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周一书丨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需要一家书店



文丨叶然(方塘书社编辑)

突然有一天,立在城市喧嚣的街头或城市某家书店的书柜前,由于某个原因,便心生念头,打断原本平淡如水却又不断奔波的生活,蠢蠢欲动于寻求一种叫做“意义”的东西:开一家书店,在一个静谧却又能在早晨听到雨露沙沙细语的小镇或乡村。

这个地方或觉陌生,或是故乡。一头扎进去,为这件有“意义”的东西不断张罗,再也走不出来,最后发觉,那所谓“意义”的东西,只属于自我,并不属于所有,哪怕一座古老的村落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可是,这个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这所有的感受都来自英国大器晚成的女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所著具有浓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书店》。其中所讲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于英国一座海河之间的小岛屿上,坐落着闭塞而又保守的哈堡小镇。主人公弗洛伦丝因为丈夫的离世,对书完全一无所知的她,开始想要在自己生活了将近十年的小镇上开唯一的一家书店。书店选址在村庄里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一间老屋。

然而,在哈堡这样一个闭塞的英国小镇已经一百多年没有书店的存在,这里的人对“任何稀奇的事都丧失了欲望”,而且,恰好代表权利一族的本地人——加玛特夫人又想把老屋变成艺术展览中心。在她眼里,开一家书店是在挑战当地人的世俗观念,这里的人需要的并不是书香文化,而是政府提倡的艺术文化,却是以此为名牟取私利。所以,书店在哈堡挣扎了一年便消失了。老屋包括这里的土地最终被政府无偿征用。最后,弗洛伦丝坐在开离哈堡的火车上,“她坐在那里,羞涩地低下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弗洛伦丝离开了哈堡,这个小镇似乎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人们很容易想起一家书店在一个地方,抑或一座村庄里存在的价值,但往往忽视了“书店”两个字对乡村的意义,也忽视了“书店”只在哪里,哪个时间才能存在的合理,存在的有价值和意义。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需要一家书店,也并不是所有的乡村书店都可以为一座村庄正名。

在乡村投入类似乡村书店的文化项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可以带动乡村发展,是否可以为投资人带来可观的收入,什么样的乡村才适合书店,都需要慎重考虑。

1哈堡小镇真的不需要一家书店吗?

纵观弗洛伦丝的书店经营的经历,从中不难看出书店失败的原因。

首先,什么样的发展时期开乡村书店,这对书店的盛衰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没多久。因为战争,让当时的整个英国陷入了发展停滞的状态,不论是教育还是经济,英国都进入了发展困境,几乎所有人都在为自我生存而努力,无暇顾及精神生活建设。在民众眼里,吃饱穿暖才是第一追求目标。从这点来看,在刚进入国家转型和发展期的乡村,显然还不具备开一家书店的条件。

其次,乡村的现有资源对乡村书店的可持续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以上提到的英国尚处于经济复苏和转型时期,所以,当时的英国乡村,尤其是哈堡小镇,从书中的描述现状来看,这座小镇除了有几间像老屋一样的文化建筑,尚处于一种一贫如洗的状态。

再者,对有别于城市书店的乡村书店而言,如果想要具有可持续性,必然要获得当地政府的扶持。对于弗萝伦丝的书店而言,在经营书店之前,只是一个人拜访哈堡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以获得支持票。从当时的英国发展现状来说,土地包括具有特色文化的建筑,几乎全部归政府所有,所以,对于弗萝伦斯而言,书店最后倒闭也是在情理当中。而且,因为政府权力的促使,弗萝伦斯的书店也最终败给了由政府开办的一家公共图书馆。

最后,因为特殊的历史时期,村庄过于闭塞,村民过于保守,当地村民对于类似文艺书店的书香文化的认知尚处于待解放时期。所以,正如代表政府权势一派的加玛特夫人所概述的那样,在这里开一家私人书店,是在挑战当地人的世俗观念。可以说,当地村民固执的世俗观念加快了书店的倒闭。


|在乡村小镇经营书店,仅以“书”之名显然并不明智|

另外,在对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历史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的英国为了实现快速崛起,举国推行了各种发展策略,其中以发展旅游产业最为重要。但从作者对哈堡小镇的描述来说,并没有提到任何关于旅游的字眼。所以,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的关键期,弗萝伦斯的“只是想要开一家书店”的愿望就显得与其背道而驰了。在乡村、小镇经营一家书店,只以“书”之名来做书店的行为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从书中所讲内容来看,弗萝伦斯的书店之所以会经营失败,还有一个原因:在本地人居多,旅游尚处于孵化时期的乡村,售卖有关当地文化和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书,总是重要于卖文艺,但弗萝伦丝所经营的书店除了文艺类,几乎没有其他。而此时,对当时的哈堡小镇而言,当地政府又正在极力促使哈堡小镇的经济发展,以改善乡村贫穷、落后的现状。从这点来看,哈堡小镇“不需要一家书店”也并非真的不需要。

由此种种,对于乡村书店而言,它所承载的早已不是一个人的理想,而应作为乡村与外地进行更好沟通的窗口,同时用一所乡村书店引领乡村朝着文明方向发展。所以,用“只卖书的乡村书店不是合格的书店”来描述乡村书店,听来便有了道理。

由此,书店可以卖书,卖文化,卖名誉,卖情怀,但一定要拒绝只开属于一个人的乡村书店。在村庄里,或许那不叫书店,只是一间私人藏书阁。如果外面的人不知其名,当地的人又没有如此高的鉴赏品味,那么这想要赚钱的私人藏书阁终将在某一天,成为哈堡小镇上的那个消失的书店。

2从碧山书局看乡村发展路径

“别人需要什么,才能吆喝着卖什么。”

“一个人的狂欢总是显得有些寂寞。”

满足市场需求,才是一切创意价值的体现。对于同样将书店开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村庄里的碧山书局来说,其书店的经营状况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今天,快捷的网络购书方式使得一个个实体书店颓然而去。但是,据了解,碧山书店却经营得风风火火,每年的营业额几乎超出预期。对于这样的乡村书店,它的成功并非从天而降。


|碧山书局这样的乡村书店,它的成功并非从天而降|

众所周知,碧山书局是南京先锋书店的一家分店。2011年,先锋书店创始人钱晓华刚来到碧山,便喜欢上了这个具有独特区位、文化丰富又厚重的乡村。所以他和村里、县上谈了两年,花了140多万元整修了荒废已久的祠堂。“考虑到民营资本注入对古宅的修缮和保护,黟县免去了书局50年的租金,书局每天的运营花销主要在于书的成本、水电等开支以及人工成本。”

“从安徽黄山黟县县城碧阳镇出发,穿过皖南古老的粉墙黛瓦和小桥流水,来到了大山环抱的碧山村。山高田广,阡陌如绣,这里是著名的徽州古村落之一,58.5平方公里的碧山村保有明清时期古民居和祠堂百余座。初秋的夕阳下,田间耕种的老人、闲散漫步的水牛,像是一幅水墨画。沿街散落着老式的小卖部、碾米厂和小客栈,一派安宁祥和。穿过徽州古建间狭长的石板路,曲径通幽,便到了碧山书局。”

这是一位碧山书局的访客所描述的景象。

从这段话中,不难总结出碧山书局创始人钱晓华为什么将南京先锋书店的一家分店——碧山书局开在这里了。

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接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碧山村附近的西递村和宏村更是闻名遐迩,这便造就了碧山村特殊的区位优势。另外,徽州曾经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明清时徽商(六县商人)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由此,这里不但凝聚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乡村建筑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更使得徽文化成为了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所以,这里天然的资源优势,给书店的开办创造了条件。另外,钱晓华认为,书店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碧山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会,给外人了解碧山村铺设了桥梁。

自碧山书局开办以来,因为大量不同身份的外来人的到来,间接地给村民的手工产品带来了销售渠道,农家的旅舍和餐饮也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钱晓华认为“以徽州文化为概念开发的文创产品既可流入市场又可激发人们的乡土认同,宣传碧山的文化和旅游。”

据了解,碧山书局的收入除了由售书所得,更多地来自书店延伸的其他服务产业。比如,售卖具有徽州特色的手绘徽州地图明信片、先锋书店以徽州文化为基础而制作的文创产品,以及开办茶座等。

另外,对于本地人来说,因为城乡流动人口越来越大,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而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又普遍不高,一贯地,拥抱孤独便成了他们围炉取暖的炭火。而碧山书局的存在则为他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去处,不论他们是选择看书还是选择观赏。曾任职碧山村支书的汪寿昌更直言说,“碧山书局重新唤起了村民对家乡独特文化和环境的关注,让农民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产生自信,这算是一种进步。”

3乡村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结碧山书店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的是,书店与当地之间更多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托于乡村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文化而开办书店,才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就是说,超越书店办书店,乡村书店才会有出路,这也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书店的必走之路,也是类似书店的文化建设项目带动乡村发展的最好突破口。

然而,这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叫碧山,碧山书店也仅此一家。从以上两家乡村书店的成败案例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开书店,也不是所有的乡村书店在乡村就地城镇化、乡村旅游正当的背景下都能成功。即:不是所有投入乡村的项目都能成功,为乡村带来发展。

所以,总结来看,乡村能否因项目的投入而带来发展机会,项目能否落地成功并具有生命力,有几点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该地的区位是如何的?因为,特殊的区位优势不仅给乡村带来发展机会,也给项目的落地带来更多的便利;旅游资源(包括人土风情)是否丰富?在乡村旅游盛行的今天,丰富的旅游资源足以使一个地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人的生活习性(包括日常去向、休闲方式等)是如何的?因为,物因人的使用才能使价值变现,任何项目的成功都是源于它能长久地为人而服务,脱离人的一切规划行为,最终的结果都将是徒劳无功的。在这最好也最坏的时代,并不缺乏理想主义者,缺少的只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当然,对于乡村而言,决定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不论投入乡村的资源或产业能否给乡村带来发展的机会,使其不论是在文化层次还是在生活层次上得到提升,最怕的就是对乡村什么都不做。

 


|乡村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还需寻一条有别于城市的路|

不论《书店》的故事给英国乡村或小镇带来了失败的案例,还是碧山书局给中国的乡村发展带来了成功的案例。类似乡村书店项目都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机会。当然,乡村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寻得一条有别于城市的发展道路。乡村并不是走向了真正的衰落,在未来,具有传统特质的乡村的存在将会带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难道对于正站在讨论的风口浪尖上的乡村,不是发展乡村的机会吗?在未来,不论乡村能否成为人们灵魂的栖息地,它都不可能成为当下一些人口中的“消失的村庄”。因为,农村经济将会一直成为促使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

参考文献:

《英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及启示》

人民日报:《碧山书局藏身徽州祠堂 打造差异化阅读空间》

每周一书

一书一世界。没有对阅读的深度参与,就没有对这个变革时代的深刻认知。方塘智库每周用一本书深度回应一个热点命题,并致力于重塑主流阅读共识,是所谓“每周一书”。

注:本文作者首发于方塘智库,版权所有,转载请获得授权。授权请联系:xufengchao@ftzhiku.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 一家书店就是一本好书
这座散落在徽州的乡村书店, 美得不像人间!
?100个世界经典旅游规划设计案例详解:传统村落如何活化?引入一批艺术家或许是个好想法
碧山书局 | 隐匿于200年历史的老祠堂,它是文青心中的诗和远方
碧山印象
带着父母怀一场文艺的旧 | 人均740住两晚黄山最文艺的酒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