以隆我国家,千载相遇,非偶然也。捷书至,予甚喜,虽曹彬之下江南,何以如之?将军能广宣威德,保全生灵,予甚有赖焉。”
二月,敕王进江西右丞。四月,升湖广行省平章,移镇襄阳等处,西抵巴蜀。被控河洛,烽火相望,新附之民未有定。
五月,上手谕王曰:“予命尔镇襄阳,今国家法度既定,切宜用心谨守,凡襄阳旧日为军者,编入队伍,守城听调;旧日为民者,宜归有司管领,俾安农业;军人头目,亦令屯种,且耕且战,古有成规,可以取法尔。所守地接王保保   敌,汝若惠爱加於民,法度行於军,则彼部曲协从者,望风来归,如脱虎口就慈母。我之赖汝万里长城,尔之自视,亦当不轻,倘仁义法度稍有不如,敌人不惟汝边境不宁,予亦劳心矣。予与汝义虽君臣,恩同骨肉。所以告汝者,以成事难而偾事易也。古之良将以仁义为先,勇略次之。至於俾将有罪不敢专杀,必使权归朝廷。况敢杀无罪乎?汝能勉之,则功业垂於竹帛,富贵可以长久。我亦无西雇之忧矣。”王奉命,惟谨开设公署,增筑城池,大敷恩爱,抚安兵民。襄汉士庶,怀德乐业,军士忘劳,四境宁谧,遐迩悦服。外收唐邓,内抚均商,难夏无虞,楚鄂亦固。
六月,上复手书谕王曰:“凡得州郡,驻兵抚辑。近闻王保保集兵,汝宁如筑堤防,惟恐泄漏尔。镇荆南,倘能爱恤军民,则人心之归,犹水就下,是穿其堤防,而水自泄漏也。用力少而成功多,正在今日尔。其敬之。”七月,元同佥任亮拥众守安陆,上命常遇春讨之,王亦率兵接应。遇春帅傅友德与任亮战,亮骁勇,友德身被九枪,王大呼曰:“常将军勿惧,奋勇杀敌,活捉任亮!”俘士卒三千余众,获马七百余匹,牛羊千只,粮千余石,遂得安陆。抚谕百姓,命沔阳卫指挥吴福守之。   城及附近州县皆下,王表奏任亮壮毅可用,谕王曰:“任亮既属壮毅可用,姑赦其罪,授指挥佥事。即发下,立功行赏,钦此。”八月,王取行山县,元平章余思志以其众降。十月奉旨:平章邓愈,将樊城山川形势,暨南阳、唐州、邓州去襄阳多少远近,各处山溪、河汉可通舟楫者,一一绘图呈览。复接手书谕平章邓愈:十月一日报,道王保保有兵驻邓州,言将寇黄梅、广济,汝不可不为守备。彼欲与我争襄阳及沿江郡邑。心虽有余,力恐不足,况彼所得地方皆是新附,又颇广阔,无人处甚多。如山东土军、王信,棣州干宝,彼各固守,意在自有齐鲁、西秦。鲁台张思道,凤翔李思齐此二人,据民强地险之势,观望吞噬,其志久矣。王保保纵使能胜,而其与我接境之处,先有千数百里板荡之地。彼即进兵千里之外,人各赍粮,马各驼料。及到城下,所赍已尽。虽有山寨之米可用,守寨之徒自用外,供给何多?若城不下,久必自溃,汝当此威武奋扬之势,获贼首献于我前。垂功名于后世,正在斯时。御敌之方,内严外宽,勿使军民知汝颜色。敌兵果至,坚闭勿出,待我兵来。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    公元1366年
二月,奉密旨,谕平章邓愈知道:即日下西,京城大军与张九四紧关厮杀。九四军马衰弱,淮东城子将次都下。九四去取王保保为援兵。保保军马若来到襄阳、安陆,你两城闭门坚守,不要野战。九四见王保保军马来,料我必撤援兵,各处救援,彼必举水陆里马,于淮东江上攻。临期,我将佯到一个闲所在矣。九四大举,我杀败他再来救你。你则牢守好,可依奉施行者。
至正二十七年丁未    公元1367年
十月擢王为御史大夫。

洪武元年戊申    公元1368年
正月四日 乙亥,太祖即皇帝位。加太子谕德,立东宫,以廷臣勋德老成者兼其职。上曰:“东宫不别设府寮,而以卿等兼之者,盖以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留,太子或有听断不明而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在,必谓府寮导之嫌疑。由是而生,朕所以特置宾客谕德等官以辅,成太子德性。”
   二月奉旨:御史大夫邓愈,兼征戍将军正总兵官,江西省平章陆正享,兼征戍将军副总兵官,统领各卫官军,取江淮未附城池。所部将士,悉听节制。宜令,钦此。”
四月,复奉旨:总兵官徐达率领大军,已于 三月二十九日克复汴梁,见行进取何南等处地方。征戍将军邓愈,统领襄阳、安陆、景陵等卫,及各山寨降附头目、军人,征取江淮未附头目、军人,亲行统领进征安陆卫,除存留守城外,其余军马教指挥副使李琛统领,参随进征。钦此。
王奉命进征,遣指挥王成、吴复等攻下唐州,以指挥朱杲守之。攻取南阳,久之不下。王召李普温问之。普温曰:“破其四旁。”王即遣将,分兵下镇平、新野。南阳下,果如其言。擒蔡国公使光新等二十员,获军一千五百人,马百五十匹。七月攻克隋州,元将王诚降。讨平麻张寨及信阳玲珑寨,遗指挥王诚等攻破光石脑山寨,擒伪副枢张成同佥刘敬等六十余人,斩之。于是,业县、舞阳、鲁山等县相继附,南阳悉平。奉旨:征戍将军邓愈不必往征河南,只将所部各卫柚柏等处。南阳城中黑气忽起,普温曰:“此怨也。不日,城当下   ”并已附山寨军马一同总领,剿平南阳未附山寨,使民安集其所。星驰飞报。八月,奉旨:征戍将军邓愈,即将南阳各处山寨及早收附,亲统襄阳、安陆、景陵各卫军马,前赴北平听调。九月,攻洪老马刘寨。夜四鼓,斩入,擒杀甚众。十一月,讨蜀河, 张获之。
洪武二年乙酉    公元1369年
王率军悉定金、商、均、房数州之境。
洪武三年庚戍    公元1370年
正月,奉旨:御史大夫邓愈兼征虏左副将军,协同大将军徐达征取王保保,陕西地方大小将士悉听节制。宜令,钦此。王奉令同徐达平凤陇,大败王保保于定西,获王以下百余人,降其众八万,斩首二千级,获辎重驼马不可数计。王保保仅与妻子数人遁去,得黄河流木以渡,遂出宁夏,奔和林。
四月,右丞胡德济与虏战于庄浪,失利。王与徐达执其部下千百户十余人,斩之。械德济怯阵,本将军合当自为之事,乃行械京师,此非古大将之风。宣不闻穰苴、庄贾克期会军之令,若凡慢功之人一一送于天子处治,下人必料将军不敢擅杀,威名何在?尝闻阃外将军令,不必问天子。若胡右丞念其守信州救诸暨之功,姑赦其罪,今后有犯令者,将军当斩斫自由,可依奉行施者。
六月,王与徐达自定西旋师取凤州,生擒李参政等二十余人。遣先锋傅友德克略阳,擒元平章蔡琳,遂入沔州。又命指挥金兴祖取汉中,守将刘思中迎降,留金关祖镇守其地。
八月,王同徐达西 征 吐蕃,克河州,招谕吐蕃元帅何所南,普花只等皆印请降。追元豫王至西黄河,抵黑松林,杀阿撤秃于是。河州以西秃甘、包思藏等部来归者甚众。征哨枳甘肃西北数千里。十一月班师还京,定功行赏。
洪武四年辛亥    公元1371年
正月,赐第于南京洪武正街门暨五河县府第,赐田五百顷,坐落虹县城南,佃户七十三家,守坟户 一百五十家,仪仗户十九家。
三月,奉旨:卫国公邓愈前往襄阳,调军马攒运粮储,仍所将调军马。令佥都王诚管领参随,颖川侯傅友德征取西蜀。宜令,钦此。
九月,奉旨:卫国公邓愈将襄阳调军马城池事务,权委镇抚胡润管领,用心守御。卫公赶即回京商酌。切,钦此。
洪武五年壬子
   四月,命王为江南将军,杨 副之,率兵讨辰州四十八洞苗蛮,平之。
洪武六年癸丑
   正月,命王率兵取两粤未附州郡。十一月,奉旨:卫国公邓愈为副将军,协同魏国公徐达,统领内外军马往被平山西等处,从便驻扎,相机调遣,大小将士悉听节制。钦此。
洪武七年甲寅   
七月,王与东瓯王汤和分道率骑兵追擒寇。
洪武八年乙卯   
十一月,命王北伐,务在肃静王廷。
洪武九年丙辰
   十月,吐蕃所部川藏邀阻乌思藏使者,掠其辎重。奉旨: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都督沐英副之,统领   内之兵征讨梗化吐蕃。大小将士悉听节制。钦此。
洪武十年丁巳
四月,王至西蕃,与黔宁王沐英等分兵三路,并力齐入蕃部,覆其巢穴,追至昆仑山,斩首不可腾计,获马牛羊二十余万,招降诸国,辟地数千里。捷报,上嘉其功,遣使召还。旨谕:卫国公邓愈,朕览捷报,知尔辟地数千里,远抵昆仑,斩获叛逆,招降诸国,出塞异域,因粮於敌,未损一骑,犁庭扫穴,大获全胜,甚快朕心。即古之名将,何以过焉?令遣使慰劳,赐尔红蟒暖袍一领,玉带一围,各将官俱加一级,速行班师,另有调用。钦此。
十月,自西河州班师凯旋,行至寿春, 十一月初九日夕以疾薨。享年四十有一。讣闻,上哭之哀,辍朝三日。是月十九日,柩至龙江关,车驾亲迎奠之。
上纪皆自《洪武功臣实录》摘辑,而《明史》更称王“器量宏伟,沉   重,歉恭慎密,奉公守法,临敌不惧,有功不矜,治军严谨,宽待将士,又能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朱元璋说:“邓公不但善于将兵,还善于将将,事母能互其孝,抚弟能其爱,不独有将略之雄,兼有君子之行。”则不可补王纪之所备云。
       
宁河王三代志
我邓氏宗谱既奉宁河王为祖之始,王之先似可不远溯,而又尊其三代弁之于卷者,明王之所由启,亦以伸报本追远之意也。
临淮伯
讳    ,宁河王曾祖也。江南虹县人,世居城南龙宿里,善诗赋,不乐仕进,日以花竹自娱。明初赠资善大夫,中书右丞护军,临淮伯。妣孟氏,封临淮伯夫人,生忌曰无考,合葬虹城北屏山北根下。
南阳侯
讳    ,宁河王祖也。读书有大志,嗣以元纲败坏,隐居乡里,积德好施,士民钦仰。明初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南阳候。妣戚氏,封南 阳候夫人,生忌曰无考,合葬虹城北屏山北父莹侧。
卫国公
讳顺兴,宁河王父也。性公正,足智多谋,勇力过人;亲睦邻,乐善好施,泽被乡里,声望很隆,元季集乡兵保障邑里,抗元起义,没于阵。葬虹县城南龙宿沟北岸。明初赠荣禄大夫、都督府右都督、右柱国、卫国公。妣张氏,封 卫国公夫人,生忌曰无考,薨于南京府第,御驾亲临奠醊,赐葬安德门里西山之原。
宁河王兄弟
邓友隆
卫国公长子,宁河武顺王胞兄,承父业率军抗元,疾卒,士民皆哀。妻某氏,生忌曰无考,合葬卫国公莹西北隅。生女一,适长兴侯耿炳文子睿。据传,后裔落脚在湖南。
邓悍
卫国公三子,宁河武顺王胞弟。明初累建大功,官至山东指挥佥事,武略过人,居官犹习弓箭。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卒,妻徐氏,讳妙明,虹县人,洪武二十三年卒,合葬金陵王莹侧。生女一,适庐州卫指挥张标。据传,后裔落脚湖南。
宁河王父子
始 祖
愈 : 原名友德,明太祖赐现名,父顺兴,兄友隆,江南虹县 ( 今安徽泗县 ) 人,世居城南龙宿里 ( 今邓大营 ) 。明初授管军总官,累升元帅,枢密参政,平章,擢升御史大夫,加太子谕德;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卫国公。食禄三千石,世袭罔替。元朝至元丁丑年 ( 公元 1337 年 ) 二月十五日子时生,洪武十年 (1377 年 ) 十一月初九日 薨。追封宁河王,谥武顺。肖像配享太庙,勅建墓兆于金陵安德里门西山 ( 今南京邓府山 ) 。御驾亲临视葬。妣曹氏,字妙善,封 宁河王夫人,至元乙亥年 (1335 年 ) 五月初六日 生,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薨,合葬王茔。生子三:镇、铭、镛;女一,册秦王朱樉妃。侧室汪氏,字善贤, 封夫人,元至正辛丑年 (1341 年 ) 生,洪武二十一年 (1388) 四月初四月卒, 葬王茔侧。生子三:钦、绎、铨;女一,适河南护卫都指挥使周俨。又徐氏,字善智, 封夫人,元至正乙酉年 (1345 年 ) 生,明建文壬午年 (1402 年 ) 卒,葬王茔侧,生子二:鉴、太平奴;女二:一适定远侯王弼之子王侑,一册齐王妃。
第二世 宁河王诸子
镇 : 王长子,字子山, 曹氏夫人生,授羽林卫镇抚,洪武十三年袭封申国公,拜征南将军,元至正已亥年 (1359 年 ) 生,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年 ) 四月初四日 薨。镇公性谨厚孝,行无间言,好读书兼有过人智, 末锡爵时,授羽林卫镇扶,布置称旨邀厚赏,著有《步古集四卷》行世。
     妻程氏, 封申国公夫人,夫死绚节,合葬金陵先茔侧;妾杨氏, 封夫人,亦死节。因镇公亲子末报朝庭,(受李杀善长九族之联邓镇一家被诛。镇公受愈公之愿:所生之子不报朝庭,为免后人不受战争之苦远离伴君如虎之险竟。)入二弟铭公之长子源为嗣袭申国公之位。镇公在北京助燕王朱棣镇守之时亲生三子没报朝庭,后三人随燕王靖难军迁出北京。长子:邓益(迁河南商丘邓桥立业),次子:邓、、(迁安徽省涡阳义门镇立业),三子:邓、、(迁移中走失无考)。(见《古虹邓氏宗谱》,《睢阳邓氏宗谱》)
 
铭 : 王次子,字子新, 曹氏夫人生,自号观物道人,洪武十三年 (1380 年 ) 授明威将军 ( 正四品 ) ,迁西安右护卫指挥佥事,十六年调云南普安卫指挥使,二十四年 (1391) 战阿资殁于敌。元至正庚子年 (1360 年 ) 六月二十九日 生于徽州官舍。妻廖氏, 封夫人,生子二:源、泾,源出继于镇为嗣;妾张氏,生女二:长册楚庄王妃,次册汉王妃。铭之后裔今居江苏省泗阳。 ( 见江苏《桃邑邓氏谱》现二房是为源公第五世孙祖镰恢复的“二房”称谓。 )
镛 : 王三子,字子声, 曹氏夫人生,自号养拙道人,洪武十三年授昭勇将军 ( 正三品 ) ,升旗手卫指挥佥事。至正丙午年 (1366 年 ) 五月初八日 亥时生,永乐七年 (1409 年 ) 四月二十九日 卒。妻濮氏, 封夫人,西凉侯濮真之女,卒后合葬王茔后西南女山之次。生子五:清、涣、沂、溥、瀛;女二:长适甘肃都指标使陈通,次适广西都指挥林。镛之后裔大部分住在老家泗县、五河等地。 ( 见安徽泗县《古虹邓氏谱》宁河堂原谱名为《宁河武顺王世家勋谱》是三房清公之子邓杰;讳:宗梁,创修。 )
钦 : 王四子,字子敬,又名来祥, 汪氏夫人生,生年不详,卒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年 ) ,葬于甘肃岷南合达铺新寨沟口 ( 今甘肃宕昌县境内 ) 。洪武三年,钦随父征扩廓帖木尔 ( 王保保 ) ,战于车道岘,追扩廓至西黄河,出甘肃西北数千里。洪武六年任总兵,于甘肃修筑城堡 ( 新寨城 ) 和边墙 ( 明长城 ) 。夫人无考,生子一:标。后裔现居甘肃岷南宕昌一带。 ( 见甘肃《岷南邓氏谱》 )
铎 : 王之子,字子振,又名端一, 汪氏夫人生,元至正二十一年 (1361 年 ) 生于江西抚州府临川县马祠堂官邸,洪武十四年 (1381 年 ) 以指挥使职随颖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征云南,洪武十六年升征南副将军,进抚小云南 ( 今西昌一带 ) ,永乐四年,公携其子松、兰、斩、恩随成国公朱能征安南 ( 今越南 ) ,失机落陷,葬于四川冕宁县城北之菩萨渡。妣郑氏,荥阳侯郑遇春之长女, 封一品夫人,生子四:松、兰、斩、恩。 郑氏夫人葬端一公墓侧。后裔现居四川冕宁县及附近各县。 ( 见《四川冕宁端一公房谱》 )
铨 : 王之子,字子选,又名宝, 汪氏夫人生,元至正二十七年丁未 (1367 年 ) 生于应天府朱氏巷官邸,洪武五年因父功封尚宝司丞,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年 ) 授武伟郎,与周、王二将军补镇斯土 ( 今四川冕宁县 ) ,协兄端一公镇守边陲。永乐四年,兄端一公征安南,父子四人为国捐躯后,宝公即与侄儿邓兰以及自己的两个儿子镇守边陲要地,抚治有功,边匪率服。妣郑氏,荥阳侯郑遇春之女,端一 公夫人之妹,封诰大淑德夫人,生子二:乾、坤。夫人卒后,与宝公合葬于菩萨渡兄长端一 公及夫人墓侧。后裔现居冕宁县及附近各县。 ( 见《四川冕宁邓氏宝公谱》 )
鉴 : 王之子,字子林, 徐氏夫人生,洪武六年因父功封勋卫,后“宦游南楚”,生三子:长曰政钦,仲曰政辅,季曰富钦。政钦卜居鸬鹚塘,富钦择里石山背。适遭吴逆荒乱,遂各自为房焉。其后裔现居湖南武岗地区。 ( 见湖南武岗《邓氏谱》 )
太平奴 : 王之子, 徐氏夫人生,《古虹邓氏谱》》中记为“早卒”,然据四川广安鹤轩公的事迹考证,鹤轩公应为王之子,“早卒”之说似有误,详情待进一步考证。(详情请参阅广安考察有关文章。见四川宝公房谱。)

  大明宁河王邓愈长子申国公邓镇明史事迹考
       邓镇:字:子山,大明宁河王邓愈长子,生于公元1359年殁于公元1390年4月4日(因胡惟慵案所联一家被诛)见《明史》。葬于金陵(南京)雨花台邓府山宁河王莹侧,镇公墓现已失存。
   洪武元年(1368),镇公十岁,自幻善学文武,优随叔父(邓顺兴三子,宁河王邓愈胞弟,邓悍)习弓箭骑射等。
   洪武三年(1370)授羽林卫镇抚。
   洪武四年(1371)随父前住襄阳调军马攒运粮储。
   洪武五年(1372)上赐宁河王宝石一方,其形似瓢,大内《至宝籍》内载:该石系皇古女娲氏补天所余者。现存长房收执。愈公为江南将军,杨为副,镇公随往,领兵讨辰州四十八洞苗蛮,平之。凯归之后随宋国公冯胜、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西征。同时发兵征讨扩廓,命冯胜为征讨将军,副将陈德、傅友德、邓镇等出西道,取甘肃,兰州等。同年镇公叔叔邓悍阵亡。
   洪武八年(1375)随父北伐,并留守北平(今北京)助都督孙金祖镇守。
   洪武九年{大概}(1376)益公出生于北平。
   洪武十年(1377)镇公预将产子之事上报家人及朝庭,十月接圣谕得知父于寿春病重,并受命可直往寿春见父面,而后面圣。然愈公告之遗愿(产子不可报朝庭,为免后人受战争之苦,远离伴君如虎之境,并稳留子孙于后世。)十一月九日愈公病逝,镇公扶灵回京面圣末提产子之事,并袭“卫国公”之爵。追封愈公为“宁河王”谥“武顺”号。
   洪武十三年(1380)孝服期满,帝追王功,大封王各子,镇公改封“申国公”爵位。并命随燕王(朱棣)重返北平镇守。(燕王朱棣是首次被派北平镇守,这表明太祖已对功臣子弟的信任度以下降。) 正月朔,邓铭授明威将军,升西安右护卫指挥使。
同日,邓镛授昭勇将军,升旗手卫指挥使。
   洪武十六年(1383)镇公奉召回京,封征南将军,临江侯陈庸为左副将军,济宁侯顾敬为右副将军领兵讨龙泉山冠,平之。
   洪武十八年(1385)镇公奉命征江西等处,有功回京,赏赐甚厚。
   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军徐达,副将军李文忠皆逝。元太慰纳哈出拥坐数十万屯金山。数为辽东边塞,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申国公邓镇等皆从。平之有功二十一年(1388)拔赐三山门里斗门桥,神策卫指挥使李谅中字四千九百五十四号房屋一所。
   洪武二十三年(1390)正月,榜列勋臣五十七人,内称功高望重者八人,王列第四,居功臣庙正席。镇公随晋王、燕王征沙漠擒乃儿铁不花。同年四月坐李善长案一家被诛(申国公夫人程氏是李善长外孙女)同时被诛的还有:吉安侯:陆享、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二万多人同坐胡惟慵党死。
   洪武二十四年
十一月,朔州土酋阿资叛,上命铭协同都督征之,奋战阵亡。妻廖氏同子源七岁,自普安卫回京。
             洪武二十五年
上念王子孙繁衍,宅院不广,又拨李谅中字四千九百五十三号学堂一所,共四十间,给邓氏子孙居住。
然帝恩威并用留“申国公”爵位空,后立镇公二弟铭公长子邓源为镇嗣子袭“申国公”之位。
   永乐元年
王之三子镛领铭子源,奏请应袭申国公爵。奉旨:源年尚幼,且着他为锦衣冠带散骑,待年稍长,承袭前爵。钦此。
永乐七年
源征沙漠有功,方回病故。子梴未袭,亦故。梴子炳,蒙秦王赐十六字世派,曰:昭继祖武、世绍文献、懋德崇贤、庆泽繁衍。
            建文元年(1399)秋七月五日,燕王朱棣兵反于北平,发靖兵之役,益公三兄弟随军而迁。此次战役历经四年,也就是整个建文年间(1399---1402)
    建文末年(1402)益公随军迁居于豫东睢阳邓桥立业。为保宁河王后世子孙平安不被诛联,兄弟便分居。益公二弟迁居于安徽省毫州(今涡阳县义门镇)立业。三弟在迁移时走失无考。从此我益公一支紧尊祖训“莫入官场,免遭祸殃。勤于耕作,世代永昌”久居睢阳已六百多年。
                                                                 大明宁河武顺王邓愈第二十三世孙:豫东睢阳长房后裔邓传书敬考录。

                                   大明申国公邓镇传
 
邓镇:王长子,字子山, 曹氏夫人生,元至正已亥年 (1359 年 ) 生,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年 ) 四月初四日 薨。于夫人程氏,妾杨氏合葬金陵(今南京)邓府山宁河王茔侧(墓现已失存)。镇公性谨厚孝,行无间言,好读书兼有过人智, 末锡爵时,授羽林卫镇扶,布置称旨邀厚赏,自幼聪慧好学,习文炼武,德艺双修,文能著书立传,著有《步古集四卷》行世武能纵横杀场,立足乱世。
   洪武初随父调运粮马尽职尽责。随父北征身先士卒,并协孙金祖留镇大都(今北京),洪武十年冬宁河王愈公病逝,镇公忠孝两全,并遵遗命亲生各子不报朝使其远离伴君如虎之险竟,永保后世一脉相传。并袭父职“卫国公”。洪武十三年制孝三年满。帝感愈公功德盖世荫及子孙,改袭封申国公,拜征南将军,并协燕王朱棣复镇北平(今北京)。镇公克守法度,忠贞不二,洁身自好,抚镇有方,宽慧待人,边陲稳定。洪武十六年龙泉山贼反,镇公带兵讨之,功入史册名留千古。洪武二十三年受李善长案九族之联一家蒙冤被诛。妻妾随死。满怀忠孝末尽,满身才艺末现,满腔热血确染红了九族之联的法度。可畏是红颜薄命。善人末得善终啊。然镇公虽死但血脉永传,先祖明智三子末报朝堂而留于世,建文末随燕王扫北军迁出了北京,各成一家子孙繁衍万众,此多先祖之灵佑。
                                 大明宁河王愈公第二十三世孙传书字翥之敬撰。

  豫东睢阳邓氏宗谱原序
    
(注:原序中世系是以我支迁祖益公始为一世祖。如:五世应为宁河王七世。十世应为宁河王十二世。)
  鸣呼吾邓氏为宋人也,盖自明兴始其原籍乃江南金陵人也。其来者乃兄弟三人,一至毫州而南号白龙王庙止足,至今人员众多。一走失无考。一居于此即始祖益公也。时有山西洪洞而亦邓姓者先居于此,而吾祖因居于其村之北焉。历传三百多年来至崇祯壬午遭闯王李自成之乱而家谱失焉。噫夫家谱之书乃所以传世先人得以不灭,而于天地同体者也,其事也重其关也大矣。焉可以不续,但恨历年久远而续之无由细心访之老人,先人字讳行实皆不记焉,只言其出处原委岌岌乎先人尽失,幸而一纸遗文尚存。其中多有散落焉。始祖讳:益。传一子:中。传子名讳配氏失考,传孙讳:清。配李氏生三子。长:全。次:洪。三:理。然五世祖兄弟三人其有七子,因谱系失老人记不祥不知七子是一门所出还是各有所出,具不能祥述。后人也不敢紊先人之嗣,乱后人心。谱内世系图中分为三门,为后人以实际而录之。吾邓氏之为宋人也,自明以迄今慈相传三百多年俱以农为务,所以笃族之道祀先人之典未深晓也,予既颇习儒业又奉教于史子虽赋性庸鄙无知,敢不亦先人之祀,族人之笃競競以致意也。乎卜居于宋西郭村之南以姓名庄。吾邓氏之居于此繹繹绳绳方与未艾后人又难踵而续之矣。慮家谱之不可无也,续其系以未来,兹忧先人之不可无祀,立家庙以奉先世之神主,以垂后昆。敬延善书者题主填讳,谨于长至日具特性以告成事。凡吾后人肎永守之其无替。
                                              清康熙叁拾伍年四月望日家谱成。十世孙:杞熏沐敬选。
                                              豫东睢阳邓氏宗谱跋
   吾郡自春山夫子谢世士习以才华,相耀迂视道学几五十年矣,丙戊岁抄邓子洛国携族谱一册就正于予谛观之,见其条例规授据礼经折哀程朱源源本本多前人所未发非谡谣于诸儒语録中有寔得者不能且其為人矩步方行篤信古道寧拙勿巧,寧朴勿華,寧矯俗勿徇俗坮古狂狷者流誠近道之器也,予愧人徽學踈不足取正謹書數語,於簡末嗚呼安得春山夫子其人與之上下其議論哉。
                                                    壽山李鞏褑字子固曱寅科舉人
                               据谱序
 据始祖莹碑文及族曾祖允中传,吾家原籍江南金陵人,明宁河王讳:愈。之裔及王歙州史料:愈公明皇功臣封爵考皆为宁河王也,凤阳府泗州人,迁祖益公大抵是宁河王出任南京子孙有以任而不归者焉。
                                                       清道光四年孟春月,益公第十四世孙继文谨识。
                                                                       祖考序
  据继文公道光四年《据谱序》所考,结合《明史》及《古虹邓氏宗谱》等有关资料,我历时五载考我豫东睢阳邓氏迁祖益公是为大明宁河武顺王邓愈之长孙,是宁河王邓愈长子申国公邓镇之长子。洪武初镇公随父北征并协孙金祖留镇大都(今北京)。洪武十年宁河王病逝,镇公奉父遗命,为后世子孙远离伴君如虎的险竟所生之子不报朝庭。镇公袭父职“卫国公”。洪武十三年镇公改封“申国公”协燕王朱棣又一次去北京镇守。洪武二十三年镇公一家受李善长案之连被诛。而益公兄弟因身份末报朝庭尔兴留于世。建文初年燕王在北京发动靖兵之役,中原称“燕王扫北”。建文末年益公兄弟随军而迁。我祖益公迁宋城(今商丘)西南郭村南五里邓桥立业。二弟迁安徽豪州白龙庙(今涡阳县义门镇)立业。三弟迁移中走失无考。距今已六百多年。
                                       公元2011年12月吉日

宁河王父子


始 祖


愈 : 原名友德,明太祖赐现名,父顺兴,兄友隆,江南虹县 ( 今安徽泗县 ) 人,世居城南龙宿里 ( 今邓大营 ) 。明初授管军总官,累升元帅,枢密参政,平章,擢升御史大夫,加太子谕德;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卫国公。食禄三千石,世袭罔替。元朝至元丁丑年 ( 公元 1337 年 ) 二月十五日子时生,洪武十年 (1377 年 ) 十一月初九日 薨。追封宁河王,谥武顺。肖像配享太庙,勅建墓兆于金陵安德里门西山 ( 今南京邓府山 ) 。御驾亲临视葬。妣曹氏,字妙善,封 宁河王夫人,至元乙亥年 (1335 年 ) 五月初六日 生,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薨,合葬王茔。生子三:镇、铭、镛;女一,册秦王朱樉妃。侧室汪氏,字善贤, 封夫人,元至正辛丑年 (1341 年 ) 生,洪武二十一年 (1388) 四月初四月卒, 葬王茔侧。生子三:钦、绎、铨;女一,适河南护卫都指挥使周俨。又徐氏,字善智, 封夫人,元至正乙酉年 (1345 年 ) 生,明建文壬午年 (1402 年 ) 卒,葬王茔侧,生子二:鉴、太平奴;女二:一适定远侯王弼之子王侑,一册齐王妃。

第二世 宁河王诸子

镇 : 王长子,字子山, 曹氏夫人生,授羽林卫镇抚,洪武十三年袭封申国公,拜征南将军,元至正已亥年 (1359 年 ) 生,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年 ) 四月初四日 薨。镇公性谨厚孝,行无间言,好读书兼有过人智, 末锡爵时,授羽林卫镇扶,布置称旨邀厚赏,著有《步古集四卷》行世。

     妻程氏, 封申国公夫人,夫死绚节,合葬金陵先茔侧;妾杨氏, 封夫人,亦死节。因镇公亲子末报朝庭,(受李杀善长九族之联邓镇一家被诛。镇公受愈公之愿:所生之子不报朝庭,为免后人不受战争之苦远离伴君如虎之险竟。)入二弟铭公之长子源为嗣袭申国公之位。镇公在北京助燕王朱棣镇守之时亲生三子没报朝庭,后三人随燕王靖难军迁出北京。长子:邓益(迁河南商丘邓桥立业),次子:邓、、(迁安徽省涡阳义门镇立业),三子:邓、、(迁移中走失无考)。(见《古虹邓氏宗谱》,《睢阳邓氏宗谱》)

 

铭 : 王次子,字子新, 曹氏夫人生,自号观物道人,洪武十三年 (1380 年 ) 授明威将军 ( 正四品 ) ,迁西安右护卫指挥佥事,十六年调云南普安卫指挥使,二十四年 (1391) 战阿资殁于敌。元至正庚子年 (1360 年 ) 六月二十九日 生于徽州官舍。妻廖氏, 封夫人,生子二:源、泾,源出继于镇为嗣;妾张氏,生女二:长册楚庄王妃,次册汉王妃。铭之后裔今居江苏省泗阳。 ( 见江苏《桃邑邓氏谱》现二房是为源公第五世孙祖镰恢复的“二房”称谓。 )

镛 : 王三子,字子声, 曹氏夫人生,自号养拙道人,洪武十三年授昭勇将军 ( 正三品 ) ,升旗手卫指挥佥事。至正丙午年 (1366 年 ) 五月初八日 亥时生,永乐七年 (1409 年 ) 四月二十九日 卒。妻濮氏, 封夫人,西凉侯濮真之女,卒后合葬王茔后西南女山之次。生子五:清、涣、沂、溥、瀛;女二:长适甘肃都指标使陈通,次适广西都指挥林。镛之后裔大部分住在老家泗县、五河等地。 ( 见安徽泗县《古虹邓氏谱》宁河堂原谱名为《宁河武顺王世家勋谱》是三房清公之子邓杰;讳:宗梁,创修。 )

钦 : 王四子,字子敬,又名来祥, 汪氏夫人生,生年不详,卒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年 ) ,葬于甘肃岷南合达铺新寨沟口 ( 今甘肃宕昌县境内 ) 。洪武三年,钦随父征扩廓帖木尔 ( 王保保 ) ,战于车道岘,追扩廓至西黄河,出甘肃西北数千里。洪武六年任总兵,于甘肃修筑城堡 ( 新寨城 ) 和边墙 ( 明长城 ) 。夫人无考,生子一:标。后裔现居甘肃岷南宕昌一带。 ( 见甘肃《岷南邓氏谱》 )

铎 : 王之子,字子振,又名端一, 汪氏夫人生,元至正二十一年 (1361 年 ) 生于江西抚州府临川县马祠堂官邸,洪武十四年 (1381 年 ) 以指挥使职随颖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征云南,洪武十六年升征南副将军,进抚小云南 ( 今西昌一带 ) ,永乐四年,公携其子松、兰、斩、恩随成国公朱能征安南 ( 今越南 ) ,失机落陷,葬于四川冕宁县城北之菩萨渡。妣郑氏,荥阳侯郑遇春之长女, 封一品夫人,生子四:松、兰、斩、恩。 郑氏夫人葬端一公墓侧。后裔现居四川冕宁县及附近各县。 ( 见《四川冕宁端一公房谱》 )

铨 : 王之子,字子选,又名宝, 汪氏夫人生,元至正二十七年丁未 (1367 年 ) 生于应天府朱氏巷官邸,洪武五年因父功封尚宝司丞,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年 ) 授武伟郎,与周、王二将军补镇斯土 ( 今四川冕宁县 ) ,协兄端一公镇守边陲。永乐四年,兄端一公征安南,父子四人为国捐躯后,宝公即与侄儿邓兰以及自己的两个儿子镇守边陲要地,抚治有功,边匪率服。妣郑氏,荥阳侯郑遇春之女,端一 公夫人之妹,封诰大淑德夫人,生子二:乾、坤。夫人卒后,与宝公合葬于菩萨渡兄长端一 公及夫人墓侧。后裔现居冕宁县及附近各县。 ( 见《宁河堂邓氏宗谱,四川冕宁宝公房谱》 )

鉴 : 王之子,字子林, 徐氏夫人生,洪武六年因父功封勋卫,后“宦游南楚”,生三子:长曰政钦,仲曰政辅,季曰富钦。政钦卜居鸬鹚塘,富钦择里石山背。适遭吴逆荒乱,遂各自为房焉。其后裔现居湖南武岗地区。 ( 见湖南武岗《邓氏谱》 )

太平奴 : 王之子, 徐氏夫人生,《古虹邓氏谱》》中记为“早卒”,然据四川广安鹤轩公的事迹考证,鹤轩公应为王之子,“早卒”之说似有误,详情待进一步考证。(详情请参阅广安考察有关文章。)

                                   
三世:
      邓益:字失祥。大明申国公邓镇亲生之长子,宁河王邓愈公之长孙,生卒不祥,大约生于明洪武九年(1376),是为豫东睢阳邓氏之迁祖,益公兄弟为遵祖训身份未报朝廷为避靖难洁身世隐,于建文末年(1402)随朱棣靖难军从北京迁居睢阳,也为了确保后世昆脉与兄弟分居而隐。配赵氏夫人生一子:中。公与夫人合葬于今邓桥东北角。


      邓、、(申国公邓镇次子)始迁安微亳州白龙庙,今涡阳义门镇)立业。(从迁祖始第十六世用字辈:仁善传家宝,诗书卜世昌。明远兴德化,景源庆平章。)在明末有迁祖第十一世孙:允秀。十二世孙:芝岳,晚成,日白,质敏,质日。十三世孙:淑泗、元、梦麟、梦祥、梦笔、磻溪、全董、加献、现廷。十四世孙:若全。十五世孙:师刚、师陶、师杨、作梅、宝路、宝行、大申等。前来我处共商合谱之事但未果。
     
      邓‘’(申国公邓镇三子)于明建文末年为避靖难与兄益公随军而迁半路走失无考,一切资料尽失。

      邓源:字:仲本。申国公邓镇之嗣子。生于约洪武十七年(1384年)八月十八日,卒于永乐十二年(1415年)三月十日。邓镇被诛之后袭申国公之位。配氏失祥。生二子:长梃,次綮。(梃子炳受秦王所赐十六字辈:昭继祖武,世诏文献,懋德宗贤,庆泽繁衍。现在安徽宁河堂所用之字辈。《明史》内所传一脉就是源公子梃,梃子炳直至明崇祯年间文明公。)后人资料见安徽《古虹邓氏宗谱》江苏《桃邑邓氏宗谱》本次不再录之。

四世:邓中(豫东迁祖益公之子,配孙氏夫人。生卒不祥;生一子名字失讳以邓、、记之)---

五世:-邓、、(中公之子,配氏不祥,生卒均不祥。生一子清)-----

六世:邓清(中公之孙,配李氏生卒不祥。生三子.长子:邓全,次子:邓洪,三子:邓理。)

七世:邓全(清公长子生卒不祥。原配李氏,次配左氏。)

      邓洪(清公次子生卒不祥。原配郭氏,次配袁氏。)

      邓理(清公三子生卒不祥配马氏)。

以上三公共生七子,因为原谱在明末崇祯年间由于李自成战乱攻打归德城时丢失,后人在清康熙三十五年重修了家谱,资料部分丢失七子不知所出何人。顾尔不能列出哪子之后。但是其后人分为三门是依实所分的。

从此邓桥邓氏分为三门。三门共生七子分别为。邓份,邓倗,邓信,邓间,邓仙,邓仰,邓傀。

长门:
八世:
       邓份:讳:斌。全之长子。妣王氏生一子:尚。
       邓倗;全之次子。生卒不祥。配姬氏,生有二子,长子:邓邯,次子:邓郮。
       邓信:全之三子。配李氏生一子,名失传。
       邓间:全之四子。讳:显。妣张氏生一子。名失传。
       邓仰:全之五子。配氏子资料皆失。
二门: 邓仙:洪之子配李氏生一子:倣。
三门: 邓傀:理之子配马氏生一子:进朝。
 
九世:
      尚:份之子妣氏失传生一子:国盟。
      邯:倗之长子妣胥氏生一子:国玳。
      郮;倗 次子配崔氏,生卒不祥。生三子,长:国宝,次:国珠,三:国琏。
      信之子资料配氏失传生二子。长:国严。次:国还。
      间之子资料配氏失传生一子:国痒。
二门:倣:仙之子约七八十岁妣胥氏无子,次妣秦氏生一子:国玉。
三门:进朝:傀之子约七十岁妣郭氏生四子。长:国材。次:国柘。三:国桢。四:国梁。
  (以下只录邓桥长门资料)
       
十世:
         国盟:尚之子配氏失传生一子:潘友。
         国玳:邯之子配刘氏生三子。名字皆失以孟仲季加兆记之。长:兆孟。次:兆仲。三:兆季。
         国宝:郮之长子配万氏生一子:兆隆。
         国珠:郮之次子配胥氏无子。
         国琏;郮之三子,原配李氏,生卒不祥,生一子:兆瑞。次配张氏生二子。次:文瑞,三:兆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冈邓氏(1)
民勤人祖籍源流及语言文化初探
名将邓愈,为何变成甘肃和政城隍
明朝的几大功臣
这里说宁河王邓愈有七子四女,何解?
民勤人来自哪里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