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深奶爸: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

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

——关于《但得爱书人似我》答晚报记者小鱼儿

问1.你为什么会出这样一本书?

这是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夏书系约的一本书稿,应该说是一本有关教育的书,但主要谈及的,却是阅读。所以定位很奇怪:好像是一本随笔集,其实大都是书评;好像面向教育,但其实充满文青底色。在我过去的20多年里,诚然是将读书看做一个很大的乐趣,但乐趣之外,读书最大的作用,是带给我很多改变。因为持续阅读,我对所处的世界,对所从事的教育行业的理解,都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这些理解的变迁,在书中一些篇目里,都会清晰看到。所以尽管很难界定这究竟属于一本怎么样的书,但至少可以说一点,这是一本关于心灵成长的真诚的书。一个成年人,将其对世界真相的探求,和温暖的爱,融汇进文字的书写里。就像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的诗句:尝试赞美这个残缺的世界。

问2.这本书里面有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其实,书里大多数文章,都是我为一些报刊的书评版写的书评,是一本书评的结集。这些文章大多数发表过,也在我的博客有发表,但是当结集在同一本书里的时候,也别有一番意味。就是,慢慢地呈现了作者所关心的一些基本领域,比如教育、阅读、亲子等等。年轻时,人们因为耽于书斋,会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之后,发现要解决与世界的冲突,唯有继续不断读书;而当人近中年,更多的阅读是为了行动更有力量,更好地介入自身有热情的工作之中。所以读书尽管像是一件只于内心相关的事情,其实恰是一种为更好的生活的准备。

问3.你最近的一些动态,以及接下来有一些什么新的计划?

因为职业是教师,身份是父亲,所以不免经常关心儿童的教育,而又以儿童的阅读为最感兴趣的范畴。近些年读了很多儿童文学的作品,并且关注儿童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而已,比如儿童心理学,比如儿童的科学教育,财商教育,均有涉猎。为儿童而阅读,为儿童做事,这是我所谓的“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我较为广泛的阅读绘本,阅读有关儿童的理论,这整个过程中,关注的重心不知不觉便已经转移。

在过去的10年里,一直观察孩子的成长,写了一系列孩子成长的随笔。2005年我写下第一篇时,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断断续续写10年,并且渐渐觉得,写这样的文字才是我最得心应手的文字。接下去我打算将这些育儿随笔结集成书,整理出一本蕴含着一个70后父亲育儿理念的集子。因为时代在进步,我们的家教理念、教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我希望借由我的思考,呈现一种即便不主流,但至少有值得看做他山之石的真实思考。


问4.新书里挑一段有代表性的试读内容。

龙榆生与我的文学启蒙(选自《人间何地著悲吟》)

我不敢贸然谈论龙榆生先生的词学研究,因为术业有专攻,我仅是龙榆生一个寻常的读者,只是少年时代猝然相遇,从而心怀感恩,于是不断追读龙榆生的其他著作,并在家中遍藏其书而已。

这恐怕也是一种自省。在我所有的关于读书的回忆文字中,我都把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作为启蒙读物,作为影响我最深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并不单单带我走入了古典文学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教化了我,使我从一个乡野男孩,得以初懂文学艺术之美,从而后,我不断追寻,终而至于今朝。并非指今朝我有什么成就,而是就我自己的精神历程的追寻而言,我认识了精神世界的深美,从此便不会再停留在纯粹物质的生活。就这后一点对我的影响而言,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与龙榆生相比,亦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与《唐宋名家词选》相比。

我不止一次地回忆过这一个相遇的场景。这个场景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时过境迁,仍斯须不能忘记。大概是在1988年下半年,我在老家考进了一个普通的农村高中,并成为班级的图书管理员。这个图书管理员,主要工作是协助图书馆的阿姨,给借书的同学找书。一来二去,跟阿姨熟了之后,我便有了特权,其中之一是可以在图书室内开架找书。那一个傍晚,我又在书架前逡巡,鬼使神差的,我在这一排书架的倒数第二格,发现了这本《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本书被放在倒数第二格中间靠右的位置,若非碰巧,不会有人注意此书寻常的书脊,尤其是,第三格以上全是数理化的习题集。但我就在灰尘之中拿起了它,第一个动作是掸去书背上的尘埃,我现在都能记得那些尘埃是如何散开的。正是傍晚,夕阳从屋顶的亮瓦上透进来,那些灰尘在阳光下升腾。这一瞬间,我并不确知我拿到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位叫龙榆生的作者是何方神圣。但就这么神秘,在1988年的一个傍晚,一个乡野男孩,猝然遭遇了他此生将要遭遇的第一位诗词名家。

我也不知道在这样一个乡下的中学,是哪一位老师将这本书放在了这里。也许之前有很多和我一样的笨小孩经过它边上,但他们都没有发现,也许这就是宿命,又或者,说得大一点,是否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奇妙传承,从而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龙应台在《大江大海1949》里讲到一个故事,1949年时一支中学生的迁徙队,一路南迁到越南,在难民营中继续教授中国古典文学,而他们的教材只有唯一的一本从大陆带去《古文观止》,就是这本《古文观止》,使得越南的难民营中,继续弦歌不绝。文化一脉,有时候想来,就像一灯如豆,但狂风巨浪不至于熄灭。每念至此,我心里就浮起感动。

第二年,我在镇里的图书馆,找到了龙榆生的第二本书,《唐宋词格律》。这两本书,成为中学时代最爱。我因此而略懂平仄韵律,竟然也与长我四岁的哥哥一起,做起了倚声填词的事情。

再后来,我读到了清代的“词学中兴”,其中以朱彝尊、顾贞观、纳兰容若等为最爱。这自然也是拜龙师之赐,《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是我在大学时代之初读的。不过那时候已经开始打开视野,精神世界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诗歌了。但那种诗性的光辉,一旦被初次照亮之后,此生便永远沐浴于温暖的柔光之下。这种体验,从读古典诗歌,到读西方近现代经典,都是一以贯之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宋名家诗词:全十三册|名家精选,简注新评
唐宋名家词导读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
纪念龙榆生诞辰:一篇消失的自序 | 世界读书日赠书福利第四波
中国古画谱集成之诗余画谱(1)
书画素材|中国古画谱集成之诗余画谱,唐宋诗词摹刻历代名家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