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休谟问题

休谟问题与

归纳问题的

区别

一、归纳推理与归纳问题

归纳是一种古老的

认识世界的方法

古希腊

最早自觉地使用,归纳推理

大概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两件事情公正地

归之于苏格拉底

归纳推理与普遍定义

这两者都与

科学的始点

相关

归纳推理

相随的是

归纳问题

从,个别的事例

到,普遍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

对归纳推理

作系统阐述:

证明,从普遍出发

归纳,从特殊开始

但是除非

通过归纳

否则想要

认识普遍

绝不可能

(甚至,称作'抽象’的东西

也只有,通过归纳,才能把握

因为尽管它们

能够分离存在

它们

有一些也居于

某类对象之中

仅就

每类对象

都有一种

特殊性质

而言)

显然,必须通过,归纳

获得,最初前提的知识

因为这是我们

通过感官知觉

获得普遍概念

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

对完全归纳(归纳三段论)

不完全归纳(简单枚举归纳)

和直观归纳

(直接

从,有限的现象

得到普遍的结论)

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

完全归纳的结论,是必然的

不完全归纳的结论是或然的

不能用于证明

对于直观归纳法

亚里士多德举例:

例如,

某人看到

月亮的一面总朝向太阳

便立刻认识到它的原因

即月亮从太阳获得光线

再如他看到一个人

在同一个富人谈话

便认定他是在借钱

再如

他明白人们之所以会有交情

乃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仇敌

在所有

这些情况中

把握到端词

使他认识到

原因或中词

他认为

这是人的

一种能力

通过感觉经验

得出普遍结论

然而他

并没有,说明如何

保证从,有限前提

直观到的普遍结论

是必然的

也没有说明为什么

有些结论是或然的

有些结论是必然的

如何保证

从,有限前提

得到普遍结论

是必然的

就是归纳问题

早在公元

前一世纪

伊壁鸠鲁派

和斯多葛派

的论战当中

归纳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已被比较,明确,提了出来

这一次论战

是归纳主义

与演绎主义

之间的论战

斯多葛派对伊壁鸠鲁派

的归纳法提出了驳难:

    1、 

伊壁鸠鲁派的

归纳推理的形式

并不正确

    2、 

伊壁鸠鲁派的方法

允许我们

由在人类

经验范围之内

某一些对象的

存在或不存在

推论出

经验范围之外

这一些对象的

存在或不存在

明显荒谬

    3、 

由于

例外及反常现象的存在

使归纳推理成为不可能

因为它,随时能推翻

由归纳,得来的结论

    4、 

归纳推理

的正确性

要依靠下列

的基本前提:

不明显的事物

和明显的事物

是相类似的

果真如此,便是

演绎推理,的事

    5、 

更有甚者

部分枚举,是不充分的

完全枚举,是不可能的

所以,归纳推理

就是,行不通的

伊壁鸠鲁派

做出的答辩:

    1、 

归纳理论的基础

是这个经验事实:

在现象

与不明显事物之间

存在这样的类似性

以至

一个明显的事物

存在或是这样子

一个不明显的事物

不存在或非这样子

就不可能

    2、 

推理

不能以,偶然的类似性,为基础

而当以,稳定的类似性,为基础

    3、 

反常事件,并不使归纳方法失效

因为他们,不受一般规律的支配

而在归纳概括的范围之外

    4、 

归纳方法并不是

以局限于我们实际

经验范围以内的

事物为根据

而是

以可以证明为

不产生矛盾的

事实为根据的

    5、 

穷尽枚举,并不必要

只需考察,一定数量的

相同和不相同的事实

也就足够了

归纳的结论,有时可以根据

一两件事实(典型)引出来

争论中可以看出

早在两千多年前

已经详尽的讨论了

归纳的合理性问题

二、休谟的哲学基础

休谟哲学的基础

即是一种观念论

他认为:

人类心灵中的一切知觉

(perceptions)可以分为

显然不同的两种

我将称之为

印象和观念

两者的区别即在于

印象比观念会更加

清晰、强烈和生动

印象中包括了

所有的初次出现的

感觉、情感和情绪

休谟哲学的

第一个原则:

一切的

简单观念都是

直接或者间接

来自简单印象

印象先于观念

复合观念和印象,即由

简单观念和印象,形成

印象分二:

感觉印象

反省印象

休谟认为

感觉“是由

我们不知的原因

开始产生于心中”

“至于

由感官

所发生的

那些印象

据我看来,它们的最终原因是

人类理性,所完全不能解释的

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实地断定:

那些印象是直接由对象发生的

还是被心灵的创造能力所产生

还是由我们的造物主那里来的

反省印象,是由

反省观念,得来

休谟认为:

情感、欲望和情绪

也大都是反省印象

观念复现心中

具有两种形式:

较活泼的一种

称为记忆观念

另一种

不活泼的

纯粹的观念

称为想象观念

休谟哲学的

第二个原则:

想象

可以自由的

移植和改变

它的观念

一切观念

也都可以,被想象

加以分离或结合于

任何一种形式之内

休谟指出

观念之间联结的原则有三种:

类似、时空接近、因果关系

其中

因果关系是

观念之间

联系最强

范围最广

的联结

这些原则是我们

简单观念之间的

联结或结合原则

并在想象中

代替了那种

在我们记忆当中

结合这些观念的

不可分离的联系

这是一种

吸引作用

这种吸引作用

在精神界当中

正像在自然界中一样

起着同样的奇特作用

并表现于同样多的、

同样地富于变化的

形式当中

这种吸引作用的效果

到处都表现得很明显

但是它的原因

却大体上都是

不知道的

必须归结为,人性中的原始性质

这种性质我,并不妄想加以说明

在这里,休谟把

因果关系看成是:

一种奇特的吸引作用

既存在于,自然界之中

又存在于,精神界之中

并把它归结为,人性中的原始性质

它产生的机制,即是人们不知道的

简单观念

结合来的

复合观念

可分为:关系、样态和实体

因果关系

就包含在

关系当中

休谟看来

关系一词

两种含义:

一个意义即

把两个观念

在想象当中

联系了起来、

按前述方式

使一个观念

自然地引起

另一个观念

的那种性质

而言

另一个是指

我们在比较两个观念

依据的那种特殊情况

即使是这

两个观念

只是任意

在想象中

结合着的

前一种意义即用

类似、时空接近、因果关系

三种原则结合的

复合观念的关系

后一种意义即在哲学中

把前一种意义加以扩大

以指没有联系原则的

任何特殊的比较题材

这种哲学上的

关系分为七种:

类似、同一、

时间和空间关系、

数量或数的比例、

任何性质的程度、

相反、因果关系

这些关系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完全决定于我们

所比较的各个观念;

一类可以不经过观念

的任何变化而作变化

休谟把前一类称为

知识或确定性的对象

它包括:

类似、相反、

性质的程度、

数量或数的比例;

把后一类称为

或然推断

它包括:

同一关系、

时空中间的位置、

因果关系

其中

惟一能够推溯到

我们感官以外

并把我们

看不见的、

触不着的

存在和对象

报告于我们的

就是因果关系

他在《人类理解研究》

将人类理性或者

研究的全部对象

分为两类:

观念的关系、

实际的事情

属于第一类的,有:

几何、代数、三角

诸科学;

总而言之,任何断言

凡有直觉的确定性的

或者解证的确定性的

都属于前一种

至于人类理性的第二对象

——实际的事情

——就不能在

同一方式下来考究;

而且我们关于它们的真实性

不论如何明确,而那种明确

也和前一种不一样

各种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

因为它从不曾含着任何矛盾

而且人心在构想它时也

很轻便,很清晰

正如那种

反面的事实

是很契合于

实在情形那样

休谟的这种分类方式被称为

“休谟之叉(Hume'sFork)”

它是后来认识论

中分析性知识

和综合性知识

区分的先驱

休谟的

怀疑论

哲学思想

在古希腊

就已有了

理论萌芽

智者学派的,高尔吉亚

提出了怀疑论的三原则:

第一,无物存在;

第二,

如有某物存在

人也无法认识;

第三,

既便可以认识它

也无法告诉别人

高尔吉亚

对第二原则的论证即是:

“如果我们所想的东西

并不因此,就能存在,

我们就思想不到存在”

休谟哲学实际上

继承了第二原则

他相信存在外部世界

但由于人性的局限性

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

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

可对比一下

休谟的论证:

感觉是由我们

所不知的原因

开始产生于心;

我从来未曾想去

洞察物体的本性

或者去说明

它们的作用

的奥秘原因

因为除了这并不是

我现在的目的以外

我恐怕那样

的一种企图

也是超出了

人类知性的范围

而且也决不能认为

不借呈现于感官的

那些外面的特性

就可以认识物体

他认为

人们只能知道

观念来自印象

而并不能知道

印象如何产生

因它超出人类

能知性的范围

三、休谟问题的产生

休谟非常详细地

探讨了因果关系

他认为

因果关系

只能够从

对象间的

某种关系

才可得来

他首先论证了

每个事物

都有一个原因

并不是必然的

并提出了

两个论据:

第一,

这一原则

并不涵摄

任何确定

的关系

即不包含

类似关系、

数量和数的比例、

相反关系

因此,这一个命题

并无,直观确定性

第二,

原因的必然性

也同样不能够

用演绎法证明

在想象中,原因和结果的分离

并不包含,任何矛盾和荒谬

休谟使用了,一条公理:

形而上学有,一条确立的公理

就是:

凡心灵能够

清楚想象的

任何的东西

也都包含有

可能存在的

观念

换句话说

我们所想象到的东西

都不是绝对不可能的

休谟给出了

因果推理的

经验说明

他认为一切因果推理

最初都是由某种印象

得来的

我们关于

因果的全部推理

由两种因素组成

一个是,记忆印象或感官印象

一个是,产生印象的对象的、

或被这个对象所产生的、

那个存在的观念

因此这里

我们就有

三件事情

需要说明:

第一是原始的印象

第二是

向有关

的原因观念

或结果观念

的推移过程

第三是

那个观念的

本性和性质

经过缜密的分析

休谟认为

观念之间的恒常会合(constantconjunction)

是因果关系成立

的第三个条件

接近和接续

并不足以使我断言

任何两个对象是因和果

除非觉察到

在若干例子中

这两种的关系

都是保持着的

在这里休谟提出了

对归纳必然性的质疑:

由此看来

不但我们的理性

不能帮助

我们发现

原因和结果

的最终联系

而且

即在经验给我们指出

它们的恒常结合以后

我们也不能够

凭自己的理性

使自己去相信

我们为什么

把那种经验

扩大到我们

所曾观察过的

特殊事例之外

我们只是假设

却永不能证明

我们所经验过了的,那些对象

必然类似于

我们所未曾发现的,那些对象

休谟

还对归纳的基础

“自然齐一律”

提出了质疑

休谟把“自然齐一律”表述为:

我们所未经验过的例子

必然类似于

我们所已经验过的例子

而自然的进程

是永远一致地

继续同一不变

休谟

认为它既没有理证的证明

又不能用概然推断来证明

也就是说

“自然齐一律”

不被两类知识的

任何一种所统摄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

休谟问题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

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

因为奇特的吸引作用

联结一起

人们

无法去断定

它的必然性;

第二,

从已知世界得到的因果关系

对未知世界进行的推断

不是必然的

胡塞尔

认为休谟哲学

是一种彻底的

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休谟问题就是在这种彻底的

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

来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

确定性的问题

《欧洲科学危机

与先验现象学》:

(休谟哲学)

这种

把世界本身

主观化了的

最彻底的主观主义

如何才是可理解的

这个世界的存有是

通过主观的创造活动

所产生出来的存有

这是如此自明,以至

任何一种其他的世界

都是根本不可思议的

有关这样一个世界的谜

是在最深刻和最根本的

意义上的世界之谜

这个谜

并且只有这个谜

才是休谟的问题

换句话说

按照休谟哲学

人的世界是

人通过主观

构造出来的

而人们却

无法理解

这样

一个世界

的必然性

在他的哲学:

既无法理解

事物之间的

因果必然性

又无法理解普遍性

但是同时对于人们来说

这种因果必然性和普遍性

是不言而喻的

这中间的矛盾

正是休谟问题

由此可见

休谟问题

是对世界

确定性的

怀疑

这种怀疑

既是针对归纳的

也是针对演绎的

对于演绎推理,休谟认为:

一切理证性的

科学中的规则

都确定和无误

但当我们

应用它们

我们那些

易误的、不准确的官能

便很容易违背这些规矩

从而陷入于错误之中

这样

全部知识

就降落为

概然推断

随我们,所经验到的

知性的,真实或虚妄

随着问题的

单纯或复杂

这种慨然性

也就有大有小

笔者认为休谟

对演绎推理的怀疑

与逻辑全能的问题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休谟问题产生的原因

休谟是个

彻底的经验主义者

他的整个哲学大厦

扎根两个基础之上

一个是印象

另一个是观念的结合原则

休谟自己就明白无误的说:

“我只要能够

根据经验的指示,

而能完全认识了

对象刺激感官的方式

和印象之间的联系

我就心满意足了

就足以作为

生活的指导;

这也就

满足了我的哲学,

我的哲学只是要

说明我们的知觉、

即印象和观念

的本性和原因”

问题

就出在他的

两个基础上

休谟认为

感觉印象及观念之间的联结原则

皆是由人们所不知道的原因引起

实际割裂了

人的世界与

外部世界

的联系

人类世界变成了

一个封闭的世界

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

一切都是清楚明白的

但是这一种清楚明白

扎根神秘的基础之上

人们并不知道

印象如何产生

并且,休谟的封闭的世界

还是,一个不连续的世界

在他看来

观念之间

相互独立

它们之间的结合也是

由未知的原因造成的

休谟问题

正是想把

从清楚明白

的已知世界

所得到的

因果联系

用于神秘的

未知世界时

才出现的

由此可见

休谟问题

产生的根本原因

存在着两个方面:

一是

存不存在一个独立于人类、

具有“自然齐一律”的性质、

又能被人类认识的外部世界;

二是什么是

必然性知识

五、休谟问题与归纳问题的比较

从前面休谟关于

休谟问题的论述

就可以发现:

休谟问题与

归纳问题

有明显区别

首先

休谟问题与归纳问题

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

休谟问题

是观念之间

的因果联系

是不是必然的

归纳问题则问:

能从个别事例中归纳出

普遍的真理性的结论吗

休谟

既不承认存在,抽象普遍的概念

又不承认存在,无限的概念

即他不承认

通常意义上

的归纳过程

也就不存在

归纳过程的

合理性问题

当然,二者也有

深刻的内在联系

休谟否认了

观念之间的

因果联系的

必然性

也就是否认了

归纳的合理性

但是,反之并不必然

否认了归纳的合理性

并不必然,否认事物之间

因果联系,的必然性

演绎主义者

并不否认

事物之间

因果联系

的必然性

但是确实否认

归纳的合理性

休谟问题

不但怀疑,归纳的合理性

并且怀疑,演绎的合理性

就是说,休谟问题

是一个,更极端的问题

它不但包括,归纳的合理性问题

而且也包括,演绎的合理性问题

其次

休谟问题,与归纳问题

所依据的,哲学基础不同

休谟问题是休谟哲学的直接后果

休谟是,彻底的经验主义者

不考虑,外部世界的存在

不承认,无限观念和普遍观念

他认为,感觉印象都是独立的

相互间,也就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休谟的世界

是一个

纯粹的主观世界

是一个

已知的、

独立的、

封闭的

世界

这个世界之本身

是个离散的世界

它与未知的世界

也就不可能有

确定的联系

休谟本人之所以称

自己的怀疑论为

温和的怀疑论

是因为

他也知道

纯粹的怀疑

不能够解决

任何的问题

《人类理解研究》:

因为这里对,过分的怀疑主义

有个主要的,最有驳斥力的反驳

即它在具有,充分的力量和活力时

并不能带来,任何长久的利益

我们只问

这样一位

怀疑论者:

他的意思

到底是么?

通过这一切

奇怪的研究

打算做什么?

他立刻会陷入茫然

并不知应如何回答

日常生活

大量使用

归纳方法

这种

归纳方法

前提即是:

相信事物

既有特殊性

又有普遍性;

相信

存在一个

外部世界;

相信

明天的世界和

今天的世界有

必然的联系;

依据今天的世界

推断明天的世界

这些前提也是

科学存在的基础

在这一基础上

同样需要寻找

从特殊事例

到普遍结论

这一过程

的合理性

换句话说

任何一种哲学

都需要提出如何为

归纳的合理性辩护

的问题

实际上

自然科学无法离开归纳法

自然科学的不断成功本身

已经为归纳法的合理性

提供了一种辩护

也就是说

人们处于

这样的尴尬地位:

人们清楚的知道

归纳法是合理的

却不能成功

的为它辩护

正如C.D.Broad所说:

归纳法

既是,自然科学的胜利

也是,哲学的耻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休谟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区别
休谟哲学概论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史》系列五十八
休谟哲学思想探究一
休谟问题评析——兼评“归纳问题”与“因果问题”之争
人性论第四讲:因果关系与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