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愁里的广东 ‖ 规划视角下南粤古驿道:既示范了模式创新,又体现了范式创设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如果要对近六年来广东省所大力推进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的话,规划绝对是一个不可缺失的视角——通过对南粤古驿道规划设计问题的观察和讨论,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认知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的专业逻辑和创意思路,而且,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洞察和把握南粤古驿道将向何处。

关于南粤古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重要的节点事件之一是,在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这一国家级重磅奖项中,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指引及重点线路建设规划与实施项目斩获了一等奖。

在多位直接参与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相关研究和规划设计工作的业内人士看来,该奖项的获得对近六年来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而言,意义重大。它不仅代表着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内同行对南粤古驿道相关规划设计工作在价值导向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双重认可,也在客观上体现出,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这一生发于广东本地的针对线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探索和实践,至少在规划设计方面,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更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曾宪川表示。

曾宪川作为广东“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深入参与了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的相关工作,并始终冲在第一线,从一些线路的现场施工到一些赛事的具体策划,从针对南粤古驿道的理论研究到系列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资源协调,等等,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在这次评奖中,曾宪川作为该项目的总负责人,牵头推动报奖工作。在其看来,通过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修复,不仅能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更能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响应创建“文化强省”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

对此观点,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院长邱衍庆也表示认可,在其看来,“南粤古驿道在客观上迎合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的许多战略部署,比如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等紧密结合,是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等结合的典范。”

而且,邱衍庆认为,“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可以说是规划类型的一种创新”,经过多年探索,广东省将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的经验成效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提炼出了包括修复指引在内的一系列成果,并已初步形成示范带动效应,“通过这一次评选,社会各界能更多关注到南粤古驿道,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模式也有很大潜力进一步向全国推广”。

中国城市规划师协会会长唐凯曾于2017年担任《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专家评审组的组长,一直高度关注南粤古驿道,在其看来,“南粤古驿道项目在规划类型、理念、方法等方面都是创新和示范,项目获得全国专家评委的关注、赞许,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1

广东线性开放空间建设的又一创举

   

南粤古驿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历史上岭南地区对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军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民族迁徙、融合之路,不仅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还是中国乃至世界驿道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

随着广东省针对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的持续推进,形成了一套充分体现遗产保护、文化挖掘、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等方面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实践,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南粤古驿道已成为研究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线路建设和运营的重要案例之一。

针对南粤古驿道的遗产特点和价值思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马向明是较早提出“历史基础设施”的观点,并对南粤古驿道的历史文化价值给予高度评价的规划师之一。在其看来,“物理空间是不断重复利用的。南粤古驿道是帮助我们了解岭南历史的基础设施。透过古驿道,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文化状况和生产力水平。”

“走在上面,路边的石头仿佛会向你叙述年幼的孙中山翻山越岭去澳门求知的艰辛;或是看到利玛窦翻越南岭上京路在梅关古道上停留小歇的亭子;或是听到山风中传来的宛如林则徐在被贬路上的声声叹息。古驿道的点滴遗存,是过去千百年广东南来北往历史往事的密码钥匙。走进古道,或是让你亲身体验汤显祖戏剧中描绘的情景,或者让你想象古时赴京赶考书生的艰辛与浪漫。”马向明曾在一篇关于南粤古驿道的文章中饱含深情的描写道。

马向明提出,“时间是单向箭头,但是空间是个Loop”(霍金语),今天我们生活的空间有前人的各种痕迹,这些痕迹通过唤起某种记忆,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看,南粤古驿道宛如广东的历史基础设施,其活化利用不一定在古驿道本身,而是需要我们找出丰厚的历史遗产点进行活化,历史的兴趣点就会一个点一个点地挂在古驿道上,使整个南粤古驿道成为愈发美丽的珍珠项链。尤其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古驿道不应仅仅停留于修复,而应该将重点聚焦在历史的表达和呈现上,要根据游人、有限资源、事件重点活化起来,让来此处的游客真正记住历史文化。

“柯林·罗在《拼贴城市》中说,'时间比空间重要’,因为空间可以重塑,但时间不可以重回。古道的修复不能够抹去古道上沉积的时间,破坏历史就是抹去时间,古道'气场’的再现应该通过既不破坏历史,又能够体现今天我们价值观的方法。”马向明在文章中写道,而且,“南粤古驿道作为一种线性开放空间,像'项链’一般将沿线的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串珠成链,达到的效果将远超局部相加的总和”。

另外,马向明提出,南粤古驿道的修复和利用,可以说是广东继2010年的绿道建设后在线性开放空间方面的又一创举,虽然“广东绿道与南粤古驿道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供公众使用的线性开放空间,不同之处是绿道更多是以生态为本底,古驿道更多是以文化为基石”,但“南粤古驿道的提出,是充分利用古驿道作为线性文化空间,串联特色村落和自然美景,吸引公众休闲旅游、推动沿线乡村的发展,具有文化修复、历史和自然体验、村庄整治和经济发展相融合的多元目标”。

“古驿道的历史是一部过去的繁华史,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更,这些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而这些被工业化和城市化遗忘的地区,恰恰又是广东贫困乡村分布密集的地区,也是自然环境未被工业化破坏的地区。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可以将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大众接触自然,亲历历史的需求结合起来,因此有了《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马向明说,“在广东的城市里,绿道建设出现了进一步与公众的健康需求相结合的倾向,而在城外,以南粤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将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相结合,以历史文化线路复兴的方式让广大市民走向广阔的历史与自然结合的天地。广东目前推行的驿道建设行动,主要位于城市外部,将使城市的运动休闲空间向外伸延,与五年前在城市里开展的绿道建设相呼应,将形成'城里绿道,郊外驿道’的线性运动休闲网络。”

而事实上,正是因为在广东有着多年的绿道规划建设运营基础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针对线性空间建设的规划设计工具和工作推进方法,客观上使得无论是政府决策部门还是规划技术部门,在面对南粤古驿道这种线性遗产空间的建设运营时,都有着更加专业和系统的思考和认知,甚至参与规划设计的机构和专家都是现成的。所以,在具体推进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过程中,不仅守住了生态和文化底线,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创新。

“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守住底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往往容易忽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而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就是通过保护好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不但守住了这条底线,还很好实现了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甚至是社会资源之间,良性的互动和融合。”《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负责人、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常务副院长唐曦文介绍称。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院长邱衍庆更是在一篇研究文章中明确提出,“南粤古驿道与广东省绿道属于区域线性廊道,且古驿道沿线聚集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大量的村庄,相比绿道更容易吸引政府、村民、社会企业、游客、第三方等主体参与共治。”在其看来,南粤古驿道作为一条促进粤东西北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经济之路,这些年通过古驿道文化线路的建设运营,已经初步建立了大城市向小城镇、乡村传递能量的新途径,吸引了城市人流、消费、资金等要素向乡村地区传递,推动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态势。

2

从规划模式到态度都形成了很好的示范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一所所长林善泉曾直接参与并负责了部分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的规划编制工作。据其介绍,古驿道保护活化过程中还用上了大数据“黑科技”,“结合民众最关心的话题,通过筛选一系列影响因子进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选定出真正可以发挥带动效果的线路。”

这实际上包含了运营前置的规划设计思维和理念,并在更大程度上确保了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过程中所营造的一些空间和设施,在后续运营中可以被真正的利用,并通过频繁的使用,进一步完成信息积累,不断推动相关空间和设施迭代升级所需要的规划数据和意见。

我们注意到,这些年来,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过程中所落地的一些基础设施、建筑设计和乡村广场空间等,绝大部分还是经受住了时间和运营的检验,不但真正发挥了当时所设想的一些功能,有些甚至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为这些空间和设施所在地的乡村旅游和文创产业发展,甚至乡村治理提升等,发挥了超出预期的更大更综合的作用。

“实际上,在这些年不断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过程中,无论是在规划理念方面还是在工作方法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开创了不少新模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陈别介绍说。

比如,南粤古驿道遍布广东,时间、空间跨度大,如何因地制宜保护修复从一开始就被列入重要的规划设计原则,为此,相关研究团队全面梳理了历史上驿道修建过程中的工艺、材料、形制,制定了《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明确了26种古道修复的典型做法,规范施工图表达,确保重点线路修复的质量和效果,形成“历史研究—指引先行—规划设计—落地实施”的整体工作体系。

“我们在珠海古驿道的修复过程中,挖掘了本土古驿道的各种形制并进行矢量化,打造成图集形式,由此保障古驿道修复的原真性,做到修旧如故。”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规划设计所所长欧阳依妮表示。

据珠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黎映宇介绍,修复过程中还邀请了古驿道所在地掌握传统工艺的匠人深度参与,“不仅确保了工艺原滋原味,也带动了这部分人群的就业,为他们发挥工匠精神提供了舞台。”

此外,主动发动沿线民众广泛参与被认为是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的另一大亮点。这一方面体现在广泛的志愿者参与平台和体系的构建,比如,以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为代表的“三师”志愿者协会的建立和创意运营,不仅推动了大量专业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深入广大农村、走遍南粤古驿道,直接为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提供了包括规划设计在内的大量专业支持,而且,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三师”的“三”已成为“多”的象征,除了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还有不少设计师、教师、历史学者、运动员、艺术家、学生等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

另一方面,在很多实际的规划设计项目过程中,都充分调动了项目所在地居民的广泛参与,而且,这些当地居民不仅为规划设计提出了相关的功能诉求,还提供了大量的历史和故事细节,直接在史料、文化和创意层面为规划设计提供了支撑——这在一系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中,表现尤其突出。比如,在连州东陂镇西塘、塘头坪村,当地村民就充分配合并积极主动参与到研学基地的建设之中,在工程实施阶段,当地政府将西塘村、塘头坪村整治后的效果图全部张贴出来,来来往往的村民看到后,议论纷纷,并主动与村、镇沟通,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实用、有用的意见建议。

尤其值得一提是,无论是在基础史料搜集整理、活化项目创意策划方面,还是在有关项目的常态化运营管理和专业化的内容讲解方面,都获得了来自相关古驿道所在地区的文史专家和专业志愿者的支持,如秦汉古道的连州文史专家曹春生、乳源西京古道的许化鹏等。这为包括南粤古驿道在内的明显具有在地文化属性的线性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从活化理念到规划逻辑、从工作方法到合作机制等,都值得做出专门化的总结和梳理。

“广东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将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推动,这种模式及态度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专家评委、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姚本伦评价称,“在本次评奖中,南粤古驿道项目采取了开放联通、系统推进的方式,生动呈现了整个项目多方面的综合成效,这是一大亮点。”

守正创新,迭代前行。和传统的规划设计模式相比,南粤古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不但在周期上不断被拉长,而且,随着沿线地区新的遗产资源和文化符号不断被发现,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阶段性和点状化的适应性调整,甚至是系统性的微调(将来依然是这样)。不过,据此我们可以鲜明的发现,南粤古驿道的规划设计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普适性、法制化底线坚守和阶段性、具体化灵活应用之间不断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

关于这种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家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做起来却不是一般的难。客观讲,在围绕南粤古驿道的相关规划设计中,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不仅实践了规划模式的创新,甚至实现了规划范式的突破。

当下,和全国很多省份和地区一样,广东省也正在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站在新的战略节点和时间节点,在我们看来,这些年来围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所沉淀下来的规划设计方面的学术思考和实践案例,或将为广东规划设计工作在“十四五”期间甚至是更长周期内的创新发展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启示。

“事实上,从规划视角来看,针对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早就超越了一家或几家规划机构、一个或几个规划师的作品的范畴,而是很多机构和部门、很多团队和个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无论是针对南粤古驿道整体的规划设计,还是针对其中一些关键节点的规划设计,都践行了“小切口、大变化”“花小钱、办大事”的务实活化利用理念,也都秉承了动态化调整和运营化前置的思维,所以说,这也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规划设计项目和规划设计实践。由此,也将为新时期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镜鉴,而且历久弥新,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能够充分体现南粤古驿道这些规划设计理念和实践的独特价值。”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副处长陈别表示。

(资料来源:南粤古驿道网,特此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智库推荐: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南粤古驿道:永不落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探访南粤古驿道
滨河绿道定义和功能及其规划设计原则有哪些?
位于台山海宴“上弓岭盐夫古驿道”距今约 1500 多年历史!你去过吗?
增城“古村英雄”上央视!活化古村,我们一直在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