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幼曾听单田芳

年幼曾听单田芳

/蔡朝阳

最近有几个小范围的育儿和儿童阅读的分享,就分享的效果来看,我还是蛮满意的。大家都觉得,阿老师是娱乐圈的。其实,此前我得过一个外号:教育界的郭德纲。但我并不满意,心里暗想,郭德纲算啥呀,至少得是单田芳啊。但我已经不混教育圈了,像一只蝙蝠,在兽类里说自己是禽鸟,在禽鸟里说自己是兽……但总之,负责娱乐听众,是我的服务宗旨。

我的演讲风格,很多只看过一席的朋友,大概都以为我是那个样子的吧,表情很严肃,卯着劲儿,三分钟来一句警句之类。其实不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逗乐听众。我总想着,大家抛下了重要的事情,比如赚钱、娱乐、洗脚、打麻将……来听我分享,这是殊为难得的事情。尤其是,有些分享,还是要门票的,要是这个过程不快乐,我的心理压力就会很大,总觉得让大家虚度了时光,就对不起大家了。知识经济,知识付费,也是个买卖,得服务到家。所以我说自己是儿童服务者。其实,我还是家长服务者。

也有表扬我幽默的。但据说幽默是智慧的产物。可能我还没那么高级,只能说风趣,或者诙谐,甚至连这两个词都不是,只是搞笑。但我希望我的搞笑不像国产喜剧片,老觉得有人缚住了你,还老咯吱你。你说有多难受吧。

而幽默显然要高级一点。此外,既然有智慧,那么,在一笑之后,总也会有一点点思考。这一点,跟我写作的风格也很像。用家常话,说浅显的常识。梁惠王说,判断一首唐诗好不好,就看孩子读不读的懂。一看就懂,还琅琅上口,隽永,那就是好诗。我的写作也这样,每一个字认识,合起来,也理解,就好了。

10年来,我确实越写越浅。当然,前提可能是我确实也变得越来越浅薄了。

但为什么越写越浅呢?因为,你犯不着装逼了。我认识某些名师,最喜欢在小学老师面前讲一些云山雾罩的哲学词汇。还要体系、架构,宏大得很。你不懂,还以为人家高深,你懂了,就知道那是骗子的伎俩。

林良先生有一本书,我还没读过,叫做《浅语的艺术》。但我自己却写过一个文章,叫做:《读厚厚的书,是为了说浅浅的话》。

写作如此,演讲分享也是如此。我的PPT最简单不过了,一个书封面,十几个字,就是一页。但我不讲理论,只讲故事。这当然一则是藏拙,我本来就不是理论家;二则,你一场演讲一个半小时,把理论讲的舌灿莲花,坐下听众恹恹欲睡,这不是成功的传销大师所为;三则,如某些名师,你自己的理论本来就神神鬼鬼的,以其昏昏,还想使人昭昭吗?

我年轻时,被逼着听过很多这样的大师演讲。最后的结果都是偷偷溜走,找人打麻将去了。这种场合,我很有经验,必须及早走。因为,你不及时离席,最后只剩下寥寥几人,讲者殷切的目光始终盯着你,你就不好再走了。

所以,我喜欢讲故事,讲案例,抖包袱,而对这些故事与案例的理论总结,总是一笔带过。因为,我心里装着听众,要是观众都像我年轻时那样,听不下去,如坐针毡,多不好意思啊。

这个风格,往自己脸上贴金,我说这是受了河合隼雄先生的影响。河合隼雄先生何尝有高头讲章?都是娓娓道来,然后用我们最能明白的家常话,把奥秘揭破。有理论,但更多的是实操。河合隼雄先生还会告诉你,最好怎么做。

然而呢,今天,我突然明白过来,我之所以爱讲故事,也许还跟单田芳老师有关。

单田芳老师去世了,我挺悲伤的,就像心里缺了一块什么似的。因为,小时候,单田芳老师,陪伴我度过了贫乏的童年。

我小时候,家里用以娱乐的,只有一个西湖牌收音机,黑色的,像个匣子。所以我每次听说飞机上有个黑匣子,脑子里浮起的画面,就是家里那个西湖牌收音机。至于录音机听港台歌曲,电视机看动画片,都要很久很久之后了。

这个收音机,用来听什么,就是相声和评书。孙敬修老爷爷的《西游记》我印象也很深,但就只这么一段,年龄段还偏低幼。而单田芳老师的评书,那真是非常令人入迷的,因为老少皆宜,并且,每天都卖一个关子,让你心痒难搔。每天傍晚,准点时间,我就端着收音机听,那简直是童年最为美好的事情了。

小学时代,有个同学,跟我同好,于是我们经常约着一起上学,上学路上,一直谈论昨天傍晚新播出的单田芳评书,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而我们的热烈讨论,还没有结束。

因为听了单田芳,就对说书情有独钟。可惜我们农村,听真人说书的机会极少。只有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偶尔才会请说书人来助兴。有一次,村里不知道谁去世了,居然在停尸的灵堂门外,布置了书场,请了一位艺人来说书。那天晚上,对我来说实在太煎熬了。一则,这个说书对我的吸引力极大,情不自禁要去;一则,一口硕大醒目的红漆棺材,又给人莫名的恐惧。这一晚,说书人的语气腔调,我记忆犹新,同时记忆犹新的,还有那个漫长的夜晚的无穷恐惧。乐趣与恐惧具在,这种刺激的体验,人生唯有这么一次。

对单田芳老师的爱好持续了很多年,我都不记得这是个什么台,反正一直追着听,《隋唐演义》《杨家将》《明英烈》《三侠五义》等等,总以为能一直听下去。直到有天,突然,这个台不播单田芳了,播了一个《萍踪侠影》。恕我愚钝,当时并不知道梁羽生是谁,然听了几天就听不下去了,心里空落落的好几天。

然而,没多久,新的媒介形式,电视,来了。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权力。从此,看着电视长大的孩子,跟我们听收音机长大的孩子,成为两代人。

但童年的潜移默化就在这里。10多年后,我上师范学院的中文系,有一门普通话课。第一节课,老师要每个人读一段课文,说,你们这些浙东方言区来的娃,普通话可是够呛啊。我念完之后,老师说,你普通话还可以啊,问是什么原因。我支吾着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跟我从小听相声评书有关。单田芳老师帮到了一个吴方言区的南蛮鴃舌之人。

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在于,单田芳老师让我知道,语言与声音,是有表现力的,是可以打动人的。于是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参加了区里的故事大王比赛。我想,老师之所以做此选择,恐怕也跟我的南蛮普通话差近还可以,以及一定的语言表现力有关吧。可惜的是,乡下孩子没见过世面,居然在一众评委之前怯场,连两成功力都没发挥,最终名落孙山。

还有一点,其实我很久之后才明白。就是:一个人,要像一支军队。单田芳老师也讲过类似的意思,他说的大意是,评书这一行,一个人就是一个舞台。这是很见功力的地方。我教书20年,逗乐孩子们无数,大概也有单田芳老师的影响吧。现在有时候出去做点小演讲与小分享,我总是记得,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

但我也知道,这跟评书还是有区别的。毕竟,这不是表演,除了幽默与乐趣之外,还要有干货。这个干货,唯在你独出机杼的不凡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雨巷夜读 | 同题作品《评书》马大姐
24岁登台,从艺60余年,单田芳讲了100多部评书,却再无下回分解
单田芳
单田芳书场
单田芳去世两年了,我很怀念他。
评书大师单田芳:人生其实就一个字,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