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道人道

天道与人道

道分,天道与人道

子产

较早提出

这对范畴

《左传》: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

把天道与人道区别开来

一是指,自然现象

一是指,人事现象

引申犹

今天所说的

客体与主体

孔子很少讲

这方面问题

孟子:

诚者,天之道

思诚者,人之道

《中庸》:

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作为天道的诚便有

外在于个体的意思

作为思诚者

或者诚之者

的人道

便内在于个体

亦含

客体与主体

之别

《周易》讲

天、地、人三道

较孟子多一地道

《系辞传》

亦讲三才之道:

易之为书,

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

有地道焉

《易》

所以讲三道

盖与八经卦

皆三画有关

或“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天、地、人各有两

六画而成卦

因考虑,天道与地道

都是指,客观事或物

属于客体范围

所以将

地道合于天道

而不独立地道

佛教讲天道、人道

即是作为六道之一

而与这里所说的

天道、人道异趣

(佛教所谓的

“天”,即Deva

与“神”字同义

认为人在

“六道”

当中轮回

“六道”指:

天道、人道、阿修罗道、

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上三道

可称为

“三善道”

《大智度论》:

善有上中下

故有三善道

天人阿修罗

天道,由上品之善,所赴

人道,由中品之善,所赴

阿修罗道,由下品之善,所赴

下三道亦称三恶道)

简言之

天道

是指,世界的存在

及其,存在的形式

人道指人、

人的价值、

伦理道德、

人的认识

(包括自然、社会、

人生、思维规律)

以及历史观点等

包括客体、主体以及

主体对于客体的认知

天道与人道

分属于自然与社会

两个,不同的领域

中国古代

以天(道)

与人(道)

相合

以天(道)

与人(道)

相分

亦有

以天(道)

与人(道)

交相胜、

还相用

既对待

又统一

天道相对于“人道”

春秋之时已常使用

当初包含

天象变化过程

以及以此推测

人事吉凶祸福

的双重含义

既有,科学因素

又有,神学迷信成分

《国语》:

吾非瞽史

焉知天道

《古文尚书》:

天道

福善祸淫

降灾于夏

以彰厥罪

但先驱者

怀疑天道

主宰人事

的言论

郑国子产: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

先秦时期的“天人之辩”

围绕“天道”与“人道”关系

而展开

孔子很少直接

谈“性与天道”

对鬼神置疑

却又

未敢背弃

天命观念

墨子“非命”

但讲“天志”

老子最早提出:

天道自然无为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范蠡:

天道

盈而不溢

盛而不骄

劳而不矜其功

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

《庄子》

强调天道

运行不止:

天道运

无所积

万物成

荀子

称天道

为天行

认为,“天行有常”

人应,“制天命而用”

《吕氏春秋》

盖天说,释天道:

天道圜,地道方

精气

一上一下,圜周复杂,

无所稽留,故天道圜

东汉王充

反对天能以灾害

谴告人类的观点

天道,自然无为

谴告

是有为

非自然

明清之际王夫之

比较全面论述了

天道与人道的

联系与区别:

人之道

天之道

天之道

人不可以

以之为道

人的

活动法则

也须遵循

自然规律

但不能

以天道

作人道

只能“相天”

发挥主观能动性

辅助自然

治理自然

清戴震:

天道

五行阴阳,而已矣

分而有之,以成性

人性物性

都由天道

分得而成

人道与“天道”相对

人事、人伦、为人之道

人道观念于春秋时已出现

子产:天道远,人道迩

孔子

很少讲天道

他所讲的道

主要指人道

他以“仁”为

人生之理想

仁的内容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做人最高准

则是做仁人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人

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舍生取义

认为,实行仁义

就是,人伦之至

提出为人要: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墨子强调

兼爱互助

为人之道:

兼相爱

交相利

老庄主张“无为”

老子: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庄子: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

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人道应当

效法天道

恬淡寂寞,虚无无为,

天地之平,道德之质

荀子:

人是,最可宝贵

重视,人的作用

道者

非天之道

非地之道

人之所以道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人力,改造自然

使之,尽善尽美

后来的

儒家对此,虽有

不同程度的发挥

但是大体

不出孔孟

所述范围

《中庸》

强调“诚”为人之道

“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的内容即

仁、义、礼等

即本之于孟子

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西汉的董仲舒

论辩仁义最详

以仁安人

以义正我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

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在具体内容上

发挥了孔孟的

人道观点

宋代程朱理学

根据孔孟之道

提出的人道观

在封建社会后期

影响很大

北宋程颐,以“敬”

为,求仁的根本功夫

要,专心致志于“理”

(封建伦理纲常)

达到“与理合一”的境界

圣人与理为一

故无过不及

中而已矣

南宋朱熹亦以

“居敬穷理”

为修养的

基本功夫

要求

去私欲

返天理

仁者,本心之全德

心之全德

莫非天理

而亦不能够

不坏于人欲

为仁必有

以胜私欲

而复于礼

事皆天理

本心之德

复全于我

程朱:

灭人欲

存天理

灭欲存理

尽人之道

以其,人道观

维护,封建制度

明清之际王夫之:

“以人道率天道”

先天而天弗违

人道之功大矣

其所说人道的内容

虽仍然不外“仁义”

但是强调人

改造自然的

能力和作用

有积极意义

清戴震批评程朱

“以理杀人”

居处、饮食、言动

自身而周于身之所亲

无不该焉

人道即

人伦日用、

身之所行

而与孔孟程朱所说

有所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道与人道》
中国哲学基本范畴与重大争辩 : 天道与人道、气
四生六道
关于天道,人道,人性的探讨
人身难得知珍惜
十善业的异熟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