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时期的主旋律:晋楚百年争霸,晋国为何始终占据上风?

晋国之强,在于六卿之制人才的选拔和西北两面地域的开拓反哺,楚之强在于对南方各国各族的讨伐和郡县制的应用。也就是说,两国都有充足的扩张空间,有不错的内部制度来支撑。秦无内部制度支撑,齐无扩张空间,所以发展不起来。至于楚国的出兵路途,楚据有随地后才向北争霸,初期是争于陈蔡许,控有三地后才争于郑宋。

而陈蔡许隋叶等南阳汝水地区的经济实力和人口优势远高于江汉方城之内,所以何来距离之远。楚败于柏举,很大原因是因为方城内卫戍军战争经验缺乏,故一败而都陷,反而要靠随地的军队来复国,实际说明楚国在争霸后期,基本军队组成来源于南阳和陈蔡地的人口,楚平王依赖陈蔡兵夺位也是个明证。因此据郑国争霸的距离,不应成为楚国兵力强的理由。

晋国以前被称为西国,晋文因勤王或赐原温之地后才算正式踏脚中原,比楚国入中原晚。楚武王、楚庄王几代楚王的努力,冲破汉阳诸姬,攻占南阳盆地,打通和北方的通路,楚国才可以向北方争霸。南阳盆地和陈蔡地在楚庄之后基本成为楚国争霸中原的基地,而楚庄之前楚国是江汉之地出兵,反而经常与齐晋获得均势。

而楚国获得陈蔡地后,基本算是中原国家,陈蔡随叶等中原区域也成为楚国最重要的兵力来源。齐国不能称霸还是在于耕地的狭小不能支持长期的战争和人口,齐襄齐桓只敢打小规模战争,齐景也只能联络诸侯喊喊口号。而商业发达是支撑齐国小霸地位的基础,无商业,齐就是鲁国之流,何谈兼并莒地。

楚晋确实在伯仲之间,但晋悼疲楚且九合诸侯,是在战争胜利的前提下获得的,姬姓之长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多次战争的胜利源自国力的强大。至于形成的春秋后期碾压优势,是建立在晋国内部公卿民主相对于楚国高度集权的制度优势下,这是春秋后期的主流。楚国在集权下出了几个甚至不如楚灵王的庸碌君主,乃至连人口较少的吴国都无法抗衡,可见春秋后期楚仅为一大国,犹如现在的俄罗斯承先祖余威而已。所以只闻春秋后期中原诸侯定期朝晋,很少去朝楚的,可见晋此时的国际政治地位属于独霸格局。

晋国本身不受秦国威胁,因为秦穆公死前,把一批人都殉葬,使得秦国国力日衰。所以晋国只是受到秦国的战略威胁,而没有实质性的威胁。而齐国,只从鞌之战以后,齐国和晋国就处于僵持状态。并且晋国是没有直接控制齐国,而是通过架构一批中原诸侯去限制齐国势力,所以晋国的国际威胁并不不比楚国差。况且,晋国使用屈巫之术,联合吴国,以骚扰楚国。如果说形势恶劣,应该是郑国,那才叫四战之地。秦晋周边蛮夷众多,但是其实力远不如晋国,特别是晋国经常通过攻打蛮夷来休养生息,扩充领土。因此在中原地带,晋国是最强的国家。

晋在春秋末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对内公卿斗,对外又能团结在正卿统帅下为晋国征伐,比如平丘会盟。当然也存在六军只出三军的情况,但这也足以对楚形成压制。准确的说,春秋前期为郑齐继霸、春秋中期为晋楚争霸、春秋后期为晋国独霸。当然晋之分也是源于公卿民主制度,吴越小霸也是因晋国内乱无暇而已。晋分后依旧由魏称霸中原,可见晋在春秋后期之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时期的郑国,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成为晋国和楚国争霸的牺牲品
春秋晋楚争霸
中国通史第十二集 春秋战国(2)
中国的战争:春秋时代——晋楚城濮之战(二)
东周列国雄霸天下史之春秋篇
晋楚之争:心理战成就春秋霸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