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加减胆道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

加减胆道驱蛔汤治疗胆道蛔虫病

卢书山,副主任医师(河南省焦作市橡胶三厂医院)。

主治:胆道蛔虫病。

处方:槟榔60克,使君子叶、川棟皮、乌梅、大黄各30克,干姜、枳实各12克,玄胡15,花椒5克。

用法;每天1剂、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毎剂煎2次取汁相加,每1小时服100毫升。视年龄与病情增减剂量,特殊者随证加减。连续治疗3天,根据病情静脉补液。

疗效:治疗223例。其中,222例有效,有效率为99.6%。平均有效天数1~2天。按语: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厥阴篇》云:“蛔厥者,乌梅丸主之。”以乌梅之酸安蛔止痛,细辛、干姜、附子、当归、川椒、桂枝辛温散寒,黄连、黄柏苦寒清热,人参补脾益胃。故清.尤在泾谓:“古云蛔虫得酸则静、得苦则安、得辛热则止”。即以乌梅之酸,连、柏之苦,姜、辛、归、附、椒、桂之辛,以安蛔温脏止厥,人参补虚,以安中止吐。方中酸苦辛热并用,攻补兼施。实验研究证明本方麻鄉蝈虫、抑制其活动,使胆汁酸碱度改变, PH 值下降及弛缓 oddi 括约肌。但长期以来,疗效仍徘徊在70~90%之间。

       本组加减胆道驱蛔汤,采用使君子叶,实验研究证明叶优于其果及壳,比川棟皮的驱疗效还高,叶含有酸钾麻痹蛔头,使三叶唇片失掉吞咬能力而易驱除;川楝皮含川棟素使蛔体剧烈收缩,能量供不应求,蛔体失去附着能力,蜷曲后拉则从胆道退出,随肠蠕动加强而被排除;槟榔麻痹蛔体神经,促肠蠕动、分泌,利气通便;大黄弛缓 oddi 括约肌,促进胆汁排冲,清热逐瘀通便;花椒消炎驱蛔;玄胡、干姜辛温散通,理气活血,气舒血和,通则不痛;枳实化积滞,消塞痞,除胁结满。诸药配合切中病机故获良效。亦较巢振南等报告的内镜取虫成功率86.3%为优。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十七期:《胆道蛔虫病高效辨治集粹》
甘草附子汤合乌梅丸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病并胆道感染
胆道蛔虫病蛔厥
蛔厥(胆道蛔虫病)
治胆道蛔虫病秘方
肠蛔虫病是什么 并发症多中医治疗较温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