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捷克的家庭教育

对孩子该打真打、该狠真狠、该爱真爱,感受捷克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原生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这一点,不管是什么民族,不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

出于职业习惯,旅行期间不管走到哪里,我对当地的教育文化,人文历史都比较感兴趣。在捷克期间,我耳闻目睹了几件小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很愿意将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告诉中国家长。

(一)

有一天早晨,我去乘坐地铁,站台上人不多,其中有一个上了点年岁的妇女和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初看到她们时,妈妈还在微笑着指着男孩与上了岁数的女人说着什么。

转眼车来了,小男孩突然向车跑去,说时迟,那时快,孩子的妈妈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拉住了小男孩,瞬时就狠狠的一巴掌打在小男孩的肩上,小男孩顿时就傻住了。

捷克地铁的站台还是以前北京地铁站台的样子,站台与轨道之间没有隔离措施。车来了,小孩子往站台边上跑是很危险的。

点评:别看平时捷克父母对孩子都很尊重、和善,但到了关键时刻,重重的一击,可以叫孩子永远地记住:这种危险举动不能有。国外,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即便是爷爷奶奶也无权干涉,更不要说外人了。这样不冲突、没矛盾,教育效果会更好。

(二)

一个嫁到捷克很多年的中国女人给我讲了一个他儿子的故事。

她儿子18岁了,现在在踢捷克的足球联赛。从小练习足球,经常会磕碰的青一块、紫一块的,有时会摔得皮开肉绽、血淋淋的。

这时,中国妈妈就心疼地说,歇几天吧。而捷克爸爸却坚决说,不行,必须接着练。如果你比赛时摔破了怎么办?就不踢了吗?男孩不能这么娇气,听我的,练!

点评:捷克人爱孩子,但不娇生惯养孩子。他们认为磕碰是练习中不可避免的,平时就要真刀真枪地练,上场才能勇往取胜。再看我们,如果这样早带孩子上医院了,可别感染,等好了再踢吧。

(三)

受邀到捷克人家拜访时,送给了这家8岁小男孩一副太阳镜,当接到礼物时,小男孩说的一番话,引得我很震惊。

“见到你我就很高兴。其实你不必送我礼物,当然,你送我礼物会让我更高兴”。他只是个8岁的孩子,就这样落落大方,说话得体,颇具外交官的风度。

点评:孩子的表现是家长教育的结果。即便你没有见过他的父母,通过孩子,你也可以窥见一斑。对比我们的教育,缺少仪式感的孩子,很难落落大方。

(四)

雪后,我与捷克人一家在小路上散步,孩子攥好雪球就向父亲扔去,父亲不说话,立即蹲下身、攥好雪球直接砸向孩子,那可是真砸啊。

点评:身教胜于言教,潜台词就是我不贱招,你也别欺负我。遇袭,立即反击。

(五)

在捷克,我还遇见过许多关于孩子的有趣事情。

平时自己经常欺负妹妹的小哥哥,但有外人欺负妹妹时,他像小男子汉似的,立刻冲上去推挡对方。

当你临走时,13岁的小男孩,可以立即抢着拎起两个重重的大行李箱,给你送到车旁,与你拥抱告别。

在街上,你还可以经常看到家长教自己还在蹒跚学步的孩子给卖艺的人捐钱。

中捷家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捷克的父母,对孩子该打真打、该狠真狠、该爱真爱,他们经常是身教胜于言教。

而我们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却是宠溺有余,该打不打,该说的好像只有考试成绩。如果将中国与捷克同龄孩子放在一起,结果不难想象。

在捷克,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家长,从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看到了未来的孩子,往大了说,看到了这个民族的未来,这个国家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岁小男孩站街边撒尿,父母说孩子还小没事
阳光家庭教育十大黄金准则
哈佛大学研究证明:知道这三点,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男孩的一句“打就打呗,不然我就没有妈妈了”,让人泪崩
家庭教育中,你觉得哪些方面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一个没有“灵魂”的孩子!可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很多家庭还在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