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穿的记忆

这是作者穿西服的留影

歌曲:喜欢穿你的衣服

读了平叔所写的《关于吃的记忆》,脑子里不由得有了写穿的冲动,于是提笔写一篇《关于穿的记忆》,以飨读者。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衣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类最原始穿着,只不过是为了御寒和遮体。

至于人类是从何时开始穿衣服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有的说距今7万年前,有的说距今约19万年前,各说不一。

应该说,从身裹兽皮发展到穿经过剪裁和缝纫的衣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在小学课本里面,我们看到的“北京人”的插画都是穿着兽皮衣的。也许这就是我们对人类穿着的最初认识。人类服装的最初形式,是由兽皮、树叶之类的遮掩物发展起来的。

穿着具有其最原始的三个功能:御寒、护体、遮羞,而材料都是直接取之于大自然,所以说大自然才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人类进入了纺织时代,服装也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传说在我国黄帝时期,就开始有了养蚕、织绸的生产。人们用它来制成的织物,与棉麻相比,既高贵又柔软舒适。开始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创造:丝绸。由于丝绸的交易,也就有了唐朝以来的丝绸之路和演变到现在的“一带一路”。

棉花是很晚才从印度传入我国的,又是非常好的纺织原料。做出的服装也比麻舒适,比丝绸更便宜。

后来人类首次通过化学的方法生产出了人造纤维,也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此后,涤纶也开始闪亮登场。这些新型纺织原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人类的穿着演变体现了一种文明的进步,同时存在着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人们往往把穿着和政治宗教联系在一起,使其充满另一种色彩。

现在就从我记事开始,讲一讲我们那儿年辰人们穿着的演变。

最初我对穿着的感性认识一是来自日常生活,二是来自书本和影视作品。

民国以来,中国男人穿的是长袍马褂,女人穿的是大包衫、对门襟和长围裙。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倡导男人穿中山装,女人穿旗袍,不过这种穿着更多是有钱有身份的人。

像在四川盆地这样相对封闭的地方,大部分男人仍然穿的长袍马褂,女人穿的是大包衫对门襟。在我的印象中,川西坝子男人几乎都是头裹白帕子,或者头戴瓜儿皮,身穿长褂子,脚上一双草鞋。只能起到御寒和遮体作用,根本还谈不上美观。

电影《抓壮丁》里面人物王保长、李老栓、三嫂子、姜国富的穿着,最能体现当时川人的衣着打扮。男人身着中山装,头戴礼帽,西装革履,脚穿光亮皮鞋;女人身着旗袍,脚穿高跟鞋,或一身貂皮、长裙。对于我们来说,也只是在电影里面见过,也都流行在上海香港等繁华大都市。

解放初期,列宁装、“布拉吉” 即连衣裙成为年轻女性们的首选。

那个年代,像我们这些贫苦人家,衣服裤子几乎都是家里老人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家家大人娃娃的穿着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个时候,像我们这些身上穿的,几乎都是大人穿过的衣服裤子改来穿的,家里弟弟妹妹都是拣上面哥哥姐姐穿不得的衣服裤子。即使逢年过节也难得添置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

我奶奶是典型的妇道人家,做得一手针线活,不仅给我们做穿的,也给街坊邻居做,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给我做的鞋子。鞋底板都是用旧布条,再用浆糊一层一层糊出来的布壳做的,如果旧布条不够,就用竹林里面捡来的笋壳带替。然后根据脚的尺码裁剪成型,再一针一线纳出来,既结实又耐磨。鞋帮也是裁剪后,找鞋匠把鞋底板上在一起,一双新鞋就做好了。夏天穿巢儿鞋,冬天穿“抱鸡婆”窝窝棉鞋。我们那个时候特别费鞋,一双鞋也穿不了多久,不是鞋底磨穿,就是鞋尖磨破,经常两个大脚指都露在鞋外面。

那个时候,衣服裤子也特别不经穿,衣服领口、袖口、倒拐子都是补丁,裤子屁股上,克膝头上也是补丁,有时候补丁还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根本谈得上美观好看,吃得饱穿得暖才是实在的。与贫困山区比,我们还算幸福的,那个年代农村孩子打光脚,冬天穿一件单一,甚至一家人穿一条裤子的都有。

记得我生活在成都南大街时,隔壁邻居有个叫二嬢的,就是专门给人家打鞋帮,做工精心,式样也特别多。老南门一带人家做鞋帮几乎都是找她,生意特别好。南大街口有一家专门上鞋子的,也就是人们叫的鞋匠,手艺也非常不错。鞋底上好了,再用木头做的鞋模子打进去胀,胀好之后,鞋子有模有型,既好看,又漂亮,布鞋定形称为打楦或楦帮。为了让孩子耐穿,鞋匠还在鞋尖包一层皮子,可以让鞋子耐穿个把月。特别适合我们这些费头子娃娃穿。

那个年代,做衣服的铺子叫裁缝店,做衣服的不叫师傅,一般都叫裁缝。南大街也有一家裁缝店,经常门庭若市,做好的衣服裤子一件件挂在店门口。每次路过,心里都想自己能做一件新衣服该多好。

那个年代,衣服裤子面料颜色大部分都是阴丹兰、灰色、黑色的,布料也是棉的。后来才慢慢有了咔叽布,的确良,快吧等面料。

记得这些新面料一出来,大家都去抢购。抢购这些布料,不仅要带钱,还需要带布票。说起布票,那儿年辰,物资供应匮乏,一个人一年就几尺,最小的计量单位为寸,日用品紧张的时候,有些地方,一年一个人也就几寸布票,一家人一年的布票也做不了一件衣服。

去百货商场买成品衣服鞋子,那都是奢侈消费,都是有钱人家去的地方。那些橱窗里面挂的灯芯绒、的确良衣服裙子,对于我们这些人家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像逛春熙路百货大楼都是饱眼福而已。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机扣子面市的时候,女人们特别热钟爱。之前人们衣服上的纽扣都是传统的中式盘扣、包扣、木扣和塑料扣。起初,有机扣都是有人出差从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带回来,然后再买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大家看见那些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又亮锃锃的有机扣,稀罕得不得了,争相购买。然后缝在衣服上,既洋盘又时尚。

我读书前,几乎没有穿过商店买来的衣服裤子鞋子,都是家里老人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或者是拣别人的旧衣服来穿。看见别人家娃娃逢年过节穿新衣服,羡慕得不得了。读书以后,逢年过节穿偶尔穿一件新衣服,那可是兴高采烈。

那个时候,我最羡慕其他同学在“六一”儿童节穿白衬衣白球鞋,再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简直是天真烂漫,光彩照人。记得参加学校组织的迎“九大”走方块,我穿的白衬衣白球鞋都是向人家借的。我虽然是班上的少先队中队长,但从来没有把二根杠杠撇在白衬衣上过。那个时候心中梦想就是有一天能有一件属于自己白衬衣,一双白球鞋。

“文革”开始后,绿军装、绿军帽、绿挎包,又成为年轻人时尚。在那“火红”的年代,年轻人身着绿军服,头戴绿军帽,肩跨绿跨包就是“红色”、“革 命”的象征,当作十分自豪的事,走在人群里,真是威风凛凛、潇洒无比。遇到大游行时,简直就是绿色的海洋,加之红旗招展,还是格外壮观,可谓“千人一面”。当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八次接见红卫兵的时候,城楼上下一片绿色的宏大场面,可以说是服装史上空前绝后的。

“ 文革”期间,关于服装还有一段小插曲。众所周知,作为演员出身的江青对服饰很有心得体会 ,她是推崇汉服的第一人,她亲自设计出一种“开襟领连衫裙”,并命名为“江青裙”,之后在全国推广,不过不久就夭折了。

文革期间,穿西服旗袍都是资产阶级封资修的东西。每当我在电影里面看见男人西装革履,还是非常好奇羡慕,幻想有一天自己能穿上西服该多时尚啊!

记得有一天,我同学把他父亲压箱底的一件西服偷出来,据同学讲,这件西服是他父亲解放前穿过的。然后几个同学拿着西服悄悄跑到华西医大钟楼后面,穿上西服打上领带拍照,大家第一次穿西服打领带,既新鲜又兴奋。当时也不会打领带,于是就像打红领巾那样打在脖子上。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滑稽搞笑。

我参加工作有了一定经济收入后,首次在成都百货大楼二楼做了一件最时髦的双道线的蓝色迪卡中山服,在春熙路买了一条快吧刀刀裤(就是把裤子熨出一道线,像刀子一样)和一双三节甩尖子皮鞋,差不多用去了一二个月的工资。这身行头,我平时都舍不得穿,遇到逢年过节,礼拜天,同学聚会,耍朋友才穿。平时都是穿一身蓝布工作服。

说起工作服、劳保皮鞋,也是那个时候我们这些青工的最爱。工作服劳保鞋一发下来,就去裁缝店把裤子脚脚改小,再把劳保服下水浸泡,用刷子使劲刷白,另外把劳保鞋拿到鞋匠铺那里去倒毛,弄得亮锃锃的。平时身穿一身工作服,戴一双白色线劳保手套,脚蹬一双劳保鞋,再骑上一辆凤凰飞鸽永久自行车,也是我们那个时候最时尚的表现。遇到那个女同学,再给人家说在东郊上班,那就不摆了,人家是羡慕得不得了,左邻右舍前来介绍女朋友的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那个时候,除了发工作服劳保鞋,还要发线手套。线手套大家都舍不得戴,都用来打线衣服裤子,或袜子之类的。车间里那些师姐师妹一有空闲都在打线衣服裤子。她们法子也多,往往在线衣服领口袖口、线裤子脚口加一截毛线,穿在身上,露在外面的,看上去像穿的毛衣毛裤一样。

后来冬天又流行军大衣和海虎绒毛领大衣。穿军大衣的大部分都是高干和军区大院的子弟,一般年轻人人根本穿不上。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羡慕嫉妒恨。城市平民中流行的是穿海虎绒毛领棉大衣,再配上一副白色口罩,也是当时非常时尚的穿着。口罩即使不戴,也要把口罩揣在大衣胸口里面,把两根白口罩带露在外面,也是一种时髦。如果再配戴一顶海虎绒军帽或者棉帽,更是洋盘得不得了。

冬天,女孩和大姑娘则流行戴风雪帽,看上去既媚气又时尚。

那个年代,夏天男孩特别喜欢穿海魂衫,女孩流行百褶裙。也流行穿北京布鞋,丁字皮鞋,也都风行一时。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的打开,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对服装的要求追求“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国外和港澳的时装逐渐侵入内陆。最流行的是直筒裤、灯笼裤、小管裤、喇叭裤。可以说是风靡一时。再配上花衬衣和蛤蟆镜,港得要命,更是引领时尚新潮流。

我还是属于思想比较保守的那种,同学朋友师兄妹好多都去赶潮流,我却从来没有穿过小管裤喇叭裤,也没有戴过蛤蟆镜,但我也不反对。感觉还是特别新鲜前卫。

那个时候,年轻人结婚,一般都要想方设法添置一套纯毛礼服,男的中山装,女的小西服。我当年结婚时,也在春熙路购买了一套红旗服装厂生产的中山装,算是当时的名牌了。

那个年代,人们许多时尚穿着,都是来自国内外和港澳影视剧。像《生活的颤音》里面史钟麒穿的高领毛衣,《追捕》里面高仓健穿的风衣,《庐山恋》里面张瑜穿的紧身裤,《望乡》里面栗原小卷穿的牛仔裤等等,都是当时年轻人崇拜效仿的打扮穿着。

年轻人时尚前卫穿着打扮,社会上也是争议不断,褒贬不一,特别是上了年龄人,更是看不惯,说是什么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什么靡靡生活,甚至还上纲上线,还组织专门整治,甚至在大街上强行剪超哥超妹小管裤脚。可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最终现代潮流战胜了传统的保守思想。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穿着打扮早已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更讲究面料做工和品牌,帅哥靓女们都奉行美是穿出来的。各种时装秀,流行的超短裙、比基尼、破洞裤、露脐装、吊带裙,哪怕女孩袒胸露背,人们也是见惯不惊,都自然而然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不过能引领时装潮流的越来越少了。人们对着装的观念也开始有了变化,开始注重面料的舒适性,天然性,化纤类的面料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更喜欢穿纯棉、羊毛类的服装。

无论现代人们穿着打扮如何变换,我们那儿年辰的穿着,曾经流行过的时尚,仍然深深印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

下篇再见。


平叔闲谭

听平叔摆龙门阵

微信:psxt9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年代流行时尚:的确良和喇叭裤
【闲言碎语】我所经历的生活变迁(01)——穿衣
你瘦吗?请进——瘦人穿衣有十点注意
男人有型赢天下——盛传全球的成功男士气质与品味方案
计划经济时代的穿衣往事
【我的卧🐯湾】李进章|童年那些事之十一:穿戴●听校长讲过去的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