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吴军——一个和我同名的教育专家谈教育

        这两年,有一个我和名字一样的谷歌的华人科学家因为写书、在得道讲课、出色的从职经验,关键是他有两个优秀的女儿,一个上了美国顶级的大学麻省理工,小女儿也上了顶级高中。

        今天楠妈给我推了他的一个专访,名字是:精英教育不是适合每一个人。专访有一些长,我把里面的我认为是精要的地方,做一个我理解的转述吧。要是有喜欢原文的朋友,直接搜这个名字就可以在网上找到的。

        第一:咱们的教育的教育可以称做“课本上的教育”,但是孩子从学校出去之后呢,他们面临着的却是课本上找不到直接答案的问题。比如这两天,我观察楠的学习,她每一天都要背诵数学的单位换算,可以讲对答如流。那么她是这样回答现实中的问题的:爸爸的指甲一平方分米,爸爸的身高四平方米……。我问,一瓶500ml的矿泉水多少公斤,也是无法回答的。那么这样的教育真的好吗?

        第二:一切的教学都是瞄着“标准答案”的思路来开展的。也就是在考试的时候,如果你的答案不是标准答案,对不起哟,得不到分的,所以,就是蒙也要弄一个瞎猜的标准答案。这里的问题在哪里呢,他讲,如果我们还是一个追赶者,那么没有问题,我们前面有标准答案,可是,一旦我们达到了和世界最发达国家一样的高度呢,我们的人民向哪里走呢?

        标准答案,扼杀了太多的孩子的梦想与创造力。那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答案呢,他首先讲了,一个坏的答案的标准就是:直接抄,或者是记忆的答案;一个好的答案是:从事实出发,符合逻辑推理的结论,这些结论不一定要和书上的一致,也不一定要和主流的观点一致,只要符合一定的逻辑推理就好了。

        第三:把考试和一时的成败看得太重,也就是所谓“赢在起跑线上”;这种情况就是,无论孩子喜欢不喜欢,强记,强学,然后考试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然后,然后利用完了,就还给老师好了。所以,想想那么多的什么兴趣班,那么多的补课,那么多的学习,当不再学习之后,还有什么在脑子里呢,让我们自己想想自己以前学过的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书吧。

        第四: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见识,一个不断学习的父母对孩子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但是,咱们的父母呢,把孩子交给:学校、补课班、兴趣班、爷爷奶奶姥姥……反正自己一说起要辅导孩子就像网上写的:鸡飞狗跳。因为孩子耽误了自己玩手机、刷剧、麻将……结果还没有自己的预期好,就这样子了。

        然后,他讲,我们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当什么精英,而是要培养一个好孩子,好孩子的标准是:乐于帮助他人,这样他最终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不过,太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也为各种“精英”,逼迫孩子做这做那,学这学那,最后适得其反,搞得孩子失去了对读书的兴趣,更烦人的是,讨厌学习,逆反。

      孩子都有向善的天性,也有好奇的天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内在欲望,让他们自觉地去学习。

        最后,他告诉我们,要成为那5%的精英人士,一定是出于热爱。读书的确是一个辛苦的事情,这也是很多家长讲的,学习根本就没有什么“快乐地学习”这回事儿,其实他讲,学习就像我们通霄打麻将,这是很辛苦的事情,要是喜欢呢,就是辛苦也感觉很愿意,要是不喜欢呢,那就是烦人的事情。

        所以,学习是辛苦的,不表示它是痛苦的。只有真正喜欢学习,并成为终身学习者,才可能成为那少数的精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开抨击语文教学:标准答案、好词好句、作文亲情、少年班
最无力的教育:放养
15岁女王养成记:“适当”逼一把,孩子更优秀
听育儿:为人父母最大的善,是接受孩子的普通与平凡┃博然一笑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我们的教育问题,没有教的太多,而是学到太少
坡上精英教育愈演愈烈,孩子们还快乐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