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蒲坂游记

蒲坂游记

●李彦芳

五月,阳光初显热烈,万物已生机盎然。踏着初夏的节奏,迎着满眼的绿意,开始一天的短期旅行。

登高望远鹳雀楼

提起鹳雀楼,王之涣的千古名作《登鹳雀楼》便会在脑中盘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曾勾起许多人无尽的想象。每每吟起这首诗,总会使人眼前豁然开朗——白日、高山、黄河、楼阁,这样的画面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
    

这一日,终于登上了久负盛名的鹳雀楼。
    

远观,雄伟秀丽,壮观气派;近看,重墨浓彩,华丽炫目。一看便不是古代建筑,没有丝毫的古朴气息。不过,这并不影响如织的游人观看的热情。据了解,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用于军事,是一座戌楼,存世700余年,元初毁于战火。可以想象,当时的战争,烽烟四起,战火蔓延,经历了一场场恶战,鹳雀楼怎能逃此噩运?
    

触摸它冰凉的扶手,一步步踏上用混凝土铺就的楼梯,平静的心里,只有探看的欲望,而没有深究的思想。我知道,要揭开它所有的秘密,那是学问,而自己,只能沿着历史的脉络,粗粗领略它的高俊,感受它历久的风尘。
   

如今的鹳雀楼复建于1997年,为仿唐形制,共五层。每一层,都以不同形式展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河东大地历史名家、风俗人情及世态情景。最让人难忘的是精美的浮雕及木刻壁画,充分展现了河东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行至五层,已是最高。走出室内,平台上已站有诸多游人,他们纷纷举目远眺,将黄河东边美景尽收眼底。此时,阳光充分散发着它的热力,但游人依然乐此不疲,不时有上有下,有进有出。走至平台南侧,阵阵清脆悦耳的雀声传来,鹳雀楼由此得名。旁边,一尊与真人同高的王之涣铜像矗立,游客纷纷驻足,争相留影。摸着王之焕手中的大笔,似乎与诗人同在,与他的灵魂同在。只是,一介平民,难以走进他开阔的胸襟,感受他的壮志凌云。只能空自感叹,只有登高,确才有如此气魄和胸襟,也才会激发并抒就人生的大哲理。这也许就是行走攀登的益处吧。

敦厚威武大铁牛

黄河大铁牛在蒲津渡遗址上,而蒲津渡遗址位于永济市西部的黄河之滨。据记载,蒲津渡始建于公元741年,是黄河上的第一座浮桥。为了加固和修建,唐玄宗下令在两岸各铸铁牛四尊,以维河桥。牛下有柱连腹,入地丈余。牛旁各有一铁人,并有铁山四座,前后柱36根。后因黄河改道,渐被泥沙埋没。
    

无论记载的数字准确与否,目前我们看到的有四尊铁牛,四个铁人,两座铁山,五六个铁柱。铁牛身长约3米,高不到2米。人站在它旁边,并不显得多么矮小。四个铁牛形态各异,身上花纹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四个铁人分别站立铁牛旁,如同赶牛。而赶牛人亦表情不一,有微笑,有凝视,有专注,有平静。他们服装不同,代表了不同民族。他们的存在,也是开元盛世的一个最好体现。
    

纵观这些铁牛,穿越历史的尘埃,一座架设浮桥,铸铁加固的热烈场景恍若眼前。滚滚黄河,涛声隆隆,身着唐服的唐人,精心研讨,专心实施的巨大工程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以如今我们的智慧来思考,当时的工程浩大必是难以估量。科学架设浮桥,制作铁牛的工艺,铁牛铁人身上的美术呈现等,均让后人难以想象。
    

华夏大地,黄河之滨,这里的人民为世人呈现了一个奇迹。当三十年的黄河变迁,屹立数载、历经风雨的铁牛铁人们被洪流泥沙淹没,这一淹没便是无数日月荡过,沉匿再沉匿,终于1989年重见天日。
   

 游人们触摸着硕大的铁牛,和它亲密接触,和它合影,并对它们的存在唏嘘不止,感叹不停。是不是在铁牛身上,曾有一双手巧遇并重叠了千年前的一双手?
    

黄河,孕育了智慧的华夏儿女,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爱情圣地普救寺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小二云:俺这里有座寺,名曰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西厢记》这样描述道。永济古称蒲坂,由此可见,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永济的普救寺。
    

远望,普救寺掩映在绿树翠色之中,砖灰色的莺莺塔擎天屹立。未进寺院,爱情的美好象征便显于眼前,一个大大的铜锁上“愿有情人终成眷属”非常醒目。从后院进入,虽然人多拥挤,但院中依然散发着古朴幽雅的气息。来到崔莺莺的西厢房,模拟的剧中情景“拷红”呈现眼前。人物蜡像形象逼真,再现了戏剧场景。
   

 一个红色的写有诗句的大扇面置于影壁前,“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两人约会场景不由跃于眼前。张生居住的西轩与莺莺和她母亲居住的梨花深院有一墙之隔。两人通过红娘传信幽会,莺莺为张生写下以上诗句。
    

出门,来到梨花深院门前,两旁“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名句增添了诗意。在清静而美好的月夜,两颗年轻的相互爱慕的心怎能平静?在此院西侧,有一株杏树,这自然不是张生当年上墙踩踏的树了。两情久长,心难抗拒。张生为了抱得爱人归,竟上树攀墙幽会,失却了读书人的风度。不过,这却为真挚的爱情作了注解。
    

来到“击蛙台”处,蛙声一片,回头一看,原来是生意人的仿真青蛙在叫。在莺莺塔下,有人用手击打地面,未曾听到任何声音。我想,真正的蛙鸣声,也许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会听到吧。
    

在重建修复的走廊四周墙上,张贴了西厢记的白话文故事全文。站在这个有穿越之感的走廊,脚踏这块曾因爱情而起风烟的净土,不由感叹,人世纷乱,好事多磨,真正的有情人无论多么伤春悲秋,总会跨越艰难险阻,最终走到一起。
    

寺庙原为清静之地,然普救寺却因曲折的爱情故事成为年轻人敬仰膜拜的爱情圣地,难怪在寺内多条铁链上,不但系有吉祥的红丝带,且锁有无数个锁,这是要锁住他们的爱情,锁住那一份爱的永恒。

公众号名字:玉霞天地文学

主编:卜玉霞

副主编:莲心儿

主要专栏作者:银莲  寒冰   花非花  不倒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济:景与人的传奇
蒲州三胜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鹳雀楼、大铁牛、普救寺记游
大唐蒲州爱情圣地——山西永济
莺莺与张生缘定三生原来在山西这个村,永济普救寺成爱情圣地
五老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