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年往事 ▏红汤圆 · 酸记忆

小时候过年,最难忘的就是甜甜的汤圆

过年记忆

那时,老人们总是舍不得让孩子放开吃汤圆,总是要留,留来留去,总是留酸了。

我对过年的记忆,总少不了汤圆的影子,而且是粉红色的。

我的童年留在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过年已经没有多少传统意味了。关于祭祖、守岁等许多繁复的讲究,我们这一代人都只是在巴金的《家》一类书中读过。

移风易俗、反封建是那个时代过节的主题,有几年甚至响亮地提出过“过革命化的春节”之类的口号。

但年还是得过。

过年的前奏是排长队买年货,在人头攒动的国营商店门前挤出一身臭汗。说起那时的年货一定会让如今的年轻人笑掉大牙:每人一斤肉半斤油二两白糖,木耳黄花则是一钱两钱。所有这些都要凭号票购买,每人都有一大版号票,商店门前贴着告示:1号买白糖,2号买木耳,3号……

糯米也是稀罕物,不仅要号票还得要粮票,一人一斤。糯米买回来后,就要用石磨推成粉子。糯米要配以三分之一的大米,否则推出来的粉子做汤圆会太软。推之前还要将米在水中浸泡一两天。

从这时开始,孩子们就会围着米盆子,开始想象汤圆入口的感觉了,甜甜的,软软的。

推粉子的石磨当然不可能家家都有,但一个院子里总会有一家有,于是各家轮着推。条凳中间凿有一方孔固定小石磨,下面用一口铁锅接磨下的米浆。一边推一边向磨孔中加泡好的米,石磨呜噜噜地哼唱着,年也就慢慢走近了。

磨好的米浆要装进一个布口袋,吊在檐下,滴达滴达。洗磨子的水也要一并倒进口袋中,因为其中多少总还有一点米浆,决不能浪费。

滴上一天两天,一直滴到半干,再拿出来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晒在簸箩里。若不及时晒干,等不了几天就会发红变酸。

然后是做汤圆心子。将芝麻或核桃仁、花生米在石兑窝中舂碎,和上白糖或红糖,再加熬化的猪油就做成了。趁大人不注意,偷一点放在口中,真香啊!应该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吧?

大年初一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向大人要压岁钱,一角两角,最多五角。第二件事就是包汤圆。我的祖母包得快而大小均匀圆润,排列在簸箩里,就如接受检阅的军队。孩子总是想参与其中的,弄得一手都是白粉,于是挨骂:浪费!糟蹋粮食!

记忆中总有从锅中捞起汤圆的情形,热气腾腾。六个一碗,六六大顺,八个当然是“发”了,十二个则是月月红。这些话还只能在家里悄悄说,“发”是资本主义思想,要挨批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正该吃汤圆的。这时半个多月已经过去了,如果太阳不好,天天翻晒粉子,不少人家的粉子还是变红了,淡淡的粉红,摆在簸箩里很是好看,可凑近一闻,酸味扑鼻。

老人们总是舍不得让孩子放开吃汤圆,总是要留,留来留去,总是留酸了。酸了可不能丢,决没有哪家有丢的想法。于是锅里浮起的是粉红的汤圆,入口当然也是酸的。

此后,一年中就再也没有机会吃汤圆了。哪像现在,天天都可以吃汤圆。超市买一包,打开就下到锅里,什么品牌的都有,什么口味的都有。没有期盼,没有过程,简单快速,如同现在的日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石磨 做汤圆
秦启平 | 难忘儿时吃汤圆
糯米小吃这样做,超简单,不煮不炸不用煎,香甜软糯又筋道!
#八珍盛宴#一颗汤圆一份思念=寄托思念的浓情玫瑰汤圆
鼓浪屿记忆:过年
发面汤圆的做法,发面汤圆怎么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