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门阵 ▏漫话通讯工具之变迁

通讯的变化就是日新月异的节奏

歌曲:写给初恋的一封信(丽江小倩)

清晨, 窗外淅沥的小雨滴答在雨棚上,把我从睡梦中唤醒。起床洗漱后,沏上一壶热茶,落坐于窗前,一边品茗,一边听雨。

望着窗外飘散的小雨,心绪随着氤氲的雨雾忽飞、忽飘……

既然不宜出行,那就写点东西吧!

前些日子,我写了一篇《漫话出行工具之变迁》,经过酝酿,我又提笔写一篇《漫话通讯工具之变迁》,以飨读者。

本文还是从我孩提的时候说起吧。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两三岁。我和奶奶居住在崇州县城的南门口。

依稀记得,那时候奶奶想给乡下段家碾的亲戚老表捎个信,就端把椅子,抱著我,早早的坐在门口,翘首向进城的人流中探望,寻找有没有路过的熟人。为了捎一句口信,有时候要这样等候好几天呢。

一旦看见熟人,心情简直可以用喜出望外来形容。于是赶紧迎上前热情招呼,拉人家到屋里,又是端茶送水又是寒暄,忙不迭的把要带给乡下亲戚的口信一一告诉人家,还反复叮咛,别忘记了。

送出门时,还不断道谢。后来,在我成人懂事后,才知道这类人叫“信客”,这也是最早的邮递的方式。

传递口信,算是最原始的一种通讯方式吧!这种传统的捎口信通讯方式,不足之处就是捎口信的人容易忘记,也容易口误或者找不到人,没有保密性。


我的奶奶没有念过书,完全是个文盲。有时候,奶奶想给在成都工作的儿女们写封信,就带着我到有代写书信的摊位前,付上几分钱,找先生代写家书一封。

奶奶一边口述,代写的先生在一边把奶奶要表述的内容记录下来,写完念给奶奶听,再用信封装好,写上收信地址,收信人,交给奶奶。

然后奶奶抱着我再去邮局,贴上八分钱的邮票,将信投入邮箱寄往成都,同时也寄走了奶奶的心愿。

到我读书识字后,写信就是常有的事了。从写一般的家书到恋爱时的情书,都成为了我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
写信是那个时候人们最常用,可以详尽表述的一种通讯工具。

不过,书信需要送达,受限于交通条件。在没有快递的年代,远距离投递,速度太慢、效率太低是它的致命弱点。

当年,如果彼此相距遥远,如新疆、西藏这些地方,一封信在路上辗转的时间总有个把月,即便用所谓的航空信,也要十来天。

再者,写信需要识字,文盲做不了。扫盲不及的时候,需要找人代写和代读,也是不小的麻烦。如信封里面要夹带贵重的东西,就需要寄挂号信,投递费用要比一般平信高许多。


应该说最古老的通讯工具应该首推书信。

自从发明了文字和造纸,开通了邮路,就有了通信。其历史之悠久,普及之广泛,无与伦比。书信也最能表达情感,字里行间充满着亲情、友情和爱情。表达爱情的情书也就叫鸿雁传书。


家里的偶然变故,我初次接触到了电报这一快捷的信息传递工具。

记得奶奶去世那天,只有年幼的我陪伴在奶奶身边,再也唤不醒奶奶,突如其来的情形吓得我不知所措,哭喊着跑到邻居家敲门。

于是邻居抱着我,急匆匆跑到邮局给远在成都,奶奶的儿女们发电报,内容大致是:母 去世速归。寥寥五个字,使我对电报有了初步的印象。

我五岁左右到成都后,一直居住在南大街,恰好我家旁边就是电报局,记得都是二十四小时营业,经常深更半夜都能听到有人急匆匆敲门发电报。

白天,我和小伙伴也经常去电报局里面玩耍,捡别人写废了的电报纸,用来写字画画,折飞机。慢慢对电报这种通讯方式就更加熟悉了。


电报这种通讯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简洁快捷。最初多为军用,通过电影电视,可以看到谍战片里地下工作者用电台发报。

后来电报普及民用,但因费用高,保密性能差,一般在遇上急事时才使用。另外,为求字数简短,表意必不缜密,歧义和误解在所难免。

再来说说电话。我对电话的最初认识都是来自书本和电影。那个时候很少有人使用电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是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生活。电话对我们这些从小县城来成都的孩童而言,离我的生活很遥远,只是一种梦想。

后来在南大街的邮电局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电话。也只能用好奇的眼光在外面瞧一瞧。

直到七十年代,我在牧马山部队农场学军才头一回亲自接触到电话,那是一部手摇式军用电话,也只能是有急事才能使用。

我第一次拿起电话很茫然,想拨打,却不知道打给谁,因为我所认识的亲朋好友家里几乎都没有安装电话。只好拿起话筒东看看,西瞧瞧,放在耳朵上听一听而已。

那个时候距1876年英国人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的日子,已经过去差不多一百年了,可见那时中国通讯还非常落后。

电话的发明是通讯史上一次革命,开启了有声通讯的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过从8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电信事业突飞猛进。国家从当时的西德引进了程控交换设备,拨号电话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生活。

尽管初装费挺贵,几乎花掉工薪阶层一个人两年的工资收入,但还是大大推动了电话机的普及使用。

那个时候单位也有了电话,大家可以在部门之间通话,如要打外线,还需要总机接转,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员工打外线的,除非有特别重要的事情,经领导批准方才可拨打外线。

后来,成都街头出现了公话亭,投硬币使用,也有买卡输号码的方式。

还有很多小商铺也安装了公用电话,供人们使用,并根据通话时间来收取费用,长途电话和市话所收取的费用是不同的,并有专门的计费器进行计费。

我家第一部固定电话,就是九十年代初安装的,记得是大红色的电话机,特别惹眼。这样随时可以和亲朋好友通话了,但由于话费比较高,也不敢闲聊,往往是长话短说,但毕竟还是方便多了。

后来出现了BB机,刚开始是数字机,只能显示对方的电话号码,然后再四处找一台座机回复。

再后来进了一步,又出现了中文机,可以直接从电子液晶显示上屏获取信息。省去找座机回复电话的麻烦。它的优点在于大大降低了无线通讯的费用。

我先有了数字机,后来又拥有了一台中文机。为了炫耀,往往挂在显眼的上衣口袋中,或者腰间皮带上。
记得BB机配有代码本,可以回电话,也可根据代码本了解简单信息。

再后来出现了最原始的手机——大哥大,开辟了有声无线移动电话的先河。但是苦于无线信号接收装备配套滞后,加之天价终端,天价话费,实用价值极低,只是成了一些暴发户炫富的奢侈品。

随着成都市数字通讯的发展和国外进口手机的增加,手机价格的降低,许多人逐渐玩上了手机。

由于工作需要,单位还给我配置了手机,我算是较早使用手机的人群,在亲朋好友同学面前显得比较洋盘和时尚。

后来又开始流行滑动屏幕的互联网手机。

乔布斯的这一发明,彻底颠覆了传统手机,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它可以上网看新闻、玩游戏,支付费用,发红包;可以用来照相、发照片;可以相互之间语音和视频对话等等。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台小型电脑。

现在最常见的通讯当属微信了,使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有事没事就会在朋友圈里面晒一晒,有事没事也会通过微信聊聊天,增加感情。还可以进行视频,无论朋友远在天涯海角我们也能够像面对面一样沟通。

微信最早被定义为社交平台,现在这是移动互联网使用人数最多的平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也慢慢的从奢侈品发展到了现在人人都有的电子产品。

想想手机发展的过程,无论从造型还是功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之后,手机具备了很多的新功能,再不是单一的通信工具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的样子和功能不断推陈出新。翻盖、直板、滑盖、双屏……体积越来越轻巧,功能越来越强大。
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手机还会变成什么样,也不知道未来的手机会有什么难以置信的功能。

昨天,手机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手机的强大功能方便着我们每一个人。明天,手机的发展与变化一定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自从有了手机之后,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

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社会,以后一定还会出一些我们想不到的高科技通讯产品,像卫星电话定会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不过我还是始终认为,无论社会如何变迁,通讯方式如何改变,我们还是要懂得和亲朋好友时刻保持联系,也不妨试一试书信的方式与朋友进行联系,一定会显得格外亲切!
下一篇再见!


平叔闲谭

听平叔摆龙门阵

微信:psxt9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越时空的问候—记我家通讯工具的变迁
40年通讯工具的变迁
分类记单词:信息传播类词汇小结
有古来摆:通讯工具话变迁
图解通讯变迁史:我们是如何被“电话”驯化的?
活动•社区||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