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邪风之至

疾如风雨:

外感致病因素

急如疾风暴雨

善于治病

邪在皮毛

即予治疗

技术较差

邪在肌肤

才予治疗

又更差的

邪在五脏

方才治疗

邪入五脏

非常严重

这时治疗

半死半生

病位,疾病所在部位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机体的

表里之间、

内脏之间

均有

经络相互

沟通联络

气血津液

循环贯通

某一部位的病变

可向其他的部位,波及扩展

从而引起该部位,发生病变

这是病位的传变

常见病位

传变包括:

表里之间与

内脏之间的

传变

外感病和

内伤病的

传变

又各有特点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善治治皮毛

其次治肌肤

其次治筋脉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

半死半生

掌握疾病传变规律

实施早期治疗重要

1.表里出入表与里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病变部位

并非固定

整体而言

病在

皮肤、毛窍、

肌肉、经络

等为外属表

病在

脏腑、骨髓

等为内属里

皮毛与经络相对而言

皮毛属表,经络属里

以三阴三阳经而言

三阳经为表

三阴经为里

脏与腑,相对言

腑为表,脏为里

由于疾病

表里传变,意味着

病邪表里出入变化

故疾病的表里传变

亦称邪之表里出入

(1)

表病入里亦即表邪入里

外邪侵袭人体

首先停留于机体

的肌肤卫表层次

后内传入里

病及脏腑的

病理传变过程

常见外感疾病的初期中期

是疾病向纵深发展的反映

多由于

机体正气受损

抗病能力减退

正气不能够制止

病邪的致病作用

病邪得以

向里发展

或因邪气过盛

或因失治误治

以致表邪不解

迅速传变入里

外感风寒证可出现:

恶寒、发热、无汗

等的寒邪在表病变

在表的风寒之邪不解

可由肌表而内传入里

影响肺、胃功能

发展为

高热、口渴、

喘咳、便秘

此即由表寒证

转化成里热病变

(2)里病出表里病出表

病邪原本位于

脏腑等在里层次

而后由于正邪斗争

病邪由里透达于外

的病理传变过程

温热病变

内热炽盛

高热、烦渴、

胸闷、咳逆

继则汗出

热邪外解

脉静身凉

症状缓解

或热病疹

透发于外

以及伤寒三阴病变

转化为三阳病变等

均属里病出表

之病理过程

人体表里

是相对的

是多层次的

病变在表里出入的传变

有介于表里之间的阶段

即半表半里

伤寒的,少阳病机

温病的,邪伏募原病机

都称为,半表半里

皆出现

介于表与里

之间的见证

发展趋势

既可达表

也可入里

此为特点

2.外感病传变一般而论

外感病发于表,发展变化过程

是自表入里、由浅而深的传变

故外感病,基本是表里的传变

内传入里,亦见脏腑间的传变

不同的

外感病

其病位

传变的形式

又有所区别

主要有:

六经传变

卫气营血

三焦传变

(1)

六经传变六经

指三阴、三阳

实即十二经脉

六经传变:

疾病的病位

在六经之间

的相对转移

东汉张机的

《伤寒杂病论》

在《内经》所论

外感热病

的传变规律的基础上

创立“六经传变”理论

六经传变

实际上是对伤寒热病

六个不同发展阶段的

病变规律和本质概括

经脉是运行

气血的通路

内属于腑脏

外络于肢节

把人体各部

的组织器官

联结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

因而也成为

病邪传播转移的通路、

病理变化反应的部位

特别是十二经脉

是经络系统的主干、核心部分

也成为外感病传变的重要途径

六经由表入里传变的

基本形式是由阳入阴

即先太阳、阳明、少阳

而后太阴,少阴、厥阴

的六个层次

说明

阳气由盛而衰

疾病由轻到重

的发展过程

反之由阴出阳

说明

正气由衰而盛

疾病由重到轻

的好转过程

正气不支

邪气亢盛

也可以不经阳经

而直接侵犯阴经

称为直中三阴

其中以直中少阴为多

六经的具体传变形式

尚有

阴阳经传变、

表里经传变、

手足经传变

另外,由于

经脉与脏腑

有属络关系

六经病变实际

与相应的脏腑

功能失常有关

(2)

三焦传变

三焦传变

病变部位循

上、中、下三焦

而发生传移变化

三焦是人体

上、中、下

部位的划分

也是诸气与水液

上下运行的通路

因而也可作为

病位转移的途径

温病的三焦传变

是对温热病三个

不同的发展阶段

的病变的规律

和本质的阐释

由部位三焦的

概念延伸而来

三焦传变是温病

的主要传变形式

温热病邪

多自口鼻而入

首先侵犯

上焦肺卫

病邪深入

则从上焦

传入中焦脾胃

再入下焦肝肾

这是疾病

由浅入深

由轻而重的

一般发展过程

故称之为顺传

如病邪从肺卫

直接传入心包

病情发展恶化

超越一般

传变规律

称为逆传

肺病逆传

则为心包

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

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

始上焦,终下焦

疾病之所以

顺传和逆传

主要取决于

正邪的双方

力量的对比

病邪的性质

如果疾病

好转向愈

则可

由下焦

向上焦

传变

(3)

卫气营血传变

卫气营血传变

是指温热病过程中

病变部位

在卫、气、营、血

四个阶段的传移变化

卫分是温病

的初期阶段

病位在肺卫

气分为温病的中期

病位在胃、肠、脾

及肺、胆

营分是温病

的严重阶段

病位在心包及心

血分属温病的晚期

病位在肝、肾及心

卫气营血传变,一般从卫分开始

发展传为气分,再入营分,而血分

反映

病邪由浅入深

病势由轻而重

的发展过程

称为“顺传”

若邪入卫分之后

不经过气分阶段

而直接深入

营分或血分

称为“逆传”

反映了传变的过程

渐进与暴发之不同

此外,卫气营血传变

还有

初起即不见卫分阶段

而径入气分、营分者

亦有卫分证未罢

兼见气分证而致

“卫气同病”

或气分证尚存

同时出现营分、

血分证而成

“气营两燔”、

“气血两燔”

更有严重者为

邪热充斥表里

遍及内外

出现

卫气营血

同时累及

的局面

3.

内伤病传变内伤病:

内脏遭到病因损伤

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因此,内伤病的

基本病位在脏腑

人体是以

脏腑为核心

的有机整体

脏腑之间

在生理上密切相关

在病理上则可通过

经络、精气血津液

等的相互影响

以及位置相邻

而在脏腑之间

发生传变

内伤病的基本传变

形式是脏腑传变

另外

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

在生理上,相互联系

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

故内伤病也可在脏腑

与形体官窍之间传变

(1)

脏与脏传变即指

病位传变发生于五脏之间

这是内伤病最主要的

病位传变形式

五脏之间

通过经络

相互联系

生理功能

密切相关

协调平衡

精气血津液的

生化、贮藏、

运行、输布

等方面存在

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

相互制约

的关系

某一脏的病变

常影响到他脏

而发生传变

例如

心与肺、心与脾、

心与肝、心与肾之间

病变都可相互影响

心与肺同居上焦胸中

心主血脉,肺主气

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

所以

疾病在,心与肺的两脏之间的传变

主要是心血与肺气病变的相互影响

临床上

心运血

功能失常

可以导致

肺气郁滞

宣降失司

而见咳喘

不得平卧

肺病日久,吸清呼浊功能异常

气病及血,可致肺气胀满,心血瘀阻

发生心悸、胸闷、口唇爪甲青紫等症

另外

心与脾之间

主要是心血、

心神与脾气运化

病变的相互影响

心与肝之间

主要是心血与肝血、

心神与肝失疏泄情志

病变的相互影响

心与肾之间

主要是心肾阴阳不交

与精血亏损病变的

相互影响

于此可知,由于两脏之间

生理功能的联系各不相同

所以病理

传变情况

各不一样

(2)

脏与腑传变是指

病位传变发生于脏与腑之间

或脏病及腑,或腑病及脏

具体传变形式

是按脏腑之间

表里关系而传

五脏之久咳

乃移于六腑

脾咳不已

则胃受之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

这是由于

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

肺与大肠、肾与膀胱

等表里相合脏腑之间

有经脉直接属络

从而使得病气

得以相互移易

如肺与

大肠表里相合

脏腑气化相通

大肠

得肺肃降之气

而后传导排便

如果肺气

壅滞于上

肃降失职

可致大肠

腑气不通

发生便秘

大肠实热

积滞不通

反来影响

肺气肃降

从而发生

气逆喘咳

故肺病可以传至大肠

大肠病又可累及于肺

他如心火移热于小肠

小肠有热,循经上熏于心

脾运失职,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

食滞于胃,导致脾失健运等等

均为脏腑表里相传的疾病传变

脏腑表里

相合关系的传变

并不是脏与腑之间

病位传变的唯一形式

如肝气横逆犯胃

寒凝肝脉导致

小肠气滞等等

虽是由脏传腑

但是并不属于

表里相合传变

(3)

腑与腑传变

即病变部位

在六腑之间

发生传移变化

六腑

生理功能

各有不同

但都参与

饮食物的

受纳、消化、

传导和排泄

以及水液的

输送与排泄

并始终维持着

虚实更替的

动态变化

其中某一腑发生病变

则势必影响及另一腑

导致其功能失常

如大肠

传导失常

腑气不通

下游闭塞

可导致胃气上逆

出现暖气、呕恶

若胃中

湿热蕴结,熏蒸于胆

又可引起,“胆热液泄”

出现口苦、黄疸等症

可以看出

任何一腑的

气滞或气逆

均可破坏

六腑整体

“实而不能满”、

“通而不宜滞”

的生理特性

从而

使病变部位

在六腑发生

相应的传变

(4)

形脏内外传变

包括病邪通过形体

而内传相关之脏腑

及脏腑病变

影响形体

外感病邪

侵袭肌表形体

由经脉传至脏腑

是内伤病发作、加重

的重要原因,有关内容已经在

表里传变和外感病传变中论及

风寒之邪

侵袭肌表

客于皮毛

然后内合于肺

至于其

内合于肺的机理

则是“外内合邪”

因已有

过食寒凉

生冷饮食

损伤脾胃阳气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

(相当于胃的中脘部)

胃寒阳衰

可以通过经脉影响肺

肺阳不足,宣发失职

若再有风寒之邪外袭

则因肺阳虚衰,卫外功能减退

因而客肺而发生咳嗽、喘促等

某一些形体组织的病变

久则可按五脏所合关系

从病变组织传入于本脏

而发展为内伤病证

反之病变

可由脏腑传至经脉

亦可以反映于体表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

说明心肺有病,亦会通过其所属经脉

并在其循行的形体肌表部位反映出来

而出现胸痛、两臂内痛等症

临床上

五脏病变

通过经络和

精气血津液

影响五体和官窍

亦是常见的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疾病传变(一)
【中医病位辨识】
中医基础:病位传变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疾病传变)
第67 讲 疾病的传变(一):概念、形式(一)
疾病病位传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