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奕汐 ▏那二年的费头子些

那二年的费头子些

作者 ▏奕汐

零星的疫情打乱了出游的计划,为了响应号召,不添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刷手机里不断跳出的各种新闻。看着“鸡娃”、“托管”、“双减”几个热搜词,不由得想起我们小时候,没有五花八门的补习班,也没有各种类型的啥子营,放假完全就是字面意思嘛!哪像现在,寒暑假彻底变味,成为一个更为密集学习的时间段,家长累,孩子苦,太造孽了。

70后的家长应该从来没有为娃娃放假而发过愁吧。在我的记忆中,一把钥匙,几张饭菜票的我们,很早就实现了寒暑假自由。

吃过早饭,伴随着厂里喇叭播放的上班音乐,家长们互相打着招呼进了厂区,各家的娃娃们紧随其后,呼朋唤友的相互邀约,兴高采烈地到家属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

这种活动中心在当年很是普遍,几乎每个单位都会举办。专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类似现在的托管。寒暑假放好久,这个中心就存在好久,各家各户自愿报名参加,重点是全免费。和现在处处都是碎钞机,家家都有吞金兽相比,那个时候的家庭太轻松了!

通常,活动中心由两个貌似大学生的年轻人在厂工会领导的安排下,来统领这些家属娃儿。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生,大大小小20来个人,督促和辅导完成假期作业,以看课外书、下跳棋,打扑克,画画,打乒乓为主,中间穿插一两次看电影和游泳池耍水的外出活动为辅。

所有的活动都会提前一周,像课表一样排出来,从周一到周六,上午到下午,几点到几点有些什么内容,非常详细的写在一张很大的纸上,张贴在活动中心最显眼的一面墙壁上,那个时候没得手机拍照,每个娃娃都会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趴在桌上认真的抄写下来,以便根据每天的活动,准备匹配的东西。比如,看电影,包包头肯定要装一把瓜子三!

哈哈哈!

男男女女20来个娃娃,会在大部分和谐相处伴随偶尔吵架割孽的氛围中,无忧无虑的渡过1-2个月的假期。开学前活动中心就会解散,不管是 听话的乖娃娃 ,还是臭味相投惺惺相惜的费头子,或者是在乒乓球比赛中屡战屡败耿耿于怀的小伙伴,都会无一例外的依依不舍。

当然,大家恋恋不舍的不仅仅是活动中心的日子,还有统管我们的小哥哥小姐姐!当年的小哥哥小姐姐其实也是厂里职工的家属,一般都是在读大学生,因为学习好身体好长相好性格好,外加几个拿得出手的业余爱好,比如游泳、篮球,或者书法、绘画之类的,就被厂工会领导相中担任假期教师,当然,也是免费义务劳动。带着这份荣光,很快就和娃娃些打成一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阳光帅气、颜值高,情商智商都在线的学霸志愿者!

很感谢当年工会领导的高瞻远瞩,首先没有让歪瓜裂枣的形象影响了厂头娃娃们的审美,其次,营造了家属娃娃们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学习氛围,启蒙得很好。回想起来,没有兴趣班,无拘无束中的童年,真是幸福得板!

除了寒暑假,70后的厂区家属娃娃耍事还很多,来来来,今天就来摆哈这些相当久远的龙门阵!

我一直认为:费是男娃娃的标配,所以可以尽情的费上天;牙尖十怪是女娃娃的盔甲,所以可以尽情的拨弄是非;而作为资深70后的我,虽然是个女娃娃,牙尖只是插曲,费才是主旋律。所以很多年以后,我不得不承认,原来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扮客:懂不起扮客的朋友,表示我们有代沟哈成都话扮客,就是过家家。一群志趣相投的家属娃娃,男女混搭,一堆泥巴、几个瓦片、在一辆只有车头和底盘的消防车里组建临时家庭,扮演角色展示生活的一种游戏。我们厂生产消防车,所以停放在空地上的车成为了我们风雨无阻的家。女娃娃基本上都是扮演妈妈,姐姐,妹妹之类的女性角色,男娃娃自然就是爸爸,哥哥弟弟的角色,唯独我,不争不抢的扮演舅舅这个角色。

不要觉得好笑,因为在我心中,爸爸妈妈是管娃娃的,舅舅是保护爸爸妈妈和娃娃的!我家确实有两个很厉害的舅舅,一个是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革命老司机,是我崇拜的对象,作为没有哥哥姐姐保护的独身子女,我的两个舅舅成了我的保护神,在外受了欺负,敢很硬气的给对方喊话:你等到,我去喊我舅舅来收拾你!虽然一次都没有实施,说明很有震慑力三!

家,自然少不了买菜做饭打娃娃这些情节,饭菜不过就是和了水的泥沙,菜嘛就是随处摘的树叶野草之类的,其他的不过是捡来的砖头瓦块铁坨坨来替代家里的物件,偶尔还会假装找妈老汉拿钥匙,在诺大的车间里头杀进杀出,顺几个零件扮客的时候用。毕竟这点对费头子们而言就是小菜一碟。

最精彩的部分是生活场景再现,妈老汉在屋头的各种都被娃娃惟妙惟肖的在扮客中展现出来,比如夫妻吵架了,请客了,教育娃娃了等等,事无巨细,从说话语气,到动作表情都模仿得相当到位,扮客,让每个家庭没有秘密。偶尔也会出现翻车事故,正在全情投入模仿打娃娃的场景,正好碰巧被路过的家长看到,一定会遭到恼羞成怒的家长的“追杀”:你个死娃娃,喊你背书你背不到,学这些飞快!当然,身旁的小伙伴们很快就会把这追杀的一幕搬上下一次扮客的舞台,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反锁:

哪家娃娃犯了错都是要受罚的,而反锁,是当时最时兴的惩罚。俗称:关禁闭。为了不让自家的娃儿出去费,妈老汉就会用一把明锁把娃娃反锁在屋头,失去自由的娃娃咋可能就这么束手就擒嘛?于是,在窗台上探出头,隔空呼唤拥有自由身的小伙伴,有了回应之后,被关的娃娃脖子上挂的钥匙就会从窗户或者门缝跑出来,那个接应的娃娃积极虔诚又熟练的捡起钥匙打开锁,说不定上一次他也被解救过。

被顺利解放的娃娃便开启了自由的疯耍模式, 直到下班铃声响起,又从容的打道回府,接应的娃娃很是默契,继续帮忙把门反锁如常,钥匙再从门缝传递回脖子上,一副有始有终的样子,一个二个都是老手!神不知鬼不觉的操作,是每一个被反锁过的娃娃深刻的记忆。妈老汉下班回家,还要装得被关一天后的无精打采和对错误深刻的反省,博得妈老汉的同情后或者在一番教训之后,重获自由,狂奔而去。

占位子:

坝坝电影是那个年代最时尚的娱乐,空旷地带的坝坝电影需要自带座椅前往,在看见电影预告通知的那一刻起,占位子的亢奋就一发不可收拾。占位子固然重要,而人多力量大更为重要,引以为傲的独生子女的我,占位子在此刻没有一丝优势,经常为人手不够,寡不敌众,最佳观影核心区被有兄弟姐妹的小伙伴占据而懊恼。占到位位子的得意忘形,没有占到的恼羞成怒,于是打架割孽常有发生。直到大家想出了轮流坐庄的法子,才和平的解决了争端。那时候娃娃些有矛盾,家长们几乎很少参与,遇到个别小气的娃娃要去家长那里告状,大人们多半都是说自家娃娃的不是,不像现在的家长护犊子,这样的教育反而让娃娃们学会了包容、谦让、协商、合作,家长间也友好和谐。

逮猫儿:

逮猫儿,是成都话,书面语言叫:躲猫猫、捉迷藏,是一项耗费体力脑力的群体游戏,我觉得更像是勇敢者的游戏,需要一不怕黑、二不怕脏、三不怕累,是男娃娃们最钟爱的游戏,也是费头子们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只要有三五个人,学校、家属院、公园,甚至在教室里都可以进行。

猜拳定胜负,最后的一个输家负责逮,其余人等负责藏,30秒倒计时开始,大家四散开来,咔咔gogo到处寻找藏身之地,然后选择yue起,卷起,ong起,孤岛起,趴起,跪起,睡起的各种姿势隐蔽自己,大概是逮猫儿最大的乐趣吧。为了找到最佳位置,真是绞尽脑汁的隐蔽躲藏,汗水和花脸是对快速奔跑和紧张气氛的诠释,司空见惯的蹭脏挂破的衣服裤子,以及头发上顶着的蜘蛛网是对这个游戏最起码的尊重。

后来我发现,这个游戏之所以盛行并持续长久,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诚实,逮猫儿的人,自己蒙上双眼,躲猫猫的人早就四散,无暇顾及他是否偷看,全靠自觉诚实,如果有人偷奸耍滑被发现,就很有可能遭到大家的孤立封杀,所以,想要参与,诚实是底线。

其次,是成全。

游戏最初是各自为阵的,后来慢慢演变成声东击西的相互打掩护,或者牺牲少数保全多数,以此来增加寻找的难度。也因此把个普通的游戏提升到相互成全的高度,还真是不简单啊。

摇摇马:

摇摇马,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玩具,和超市门口的电动摇摇,社区健身器械里的摇马差不多,但在70年代,这种设备只有托儿所里面才有,稀奇得很。

那时的摇马和现在的不同,材质多为木质加铁,整体造型和现在旅游景点的缆车很相似,左右是对立的座位,中间是公用的扶手,它的座位靠背很高,一直延伸到头顶,形成一个漂亮的弧线,坐在里面玩耍也有种半封闭的安全感。手握扶手,利用屁股和腰部、腿部的力量 ,就可以让整个摇马摇动起来,在摇摆幅度递增中享受酸爽和眩晕的快感。

由于这个设施所属的特殊位置,也就意味着已经不再是托儿所这个年龄的费头子们,需要用非常的 手段,选择非常的时间才能玩耍。于是,经常会在天麻麻黑的晚饭后,在厂区托儿所墙外看见翻墙而入的身影,那个年代,托儿所下班后是没有保安值守,也没有红外线防盗装置,毕竟托儿所在厂区里面,安全性很高的。顺利得逞的费头子们便潜入教室,开始了旁若无人,得意忘形的玩耍。

被大人发现驱逐出来是家常便饭,有被偶尔路过的家长听见,费头子在里面太嗨,动静弄得太大,暴露的;也有玩耍分配不均内讧被叛徒揭发的;还有玩耍不当出现危险被解救的。

被解救那次,我记得最清楚,我和另外三个费头子一起坐在摇马里,耍得正嗨,只听倥偬一声巨响,摇马翻了!因为我们用力过猛,使摇马车自下而上180度的旋转,相当于来了个后滚翻,把我们四个人反扣在里面,旁边胆小的小同伙惊慌失措的吓得只晓得哭,胆大冷静的赶紧翻墙出去找家长搬救兵,再引来厂区保卫科干事,把我们解救出来。面对翻墙而入主动招供然而又屡教不改的我们,保卫科干事哭笑不得,只能让各家家长领回去教育,这种时候的教育,其实就是挨打。初犯基本上就是被妈妈或者爸爸一个人教育,挨个手板子,我们笑称单打;重犯就要被狠狠教育,一般都是妈妈和爸爸都要上手,俗称:混合双打!其他人啥情况我不晓得,反正我是经常接受混合双打的,哪个喊我是出了名的女费头子呢。

滑板车:

有些游戏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是滑板车上飞驰的感觉还依稀存在,很刺激,很过瘾!这是一项非常耗费脚力的运动,我的大长腿怕是就在这一踩一瞪中练就的吧。

所谓滑板车,是我爸给我纯手工打造的,七八岁的我已经很费了,但我爸的这辆滑板车,让我彻底费上天。一块长约50、宽约60公分的木板,打磨 光滑,刷上底漆,再在背面安装上轮子,前面一个,后面两个,一个三轮滑板车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是当年家属院娃儿里绝对的限量款!

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可以360度旋转的四向滑轮,所以整个滑板车都只能是直线运动,一个人坐在滑板车上,蜷着双腿,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用力握住板面两侧保持平衡,另外一个人则站在他身后扶住他的双肩,弓箭步准备,一声令下之后,用力向前推,直到快速奔跑,在此起彼伏的加速,减速,加速、减速的高呼中,滑向人生的巅峰。

自从有了滑板车,我就有了三军统领般的待遇,每天晚饭后,(那时候小学生作业很少,基本上在学校就完成了,晚饭后就是大家的自由活动时间)楼下早早就聚集了十来个人,恭迎我和我的滑板车。而我,就会根据和我关系好坏来安排玩耍顺序,关系好的,听我指挥的率先安排乘坐,反之,就被安排负责当苦力。所以,这种自制滑板车没有在家属区普及之前,我在费头子中间的地位很高!乘坐顺序,推向哪里,乘坐多久,全是我说了算,滥用职权在这件事上展现得玲离尽致。

后来滑板车普及,我的统领地位并没有一落千丈,因为,单人滑板车技属我最强。看我,两眼直视前方,双手紧紧抓住左右两侧边缘,单腿跪在板面中央,另一条腿用力蹬地,在一次次俯身、登地间,伴随着滚滚轮声中,在一声比一声大的冲呀声中,一次又一次的率先到达终点。飞驰的童年,真的很快乐!

在路边的防空洞冲上冲下,趴在地上打弹珠,冬天chan牛牛儿,夏天滚铁环,雨天翻胶线,晴天跳房子,躲到挖沙坑陷阱,藏到打弹绷子恶作剧,70后的费头子们,还记得这些吗?

费,是很多70后的日常,在费中收获着诸多的勇气,收获着纯洁的友谊,收获着童年最快乐的记忆,费头子些,你们说,是不是?让我们一起给这样充满童真童趣自由自在的童年点赞!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自贡方言|费头子
日本幼儿园进入全面免费时代,最高每月可省37000日元!
幼儿园入园办理指南
顾影自怜,会把自己反锁在过去,抢劫自己的现在,偷走自己的未来
有了它,们不会在反锁
妈妈快救我出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