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不一见的柴窑就是五代后周至宋代早期烧造的孔雀蓝窑器

明代古董收藏与鉴赏大家曹昭在其所著的《格古要论》中对五代后周柴窑器的描述是“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麄黄土”。在这个描述中,对寻找柴窑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多足麄黄土”,因为其暗示柴窑可能是陶器,而不是瓷器;是厚胎窑器,而不是薄胎窑器。 可以认为柴窑是以其通体天蓝色而闻名的,在五代时期可能只有后周柴窑才具有烧造通体天蓝色窑器的条件。石华先生在其《石华-新浪博客》中发表了大量探柴博文,按照石华先生的观点,世不一见的柴窑其实就是五代后周时期烧造的孔雀蓝窑器,因为孔雀蓝窑器是天蓝色(任何青瓷的所谓天青色都比不过孔雀蓝窑器那样鲜明的天青色,也即天蓝色),有细纹,底足似黄土(任何青瓷都没有此特征,所以柴窑非青瓷)。石华先生认定他所收藏的孔雀蓝窑器---《柴窑大仙瓶》,可能就是五代时期或宋代早期烧造的柴窑。

近日笔者翻阅了1917年出版的博古家李文卿的收藏品一书---《中国博古家李文卿藏品》(The  Lee Van Ching Collection)。其中有一对带有字牌贴花的《孔雀蓝瓶》的黑白照片引起笔者的注意,因为其古朴造型与字牌贴花很像石华先生的《柴窑大仙瓶》。 从英文注释中可以看到,这是一对被认定为烧造于宋代的《孔雀蓝瓶》,釉面班驳,其刻有文字的小牌贴花为茄色,与《柴窑大仙瓶》的刻字小牌贴花的颜色一模一样,如果是彩色照片,也一定和《柴窑大仙瓶》一样,为通体天蓝色窑器。笔者认为这一对《孔雀蓝瓶》和《柴窑大仙瓶》都是宋代烧造的柴窑器,因为后周柴窑的烧造时期可能会延长到宋代早期。笔者推断的逻辑是:孔雀蓝窑器是天蓝色窑器,在宋代应该很稀珍;柴窑也是天蓝色窑器,不用讲,在宋代当然很稀珍。难道宋代烧造两种稀珍天蓝色窑器不成? 如果在宋代烧造两种稀珍天蓝色窑器,为何历代古文献都没有记载?如果在宋代仅烧造一种稀珍天蓝色窑器,那无疑就是孔雀蓝窑器。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一个结论:五代到宋代早期烧造的孔雀蓝窑器就是世不一见的后周柴窑。另外,从这三件孔雀蓝窑器的造型来看,五代后周柴窑器可能主要作为祭器使用,而非日用器物。相信将来发掘宋代和明代早期古墓时,还有可能见到。

总之,五代后周柴窑器其实并没有在后世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只是自明代后没人认识柴窑罢了, 主要原因是明代以后的所有寻找柴窑者,没有严格坚持用曹昭对柴窑的描述去寻找柴窑,而是用高于宋代五大名窑的标准和“四如”(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等对柴窑误导性描述,来作为寻找柴窑的根据。目前,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多有宋代五大名窑的展品,但都没有柴窑和通体天蓝色的五代或宋代时期烧造的孔雀蓝窑器的展品(中国古墓出土的几件孔雀蓝窑器都不是通体天蓝色的),这两种窑器同时消失于人们视野的现状,更加有力地支持了五代后周柴窑就是后周至宋代早期烧造的通体天蓝色孔雀蓝窑器的推断。

附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新闻:柴窑之谜已被破解
探讨五代后周柴窑天青色的烧造问题
典藏珍品——故宫博物馆元代瓷器精品欣赏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9期)
对钧窑瓷器真假不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真品太少,建议多看看本文中这些藏品
中华瓷釉—— 天蓝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