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希腊

国内古希腊哲学研究传统

中国接触古希腊哲学

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

始于

利玛窦1582年进入中国

西方传教士当时主要译介

基督教哲学、托马斯著作

和亚里士多德哲学

兼及当时的

科学和数学

思想

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合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这个时期古希腊哲学的译介

主要集中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说

但是大多出于传教士基督教

宣扬基督教神学和哲学之需

李之藻和葡萄牙

耶稣会士傅汎际

合作节译出版

亚里士多德的

《寰有铨》

并翻译介绍

亚里士多德

的逻辑学说

《名理探》

(未完成)

《名理探》

后来由南怀仁完成翻译

并将之与其他传教士的

逻辑和科学著作汇编为

《穷理学》

进呈康熙

此外,当时传教士撰写的

《灵言蠡勺》的灵魂学说

涉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

《修身西学》

《西学治平》

《西学齐家》

中的伦理学说

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

《尼各马可伦理学》

相关译介工作

持续到雍正朝

但当时罗马教廷

因为“礼仪之争”

反复禁止

中国教徒

祭孔祭祖

并且干涉

中国内政

1723年,雍正

明令全面“禁教”

西学东渐之势断绝

古希腊哲学的译介

也同样中断

清末

林则徐主持东南禁烟和海防

迈出近代了解西方的第一步

与魏源等人

开始介绍西方各国状况

随后的洋务运动以

“中体西用”为指导

引进西方自然科学

及相关应用知识

注重实用性

西方思想的引介集中在

近代科学发展的源头

如培根等哲学家

在介绍

西方近代

科学思想

的过程中

有学者开始整体介绍

西方思想的历史流变

追溯至

古希腊

如王韬

《西学原始考》

《西国天学源流》

以及在上海“格致书院”

推行考课制度期间选辑的

历年优秀课试论文集

《格致书院课艺》

系统介绍了

西方科学和

哲学发展历史

古希腊作为西学的源头

得到了引介和研究评论

同类译书还有英国传教士

艾约瑟的《西学略述》等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在维新运动的影响下

中国近代才真正开始

对古希腊哲学

进行专门译介

梁启超在

维新运动

失败之后

避祸东瀛

广泛

接触日本出版的西学著作

认识到“希腊罗马之文明

为近世全世界文明所自出”

撰写了不少有关

希腊哲学、历史

的文章

如《论希腊古代学术》、

《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

以及

《斯巴达小志》

《雅典小史》等

王国维自日本归来后也撰写了

《希腊圣人苏格拉底传》

《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传》

《柏拉图之政治学说》

《希腊大哲学家雅里大德勒传》

等文章

但是这些文章很少是

通过研读原著后撰写

多依据西文

哲学史类著作的转述

还算不上真正的研究

这个时期值得

特别提到的是

署名公猛的

《希腊古代

哲学史概论》

这篇长文分为几期

刊发于《浙江潮》

系统介绍古希腊哲学

以诡辩派(智者派)

为界,将之分为

“以宇宙万有研究

为哲学之目的”和

“以人间为

哲学之中心”

两个阶段

并在

介绍各派哲学前

以“绪论”的方式

概述了作者

对希腊哲学

和哲学史的

总体看法

辛亥前后,思想界的译介研究

也主要是集中在西方近代思想

例如:

梁启超着重译介西方的

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

国家、法权学说

并将

近代西方文明的产生

追溯至培根、笛卡尔

严复本着救亡图存之心

相继翻译了

赫胥黎、亚当·斯密、

斯宾塞、约翰·穆勒、

孟德斯鸠等人著作

王国维对

康德、

叔本华、

尼采

的译介

和研究

章太炎吸收西方哲学

研究中国传统思想等

这个时期还没有

对希腊哲学著作

的直接翻译

评介并未能超出

基本的概述水平

更谈不上

深入研究

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时候的学者已经开始

在中西比较中将西方思想

(包括古希腊思想)

吸收融入自己的

思想体系之中

比如章太炎提出的

“真如”概念就是在

与柏拉图的“伊跌耶”(理念)

相互对比中得到深入阐发的

而且,正是在这些

基础评述的过程中

为中国

了解希腊哲学

打开方便之门

但我国

古希腊研究

的真正奠基

始于学衡派、

陈康和严群

接下来介绍他们的工作

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古希腊哲学研究现状

(1)学衡派

近代,我国对古希腊哲学的

介绍、翻译、研究、后学培养

都绕不过吴宓等人开创的学衡派 

学衡派是民国时期著名的

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的学派

新中国成立后

长期受到了

忽视和贬低

学衡派在国内

真正得到重视

并深入评介的

是乐黛云的

《世界文化

对话中的

中国现代

保守主义》

学衡派的

兴起源于当时留学哈佛的

梅光迪、吴宓等人对其师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

的传承践行

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针对现代社会危机的

两种原因,即始于

培根的功利主义和

卢梭引发的浪漫主义

致力于恢复古代文化

(古希腊罗马文化、

儒家文化、

基督教文化等)

代表作有《卢梭与浪漫主义》

梅光迪、吴宓回国后聚集

胡先骕、刘伯明、柳诒徵

等志同道合者

创办《学衡》杂志

他们即以

“昌明国粹

融化新知”

作为宗旨

依托当时的东南大学

(即后来的中央大学)

在文学上

批评对抗“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新潮社”)

在史学上对抗

胡适、顾颉刚

的“古史辨派”

(论战主要发生在

柳诒徵等人主持的

《史地学报》)

当时

新文学在北方

如火如荼展开

而在学衡派影响下的

东南大学—中央大学

却不准新文学进课堂

反对“疑古”

而是注重

“昌明国粹”

成为坚守

古典诗词

传统小学

主张信古

重要阵地

与之相应,学衡派

对“新知”的“融化”

也不是西方

近代的思想

而是注重对于

西方古典思想

尤其希腊著作

的翻译和研究

取得很大成绩

受到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对浪漫主义

的影响

学衡派也批评

浪漫主义式的

研究进路

与当时的受到

浪漫主义—生命哲学

影响的“东方文化派”

发生论战

(值得一提:

在柏格森的

生命哲学影响之下

也诞生过某些研究

希腊哲学的先行者

如李石岑的

《希腊三大哲学家》

从生命哲学角度

对希腊思想

进行阐发

特色鲜明)

学衡派学者

与生命哲学

影响之下的学者

也都对现代社会

有批判性的反思

区别的关键即在于

对浪漫主义的态度

这种冲突及

相关问题在

既受生命哲学影响

也受保守主义影响

的近代学人宗白华

的思想当中体现得

比较明显

学衡派翻译古希腊作品

最重要的是郭斌龢、景昌极

从古希腊文翻译的柏拉图著作

从1922年起

陆续发表于

《学衡》杂志

并于1934年结集出版

《柏拉图五大对话集》

本书翻译的

柏拉图五篇对话

分别为景昌极译

《自辩篇》

《克利陀篇》

《斐都篇》

以及郭斌龢译

《筵话篇》

《斐德罗篇》

每篇对话都有“译序”或“引”

介绍各篇背景、特色

书中还包括

郭斌龢撰《柏拉图之埃提论》、

景昌极撰《柏拉图理型说略评》

对柏拉图

的核心思想

进行专门探讨

除此之外,吴宓、汤用彤

推荐向达、夏崇璞合译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从1923到1926年

在《学衡》连载

1933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

书中还包括吴宓的“校者识”

并收录了汤用彤翻译的

《亚里士多德哲学大纲》

吴宓还翻译了

《希腊对于世界

将来之价值》

撰写《希腊文学史》

(我国首部希腊文学史)

系统整理包含希腊罗马经典

在内的《西洋文学精要书目》

缪凤林撰

《希腊之精神》

将希腊精神概括为

“入世、谐合、

中节、理智”

四方面

并分析了西方近代以来

对希腊精神的继承和背离

汤用彤翻译《希腊之宗教》

胡稷咸翻译《希腊之哲学》

钱堃新翻译西塞罗《西塞罗说老》

并介绍西塞罗

身世、成就和

思想风格

这些

都是当时学衡派推介

古典哲学的重要成果

吴宓是

学衡派的

核心人物

也是首位撰写

希腊文学史的

中国学者

他早年求学

和后来研究

多在于比较文学

并没有专治希腊

1925年,吴宓北上清华

筹办清华国学研究院

担任外文系主任之职

并主持《大公报·文学副刊》

虽然仍固守学衡传统

但开始注重新旧融合

钱钟书便即是吴宓在

清华培养的优秀学生

杨绛翻译《斐多》

相关

思想传统

余续犹在

学衡派在

中央大学

浙江大学

的主要成员

(如张其昀)

在《学衡》杂志之后

又相继创办以民族主义

为立刊宗旨的《国风》

以及经

蒋介石授意出版

宣扬国家主义的

《思想与时代》

政治性日渐强化

学衡派译介古希腊哲学

最重要的人物是郭斌龢

郭斌龢并不

专治古希腊

和其他学衡派的

古希腊研究类似

他的古希腊研究

也多从文学角度切入

影响多在外文系和中文系

(文学与语言学)

属于中西兼治的学者

他的翻译和不多的研究文章

代表了学衡派古希腊研究的

整体倾向,故单独详述

郭斌龢1917年考入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即后来的

东南大学、

中央大学)

1919年转入香港大学

师从沃姆(G.N.Orme)

学习过拉丁文和希腊文

1923年,他经

沃姆推荐结识吴宓

吴宓先推荐郭斌龢

去东北大学当教授

后又积极推荐郭斌龢

考取了赴美公费留学

(吴宓也是郭斌龢

申请之时的主考官)

在哈佛师从白璧德

1930年学成归来

先后任教于

东北大学、

山东大学、

清华大学、

中央大学

1937—1946年任职于浙江大学

主持过浙江大学中文系、外文系

甚至还担任过浙江大学的代校长

1946年回中央大学

担任外文系主任

并拒绝

把外文系迁往台湾

将之完整保留在了

后来的南京大学

除了前面的《柏拉图五大对话集》

郭斌龢还翻译过英人童璧撰写的

《希腊之历史》

他还写过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

以及《新孔学运动》

比较中西文化之源

否认孔学为宗教

力陈孔学的

人文主义内涵

1941年,他在

《思想与时代》发表

《现代生活与希腊理想》

讨论西方文化之源头及

后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他认为,希腊人从完成

道德理想来理解人的发展

从人文主义角度来去看待

政治、经济问题

政治问题是

道德问题的

扩展延伸

政治应以

人的发展

为目的

他主张上承文艺复兴时期

对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继承

但反对

19时期浪漫主义

对希腊罗马文化

的研究和描述

1949年后,郭斌龢

因政治上的保守主义

且与国民党关系密切

在南京大学实际上

处于十分边缘的地位

加上政治动乱

他仅发表了

《关于柏拉图

美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莎士比亚与

希腊、拉丁文学》

等少数几篇相关研究文章

但郭斌龢

在20世纪60年代

培养了弟子张竹明

研究古希腊文学和哲学

师徒俩还在八十年代合译了

《理想国》,译文简洁晓畅

成为长期以来国内的标准译本

总体而言

学衡派对于

译介、研究

古希腊哲学

功不可没

思想基础

借自美国的新人文主义

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境遇出发

从中国文化本有的特质出发

触及当今

仍在清理的

现代性问题

对我们当前的思考

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但是

学衡派的希腊研究

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总体水准不高

此外

学衡派并未能够从整体上完成

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反思和研究

反思西方近代社会

没能以深入研究为基础

(尤其是对西方强大的

形而上学传统反思不够)

这往往导致将学术研究

变成政治立场的选择

典型例子如学衡派后期的

某些学者从民族主义

走向国家主义

(2)陈康和严群

陈康及其后学

学衡派倡导

对古希腊哲学研究

培养了不少的学生

陈康是

其中的

佼佼者

但是他的思想

并不属学衡派

陈康

1924年考入东南大学

(中央大学)预科

后入哲学系就读

师从当时

学衡派主要成员

汤用彤等学者

在汤用彤支持下

陈康潜心致力于

研究古希腊哲学

1929年毕业后

赴英国伦敦大学深造

后转入德国柏林大学

师从

哈特曼、

斯坦泽尔、

耶格尔

等学者

1940年以

《亚里士多德

论分离问题》

获得博士学位

陈康的研究深受

耶格尔发生学方法、

斯坦策尔对柏拉图

后期学说研究的影响

形成了独道之见

他认为

亚里士多德

将柏拉图

的理念论

理解而为

“目的论”

分离问题

针对的是

柏拉图的后学

(学园派)

亚里士多德

的分离概念

与柏拉图一致

仍然是一位

柏拉图学者

并没在这方面

反对柏拉图

这个观点反对了

当时的成见

导师哈特曼

甚至赞扬道:

自你的论文出来

所有希腊哲学史

都要重写

格思里

在其经典巨著

《希腊哲学史》

中也专门介绍了

陈康对柏拉图所作的

“目的论”式的解释

陈康在抗战中后期回到了中国

执教西南联大,讲授希腊哲学

致力于译介希腊哲学

1944年出版《巴曼尼得斯篇译注》

注释详尽,注释文字为原文数倍

这种以疏解原文的

方式研究柏拉图

扎实深入

富有创见

引起轰动

陈康

又将本书要义

撰为德文论文

后经当时访问重庆的

英国牛津大学学者

道茨教授带回英国

请D.J.Allan教授译成英文

题为On the Parmenides of Plato

发表于The Classical Quarterly

在国际学界有很大影响

陈康认为

柏拉图在本书当中

主要处理“相反的

相互集合的问题”

也就是“相”

(理念)

如何构成

个别事物

的问题

陈康的解释

“由解释一字一句

以解释一篇一段

由解释一篇一段

以解释全篇的内容”

分析精详,论证严密

以文本原文作为根据

逐字逐句

挖掘原文深义

这对后世学者

古希腊哲学研究

有很大的示范性作用

陈康

在抗战胜利后

又相继任职于

北京大学、

中央大学

1948年东渡台湾

任职台湾大学

1959年因故到美国执教

陈康在美执教期间

继续写作了不少

研究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的

重要论文

尤其集中从事

亚里士多德的研究

陈康的亚里士多德研究

注重应用发生学方法

系统研究了

亚里士多德

的存有论和

神学问题

并处理了

entelecheia

和energeia

之间的区分

等亚里士多德

研究领域的

诸多疑难问题

他研究

亚里士多德

的成果

集中出版为

《智慧:

亚里士多德

寻求的科学》

集其

亚里士多德

研究之大成

随后,陈康又再

转而继续之前的

柏拉图哲学研究

经过

十余年潜心研究

在去世之前出版

《获得相的知识》

陈康认为

柏拉图中晚期有

从“一元唯善论”

到“多元范畴论”

的发展

“柏拉图在

这个问题

上的观点

存在着两个

不同的阶段

先是回忆论

后是综观论

前者包含

在《曼诺篇》

与《斐多篇》

后者则肇始于

《会饮篇》的

对于

美本身的

直观理论

后来又在

《理想国》

核心卷的末尾

的综观理论中

获得了更为

完整的发展

这两部著作可谓其代表作

也是我国学者研究西学的

扛鼎力作

可惜

至今仍未

译成中文

汪子嵩和王太庆

编选翻译了《陈康论希腊哲学》

台湾出版过《陈康哲学论文集》

中国人民大学的聂敏里教授

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陈康著作的整理、翻译与研究”

相关

翻译和研究

成果发表后

想必会极大推动

我们对陈康先生

学术贡献的理解

陈康在西南联大、中央大学

执教期间,培养出学生如

王太庆、汪子嵩、苗力田

等学生

他们

是新中国成立后

国内翻译和研究

古希腊哲学

的主要力量

王太庆长期执教于北京大学

主持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

改革开放后

更致力于将

柏拉图作品

全部译出

可惜因病

突然去世

未竟其功

但他

留下遗稿

经汪子嵩

整理出版

《柏拉图对话集》

译文精确、简洁

遗惠学林

王太庆非常注重

对陈康翻译方法

的践行

也注重用

这种注疏式的

研究训练学生

比如80年代末

谢文郁的硕士论文

《<蒂迈欧>注》

就是典型

苗力田新中国成立后

先在北京大学执教

1956年调往人民大学

改革开放后培养了不少

懂希腊文的研究生

并组织翻译了

《亚里士多德全集》

虽然

有些翻译不够精确

但是整体质量较高

是我国

哲学翻译的标志性成果

筚路蓝缕,功莫大焉

苗力田还培养出

余纪元、徐开来、聂敏里

等亚里士多德研究专家

此外,叶秀山也是苗力田

1956年调往人民大学之前

在北京大学的学生

叶秀山从现象学

进入古希腊哲学研究

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叶秀山弟子如宋继杰

也是柏拉图研究

的优秀青年学者

总之

苗力田为国内古希腊哲学

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研究

水准提升和薪火传续

做出了重大贡献

汪子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

带领陈村富、姚介厚、范明生

开始撰写《希腊哲学史》

第四卷又有

包利民、章雪富加入

三代的学人历时28年

完成四卷本巨著

全书对原著史料

的征引丰富系统

思想评介

多有创获

对于国外

研究传统、

流派和文献的

介绍比较详尽

可谓当代中国的

古希腊哲学研究

的经典巨著

严群及其后学

严群的研究始于

他的老师张东荪

张东荪的思想最初

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后来接触并且接受

罗素的新实在论和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张东荪

在罗素和柏格森的影响下

在上一个世纪20年代主持

“尚志学会丛书”时

决心将柏拉图著作

悉数译出

翻译工作由张师竹承担

张师竹根据乔伊特英译本译出八篇

经张东荪几近重译校订出六篇之后

1933年出版《柏拉图对话集六种》

张东荪

后为政事牵绊

柏拉图全集的

翻译未能克终

但是培养了研究

古希腊哲学的学生

其中

最重要的

就是严群

严群是近代翻译大家

严复的侄孙

中学时阅读

罗素著作后

立志终身

致力于

哲学研究

1931毕业于

燕京大学

毕业论文为

《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

全文基本是Weldon英译本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译述

出版时

有张君劢

和张东荪

所写序言

1934年

在张东荪的指导下

严群完成硕士论文

《柏拉图》并出版

全书内容多参考策勒的

《柏拉图与旧学园》

严群两部

毕业论文

只是概述和

评介性质的

著作

但这为之后的研究

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严群毕业后远赴重洋

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

和耶鲁大学学习5年

在美期间便开始

柏拉图著作的

翻译工作

1939年,严群回国

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

浙江大学、杭州大学

严群平生抱负有二:

一为

根据古希腊文尽译

《柏拉图对话录》

二是撰写

《分析的批评的

希腊哲学史》

文革前,他已译出

全部36篇的28篇

但决定在全部译出、

再三打磨后再出版

仅在1963年出版

《泰阿泰德、

智术之师》

其他译稿

在文革中

都被抄走

散佚殆尽

文革结束后

严群收拾建国前出版的旧译

重新覆校,于1983年出版

《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此外商务印书馆

还收集严群旧译

出版《赖锡斯、

拉哈斯、

费雷泊士》

严群的

《分析的

批评的

希腊哲学史》

生前只是出版了

“前苏格拉底部”

虽未竟其功

但他的其他

专著和论文

基本能构成

“柏拉图部”和

“亚里士多德部”

2011年出版的

《严群文集》

便依此整理的

《严群文集》分为三部:

《柏拉图及其思想》

《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

《古希腊哲学探研及其他》

《柏拉图及其思想》

收录1949年之前的

《柏拉图》

《论柏拉图之爱迪亚斯》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之伦理思想及其比较》

《理想国或道德与国家论》

(译文)等专著或文章

《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

收入两部专著《亚里士多德》

和《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

《古希腊哲学探研及其他》

收入包括

《分析的批评的希腊哲学史:

前苏格拉底部》

以及其他西方哲学

和中国哲学研究论文

严群的研究较为扎实严密

常常先分类引用原文

逐条解释并综合评述

最后再做出论断

他还尝试用

西方哲学的

理论术语

来去解释

中国哲学

比较两种不同文化的特质

提出某些富有洞见的观点

严群学生培养的

古希腊哲学研究

学生主要有

陈村富、

李真、

王晓朝、

包利民等

李真1960年北大毕业后

留校任教,文革后调入

西方哲学史教研室

教学重点集中于古希腊哲学

1979年赴杭州拜师严群门下

与当时在杭州大学工作的

陈村富共同向严群

学习古希腊语

李真翻译过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译文谨严

较好地遵从了希腊原文

严群在杭州大学

(后并入浙江大学)的学生

还有王晓朝、包利民、王来法等人

王晓朝主要研究

早期基督教哲学

和宗教哲学

他力图完成其师遗志

尽译《柏拉图全集》

但译文

在学界

颇受争议

严群的再传弟子詹文杰

又重新翻译了《智者》

《泰阿泰德》

《克利托丰》等

专注于柏拉图研究

可谓再续严群柏拉图

翻译和研究的未竟之志

陈村富、包利民

等以浙江大学为基地

集中力量研究希腊化哲学

撰写了《希腊哲学史(第四卷)》

主持出版“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

在希腊化哲学

和早期教父哲学

等研究领域研究

成就斐然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

从1949年

到1978年

这三十年期间

中国西学体系

紧紧围绕

马克思主义的

三大来源来建立

按照这个

西学构架

古希腊哲学除了

德谟克利特、

伊壁鸠鲁

的原子论

(因马克思

博士论文之故)

并不受到重视

培养的人才也少

即便是那

寥寥可数的几位学者

他们的古希腊哲学研究

也深受黑格尔确立的

哲学史框架影响

虽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但总体而言稍显单薄

希腊哲学研究的

翻译、研究、

人才培养

都是从改革开放

才真正得到接续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西方哲学的引入

大批学子

从海外学成归来

古希腊哲学研究

既有国内学脉的承继

也有国外学术的直接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内很多学者

对古希腊哲学的兴趣

都与现象学

(尤其是海德格尔)

在中国的兴盛密切相关

不少治现象学的学者

都兼治古希腊哲学

如叶秀山、

靳希平等

很多青年学者

最初接触希腊哲学

很大程度受到了

海德格尔

“回到希腊”

召唤的影响

2014年

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

举办的年会主题即为

“现象学与古希腊哲学”

提交论文50多篇

对现象学与

古希腊哲学的

渊源和联系进行了

较为完整地梳理

年会精选论文

分两辑出版

已出版《现象学

与古希腊哲学》

涉及布伦塔诺、胡塞尔、

梅洛-庞蒂等现象学家

今年预计出版第二辑论文

《海德格尔的希腊解释》

除此之外,相关著作的翻译

也不断出版,如布伦塔诺的

《根据亚里士多德论

“是者”的多重含义》

以及海德格尔的

《柏拉图的<智者>》

《论真理的本质:

柏拉图的洞喻和

<泰阿泰德>讲疏》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现象学研究导论》等等

相信现象学

的解释路径

仍会或隐或显地

影响国内后学的

希腊哲学研究

分析哲学从20世纪以来

向来是哲学界的显学

分析传统更是渗透到

哲学的各个领域

在中国的情形也是如此

然而,中国

分析哲学虽有

洪谦、金岳霖

等老辈学人的

开创

以及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不断发展壮大

但总体而言

未能像西方

那样深入进入

哲学史的研究

虽然如此

分析性的哲学传统

却从未在中国断过

尤其是受

陈康、严群影响下

治古希腊的后学

多少带有

分析传统

的倾向

近年来

留学归国的青年研究者

更是将分析哲学传统的

古希腊哲学研究

直接引入中国

分析哲学传统的

古希腊哲学研究

在国际上居于

主流地位

也做出了很多的

卓有成效的成果

相信分析传统的

古希腊哲学研究

会得到

越来越多学者的

重视和吸收

图宾根学派与

康德、黑格尔的

哲学关系密切

虽然

未成文学说

长久以来

并未得到引进

但因

建国后国内哲学界

受黑格尔影响颇深

图宾根学派的

研究方向和内容

很容易得到国内

既有传统的接受

图宾根学派

在进入新世纪之后

也得到国内直接引进

开始译介

图宾根学派

的作品

留学归国

相关学者

写出自己

研究成果

图宾根学派方法的

引进相信会对国内

古希腊哲学的研究

会有不少促进作用

施特劳斯

研究传统

随着2000年

以来刘小枫、甘阳

对施特劳斯的引介

在国内发展很迅速

刘小枫、甘阳的引介

不局限于古希腊哲学

而是重视国内的

西方古典学的建设

打破现代式学科分割

广涉古希腊文学、

哲学、历史诸领域

致力于西方

传世经典的

解读

刘小枫、甘阳

主持的古典学术集成

“经典与解释”丛书和

《经典与解释》集刊

现已出品近四百种

极大推动了我国包括

古希腊哲学在内的

西方古典学建设

国内

施特劳斯

研究传统

特点明显

以古今中西

之争为核心

以诗学、政治哲学

反对传统形而上学

尤其注意

反思启蒙

现代民主

思想上偏保守主义

此外

国内其他领域的

某些学者在追溯

自己学科的母题

超出本学科在现代

所订立的专业范围

深入反思现代社会

包括社会学、

政治学、法学

等学科的

某些学者

这些学科多在

18、19世纪形成

现代学科的建制

它们的奠基者

一方面受到

17、18世纪

现代社会

形成的

直接影响

另一方面都接受了

共同的古典学术训练

这些学者在思考

现代西方社会时

注意到现代社会中大量

古典的、反现代性的因素

在推动着西方社会向前运动

整个世界

无可挽回

卷入了

现代性

之中

但西方的

现代性的

根基

有其传统的基督教

和希腊思想因素

中国的现代化过程

如何奠基在自己的

思想传统之上展开

如何

吸收西方古典传统

这是国内西学研究

特别值注意的地方

这些

青年学者

多少也受

海德格尔

施特劳斯

研究传统

的影响

但是并不

特别强调

诗与哲学

政治与哲学

的对立

政治立场

也并不是

其核心关注所在

国内希腊研究

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了

西方哲学研究的热点

西方的各个研究流派

也都得到国内的引介

而且很多青年学者

并不固守学派成法

注重对其他的学派和

传统研究方法的吸收

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当然,西方现今

流行的研究流派

本身

与西方

哲学发展

密切相关

有各自的

问题意识

中国要形成

自己的研究传统

并不能只局限于

移植西方各流派

的研究

而是

要注意在

吸收借鉴

的基础上

将希腊哲学

成为我们

的思想传统

的组成部分

并以此来反观、发展

自身固有的思想传统

从西方哲学

对希腊哲学的

传承史来看

这种传承

并没有陷入

过度专业化的

细枝末节之中

而是不断

将新时期的经验

带入传统经典中

使得这些经典在各个时代

能够以新的方式得到传承

当今中国的

古希腊研究

也当如此

需要

在希腊哲学研究当中

自觉从自身经验出发

形成中国

的古希腊

研究传统

最终将

希腊哲学

变成我们

自身传统

组成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希腊哲学的楷模——陈康先生
吴小如:追忆先师严群
《一位改造西方哲学的东方哲学家——悼念陈康先生》
商务印书馆世界名著目录
《亚里斯多德全集(1)》导读
古希腊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差异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