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进化论视野
userphoto

2022.05.08 广东省

关注

进化论

视野中

的宗教:

回顾、批评与重构

一、引论

《物种起源》

达尔文设想

自然界所有奇妙的,生物有机体

都是从一个简单的,开端进化来

在这个开端

上帝

把生命的力量

注入少数甚或

一个类型之中

尽管声称这种吸收了

基督教神秘主义因素的

生命观,是极其壮丽的

但达尔文

并不真正

信仰上帝

至少在一个时期

他眼里头的宗教

甚至是荒唐可笑

达尔文

曾经暗示

信仰只是

人类意识在

进化过程中

不幸出现的

错误变异

信仰者对于

神灵的敬畏

与一只

狗朝着被微风

吹动的太阳伞

发出警惕的吠叫

同属一个类型的

认知错误

尽管“上帝”的

措辞掩盖不了

自然主义生命观

与神学的生命观

之间的格格不入

并且前者在

解剖学、考古学、化石记录

以及物种的地理分布等方面

都已掌握了堆积如山的证据

但是进化论的成功

未动摇宗教的根基

思想开明的神学评论者

努力调适两者间的冲突

——

他们并不否定进化论

而只是强调

万事万物的

存在和维持

根本还是要

归因于一种

超自然力量

威廉·詹姆斯

为宗教的辩护

是最为进取的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他并不关注,信仰的内容

而重视信仰所产生的力量

——

诸如

“上帝是否存在”

之类的问题

无关宏旨,重要的是

那些拥有信仰的人们

是否真正体验到了

生命的奇妙和

生活之本身的

丰富多彩

以及,在面对困境时

信仰者

能否调动,更加多的,生命能量

并表现出,更坚毅的,品性和人格

对此,詹姆斯

都毫不犹豫地

给予肯定回答:

因信仰者相对

非信仰者拥有

人格和品性上

的优势

所以生态竞争当中

前者当然将会胜出

后者逐渐将被淘汰

不难看出,詹姆斯

针对达尔文宗教观的批评

却明显是“达尔文主义”的

甚至

批评本身就是

对达尔文主义

的一次捍卫

如今看来,19世纪末

伴随进化论的问世所引起的

科学和宗教之间的那场交锋

非但没有出现

你死我活的局面

反倒相互留有余地

甚至已经预示了

宗教科学要在进化论视角下

发动一场知识革命的可能性

随着进化论

在上个世纪

的强势回归

这场

姗姗来迟

知识革命

终于发生

在过去20多年

来自不同领域

(心理学、

神经科学、

生物学、

人类学、

宗教学)

的大量学者

共同采用了

一个

以科学态度

重新理解宗教

的进化论视角

并由此

发展出两种

既相互排斥

又相互补充

的理论假说:

——

“进化适应性理论”、

“认知副产品理论”

并且十分凑巧

前者更多继承了詹姆斯的传统

后者则明显和达尔文的宗教观

有着亲缘关系

两种理论假说

都已积累了

大量的文献

与此同时(或更早些)

生物心理学家们也开始

对“冥想”(meditation)

——一种

高技术含量

的宗教实践

——开展实验室研究

神经成像技术的发展

是一个重要的助推力

在批评和吸收

两种理论假说、

进而整合各个学科

理论资源的基础上

本文

即将重构

一种关于

宗教现象和

宗教起源的

进化论假说

并借以挑战

关于宗教的

传统理解和

流行观念

为此

威廉·詹姆斯所坚持的

“后果高于真相”

的实用主义态度

很值得再次强调

这是将宗教纳入

进化论视野进行

科学考察

的哲学基础

和方法论依据

超自然的力量

是否真的存在

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人们是否

愿意相信

它们存在

倘若

一个企图自杀的

重度抑郁症患者

因为皈依基督教

放弃自杀的念头

那么从

外部观察者

的视角来看

这个人的确

获得了拯救

不论拯救他的

是不是上帝

或者他自己

二、回顾与批评

受行为生态学的启发

进化适应性理论

致力于寻找和测度 

宗教实践的“进化适应性”

(evolvedadaptation)

宗教被视为

自然选择的产物

认知副产品理论

则整合了:

认知神经科学、

实验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的一些研究成果

将宗教信仰解释为

人类意识进化过程中

偶然出现的一种“认知副产品”

(by-product of cognitive functions)

超自然信仰本身

却被认为没有

进化适应性

百妙宗教营销术:

(一)进化适应性理论

宗教信徒们

的观念和行为

或多或少是

不可理喻的

——

不仅超自然信仰之本身缺乏

可感知、可分享的证据支持

而被信仰

所驱动的

宗教实践

也看起来

毫无价值

且不说

出家、隐居、闭关、

禁欲、苦行之类的

极端宗教实践

会导致性隔绝

并且破坏

家庭关系和

社交网络

那些

需要,定期参加的宗教仪式

也要,耗费高昂的时间成本

从进化论的视角看:

宗教的

兴衰存亡

取决于其

是否具有

进化适应性

只要信仰

能够赋予

个体或群体

以生态竞争

的优势

宗教的生命力

就会长盛不衰

詹姆斯

一个多世纪之前

为宗教做出的那个

达尔文主义的辩护

如今已经获得了

大量实证研究的

支持

研究发现

宗教信仰

宗教实践

确实能够

让人们的

精神面貌

焕然一新

增强自尊

缓解压力

改善健康

等等方面

宗教具有显著

而且难以替代

的功能

然而,心情好

不等于实力强

测度宗教的

进化适应性

需要仔细考察信仰者

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毕竟一个悲观的富豪

在生存和繁衍方面的

竞争力

通常也都不会弱于

一个快乐的穷光蛋

上个世纪90年代

以色列生物学家

阿莫茨·扎哈维

提出了著名的

“障碍法则/累赘原理”

(handicap principle)

用以解释动物世界中

许多过度奢侈的器官

(例如孔雀的尾巴)

以及某一些看似

徒劳无益的行为

例如瞪羚的跳跃

以及人类的探险

在此之前,进化人类学家

艾伦·格拉芬就已经按照

这个逻辑解释了宗教在

个体和群体层面

的进化适应性

他发现

复杂繁琐的宗教仪式

是一种“昂贵的信号”

信仰者可以借此

向他人传递信息

以表明自己是个

良好的合作伙伴

只要宗教能促进

个体之间的合作

那么其进化适应性

就可以在“群体选择”

(group selection)

的层面上展现出来

相对于

无信仰的群体

有信仰的群体

因更善于合作

从而能够获得

生态竞争优势

假设生活在

远古时期的

两个原始人

试图从事

互惠交易

缺乏第三方强制执行

交易承诺的条件之下

即使

双方都有

合作诚意

也会因为

担心自己

上当受骗

而错失了

交易机会

但是若交易双方

(或其中一方)

是某个神灵的信奉者

结果很可能迥然不同

神灵相当于一个

无处不在的警察

他会通过惩罚背叛、奖赏合作

来去改变双方博弈的报酬结构

但一个人的信仰

也是不可观察的

当需要

一套机制来验证

信仰真伪的时候

复杂繁琐的仪式活动

也就能够,派上用场

如果

其中一方

从不缺席

每一次的

祭神仪式

对方就有

理由相信

他确实是

信奉神灵

在这里

仪式即成为

信仰的信号

尽管信号本身

是可以造假的

但只要参加

祭神仪式的

成本足够高

信号失灵后果

也就能够避免

因昂贵的成本即就是

对实力和意图的认证

在扎哈维的

“障碍法则/

累赘原理”

之下

宗教仪式与

孔雀的尾巴

或雄鹿的犄角

可谓异曲同工

这里的关键是:

尽管伪装者和信仰者

一同参加祭神仪式的

客观成本,没有分别

但是两者的

主观的成本

却差距很大

货真价实

的信仰者

不会感觉

祭神仪式

枯燥乏味

而对于伪装者来说

频繁参加祭神仪式

则会近乎一种折磨

况且,仪式活动

经常,都会伴随

强烈的情感表达

情感自然

难以伪装

尤其在

公众性的

祭神仪式

如此

祭神仪式成本,只要提高到了

可以拦截潜在,伪装者的程度

其作为,信号机制

就足以,有效运转

宗教在促进

合作方面的

主要功能是

降低社会的

交易成本

理论上,当神灵监督的成本

低于世俗力量的监督成本时

自然选择

也就会倾向于

创造宗教信仰

进化人类学家发现

宗教的进化适应性

不仅体现在个体层面

而且体现在群体层面

较之无信仰群体

信仰群体更容易

减少内部冲突、

建立稳定秩序

以及

防范违规行为

更容易,完成一些

大型的,合作性项目

因而

在群体和群体

的生态竞争中

有宗教信仰的群体

也就更可能成为

自然选择的宠儿

(二)认知副产品理论

“超敏探测器”

(HADD)

是认知心理学家

贾斯汀·巴雷特

提出的概念

用以揭示人类

宗教信仰的

认知机制

其工作原理

类似于赌博

人们不清楚,某个未知的事物

是否隐藏着,某种心智的时候

敏感者会赌“是”

迟钝者会赌“否”

但是在安全,压倒一切的环境

敏感者即使,输了损失也不大

迟钝者一旦,赌输就有可能

身处于险境,甚至丢掉性命

敏感者在生态竞争中

迟早会,战胜迟钝者

人类心理最终就会进化出

“超敏探测器”的认知模块

来去专门负责防范风险

“超敏探测”属于

未经理性思考

的直觉反应

人类

进化出直觉

是为了缩短

理性思考的

时间

这是

应急反应

所必须的

“超敏探测器”

容易让

人们把安全

误判为危险

以致

出现一些

假的警报

但是这种

草木皆兵式

的认知错误

是人类应对

未知事态的

合理代价

尽管在单纯减少认知错误方面

精确探测肯定要优于超敏探测

但若人类心理要进化出一个

“超精探测器”

需要耗费太多

的有机体资源

那么以性价比而论

自然选择还是都会

青睐于那些仅装配了

“超敏探测器”的个体

认知科学家认为

神灵观念即就是:

“过敏性感知机制”

或“超敏探测器”

的副产品

人类大脑

当中并没,专门创造

宗教信仰的认知模块

信仰的发生,只是负责

风险防范的,心理机制

持续工作的,一个

附随性事件

至于为什么神灵总是

被描述成“超人”的形象

而不完全是人类的形象

进化心理学家提出了

“最低限度反直觉”

的概念

只有

违反直觉的现象

才能够创造惊奇

而惊奇感

有利于激活,更多认知神经

从而能争取,更多认知资源

神灵被描述为

奇迹的创造者

因为只有创造奇迹的神灵

才会拥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否则便难以

被长久记忆

及热烈讨论

并广泛传播

各种繁复的宗教仪式

同样也是,为了满足

记忆和传播的需要

宗教仪式

的戏剧性

可以营造

“闪光灯效应”

强烈激活感官神经

把宗教观念深嵌

心灵和记忆之中

总体上说

认知科学

的视野中

超自然信仰

既不是从人类,与地理文化环境

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型认知

也不是

被自然选择精心塑造

从而具有进化适应性

的先天性认知

它只是人类为

应对复杂环境

而进化出来的

特定心理机制的副产品

换言之,真正具有进化适应性的

不是作为“副产品”的,超自然信仰

而是作为“主产品”的,特定心理机制

(三)批评

尽管进化论

视野当中的

宗教学研究

极具启发性

无论“进化适应性理论”

还是“认知副产品理论”

也都还不足以为解释

宗教现象和宗教起源

提供一个完整的

理论框架

对进化适应性理论

的一个典型批评是:

这种理论

只能够解释,信仰的动机(cause)

而不能提供,信仰的理由(reason)

一个人

不会因为信仰

能够带来好处

而去相信

上帝存在

功能或者利益,只能创造动机

但是信仰却不,受动机的支配

一个希望自己信仰上帝的人

并不能够自然成为基督门徒

信仰一定需要有理由

哪怕是不充分的理由

虽然进化适应主义者

回应这种质疑不困难

他们自可以宣称自然选择

把某种“信仰的心理特质”

深嵌在有机体的基因之中

但是,这种

“信仰的心理特质”

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或者说

产生信仰的认知机制

到底会是怎样形成的

当进化适应性理论

被追问而至于此时

接力棒就交给了

认知副产品理论

但遗憾的是

在解释产生信仰的认知机制方面

认知副产品理论却很难自圆其说

首先

既然“过敏感知”,是有机体应对

未知环境的一种,风险防范机制

那么,在对有机体和

环境互动的多种参数

(风险、能耗、

防御能力等)

综合衡量之下

有机体的感知灵敏度

应该与其防御的能力

呈反向关系

——

防御的能力,越强

感知灵敏度,越低

反之亦然

自然选择之所以不允许

一头犀牛像松鼠

那样反应灵敏

因为对于拥有

强大防御能力的犀牛

过度灵敏的感知机制

得不偿失

(收获很少、能耗太高)

按照这个逻辑

如果过敏感知理论

能够解释超自然信仰

那么

一个合理的推测是

信仰者与非信仰者

在平均水平上相比

前者感知灵敏较高

而防御的能力较弱

但没有

任何统计数据

支持这个推测

其次

“过敏感知”

从其功能看

应是为了

帮助人们,应对一些

身临其境的不确定性

但是对于另一些

远离生活环境的

未知事物

(太阳、天空、雷电、海洋等)

有机体激活

“超敏探测器”

纯属多余

恰恰相反,面对

诸如此类的未知事物

更加需要,“脱敏感知”

而并不是,“过敏感知”

只有危险的未知环境

才让人们,草木皆兵

无数次面对

安全未知事物的反应

即是“惯看秋月春风”

“脱敏感知”的功能

即是节省认知成本

阻止人们,对于一些

无力解释的种种现象

徒劳花费,太多心思

想象并确信,某种超自然力量

无始无终地,支配整一个世界

可以一劳永逸

迎合思维懒惰

永久消除面对

未知领域的

焦虑和惶恐

在这个意义上,超自然信仰

更有可能是“脱敏感知”的副产品

不太可能是“过敏感知”的副产品

至于为什么神灵总是

被描绘成超人的形象

原因很简单

普通人

不能够支配

太阳、太空、

海洋、雷电

以及整一个

世界的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

西方语境当中的宗教

基本以基督教为原型

而面对东方的

佛教、道教和印度教

无论,进化适应性理论

还是,认知副产品

都暴露出

很明显的

解释局限

如何理解那些远离尘世的

“职业教徒”所从事的以

禁欲、苦行和冥想

为特征的宗教实践

种种这些行为的

进化适应性何在

为展示昂贵信号

以吸引合作机会

或者这些

职业教徒

只是一群

惨被过度激活

“超敏探测器”

的妄想症患者

或者,他们

仅仅是一些

不愿劳作的

“社会寄生虫”

提出问题,是为解释

宗教现象和宗教起源

需要一种更具

包容性的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进化论视野中的宗教
黄金法则[156]一[21]为何爱因斯坦晚年认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难道人类是被高维度的文明创造出来的吗?
“史前文明 ” 存在证据,“进化论 ”或被推翻?现考古界又有新发现
科学、进化与神创论(六)
《审判达尔文》读书报告| 赵刚
无神论、不可知论和有神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