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平之战,把赵括换成李牧来对付白起,是否能够帮赵国取胜?

长平之战,秦确实一开始没那么多兵力在,但是也不少,估计20万左右,而且是由王龁率领,后来确定要开战就增兵了,由白起接任统帅,增兵10万还是15万(双方兵力差距绝对不会超过10万)。赵军也增兵了,由赵括率援军支援长平并就任统帅(赵军当时达到45万左右)。

打到最后双方均死伤惨重,秦军剩了15万多还是20万。赵军剩20多万因为后勤被秦军切断,没有补给而投降。秦军也是后勤紧缺,自己都不够吃,又不能放了那20万赵军,所以在围困赵军一个月后,放了年纪较小的240人回赵国,而后下令坑杀了所有投降的赵军。

长平之战,秦国有四胜,赵国有四败。最主要还是赵王不如秦王,此一敗。秦赵决战迟早都会来临,两大强权只可能存于一时,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赵王开始没有意识这一点,也没人向他讲明白,更没有做好战略决战的准备。赵国外交败于秦国。虞卿合纵六国的策略说得那么清楚,赵王不采纳,甚至还去秦国讲和,简直作死。

将领不如人,秦国用战神白起,赵王用一位从未打过仗的将军赵括打决定生死的国运战,更为可怕的是赵括不知对手是谁。国力不如人。秦国商鞅变法更彻底,军队、农业都强大;赵国胡服骑射只是极大地增强军事力量,赵人不事农耕,经不起消耗战。

李牧击破匈奴十多万骑兵是步兵骑兵混合,而且主要是步兵战术,是第一例大规模歼灭骑兵的战例。而且长平之战廉颇就能胜任,错误在于接受上党的第一时间就应该驻扎上党,上党赵国虽然有驻兵,可惜一下就被突破,一路大胜攻入长平,可以说士气到达极致,这时候廉颇的军队刚刚赶到长平,第一次接触就是一波遭遇战,秦斥候斩赵郫将。

所以此刻防守不错,并且接下来秦军又突破了赵军一道壁垒。所以赵军积极防守消耗对面士气才是正确的,冲上去是给秦国人送军功。正确的做法就是接受上党就派兵把秦国挡在上党外面,赵国是嫩个做到的,可惜赵王愚蠢,秦军一路打破赵军势不可挡,只要秦赵能相持,赵军还是有机会。

李牧最擅长的是据垒而守,待敌军士气怠惰,属于防备的时候再出奇兵取胜。李牧指挥过的四次大战中,破匈奴之战、肥之战和最后的井陉之战(秦军包围邯郸,李牧却在井陉与秦军北路对峙,赵王以为李牧有想法,所以才设计杀害)都是防守反击的类型。

李牧并非名门之后,不能像赵括一样坐直升电梯走上最炫的历史舞台。其实赵括的年龄和李牧的年龄应该差距不大,但是赵括可以凭借其名门之后的身份直接登上长平的舞台。而李牧,虽然见证了马服君赵奢在阏与的辉煌,但这时候的赵国是不会给他任何出场的机会。 李牧,挽狂澜,支危厦。如果给他一个像秦国这样的舞台,我相信他能比白起更厉害。“但时李牧将军在,嬴政不易定江山”,此言不虚也。

秦处于攻势人也必多于赵肯定有,消耗运输消耗也高于赵,赵处于当时守势还是力量上心知肚明是据守待秦变,或秦知难而退,而赵偏偏是受不了先变的,变动的一方力量资源不处绝对优势,只能出奇兵,而兵又不奇,只有败一条路,赵后期只坚守拖消耗一条路,前期还未对势时还有出奇兵之路险招,再赵主对形势判断也估计错误,根本原因还是秦强赵弱这是主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27集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全在秦国赵国?从军事地理分析秦赵全面战争
「大秦帝国」之长平之战:即使换成李牧,赵国也必输无疑
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何白起没有对上廉颇,而王翦不愿对上李牧?
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围歼战----我认识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时,赵括被白起围困后,蔺相如、廉颇和李牧在干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