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诊

望诊:

五色总以,明亮润泽为准

明亮属阳,多为气充表现

润泽属阴,多为血足表现

故凡气血两伤

无论其为何色

均必因之

沉滞晦浊

草兹、枳实、饴、

虾血,枯骨

无非就是

沉滞晦浊

的形容

如果气血充沛

无论其为何色

势必明亮润泽

翠羽、鸡冠、

蟹腹、豕羔、鸟羽

无非就是

明亮润泽

的象征

即便是

明亮润泽

的五色中

任何一色出现

假使暴露突出

仍属于一脏

独亢的病变

不能算正常

正常的五色,应该是

待其王时而始荣于外

其荣于外,亦是禀胃气

而隐隐出现于皮毛之间

故云“如缟裹”

如缟裹

即朦陇光泽

虽有形影

究不灿然

这才是

气血无伤,阴阳和调

五脏之气无偏胜的常色

若五脏

衰败的病色:

不见其朦胧,徒见其暴露

不见其明亮,徒见其沉浊

不见其润泽,徒见其枯槁

如赭如盐如蓝、

如黄土、如地苍

无非即就是属于

沉浊枯槁的夭色

也就是属于

脏腑、气血、

阴阳衰败的死色

望色既是集中在面部

所以《灵枢_五色》记载有

面部主脏腑肢节的详细部位

《素问.刺热论》补充:

面部为什么能成为全身

脏腑气血病变的反映点

目前还缺乏说明它的资料

兹据《灵枢》、《素问》

有关行于面部的

经脉、络脉、经筋气化

等的记载,各以部从类列如下:

1.头部(包括额、颅、项)

(1) 五脏

1) 

心、肾、肺、脾之络

均会于耳中,上络左角

2) 肾筋结于枕骨

3) 肝脉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

(2) 六腑

1) 

胃脉会于耳中,上绳左角

胃脉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烦

胃正脉上额颊,胃别脉上络头项

2) 大肠筋上左角络头

3) 

膀胱脉上额交巅

上下项

膀胱筋上头

4) 

胆脉上抵头角

胆筋上额角交巅上

左络于右

5) 

三焦脉过客主人前

三焦正脉别于巅

三焦经上乘额,结于角

(3)奇经

1) 督脉上额

交巅人络脑

还出别下项

2) 

营气

上巅下项

合足太阳

其支者

上额、

循巅、

下项

循脊人低

是督脉也

2-面部

(包括

颧、顿、

颊、颐、颌、

曲颊、牙车)

(1) 五脏

1) 心其华在面

心正脉出于面

2) 

肝脉支者

从目系

下颊里

(2) 六腑

1) 

胃阳明脉荣于面

胃正脉上额颊

胃筋合于颃

胃筋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胃脉循颐后下廉,下大迎、循颊车

2) 

胆正脉散于面

胆脉抵顿下

胆筋结于颃

胆脉下颊车

胆筋下走颂

3) 

膀胱筋上颜

膀胱脉入颃,偏上齿

膀胱筋结于颀

4) 

大肠脉入硕,偏下齿

大肠筋结于颀

大肠脉贯颊

大肠筋上颊

其支者下右颌

大肠别脉上曲颊

5) 

小肠脉上顿,斜络于颧

小肠脉上颊,其支者别颊

小肠筋下结于颔

6) 

三焦脉出颇

三焦脉下颊又交颊

三焦脉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

其支者上牙车

(3) 奇经:附营气

1) 

任脉循面

任脉上颐

2) 跻脉入颀

3) 营气出颐

3. 目部

(包括

目系、内眦、锐眦、

上胞、下胞)

(1) 五脏

1) 

心别脉属目系

心正脉合目内舭

2) 肝脉连目系

(2) 六腑

1) 

膀胱脉

正属目本

名曰眼系

膀胱脉起目锐眦

太阳结于命门

命门者目也

膀胱经为目上纲

2) 

胃正脉系目系

胃脉上至目内眦

胃筋为目上纲

胃小肠筋急

口目为辟

眦急不能卒视

3) 

胆正脉系目系

胆脉起目锐眦

至锐眦内,其支者别锐

胆筋结于目眦,为外维

4) 

小肠脉

过目锐眦

至目内眦

小肠筋属目外眦

5) 

三焦脉至目锐眦

三焦筋属目外眦

(3) 奇经:附营卫

1) 任脉人目系两目之下中央

2) 督脉别络起目内眦

3) 

阴娇之脉

合太阳阳鞒而上行

至目内眦

目内眦痛

取之阴鞒

4) 营气注目内眦

5) 

卫气平旦出于目

目者宗脉所聚也

4. 耳部(包括

耳前后、耳上下角、耳中)

(1) 五脏

1) 心肝脾肺之络,皆会于耳中

2) 心包络正脉出耳后

(2) 六腑

1) 胃脉上耳前

阳明脉结于颡大

颡大者,钳耳也

胃络会于耳中

胄筋结于耳前

胃中空,则宗脉虚,故耳鸣

2) 

大肠别脉

其支者人耳中

合于宗脉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3) 小肠脉人耳中

小肠筋结于耳后完骨

其支者入耳中

直者出耳上

4) 

膀胱脉支者

从巅至耳上角

膀胱筋结于完骨

5) 三焦脉系耳后

上出耳上角

人耳中

出走耳前

三焦筋循耳前

6) 胆脉下耳后

其支者从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

少阳结于窻笼,窻笼 者,耳中也

胆筋循耳后

(3) 精液

1) 精脱者耳聋

2) 液脱者耳数鸣

5. 鼻部(包括鼻柱、鼻准、鼻孔)

六腑

1) 

胃脉起于鼻之交颏中

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

胃筋结于鼻

2) 大肠脉挟鼻孔

3) 小肠脉抵鼻

4) 膀胱筋结于鼻

6. 口部(包括

人中、唇、承浆、上下齿、舌)

(1)五脏

1)

脾气断

人中满

太阴结于太仓

故脾气绝,唇反

脾脉连舌本,散舌下

脾正脉贯舌中

脾气绝,舌萎

2) 

肾气绝

齿长而垢

或齿光无垢

肾脉挟舌本

肾正脉系舌本

3) 

肝脉环唇内

故肝气绝,唇青

厥阴结于玉英

肝气绝,舌卷

4) 

心别脉系舌本

少阴结于廉泉

舌下少阴

(2) 六腑

1) 

大肠脉交人中

左之右,右之左

大肠脉下人齿中

大肠别脉人颀, 偏下齿

大肠脉挟口

2) 胃、小肠筋急,则口目为噼

3) 

胃脉挟口环唇

胃正脉出于口

胃筋挟口

寒则引颊移口

热则缓纵不收

胃脉交承浆

胃脉入上齿中

4) 

三焦络有邪,口干

三焦筋系舌本

三焦络有邪,舌卷

5) 

膀胱别脉人颀,偏上齿

膀胱脉挟舌本

膀胱筋支者入结舌本

(3) 奇经:任脉环唇

7.咽喉

(1) 五脏:

1) 

脾脉挟咽

脾正脉结咽

2) 肺正脉循喉咙

3) 心正脉走喉咙

4) 包络正脉循喉咙

5) 肝脉循喉咙之后,上人颃颡

6) 

肾脉循喉咙

肾络有邪

咽痛不可纳食

(2) 六腑

1) 胃脉循喉咙

胃别脉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

胃正脉上循咽

2) 大肠正脉循喉咙

3) 小肠脉循咽

4) 三焦络有邪,喉痹

5) 膀胱脉循咽喉

6) 胆正脉挟咽

(3) 奇经:附营气

1) 任脉至咽喉

2) 

营气注肺

上循喉咙

入颃颡后

究于畜门

从以上材料初步的分类来看

五脏、六腑、气血、精液等都通过

经脉、络脉、 经筋、气化的作用

分布于头面各个部位

是相当复杂的

望头面气色分析

内在的病理变化

有其物质基础的

很有加以研究提髙的必要

现在临床

一般常用

望色部位

比较粗略:

额心、鼻脾、颐肾、

左颠肝、右颊肺、

又面色皆属于心

两目四维皆属于肝

两颊皆属于肺

唇四白皆属于脾

两颧两耳轮皆属于肾

颊车皆属大肠

舌下两窍皆属胆

又属肾

目分五脏

目虽主肝 

而出于脑

脑受五脏之精也;

舌分五脏

舌虽主心

而本于胃

胃为脏腑之海也

高下左右,旁见侧出

统为脏腑气化之所流注

反映于面部

但亦大多与

经脉、络脉、经筋

之走注有关

而不容忽视

望诊在西医学上也有

明确的例子可以证明:

比如心脏

瓣膜疾病

(如二尖瓣、

三尖瓣狭窄

或关闭不全)

会在两颧部出现潮红;

肾病晚期会出现脸色黑黯无光泽;

黄疸性肝炎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贫血或是大出血的病人往往面色苍白;

小孩有蛔虫

会在眼白或指甲

出现黄白色斑点

这些实例明确地,告诉我们

人体特定部位的,颜色变化

和相应疾病之间有密切关係

察颜观色话望诊 

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

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

筋之精为黑眼,

血之精为络,

气之精为白眼,

肌肉之精为约束

五脏六腑

所蕴藏的精气

都会聚于眼睛

这些精气是人体

视觉活动的

物质基础

眼睛就是

五脏六腑

精气会聚

而形成的

其中

骨(肾)中的精气会聚形成瞳孔

筋(肝)中的精气会聚形成黑睛

血(心)中的精气会聚形成血络

气(肺)中的精气会聚形成白睛

肌肉(脾)中的精气会聚形成眼睑

眼睛是五脏六腑

精气聚集的地方

通过对眼睛的观察

自然就可以了解到

整个人体的

「神」

的状态

比如说

目光有神、

精彩内敛、

顾盼灵活、

开合自如

表现神气充足

脏腑功能旺盛

目光呆滞、

双目无神、

转动不灵、

眼睑不能

自主开合

瞳孔散大

神气衰败

脏腑衰竭

眼睛的不同部分分别是

五脏的精气,会聚而成

对不同部位的

形色变化进行观察

就可以了解五脏的

运转情况

这是中医在

目部望诊中

创造出来的

「五轮学说」

所以,眼睛虽小

但是其中包含的

信息却非常丰富

是了解神及五脏六腑

功能情况的重要器官

神是

人体的整体情况

的一种外在表现

除此之外,可以被我们观察得到的

外在征象,还有人体的形态和色泽

形态,人的身形和体态

身形,也可以叫作形体

人在静止状态下的空间轮廓

比如说高矮、胖瘦、强弱等

形体和人体的

肌肉、骨骼的

强壮程度有关

肌肉、骨骼

的生长发育

往往受到

生长激素、

性激素

等的内分泌激素

水准高低的影响

内分泌激素

水半的高低

受到人体内

元阴、元阳、

气、血、津液

等基本物质的

充盈程度所控制

所以,通过对

人的形体的观察

可以了解身体内

各种基本物质的

充盈程度

如身形低矮

或有佝偻病

可以判断是体内

元阴、元阳不足

骨骼生长

发育不良;

如形体肥胖

可以判断体内

脾所藏的气不足

水湿运化障碍

积聚成为痰浊

从而引起肥胖;

如形体瘦弱

则可以推断体内

气、血、津液等

物质过度消耗

不能充实形体

从而导致消瘦

体态则主要是

人体活动时的

各种姿势和动态

它反映了人体神经系统

(如大脑、嵴髓、外周神经等)

对运动系统

(肌肉、韧带、骨骼等)

的支配、控制情况

健康的人体

是体态自如

能够随意愿

做各种动作

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的

支配、控制发生障碍时

会导致各种体态的异常

出现某些

活动障碍、

活动丧失

或者不自主的活动

这时,通过对这些

体态的特性的观察

就能够判断分析体内

神经系统功能的状态

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主要有减弱(丧失)

和亢进两种类型

神经系统功能

减弱(丧失)

会导致其

支配的肌肉

兴奋性降低

出现

肌肉萎缩、

肢体瘫痪、

口角歪斜

等体态;

神经系统

功能亢进

则会导致其

支配的肌肉

兴奋性增高

出现

肌肉跳动、手足震颤、

关节拘挛、角弓反张、

目睛上吊、四肢抽搐

等体态

此外,有些

特殊的疾病

会导致一些

有特徵的体态

了解这些体态

帮助诊断疾病

心绞痛

患者常会

以手护心

不敢行动;

腰腿疾病

患者常会

用手护腰、

嵴柱侧弯

减轻疼痛;

畏缩多衣往往是

畏寒患者的表现;

常欲揭衣被

即热证患者;

通过望诊

对这些特殊的

体态进行观察

对于了解疾病

的部位和性质

都有很大帮助

疾病除了会导致

人体形态的改变

还会导致人体的

体表色泽的变化

不同性质的疾病以及

不同脏腑的疾病

都会在人体体表产生

不同的色泽变化

望色即望诊中

最重要的部分

色泽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颜色,二是光泽

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变化

可以反映出:

不同的疾病部位和性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五腑、五体、五窍、五志,中医为什么有这么多五?
从面色五官看五脏之病(一)很强大!
面部分位图
?任应秋:略谈色脉诊
十二经循行歌
五脏六腑是什么?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